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789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docx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麻城一中新洲一中黄陂一中盘

湖北省2016年春季部分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联考

高二生物试卷

命题:

红安一中·邓永荣审题:

红安一中·杜海波

时间:

90分钟满分:

9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B.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

C.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不同环境导致生物产生不同变异的结果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

研究认为:

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

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3.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克隆羊多利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桦尺蠖体色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5.桦尺蛾的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

1870年,某一区域的桦尺蛾以浅色为主,浅色占70%,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20%。

由于工业污染,该区域的桦尺蛾毎年浅色个体减少10%,黑色个体增加10%。

30年后该区域的桦尺娥个体以黑色为主,几乎看不到浅色个体,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的桦尺蛾个体间存在体色的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多样性

B.30年期间桦尺蛾种群形成了新物种

C.1871年该区域的桦尺蛾群体中,隐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77%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理()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条件

7.如图表示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8.某种蚊子具有杀虫剂(如DDT)抗性基因RR和RS,它们互为等位基因。

下图表示某地1965年开始喷洒杀虫剂DDT,1968年停止喷药后,单位空间内三种基因型蚊子的个体数量。

据图可推断()

A.在1967—1968年间,基因型为RRRS的蚊子最可能存活下来

B.自1968年停止使用DDT后,RRRR基因型的存活几率下降

C.1968年,RS的基因频率大于RR的基因频率

D.停止使用DDT若干代后,RR基因将从种群中消失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正确的有()

①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害虫产生抗药性是喷洒农药导致的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⑤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⑥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⑦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⑧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A.六项B.四项C.一项D.0项

1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0

A.启动子、终止子位于RNA上,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

B.启动子、终止子位于上DNA,调控基因的翻译过程

C.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RNA上,调控基因的翻译过程

D.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DNA上,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

1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来自于抗农药马拉硫磷小菜蛾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12.制造人工种子的原理是在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的最外面用一层有机膜包裹,并在薄膜以内放入一些营养物质,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胚状体”最外面的一层有机膜和里面营养物质分别具有种皮和胚乳的功能

B.“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脱分化和再分化

C.从保证人工种子正常的生命力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上来看,其外部薄膜应具有全透性和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

D.在人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状体”细胞吸收营养液中的物质用于生长等

13.如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

B.利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激等方法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

D.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

14.灭活的仙台病毒的抗原性和感染力是()

A.失去抗原性,具有感染力B.具有抗原性,也具有感染力

C.失去抗原性,也失去感染力D.具有抗原性,失去感染力

15.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②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④该人肝细胞的DNA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

16.基因治疗是指()

A.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7.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B淋巴细胞是小鼠脾脏中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B.②可利用胰蛋白酶促进细胞的融合

C.④筛选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行

D.⑥可获得单克隆抗体,但培养过程可能发生变异

18.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典、美国、土耳其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DNA修复的机制研究”的成果。

下面为“DNA修复机制”中切除修复过程的示意图。

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修复过程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修复过程的完成需要DNA连接酶等参与

C.DNA的损伤修复有利于遗传稳定性的保持

D.修复过程的变化属于生物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19.运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筛选杂交瘤细胞②制备特异性抗原③免疫动物④制备免疫的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⑤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⑥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⑦诱导细胞融合

⑧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A.②④③⑦⑤①⑥⑧B.②③④⑦①⑤⑥⑧

C.④③⑦②⑤①⑧⑥D.③④⑦①⑤⑧⑥②

20.生命工程的兴起,标志着人们从认识生命活动的奥秘到按照人们的愿望改造生物的巨大飞跃.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是()

A.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B.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形成新个体

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

2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下列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错误的组合是()

①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是受体细胞

②若图1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③若图2中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④若图2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的影响比对甲状腺、肾上腺的影响更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下图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SmaⅠ是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是CCC↓GGG。

若图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则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

现从杂合子中分离出如图及其对应的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则产物中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共有几种?

()

A.2B.3C.4D.5

23.水稻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图所示过程培育成试管苗。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中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

B.a、b、c的培养基中都有琼脂、有机物、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C.水稻花药经a~d发育成试管苗的过程涉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D.只要调节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就能诱导b中的愈伤组织分化成试管苗

24.某致病基因b与其正常基因B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限制酶A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有关该病的遗传系谱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2中Ⅱ—1的基因型为bb,其致病基因来自双亲

B.图2中I—2基因诊断会出现142bp、99bp、43bp三个片段

C.图1中限制酶A的作用结果能体现酶的专一性特点

D.对家庭成员进行基因诊断还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5.下图不能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A.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B.DNA聚合酶的运输过程

C.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D.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

26.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紫杉醇的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是脱分化,②过程是再分化

B.①过程中不需要光,但需控制好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

C.②过程需用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处理愈伤组织,有利于细胞分散

D.③过程是再分化,植物激素的比例一般是细胞分裂素高于生长素

27.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非离体植物细胞能够表现全能性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28.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有可能发生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