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1771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docx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摘要气候安全已不仅是一个科学命题,而应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对待。

2004年,美国国防部曾组织撰写一份关于气候突变情形下各国国情分析及相应对策的秘密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仅是泄漏出来的报告,未被泄漏的应该还有。

这说明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些政府发展其国家规划和全球战略的重要依据。

然而,目前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是相互作用的。

因而,当前及未来的气候变化不完全是个自然过程。

本文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说明其中产生的新的科研需求,提出若干建议和措施。

1气候正在发生变化

毋庸置疑,气候总在变化。

这里要说的是与当前全球变暖相联系的气候变化问题。

当前的全球变暖速率之快,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作用之强,都是史无前例的。

近百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增高约0.6℃;1850年以来11个最高年平均温度有10个出现在1995年后(http:

//www.cru.uea.ac.uk/cru/info/warming/);对比图1b过去2000年来的气候变动幅度,近百年全球变暖之剧烈,的确异乎寻常。

根据最近发表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在所能预计到的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几乎所有模式都预测2010—2030年的全球温度将再上升0.64—0.70℃。

显然,我们正面临一个超乎自然的变暖过程。

黄刚等人的研究(见图2)表明,与全球平均相比,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往往更为剧烈,特别是北方区域的增温幅度远甚于全球平均变化。

很多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年代际气温差异达3—4℃。

严中伟、杨赤[7]指出,近几十年我国区域一些极端温度变化幅度可以达到平均气候变化的5—10倍。

降水变化则较为复杂,近几十年来的重大变化包括:

华北区域呈现阶段性(跃变性)的干旱化[5];长江中下游则洪涝增多[6]。

随着全球进一步变暖,这些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的区域气候变化趋势是进一步发展还是逆转,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解答。

2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相关

自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CO2等大气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长。

这是导致当前异常全球变暖的最确凿无疑的一个因素。

1970年以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当前大气CO2的增长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排放[2]。

IPCC报告认为,当前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及其致暖效应已超出过去65万年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其10年尺度平均增长率则大于有记录的近2万年来任何时期的水平。

因此,空前的人类活动排放应是导致近百年大气温室气体急剧增长的主导因素。

人口增长导致对土地资源需求,如农业和林业的发展,由此造成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也导致气候变化。

FuandYuan[4]通过区域气候模拟发现,陆面植被变化足以引起东亚季风发展过程和强度变化。

严中伟、魏和林[8]通过历史和现代气候对比模拟研究,发现农业发展在不同气候背景下造成的区域气候变化不尽相同,体现了人类活动和自然气候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这说明,要获得准确的区域气候变化预测,必须充分考虑变化着的人类活动本身。

3气候变化已经并正在加剧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受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日益增长。

全球保险业的统计表明,灾害性损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持续增长(图3),其中,平均70%以上的损失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10]。

根据一些公开报道,中国1991、1994—1995年的洪水所导致的损失在200—350亿美元之间。

北方地区干旱化则促进了荒漠化过程,目前实际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达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1989—1996年期间,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平均约占3.9%。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显然更甚于发达国家[10]

4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正是由于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国家发展规划,它才得到各国政府重视,并共同支持了IPCC开展适时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

联系最近发表的第4次IPCC报告,我们再次深切感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适应问题应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它已不完全是科学问题,还涉及经济和政治。

国家决策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投入,支持有关的科学研究,以保障我们对未来气候变化有一定的预测分析能力,为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层面上的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为更好地理解下面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需要强调一个事实,即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目前人们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还存在不确定性[9]。

因而现有理论推测的最可能情境不绝对会发生,而理论上的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发生,由于一些小概率事件的影响可能很大,对之应有预案的准备。

另外,不同行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各有不同,其决策过程和应对行动也各有不同。

因而,针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气候变化,需要根据各行业需求制定各种相应对策,但要服从整体最优的原则而非个别最优,也就是有序的原则。

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适应过程本身也在影响气候,气候变化的预测因而需要不断修正。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条科研政策层面上的对策。

(1)加强未来最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研究。

在全球进一步变暖情境下研究我国未来最可能的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前瞻性基础研究。

(2)还应研究各种可能发生的其它气候变化;制定各种可能发生的气候情景的应对措施。

特别是不能忽视那些发生几率较小但对人类社会、生态、经济影响巨大的现象及其发生概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鉴于人类活动本身的适应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不断相互作用,每隔3—5年重新开展上述预测研究。

可借鉴IPCC评估过程。

但IPCC报告更多地是强调

(1),而忽视了

(2)。

(4)应特别注重关于区域异常或极端天气现象的气候变化(气候极值)研究,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更直接而强烈地通过局部发生的极端天气现象来实现。

(5)要与多阶层的决策者密切联系来开展有关研究,强调相关领域的协作研究,以更直接地服务于国家和行业的发展决策。

这也是保障气候变化科学得以真正服务于社会和获得持久支持的必由之路。

三、气候变化应对给予我们的启示 

启示之一,气候变化是环境变化的一个方面。

与环境变化的其他方面相比,气候变化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影响面更大。

气候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受其损害的不只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民众,而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民众。

正是不断变暖的气候,使得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众感到不适应,感到难受。

人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气候怎么了”、“天气怎么了”的疑问。

第二,后果更严重。

气候变暖带来的危险、危害十分明显和重大。

例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众多沿海城市被淹没;干旱、洪涝、热浪频发,暴雪、冻雨呈大范围发生之势;湿地、湖泊干涸,土地沙漠化、龙卷风、海啸以及山地危害加剧。

总之,因为气候变暖,人类生存的家园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受到损害。

第三,修复所需的时间更长。

气候环境遭到的破坏往往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回复到最初的状态。

启示之二,气候问题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经验告诉我们,气候问题与发展问题是连在一起的。

气候问题不解决,发展问题的解决就无从谈起。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解决发展问题不但要减少自己的排放量,还应在财政和科技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解决发展问题需要一定量的碳排放。

没有一定量的碳排放,就没有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限制地排放,可以随心所欲地污染。

相反,正是因为面临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尽可能地减少排放、减少污染。

发展中国家应该像精打细算地利用石油、耗材、煤炭等资源一样,精打细算地利用排放空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启示之三,气候变暖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07年6月5日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指出:

“我们往往过多地将全球暖化视作一个技术性事项……但是,我要强调气候变化一个更直接涉及人类的方面,这就是,这个现象存在固有的不平等问题。

虽然全球暖化影响到我们所有人,但对我们所有人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这里,潘基文虽然没有直接采用政治问题这个说法,但是他所讲的“固有的不平等问题”实质上就是政治问题。

正因为是政治问题,所以第62届联大主席马其顿外长斯尔詹•

弈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和根据。

有耐心要求各国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因为牵涉各方实际利益,气候谈判过程非常缓慢。

谈判桌上各方往往为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要讨论甚至争辩很长时间,其艰难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世贸谈判。

气候谈判考验着各个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智慧和耐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作为人口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为自己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如何利用气候谈判机会为正处在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之下的中国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对参与谈判的中方代表无疑是个考验。

它考验的不只是中国人的热情和勇气,还有中国人的智慧和耐心。

启示之八,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国际社会的事情,是各个国家政府的事情,是气象学家的事情,是环境保护组织的事情,同时也是每个民众的事情。

民众在减排问题上大有可为。

如减少用纸和不用一次性木筷,就能挽救成片森林,而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和固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如节约用电,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约电费,缓解用电紧张,而且能减少用来发电的煤炭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再如使用太阳能,控制空调温度,少用汽车,其好处是既节省能源、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减排的问题上,民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与其等着发达国家释放诚意,等着政府拿主意,还不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