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71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docx

特大桥桩基施工方案

特大桥新塘桩基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2.

1.1.编制范围

泉州市环城高速公路晋江至石狮段A4合同段新塘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1.2.编制依据

泉州晋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泉州市环城高速公路晋江至石狮段A4合同段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数量》。

本项目部的施工复测及调查资料,本项目部的综合施工能力、现有技术装备水平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国家、交通部、地方有关施工质量、安全、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

交通部现行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安全技术规则。

1.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工期的原则。

(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1.4.执行规范标准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76-95)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桥涵)

2.工程概述

2.1.新塘特大桥概述

新塘特大桥桩号为K16+272-K17+877.4,本桥属于主线范围桩号为K16+272-K16+867.5(含22#墩),属于互通范围范围内桩号为K16+867.5(不含22#墩)-K17+877.4(60#墩)。

桥梁全长1605.4m。

桩径φ1.8m桩基84根合计3665m,桩径φ1.6m桩基277根合计11875m,桩基数量共361根,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

2.2.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新塘特大桥横跨晋江市、石狮市两地,桥位所在处为菜地及藕塘,55、56、57跨上跨石泉二路。

互通处为藕塘,池塘水深约0.5m,淤泥深约0.6m。

2.3.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统计,本区受太平洋板块差异活动影响较明显,地震活动较强烈,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

依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线路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力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分组第一组,工程场地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沿线场地类别为Ⅱ类。

2.4.气象特征

沿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蒸发旺盛,季风显著。

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每年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年均降雨量一般大于1600毫米,每年7~9月为台风季节,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

2.5.工程所在地施工环境

新塘特大桥桥位附近有石泉路、石泉二路、良兴路等公路网,整体运输条件良好。

本桥所用砂、水泥、钢材等材料可在泉州、晋江、石狮市等地购买。

3.施工部署

3.1.施工便道

新塘特大桥两端的原公路网良兴路、石泉二路作为外线便道。

新塘特大桥因上部结构预制梁和现浇梁交错施工,红线内无法修筑便道,采用在红线两侧沿路线方向修筑便道,便道宽度6m,便道填筑20cm厚碎石。

互通区内便道采用桩位基础范围内全断面回填,底层铺筑1.2m海砂,上层铺筑0.8m沙包土,面层铺筑0.15m碎石。

3.2.施工用电

施工电源利用晋江市工业用电,另设2组300KW发电机组,设置在K16+100预制场处、K17+100新塘特大桥处;另在新塘特大桥设置1台400KVA变压器,项目部和预制场、钢筋加工场设置一台800KVA变压器。

3.3.生活、施工用水

(1)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接晋江良种场自来水管。

(2)施工用水

经检测,新塘特大桥沿线地下水各项指标满足施工要求,施工用水将采用打井方式获取。

3.4.工期分析及钻机选型

根据地址勘探资料,对新塘特大桥进行地质分析,选择钻孔方式及钻机配备数量。

具体见“表3.4-1钻孔方式及钻机配备情况表”。

表3.4-1钻孔方式及钻机配备情况表

工程

名称

钻孔

方式

地质情况

钻孔深度

钻孔桩位

新塘特大桥

旋挖钻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

砂土状强风化混合花岗岩

11492m

其他桩基

冲击钻

碎块状全风化混合花岗岩

中分化混合花岗岩

3405m

左幅42-45

左幅51-56

右幅43-47

右幅52-56

冲击钻孔累计3405m,平均每台日进尺3m,计划工期6个月,需6台冲击钻,拟分批进场8台,满足施工要求。

旋挖钻累计11492m,平均每台日进尺40m,计划工期6个月,需2台旋挖钻,拟进场3台,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3.5.机械配备

表3.5-1主要机械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表

序号

机械或设备名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桩基旋挖钻

SR250

4

2

桩基冲击钻

JKS-6

10

JKS-8

10

3

泥浆泵

3PNL

20

4

汽车吊

25T

1

5

汽车吊

16T

1

6

装载机

ZL50

1

7

砼搅拌站

120m3/h

2

8

砼搅拌运输车

9m3/h

8

9

砼拖泵

HBT80

1

3.6.桥梁桩基施工作业队划分及人力资源计划

3.6.1桥梁施工作业划分

表3.6-1桥梁施工作业队划分

桩基施工一队

负责新塘特大桥桩基钻孔施工及孔桩混凝土浇注

桩基施工二队

负责新塘特大桥钢筋笼制作及运输

 

3.6.2桩基工程人员配备表

表3.6-2桩基工程人员配备表

序号

职务

人员

备注

1

项目经理

李维洲

项目总负责人

2

项目总工

郑春晓

桩基施工技术总负责人

3

项目副经理

马春

负责桩基施工的生产进度、技术

4

经理助理

吴延明

现场具体负责桩基施工

5

工段长

王文杰

负责现场施工管理

6

主任工程师

武小刚

负责方案编制及施工现场管理

7

技术员

李绍志

负责桩基施工的技术管理

8

技术员

李高弟

负责桩基施工的技术管理

9

测量室

张正楠

负责桩基施工放样

10

实验室

李政

负责原材料、混凝土检验

11

质检部

张仁文

负责桩基的质量监督、检验

12

安全部

林邵峰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3.6.3施工队人员配备表

表3.6-3施工队人员配备表

项目

2010年

2011年

三季度

四季度

一季度

桩基施工一队

80

80

80

桩基施工二队

60

100

100

3.7施工进度计划

见表3.7-1新塘特大桥桩基施工进度计划表

 

4.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新塘特大桥桩基均采用钻孔桩基础,φ1.8m、φ1.6m。

共约361根,全部为摩擦桩。

钻孔桩采用冲击钻孔和旋挖孔两种方式。

4.1.冲击成孔灌注桩

4.1.1.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见:

图4.1-1桩基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图4.1-1桩基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4.1.2.钻孔平台设置

钻孔场地在旱地时,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藕塘中时,在藕塘中回填海砂并压实形成施工平台。

4.1.3.护筒埋设

护筒采用8mm厚钢板卷制成型,护筒的内径为桩径D+20cm,采用挖孔埋设方法,将桩位用全站仪放出,将中心位置标于坑底。

钢护筒对称设置四个吊点,吊起后使其自然垂直,放入坑内。

利用四个吊点形成的十字线,移动护筒,使十字线中心与坑内标志点处于同一垂线上,然后用水平尺及垂球检查,确保竖直及位置准确。

护筒埋设后其顶面宜高出原地面20~30cm。

此后即在护筒周围对称、均匀的回填粘土,分层夯实。

填筑高度以和原地面或高出地下水位1.5m为准。

4.1.4.泥浆配置

(1)泥浆采用不分散、低固相、高粘度的PHP泥浆。

在每2个墩台之间用反铲开挖泥浆池,泥浆池尺寸10×6×2m,沉淀池、泥浆池的底面标高与护筒泥浆出口处标高一致,确保正反循环时泥浆流动顺畅。

沉淀池上设置钢网过滤钻渣。

(2)泥浆的性能指标

根据施工区地层地质,钻孔需穿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混合花岗岩

、砂土状强风化混合花岗岩等地层,局部地质底层还有碎块状强风化混合花岗岩和中风化混合花岗岩,所以必须采用优质泥浆。

其泥浆主要性能见“表4.1-2泥浆性能指标表”。

表4.1-2泥浆性能指标表

钻孔方法

地层情况

泥浆性能指标

相对密度

粘度(s)

含砂率(%)

胶体率(%)

冲击钻

一般地层

1.1-1.2

18--24

≤4

≥95

易坍地层

1.2-1.4

22--30

≤4

≥95

(3)泥浆的循环和净化处理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钻孔施工利用钢护筒形成泥浆沉淀池。

泥浆净化器作为泥浆的循环系统使用。

钻机的出浆管连接在泥浆净化器上进行筛分、旋分、沉淀。

筛分是泥浆通过振动筛将大块的钻渣分离出来;然后经旋流器利用离心力的将直径0.074mm以下的颗粒旋分出来;再流入泥浆池内沉淀,沉淀后的泥浆经连通槽流入钻孔内循环使用;小部分泥浆经过管路直接回流孔内。

废浆和分离出的钻渣排放至指定存放地点。

图4.1-1泥浆循环示意图

(4)泥浆使用注意事项

本工程泥浆技术指标控制是成孔关键所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钻进全风化岩层时可适当增大泥浆比重,钻孔过程中随时监测泥浆比重,当含砂率过高或比重降低及失水量增大时,应及时排渣或补充、置换泥浆。

4.1.5.钻孔

(1)钻机就位

钻机由施工便道运抵施工现场,按照测量人员精确测放的桩中心位置,搭设钻机台座,设置好泥浆制备、沉淀、循环系统后,安装钻机就位,下钻头,测量钻杆中心并再次进行孔位校核。

(2)钻进操作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始钻孔工作,对于土层可以造浆孔位,向护筒内注入清水,采用慢速减压开孔造浆。

开机前应在护筒内多加一些土块,并用小冲程慢冲,使初成孔坚实、竖直、圆顺,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并防止孔口坍塌。

开始施工时冲程不宜大于1.0m,当孔底已在护筒脚下3~4m时,可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冲程。

钻孔开始前还应按设计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以便和实际地质核对。

技术人员检查钻机就位偏差、基础是否牢固,经监理检验合格后开钻。

钻孔桩钻进成孔分成两个阶段进行:

护筒内的钻进阶段、护筒外的钻进阶段。

a、护筒内钻进阶段

钻机就位后先进行护筒内的钻进,由于有护筒的防护,护筒内地层采取大冲程、清水进行钻进施工。

钻进至护筒底口以上1.0m时,置换孔内泥浆,当孔内泥浆指标符合要求后,慢速减压钻进。

b、护筒外钻进阶段

护筒口附近钻进是钻孔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地段,由于护筒在沉放中护筒底口的附近地层已受到震动,只有当护筒内泥浆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后,才能开始正式进尺。

在出护筒后地层内钻进主要采用优质泥浆护壁、泥浆循环、小冲程钻进的施工工艺。

在护筒底口附近慢速钻进,形成稳定孔壁,每小时进尺控制在0.5~0.8m左右。

在钻头出护筒3~5m后恢复正常钻进。

根据不同土层的特点,在钻孔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