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768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docx

浙教版初二八上科学期末复习

初二(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地球上的水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2.

2、

海洋水:

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淡水、浅层地下水。

冰川水是最大的淡水主体。

二、水的循环

1.水循环的成因:

水的物理性质、水的三态变化(内因)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2.水循环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

3.水循环的途径。

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三、水资源的分布

1.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2.全球水资源分布特点:

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

资源污染。

四、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2.水和生命的关系(详见P6~8)o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2/3以上

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70%〜80%,其中水母占98%,草本植

物中约占70%〜85%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o

1.2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阴(负)极、产牛氧气的那个电极是阳(正)极

通电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3.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水的重要性质(常温常压下)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C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C

状态

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一定质量4C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1.3水的浮力

一、浮力的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施力方向:

竖直向上。

二、浮力的测量: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数字表达式:

F浮=6排液=p液gv排;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4)对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的几个注意问题

1公式中的p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的V排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是物体的体积。

当物体完全浸入(即

浸没)液体中时,VS^=V物;当物体只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V物。

3浮力大小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4P液的单位只能是千克/米3,V排的单位只能是米3o

三、物体浮沉条件

1.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能出现三种不同情况:

(1)当F浮〉G时,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物体将上浮,当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体积减小,受到浮力减

小,最后F浮=6,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2)当F浮=6时,由于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悬浮状态,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任一位置。

(3)当F浮<G时,物体将下沉、最后物体与容器底接触、物体受浮力、重力和支持力三个力作用静止。

3.对于实心物体来说,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内部时,有v排=v物,由于F浮=?

液gv排,g物=p物gv排。

则:

(1)p液>p物时,上浮,最后漂浮;

(2)p液=p物时,悬浮;(3)p液<p物时,下沉。

1.轮船:

用钢铁制成空心。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

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a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

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上浮一些(吃水浅些)。

b、轮船由大海驶入江河里:

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下沉一些(吃水深些)。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二、密度计1.用途:

测量液体的密度。

2.工作原理:

漂浮原理即F浮=G

3.刻度值的特点:

(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浮力: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

F浮F向上F向下

若物体的下底面紧贴容器的底部,因为不存在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没有受到浮力。

(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

或表示物体全部体积在液体里,或表示物体部分体积在液体里,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2、若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则表示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

3、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它与V物不一定相等。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V排=V物

(2)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V物,此时V物=V排+V露

(三)浮力计算方法:

1、公式法:

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6排液=p液gV排

2、二力平衡法:

悬浮或漂浮时F浮=G物

3、压力差法(定义法):

F浮=F向上一F向下

4、称重法(弹簧秤法):

F浮=AF拉

(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为重力G,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称得的是拉力F拉)(2、4式不能同时用)

(四)判断物体的浮沉:

①上浮F浮〉G物或p液>?

物②下沉F浮vG物或p液vp物

③悬浮F浮=G物或p液=?

物④漂浮F浮=G物或p液>p物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质、溶剂和溶液。

(1)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3)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溶液由溶质和溶

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二、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泥水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如牛奶就是孚L浊液。

3.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后会分层

1.5物质的溶解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涵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3)某种溶质。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

中:

加溶质姒蒸复溶剂国降温-

不饱和溶液二二二二二二饱和溶液

®加富剂©升温

对熟石灰这类物质而言:

在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中,改变温度则与上述物质相反。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

1.人们常把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2.溶液的浓和稀是溶质在溶液中含量的多少,它与温度的变化、溶剂量的多少无关。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三、溶解性

1.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大小叫溶解性。

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溶质和溶质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水

中,而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在汽油中,而不易溶解在水中。

四、溶解度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1.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

室温(20C)时的溶解度。

(2)等级的划分: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10克

1〜10克

0.01〜1克

<0.01克

举例

食盐硝酸钾蔗糖

氯酸钾

氢氧化钙

碳酸钙

五、根据溶解度的计算

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饱和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

(1)S/100g=m溶质/m溶剂

(2)S/100g+S=m溶质/m溶质+溶剂

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涵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A%=(m溶质/m溶液)x100%=(m溶质/m溶质+溶剂)x100%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七、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1)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的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它有单位,单位是

克。

大小主要由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界温度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无关,溶液一定要饱

和。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溶剂的多少决定,与溶质、溶

剂的性质无关,与外界温度等条件无关,溶液不一定饱和。

(3)溶液的稀释(浓缩)问题

关键是: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M浓A%=(M浓+M水)A%

1.6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一、晶体的形成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有两个: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的形成。

(1).结晶是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1)是蒸发溶剂法;

(2)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前者_般用来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固体溶质,如得到氯化钠晶体,实例海水晒盐。

后者一般用

来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得到硝酸钾晶体。

3.污水的处理:

⑴沉淀法:

加入明矶或活性炭作凝聚剂。

(2)过滤法:

过滤时应注意—贴、二低、三靠"。

/贴”指: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能留气泡。

土低”指:

滤纸低于漏斗口,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兰靠”指: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轻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侧,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若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

(1)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滤纸破损。

(3)承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

(3)蒸[留法:

蒸[留时烧杯中应放几粒小石粒,防止加热时爆沸;冷凝管的水流方向是由上而下的(使冷却更充分。

(4)沉淀法、过滤法、蒸熠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沉淀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

不同

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加入明矶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

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过滤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

不同

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溶解、过滤

可除去水中的悬浮

微粒

蒸熠法

根据液体物质的沸点不同

用于分离或提纯液

态混合物

加热、蒸熠、冷凝

可除去水中溶解的

物质

第二章

2.1大气层

1、大气层:

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

根据火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木气的密度、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