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说课.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说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说课
质量守恒定律
河南省平顶山市四十一中刘兰平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邓州市城区一初中学区教师李宗海。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我将从六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一、指导思想;二、教材分析;三、教法分析;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本节课指导思想重在体现学生的“动”,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品味思考的乐趣!
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做好理论准备。
不但是第五单元的基础,而且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导学案的学习,使学生对本节课有初步了解,带着收获和疑问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研究。
通过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三、教法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处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还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以导学案形式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实验法和讨论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
四、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抛砖引玉——以导学案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预习的目的。
思想碰撞——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导学案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优化实验。
适时变换——运用多媒体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使学生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终实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⑴编写导学案,在课前一天分发给学生预习。
【关于导学案】
导学案是这一节课的载体,使学生通过导学案,在教师设计引导下本对本节课进行预习。
“前知回顾”引领学生总结以往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顺势提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完成新课导入。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理解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思考”“1”“2”“3”意在引领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初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对比P90方案一、二的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4”意在趁热打铁,使学生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模型。
“5”意在考察学生通过预习是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模型,来解决“化学化”的问题。
“6”意在从微观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拓展思维。
“预习反馈”使学生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及时反馈明确知识掌握情况。
“预习感想”引导学生学会:
学习——总结——反思,明确存在的问题。
⑵媒体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⑶仪器用品:
根据教材实验,学生导学案设计实验,准备相应的仪器用品。
2.学案分析
课前将导学案收缴阅读,分析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认识达到了何种程度,出现了哪些闪光点,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以此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再依据学生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修正、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3.教学流程设计:
风采展示——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再次讨论——印证猜想——展示共享——学以致用——课堂释疑——我的收获
4.课堂教学
⑴风采展示
把检查中发现书写认真仔细、合乎要求的导学案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提出表扬。
并将出现有共性的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其预习有认同感,增加自信心!
以便养成良好习惯,对以后导学案的保质完成起到督促作用!
⑵交流讨论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在使用导学案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将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小组内消化,实现“兵教兵”的意图,如不能解决,实施“请外援”,集全班之力解决。
⑶实验探究
学生根据教材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结束后总结反思,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这样可使学生重温“质量守恒定律模型”的形成过程,以此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熟悉实验基本操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当各组汇报完实验结果后,教师提出问题:
怎样解释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
如果使用的反应物,反应后还有剩余天平是否平衡?
引导学生思考定义中“参加”两字的含义。
假设反应前总质量为M1 ,反应后总质量为M2 ,可列下表:
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参加”两字的含义,对难点进行了突破。
⑷再次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小组成员“大胆猜想”的实验设计。
[设计意图]
这样做使学生根据前一环节获取的知识对小组成员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引导学生认识:
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实验,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保证反应前后天平平衡。
以此选择适当方案进行实验,用“质量守恒定律模型”再次印证定义,加深认识。
⑸印证猜想
学生再次动手实验,验证方案。
[设计意图]
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实验,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视,解答学生疑问,收集学生讨论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注重课堂新知识的形成。
实验结束后,展示学生导学案“大胆猜想”所设计的方案,请学生分析并改正。
如此设计使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砺练自己的智慧,对教学重点、难点形成突破。
(6)展示共享
教师请实验设计有亮点的学生给同学们讲解演示,之后教师再用动画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教师从微观角度演示对比,形成反差,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获取最深感受。
⑺学以致用
1、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2、某学生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结果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由此得出这个化学反应不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这个结论是否正
确?
为什么?
3、教材课后习题P96第4题。
[设计意图]
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已经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深入了解,为检测是否会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我设计以上习题,既有拓展,又有教材习题,不同层次,有浅入深,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
⑻课堂释疑
经过以上学习,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查漏补缺,解决学生当堂新生成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⑼我的收获
组织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自我评价:
①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②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③通过这节课对以后的学习有何启发?
[设计意图]
通过评价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
以此养成:
学习——总结——反思——再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应用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本质,认识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增减。
3.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和解释某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前知回顾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现象?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②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
二、课前思考
1.阅读教材
P90《活动与探究》“方案一”思考:
此实验方案中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端系一个小气球?
如果玻璃管上端不系小气球会导致什么后果?
2.阅读教材
P90《活动与探究》“方案二”思考:
此实验方案与方案一有何不同?
为什么?
3.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的各种物质的等于的各物质的。
4.阅读教材
P92[实验5-1]、[实验5-2]根据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若要使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应怎样改进实验装置。
5.大胆猜想: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水平,若请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会怎样设计实验?
仪器用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6.阅读教材
P93第一段请考虑,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变化中,___可分,__不可分。
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不变。
你能利用宏观的事物对这一微观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吗?
三、预习反馈:
请试着完成课后习题:
1.
(1);2;3。
四、预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