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1684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卫生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和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健康:

健康是身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环境

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3.食物链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4.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

5.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6.水体“富营养化”

生活和生产性污水中含大量的氮、磷等物质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水的感观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7.生物浓集:

是指污染物在生物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并超

过环境中的浓度。

8.环境自净: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

9.剂量-反应关系

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二、单选题

1.卫生学研究的重点是

A.职业环境与健康关系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C.环境与健康关系

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E.生活环境与健康关系

2.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

A.富营养化B.生物转化C.生物富集D.环境自净E.生物迁移

3.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

A.皮肤B.呼吸道C.消化道D.汗腺E.皮脂腺

4.下列不是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是

A.水俣病事件B.痛痛病事件C.米糠油中毒事件D.四日市哮喘病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5.下列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SO2B.COC.CO2D.NO2E.NO

6.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污染物是

A.氟、磷B.氟、氮C.铅、磷D.氮、磷E.汞、氮

7.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

A.皮肤B.呼吸道C.消化道D.汗腺E.皮脂腺

8.有利于环境污染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错误是

A.肺泡的总表面积很大B.肺泡壁很薄C.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

D.不经过肝脏的转化,直接进入血循环E.分散度越小的物质吸收越快

9.下列物质中易经完整皮肤吸的是

A.苯、苯胺、甲苯B.二甲苯、二氧化硫C.苯胺、有机磷、对苯二胺

D.有机磷、对苯二胺、铅E.对苯二胺、甲基汞、氮氧化物

10.下列物质中最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的是

A.汞蒸汽B.汞离子C.氯化汞D.甲基汞E.升汞

11.接触某种化学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

A.蓄积B.物质蓄积C.功能蓄积D.生物浓集E.生物转化

12.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

13.引起“痛痛病”的环境污染物是

A.铅B.铬C.镉D.锰E.锌

14.“水俣病”的致病因素是

A.无机汞B.甲基汞C.氯化汞D.氯化高汞E.氯化亚汞

15.致癌因素中,最多见的是

A.化学因素B.心理因素C.物理因素D.生物因素E.社会因素

16.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

A.最低需要量B.最高需要量C.最高容许限量

D.最低容许限量E.以上都不是

17.引起米糠油事件环境污染物是

A.甲醛B.甲苯C.多氯联苯D.异氰酸甲酯E.甲基汞

18.下列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A.供应基本药物B.传染病的预防接种C.预防公害病

D.改善食品供应和营养E.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19.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伦敦烟雾事件B.痛痛病事件C.水俣病事件D.米糠油事件E.以上都不是

20.药物“反应停”是

A.致敏物B.致畸物C.致癌物D.致突变物E.以上都不是

21.印度博帕尔事件的化学物污染物是

A.异氰酸甲酯B.三氧化二砷C.多氯联苯D.四氯乙烯E.三氯乙烯

22.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强调以什么为重点?

A.工厂B.学校C.城市D.农村E.乡镇企业

23.生物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主要通过

A.新陈代谢B.生物转化C.生物浓集D.生物化学作用E.食物链

24.下列哪种不是致癌物

A.石棉、氯乙烯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苯并芘、放射性物质

D.黄曲霉毒素、紫外线E.亚硝胺、砷

25.可引起胸膜间皮瘤的粉尘为

A.棉尘B.铅尘C.石棉粉尘D.锰尘E.沥青粉尘

26.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

A.公害病B.职业病C.地方病D.疫源性疾病E.传染病

27.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伦敦烟雾事件B.痛痛病事件C.水俣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E.以上都不是

28.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

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B.四日市哮喘病C.痛痛病事件

D.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E.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三、多选题

29.卫生学的研究目的是

A.预防疾病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C.提高生命质量

D.促进健康E.使人类不患病

30.环境污染的来源有

A.生产性的B.社会心理性的C.生活性的D.其他因素E.遗传性的

3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

A.环境因素B.行为因素C.卫生服务D.遗传因素E.心理因素

32.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点有

A.长期性B.普遍性C.多样性  D.复杂性E.广泛性

33.影响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的因素是

A.摄入量B.生物半减期C.理化特性D.作用时间E.蓄积部位

34.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

A.水俣病事件B.痛痛病事件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35.常用的急性致死毒性指标有

A.绝对致死剂量B.最大耐受剂量C.最小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剂量E.阈剂量

答案:

1.C2.C3.B4.E5.C6.D7.B8.E9.C10.D11.C12.D13.C14.B15.A16.C17.C18.C19.A20.B21.A22.D23.E24.B25.C26.A27.A28.C29.ACD30.ACD31.ABCDE32.ACDE33.ABD34.ABCD35.ABCD

四、问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1.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

环境污染的来源有:

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和其他污染;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性污染

2.试述环境污染物进入体内途径?

如何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

答: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其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分为二个阶段:

O2

氧化:

苯人体酚

第一阶段还原:

RCHO机体ROH→CO2+H2O

H2O

水解:

对硫磷、乐果烷基硫化磷酸

酶 

经第一阶段代谢产物与体内某些化合物或基团结合

第二阶段:

结合不经上述阶段直接与某些化合物或基团结合

与其他毒物或代谢产物结合

3.试述构成环境的因素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答:

构成环境的因素有:

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有微生物、寄生虫、支原体、原虫等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病原微生物如伤寒、霍乱、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在世界上的流行;寄生虫如血吸虫感染危害大量的疫区人群;疟疾、狂犬病、毒蛇、河豚鱼和毒蕈中毒等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化学因素中如天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方病或使空气、水、土壤、食物污染而影响人类健康。

物理因素中合适的阳光和适宜的气候是人类生存必要条件,但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如反射线、微波、激光的使用:

机器的运转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和动等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科技教育和风俗习惯等直接或间接与健康关系非常密切。

4.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特异性影响。

答:

(1)急性危害:

敦的烟雾事件,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等。

(2)慢性危害:

例如“水俣病”、“痛痛病”:

(3)远期危害

1)致突变作用:

如电离辐射(γχ射线)、紫外线,苯并芘、苯、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及病毒等。

2)致癌作用:

如苯并芘、石棉等;放射性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白血病、肺Ca;紫外线长期照射引起的皮肤Ca等。

3)致畸作用:

环境致畸物有:

反应停、铅、甲基汞、CO、多氯联苯、碘缺乏……等。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二异氰酸脂、棉尘、亚麻等,均可引起呼吸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镍盐、铬盐、砷盐、生漆、二硝基氯苯→过敏性鼻炎或皮炎。

②机体的免疫抑制剂:

如金属类、某些农药、电离辐射、卤代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类等。

5.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答:

1)传染病:

如伤寒、霍乱、痢疾等

2)公害病:

如水俣病”、“痛痛病”:

3)职业病:

如矽肺、铅中毒等

4)食物中毒:

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和毒蕈中毒

6.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环境致癌物分为哪几类?

答:

①对人类是致Ca物:

对人和动物肯定有致Ca作用

②对人类很可能是致Ca物:

A类:

动物致Ca,但对人类尚缺乏证据:

B类,对人类和动物致癌证据均不充分。

③可疑致Ca物:

经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有一定线索

④对人类很可能不是致Ca物:

目前研究结果尚未发现有致Ca作用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

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叫生物圈。

2.二次污染物:

指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新污染物

3.光化学烟雾:

指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形成浅蓝色混合烟雾

4.介水传染病:

指由于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

5.需氯量:

指因杀菌、氧化有机物和某些氧化反应所消耗的氯量。

6.余氯:

指加氯消毒30分钟后水中剩余的氯量。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在某些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并影响到人体的总摄入量,致使当地人群出现特异性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二、单选题

1.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是

A.B段B.A段C.C段D.A段和B段E.B段和C段

2.紫外线A段具有

A.抗佝偻病作用B.杀菌作用C.红斑作用D.色素沉着作用E.以上都不是

3.对机体具有红斑作用的紫外线是

A.A段B.C段C.B段和C段D.A段和B段E.B段

4.红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基础是

A.免疫增强作用B.生物氧化C.热效应D.蛋白质变性E.色素沉着

5.光化学烟雾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

A.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B.神经系统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