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docx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第一章我们一起学科学
第一节走进科学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止于实验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试着用规范的方法记录科学结果。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白纸、水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
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
教师: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
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要如何来学习科学呢?
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
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
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
(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
(6)教师讲观察叶子的方法。
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
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在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植物的叶子画下来。
(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
(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总结:
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仔细。
3.进行小纸鱼实验。
(1)教师讲解:
科学课上会做许多实验。
我们要学习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找到问的答案:
。
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
(2)教师演示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步骤,不展示实验结果。
(3)学生模仿教师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4)学生汇报实验中的发现与体会。
(三)反思与评价
l.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
哪个环节自己做得比较好?
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探究
教师布置作业让爸爸妈妈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收集喜欢的科学家头像并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第二节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中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
4.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试着发现生活中的生活问题,并尝试用科学地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比较感兴趣的玩具,如车、球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玩具,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讲解玩具的玩法和功能。
二、探究活动
(-)玩玩具,提出问题。
1.教师演示玩跳跳蛙。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拧紧跳跳娃上的发条,将跳跳蛙放在桌上,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猜想。
)
3.教师演示跳跳蛙的玩法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教师鼓励学生提问,用笑脸标志涂色个数表示记录问题个数。
(二)交换玩玩具,提出问题。
1.教师提出要求:
在玩玩具时,同学们能提出多少个问题?
2.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换玩具,再任意组合玩玩具
3.学生整理好玩具,集中展示问题
(三)对比观察拍球游戏,提出问题。
1.找两名学生到讲台一起玩拍皮球的游戏。
(教师故意将一个皮球放掉一些气,使之不容易弹起。
)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拍皮球比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并提出问题。
3.教师让怕皮球的两名学生交换拍球,然后谈自己拍皮球的体会。
4.引发学生提问。
(四)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提出问题。
2.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图片或教科书中的插图(如彩虹、下雨、烧开水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三、一反思与评价
L.学生自评:
算一算自己提出了几个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
学习从提出问题开始。
教师强调在科学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
课余时间注意在校网内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并把自己的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在以后的学习中,比一比,看谁能将自己的“小问号”和他人的“小问号”全部解决。
教学反思:
第二章我们怎么知道
第三节看一看
教学目标:
1.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2.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
3.能对生活中常见的七巧板、松树、花生等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试着学习细致的观察。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镜子、花朵、七巧板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
每个人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美丽的事物。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想到什么好办法体验眼睛的重要作用。
学生回答:
借助一个眼罩遮住眼睛体验眼前一片漆黑的感觉。
学生戴上眼罩脚师的口令尝试完成相应的动作。
教师提出:
“慢慢抬起你的左腿直到最高位置。
”
(学生慢慢抬腿,歪歪斜斜非常不稳。
)
“现在慢慢走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学生那里去。
”
(学生慢慢摸索,不时碰到其他学生。
)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刚才看到的情形和体验。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
教师总结眼睛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借助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保持平衡。
(教师板书课题看一看。
)
二、活动过程
1.看一看我们的眼睛。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让学生注意观察眼睛的外部特征,并意识到有很多附属结构,例如眉毛、睫毛等。
教师提示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相应的位置画出眼睛,并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我们的眼睛有什么本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眼睛除了能够直接看到物体外还有什么功能。
教师借助七巧板引导学生了解眼睛除了感受光线外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讲述看到的情况一——七巧板有不同的颜色、形状等。
(教师板书:
颜色、形状、大小。
)
教师适时说出结论:
“用眼睛看七巧板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
”让学生初步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
3.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有哪些发现?
教师出示松树和松制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发现松树远看就是一个角形,近看能发现松树的松针。
)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
教师借助花生和花生仁的照片提问学生“这两幅图是怎样来进行观察的。
”
教师总结两种观察方法,提示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观察的方法。
(学生说出其他的观察顺序。
)
4.怎样保护我们的眼?
教师提示学生眼睛是我们重要的观察器官,要注意保护。
引导学生说出保护眼睛的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保护眼睛的方法。
)
三、总结
教师弓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出示拓展活动图片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拓展活动图片的动物图案和统计数量。
教学反思:
第四节听一听
教学目标:
1.知道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可以辨别声音。
2.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试着了解耳朵的结构和作用。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手电筒、沙子、杯子、金属棒、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音乐《清晨》
2.教师让学生谈听音乐后的体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
3.板书课题听一听。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这一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本节课要学的知识,自然引出本节课课题。
)
二、观察耳朵
1.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并追问学生是如何知道的。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耳朵的认识,了解学生对耳朵的认识程度。
)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观察耳朵。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看不到耳朵内部的情况下,需要利用什么工具继续进行观察。
4.学生继续观察。
5.小组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耳朵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无法观察到耳朵内部。
此时教师再提供手电筒帮助学生延续探究。
)
三、听不同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耳朵的功能。
2.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4个杯子,让学生轻轻敲一下,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3.学生小组活动。
4.学生汇报。
5.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敲击不同的杯子,亲身经历耳朵可以分辨出声音的不同过程。
教师通过追问"你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述自己的发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
四、猜一帮里面是什么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教科书插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3.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4.教师总结。
五、拓展活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常见的声音1比学生辨识,提出课下探究的活动指向。
教学反思:
第五节摸一摸
教学目标:
1.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薄与厚、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等。
2.在教师指导下观察、认识皮肤这一感觉器官。
3.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4.了解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试着用摸感受身边的事物。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水彩笔、毛巾、复印纸、纸板、砂纸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蒙住眼睛,摸一摸老师手中的东西,说一说是什么,并祥猜出来的,在摸的过程中利用了哪种器官。
二、活动探究
(-)观察我们的皮肤。
1.教师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皮肤,待学生有初步认识后,再在小组内和学生面部皮肤。
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其他部位的皮肤,如脖子、耳朵、手臂等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说皮肤的功能,让学生知道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干与湿、冷与热、粗糙与光滑等。
(二)说一说摸到了什么。
1.教师出示不透明的纸箱,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箱子里面可能有什么,注意指导学生要有依据地猜测。
2.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实际摸一摸。
当学生说出某一物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判断。
(三)摸一摸,有什么发现?
教师提供材料复印纸、纸板、干湿不同的毛巾两块、光滑的彩纸1张、粗糙的砂纸l张、分别盛有凉水和温水的玻璃杯两只。
小组讨论,交流摸物体的方法。
学生活动,摸一摸纸的厚薄、毛巾的干湿、水的冷热,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总结:
皮肤可以感觉到物体的粗糙与光滑、干与湿、冷与热,用皮肤认识物体的特点,也是在观察。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ー谈这节深有哪些收获。
教师布置任务:
回家后,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和妈妈。
活动前、要有礼貌征得爸爸、妈妈同意与配合;摸之前要洗干净手;摸的时候要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