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511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三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导学案.docx

《必修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导学案.docx

必修三导学案

(4)措施:

①;②

③;④(如:

三峡水库)

3.下游地区

(1)优势:

①发展农业条件优越:

平原地形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形成我国最大的

(2)问题:

(3)整治重点: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4)措施:

①;②

③;④

二、备战学测

1.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

A.源头至宜宾河段B.三峡河段C.宜昌至宜宾河段D.川江河段

2.长江三峡的主要成因是

A.断裂下陷B.地壳上升、江水下切C.溶蚀作用D.冰川作用

3.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

A.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B.长江、黄河、澜沧江

C.长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D.怒江、黄河、塔里木河

4.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A.防洪B.治理水污染C.疏通河道D.防治泥沙

5.防洪的重点河段是

A.三峡段B.金沙江段C.荆江河段D.虎跳峡段

6.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用管理B.加强全流域的绿化

C.修筑河堤D.围湖造田,发展壮大农业,壮大经济实力

7.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和水体质量下降B.水土流失C.滑坡、崩塌D.土壤盐渍化

8.长江三峡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火电可大量减轻火力发电产生有害气体、废水、废渣 ④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近年太湖水质明显下降,原因有

①农用化肥、农药排入湖中②工业污水排入

③乡镇企业排污 ④生活污水 ⑤海水倒灌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三、教、学后反思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一、考点梳理

测试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1.气候条件:

(1)大部分为气候

(2)降水自递减

2.土地资源丰富

(1)

(2)(3)

小结: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

①②③④

2.社会经济条件

①②③

二、农业生产与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

(2)地位:

①全国重要的基地②全国最大的基地③我国重要的基地,集中分布在、、

2.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A:

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B:

具体表现:

东北地区农业自东向西的变化体现的地域性是:

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

东北地区农业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的地域性是:

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和农林牧地带

三、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黑土的开发

A.存在问题:

B.措施:

①;②;③

2.林业的发展:

A.存在问题:

原因:

①②③

B.措施:

①②③

3.湿地的保护

A.存在问题:

B.功能:

①②③

C.措施:

①②③

二、备战学测

1.关于东北地区气候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B.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C.冬季降水多于夏季D.农作物生长容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A.小麦水稻甘蔗B.小麦大豆青稞

C.小麦玉米大豆D.小麦花生甜菜

3.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

A.太湖平原B.三江平原C.成都平原D.江汉平原

4.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C.三江平原土壤贫瘠D.沼泽太多,不利开发

5.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热量不足B.地形崎岖C.水源不足D.土壤贫瘠

6.下列做法,符合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

A.继续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B.加大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亩产量

C.退耕还湿地,保护湿地环境D.增大载畜量,提高畜牧业的产值

7.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与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相比亩产量高、商品率高。

8.东北地区林业以开发为核心,努力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9.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必须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

10.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都有____。

都有大面积的和种植;不同之处是美国东北部还有_____

,中国东北部还有_____。

(2)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美国的农业生产相比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

(3)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食供应中的地位,你认为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三、教、学后反思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测试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1.发展条件

(1)地理区位条件:

(2)自然条件优越:

①②

(3)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①②

③④

2、产业结构:

3、工业体系:

4、发展方向: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a:

问题:

;措施:

b:

问题:

措施:

c:

问题:

;措施:

三、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a.b.

c.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d.

珠江三角洲”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也属于产业转移

二、备战高考

1.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因素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侨乡C.靠近香港、澳门D.对外开放政策

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三大产业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

A.一、二、三B.二、一、三C.二、三、一D.三、二、一

3.深圳快速兴起的主导因素()

A.环境因素B.政策因素C.交通因素D.科技因素

4.“城中村”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城中村”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城中村”现象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B.“城中村”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C.“城中村”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中较普遍的现象

D.“城中村”将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5.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钢铁工业B.服装业C.化学工业D.汽车工业

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强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调整第三产业

B.调整第一产业,加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C.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D.发展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加强第三产业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7-8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7.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8.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9.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之一是矿产资源丰富。

()

10.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

11.珠三角地区由于在发展之初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对落后,导致城市之间缺少分工与合作。

12.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

 

(1)A图是三角洲地区。

工业城市名称:

⑤;

(2)B图是三角洲地区。

工业城市名称:

A______;B____;G_____。

(3)简述B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问题:

措施:

三、教、学后反思

 

必修3综合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要对“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D.人工科考察

2.松树属于针叶树,要把松树与阔叶林区分开可利用()

A.GIS技术B.RS技术C.GPS技术D.计算机技术

读下面以色列热带沙漠地区的农田景观航拍图片,图片中每个圆圈为面积约200英亩的农田,其周围均为裸地。

据此回答3-4题。

3.该农田景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灌溉水源

C.市场D.交通

4.该景观图片的获取,主要依靠的是()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

5.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6.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示。

 

7.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A.滥采矿产B.滥垦耕地C.滥伐森林D.过度放牧

8.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

9.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D.煤炭、石油、天然气 

10.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更适用于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三条线路均可 

11.“西电东送”的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D.增加西部河流航行能力 

12.“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其中送往京津唐地区的电力来自()

A.金沙江干支流水电 B.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 

C.贵州、云南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  D.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火电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13.造成田纳西河流域土地肥力消耗大、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是()

A.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B.为扩大耕地和炼铜而毁林、烧炭

C.大规模开采当地矿产D.炼铜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4.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在“统一管理,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将下列哪个因素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A.河流的梯级开发B.河流的洪涝治理

C.流域内农业的多种经营D.流域内的矿产开发

15、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A、大力发展旅游业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D、大力发展养殖业

江苏力推产业转移,苏南腾笼,苏北引凤。

16.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是()

A.交通便利B.市场广阔

C.科技水平高D.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17.产业转移对苏南、苏北地区的影响是()

A.不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B.促进苏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降低了苏南的城市化水平

C.不会对苏南、苏北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D.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18.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9.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20.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2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

A.宁、陕、晋、川、鲁B.甘、宁、陕、晋、豫

C.青、甘、宁、内蒙古、豫D.新、青、陕、晋、豫

22.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是()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粤、港、澳

23.西气东输工程起迄点气候类型分别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4.西气东输工程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

A.黄土高原   B.河西走廊  C.江汉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5.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②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⑤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⑥因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④⑤⑥

26.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途径有()

①西气东输②西电东送③移民垦荒④建立有色金属基地

⑤建立以海盐为原料的化工基地⑥大力发展旅游业()

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④⑤⑥D.①②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7~30题。

                      

 

27.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28.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

29.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B.技术C.交通运输D.原料

30.关于世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B.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C.在产业转移中,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D.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嫁和人口迁移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填“A”,错误的填“B”

31.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

3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因此雨林生态系统非常稳固。

()

33.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有着各种联系,使区域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34.我国各种能源储量很大,相比之下,不存在能源安全问题。

()

35.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36.修建水库可以大大减轻库区上游的洪涝灾害。

()

37.东北平原的商品粮基地与长江中下游的商品粮基地相比亩产量高、商品率高。

()

38.改造传统的煤炭、钢铁工业是鲁尔区转型时期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

39.“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可以带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

40.目前,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三、综合题

42.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8分)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其中_________是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属于下图中甲、乙、丙三种模式中的_______类型。

(3)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湖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请提出避免该湖泊“蓝藻”爆发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三角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不足。

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8分)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

地区

最优势的自然条件

限制性因素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繁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环境(生态)意义:

经济意义:

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