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my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y 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y研究性学习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案
课题:
《研究性学习》系列之----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选题的重要性;
2、了解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
3、掌握论证选题的要求;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
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
难点: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说明:
《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选题的重要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
2.专题研究的选题创意来自何方?
提示:
(1)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
(2)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
(3)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
(4)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5)从最喜欢看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键字。
想想有没有你很困惑的问题?
学生寻找选题创意的有效途径,可源于:
(1)学科教学中的引发的问题;
例如:
买蛋选鲜(物理)
人行道垃圾桶的设置(数学)
(2)社会的需要问题;
例如:
出租业有降低空驶率的迫切需要
(3)人类的希望问题;
例如:
“亚超声定时控制器”
(4)已有事物的确定问题;
例如:
“布手套翻转器”
“聋人赛跑发令枪”
3.怎样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
围绕问题问问题:
谁?
什么?
为什么?
什么时候?
哪里?
怎样?
4.选题的论证
(1)“选题”是否符合道德法规;
(2)“选题”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3)“选题”是否缺乏研究的社会价值;
(4)“选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5、分组
一个班分为6个小组!
6、讨论思考
小组内讨论,寻找问题,确定课题!
让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学习具体如何开展。
课后反思
个别小组不知道该研究什么课题,认为没有什么好研究的,教师应做相应的引导。
课题:
《研究性学习》系列之----基础知识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2、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能力目标:
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兴趣;
重点:
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难点:
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说明:
范例《生态污染的情况调查》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
[提问]哪个同学知道研究性学习?
给大家介绍一下!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教师介绍!
1995年研究性学习在上海最早萌芽;
1998年上海七宝中学进行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的必修课实验;
1999年深圳、江苏、黑龙江、河南、天津、成都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实验。
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和合作;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6)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常识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4.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含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情景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5.与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
[提问]请同学来描述一下现有的学科教学?
结论:
(1)研究内容的问题性;
(2)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3)研究的自主性;
(4)结果的过程性;
(5)全员参与性;
6.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学生发言!
了解背景!
理解含义!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学习具体如何开展。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学习具体如何开展。
课后反思
绝大多数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程,对于范例很感兴趣,可适当增加一些实例,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教案
布可以用石头织成吗
自古以来,人们用来织布的,通常只有两种原料:
一种是植物纤维,就是棉花和苎麻等,它们可以织成各种棉布和织物;另一种是动物纤维,那就是蚕丝和毛等,可以组成美丽的丝绸和呢绒。
可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增加了人造纤维等新的品种,特别是近年来增加了一种新的纺织原料,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毫无生命力的矿物,也就是最普通的石头。
用石头制成玻璃纤维,再织成布,叫玻璃布。
由于它具有耐高温、耐潮湿、耐腐蚀等许多特性,因此它越来越多地在电气、化工、航空、冶金、橡胶、机械、建筑、轻工业等部门,代替原来所用的棉布和绸缎呢绒。
坚硬的石头为什么也能像棉花那样用来织布呢?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们知道,用棉花织布是先将棉花的纤维纺成纱,然后经纬交叉,织成了布。
我们已经知道了石头制玻璃的过程。
石头织布也可以说是石头制玻璃的发展呢!
因为石头织布首先是将砂岩和石灰石等轧碎,放到窑炉里,再加进纯碱等原料,用高温把它们熔化成液体,然后把它拉成玻璃纤维,再纺纱织成布。
玻璃是很坚硬而又很脆弱的东西,可是它拉成丝后,它却变得很坚韧的了。
玻璃丝越细,它的挠度和拉力就越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不但用玻璃丝织成玻璃布,还用玻璃丝来增强玻璃制品和塑料制品的牢度,就像在混凝土里放入钢筋一样。
玻璃纤维,今天已应用到最新的通信技术——光通信上面去了。
有一种叫做“玻璃纤维管镜”,是用上千根玻璃纤维制成的管子,每根纤维直径只有千分之一毫米,能反射光线,使它沿着管子通过。
把它装在照相机上,可以拐弯照相。
有烧不着的纸吗
俗话说:
“纸里包不住火”,是用来比喻真相不容易掩盖。
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纸是一种很容易燃烧的东西,一旦遇上火,就会很快化为灰烬。
有一种防火纸,性能很奇特,你把它放在火上烤,也不会燃烧,只是慢慢焦化。
还有一种耐火纸板,把它盖在熊熊燃烧着的火炉上,用手去摸纸面,不会烫手,如果在它上面搁一壶水,烧半天水也不开。
这种既能耐火,又能隔热,还可以阻燃的纸,叫耐火或隔热纸板。
这种纸和纸板与普通纸有什么不同呢?
普通纸是用木材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这些天然纤维都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
而耐火纸是用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会燃烧。
隔热纸板是用硅酸铝和氧化锆纤维制造的,这些纤维熔点很高,火也烧不着它。
它们的导热系数都比较小,好像和热没有缘分似的。
一般说来,用100%玻璃纤维制成的纸,能耐500~700℃高温;用硅酸铝纤维做的纸能耐1200~1300℃高温,而氧化锆纤维则可耐高达2500℃的高温!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这种耐火纸用到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作为多层隔热系统中隔绝热源和防止起燃的材料。
另外,用磷酸盐或有机卤素化合物作阻燃剂,把普通的纸和纸板在阻燃剂溶液中浸渍,然后烘干,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
如用聚磷酸芳酯防火剂处理的纸,当它燃烧时,磷酸盐遇到火即形成一层玻璃体,纸就烧不起来,只会在燃烧中生成焦化无机物。
人们用溴化物来处理耐火纸,燃烧时,会产生一种阻止燃烧的气体,它使纤维和氧不能接触,纸也就燃烧不起来了。
这种经过防火处理的纸,用于房屋糊墙,电气工业,能起到隔热和防火的作用。
普通的书写纸,经过防火处理,用来印刷需要保存的文件,万一失火,只要文件不与火焰接触,即使装文件的铁壳箱置于高温中,也不致立即焚毁,这种文件防火纸,是应特殊需要而生产的。
有一遇到水就燃烧或爆炸的金属吗
我们认识的金属,少说也有二三十种。
其中象铜、铁、锡、铅、锌、铝等,几乎天天要和它们打交道。
也许你的印象中,金属似乎都是不怕水的。
可不是吗?
把一块铁或者铜放进一盆水里,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
你也许不会想到,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一些金属,它们是碰不得水的,如果让它们遇上了水,立刻就会引起一场火灾和爆炸。
锂、钾、钠等,就是这样的金属。
比如你把一小块金属钾投进一杯水里,你会看到,在金属钾的周围立刻会连续不断的放出许多气泡来,好象这不是一块实心的金属,而是一个压缩空气的出气口似的。
原来这是钾正在推开水中的氢离子——水分子是由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离子结合而成的——硬将自己代替氢离子而与氢氧离子“结合”,变成氢氧化钾。
氢离子无可奈何,只好变成氢气,从水中逃出来。
由于钾和水作用时产生的热量,超过了氢气的燃点,于是氢气被点燃了。
而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燃烧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为什么钾和水作用时会闪出火光和有爆炸声的缘故。
空气中也有水——水蒸气,为了不让这些淘气的家伙调皮捣蛋,人们只好将这些金属泡在煤油或汽油中保存。
你可以用手拿一块铁、一条铜线,但千万不要用手去拿锂、钾、钠。
你的手上多少有点水,一旦和它们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放出的热很多,会把你的手灼伤的!
那么怎么拿呢?
可用镊子去夹。
或用一张吸水纸先将它们挡住,然后隔着纸拿起来。
石头里拧出的“水”
当我们通常形容一个人吝啬到极点的时候,常用“从石头里榨出水来”这句俗话来说。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科学家、技术工人们能从石头里榨出“水”,早已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有这样的一家纺织厂,它的原料既不是棉、羊毛,也不是蚕丝与化纤,纺织出的布象绸缎一样光亮柔软,不怕虫咬,也不怕酸碱的腐蚀,即使放在水中也烧不起来……它是什么东西做成的呢?
是石头,更为确切地说,是石灰石,纯碱与砂子。
那不是制造玻璃的原料吗?
是的。
这家纺织厂纺出的正是玻璃纤维,织的正是玻璃布。
我们首先来看看玻璃纤维和布是怎样纺织的呢?
这让我们看一下这家独特的纺织厂的生产线就明白了。
在原料场上,堆满了大量石灰石、砂子和纯碱。
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
砂子是比较纯的二氧化硅(SiO2),而纯碱来自化工厂,叫碳酸钠(Na2CO3),它在我国北方的盐湖中也有出产。
经过精选的这些原料各自用破碎机碾成细粉,洁白的细粉通过传送带汇集到一起,按一定的比例混和后送入一个十几丈长的窑。
窑的两旁有好几对炉子,向窑中喷出炽热的煤气火舌,窑中的温度高达1500℃,这样高的温度足以使钢铁都溶化。
在烈焰的烧炼下,石头驯服了,软化了,变成了透明的、流动的玻璃水:
Na2CO3+CaCO3+6SiO2Na2CaSi6O14十2CO2↑
这就是从石头中流出来的“水”——玻璃水。
玻璃水是一种组成不固定的硅酸盐的混和物。
工厂里经常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其成分:
Na2CaO·6SiO2。
玻璃水可以吹制玻璃瓶,拉伸平板玻璃,我们只要去看看玻璃水纺玻璃纤维的车间便知道其中的奥妙。
玻璃纤维车间内明亮宁静,没有纺织厂纱锭旋转的暄闹声。
车间内并排放着一系列的小巧的白金坩锅,坩锅里放着溶化的玻璃水,在白金坩锅底上有上千个微小的比针眼还小的孔。
玻璃水倾着孔流下就成为比蜘蛛丝还要细得多的玻璃丝,并缠绕在一个转鼓上,转鼓在马达的带动下,飞快地旋转,一斤玻璃拉成的丝有一千公里长,可以从沈阳拉到北京。
几十根玻璃丝合在一起只有一根头发那么细,也可将玻璃水用高压蒸气吹出玻璃棉。
玻璃棉洁白无暇,柔软蓬松,逗人喜爱。
接着,玻璃丝被送到织布车间,那里跟普通的纺织厂差不多,只不过织的是玻璃布。
在工厂的产品陈列室里,有玻璃纤维和布制成的产品,真是五花入门,琳琅满目,它们各有本领,身怀绝技。
由一根手指粗细的玻璃纤维编结的绳子,可以将一辆满载的解放牌卡车吊起来。
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比普通钢丝要大一倍。
玻璃布耐酸碱腐蚀,在化工厂里特别受欢迎,用玻璃布做的收尘袋比棉布耐用二十多倍。
原先过滤腐蚀液的过滤布是用毛料做的,现都已改用成玻璃布。
这里还陈列着一件银光闪闪的奇怪的衣服。
原来它是用玻璃制成的防火衣。
这套衣服还包括帽子、面罩及靴子,好象潜水衣似的。
衣服的上面喷镀上一层铝,所以银光闪闪,穿上这种衣服,可以在几XX的高温下工作,它比石棉衣服更轻巧(石棉也是一种优良的隔热材料)。
由于玻璃布耐热、轻巧,连宇宙航行员的服装也是用涂有聚四氟乙烯的玻璃布制成的。
玻璃布的一个重要用户是电机工业。
展品柜中很多电线以及电机解剖模型表明,玻璃布是好的电绝缘材料。
洁白如雪、柔软轻盈的玻璃棉是非常好的隔音、绝热材料。
冰箱、冷藏车、锅炉都用得上它,甚至喷气式宇宙飞船都用它作为隔热材料。
玻璃纤维还可制造出强度很大的材料,我们在后面再作介绍。
想不到,不怎么起眼的玻璃还有这么多学问,玻璃水、玻璃纤维、玻璃棉、玻璃布原来都是从石头中变来的,人类的技术真神奇啊!
它可以创造出一切我们需要的东西。
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涂点氨水或肥
皂水为什么可以减轻痛痒
晚上你在灯下做功课,嗡嗡怪叫的蚊子会躲在桌子下面“偷袭”你,把你的腿叮得又痒又痛,有时还起红疙瘩。
被蚊子叮了,为什么会痒、会痛和起红疙瘩呢?
原来这些讨厌的“小家伙”,它在吸人血的同时,还要吐一些称为蚁酸的“毒汁”到你的肌肉中去,引起皮肤和肌肉局部发炎,于是就会给人带来痒、痛和发生红疙瘩等等不舒服的感觉。
蚊子“肚子”里的毒汁,为什么称它为“蚁酸”呢?
岂不是“张冠李戴”了吗?
原来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有一位化学家,他捕捉了很多蚂蚁,装进一个有水的蒸馏瓶中进行蒸馏。
蒸馏的结果,得到了一种具有刺激性臭气的无色液体。
这种液体很厉害,皮肤沾上了就会起泡,它有很强的腐蚀性,是一种酸性物质。
这种酸第一次发现时,是从蚂蚁中蒸出来的,所以就称它为蚁酸。
蚊子“肚子”里就有这种酸,所以也叫它蚁酸。
蚂蚁和蚊子一样,在咬人的时候,也会吐一些蚁酸到你的皮肤或肌肉中去,因此被蚂蚁咬了,也会痒、痛和起红疙瘩。
自然界中的昆虫,有不少是含有蚁酸的。
春天,百花盛开,很多蜜蜂熙熙攘攘地在花丛中采花酿蜜。
蜜蜂是很可爱的小昆虫,但是你却不敢招惹它。
你若触怒了它,它会老实不客气地刺你一针,使你疼痛异常,皮肤很快就红肿起来。
蜜蜂螫人,就象给你打针一样。
蜜蜂的腹部有一个贮满“蜂毒”的“毒囊”。
“蜂毒”的主要成分就是蚁酸。
蜜蜂的“尾巴”里面藏有一枝锐利的小螫针,当它遇到人们骚扰或袭击的时候,它就用螫针狠狠地刺你一针,“蜂毒”就从螫针“注射”到你身上,使你狼狈不堪。
蚊叮、蚁咬和蜂螫所出现的痛、痒和红肿的现象,都是蚁酸在作怪。
如果遇到这种不愉快的事情,该怎样办呢?
人总是有办法的,蚁酸,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酸性物质,你有办法把它除去,问题就解决了。
解决的办法并不困难,只要在患处涂上一些稀氨水(浓度为l%)或浓肥皂水,让蚁酸和这些碱性物质发生一场“化学战”,变成既不是酸,也不是碱的盐类和水。
这场“战斗”,就是化学上说的“中和作用”。
蚁酸变成了盐类,它原来能使人痒、痛和起红疙瘩的“性格”也就减弱了,痛痒减轻了。
或许有人说,我在野外被蚁咬或蜂螫,往哪里去弄氨水和肥皂水呢?
这的确也是困难。
遇到这种情况,有一个土办法,只要用自己的小便给被咬螫的地方洗一遍,痛痒就可以减轻。
小便为什么也有这个本领呢?
原来小便中含有游离氨,也有一些氨水,它们都能清除蚁酸,所以很灵验。
英语研究性学习示例:
多媒体“海洋”资料展示
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使自己由台前退到了台后。
我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再是不厌其烦的讲解灌输,而是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例如,我在课文TheSea(人教版高二教材UNIT16)教学之初就向学生提出了课前学习任务:
海洋如此浩瀚,充满活力,是否可以根据我们对海洋的学习和了解,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海洋资料呢?
学生的反应是肯定和热情的。
全班8小组以海洋为题,确定各自的多媒体资料专题,例如:
四大洋、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水自我净化、海水污染、珊瑚礁、鲸鱼、鱿鱼等内容,并将在课堂上进行各专题的多媒体海洋资料网页展示,各专题要有相关的英语和汉语讲解。
同时确定了各组交“资料”的时间。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学过程是以问题来带动的,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才学习,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学习,所以人人都是参与者。
而网络这一现代技术,又将学生和老师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教师的课件,学生就可以参与一起做,学生对某个问题就研究得比较透,我就让学生上讲台上讲解,让学生和我一起参与讨论。
师生之间没有了界限,学习气氛变得轻松了。
又例如,有的同学不懂如何记忆英语词汇的方法,我就让英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给同学们作了详细的讲解。
这样的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经常举行。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通过小组研究学习,学生以前感到枯燥的课程现在却觉得有趣多了。
学生高涨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了学科学习中。
创新热情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人性化和个性化。
任务型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的探究精神和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搜索、筛选、澄清),组织信息的能力(概括、分类、系统化),传递信息的能力(讨论、撰写、宣讲)。
这项任务也为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施展空间。
各组学生首先学习、研究、讨论并确定本专题的资料内容和展示方法,然后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
收集资料或制作学件。
他们先在书籍、光盘版百科全书和互联网上进行文字和声像资料的查询、下载;之后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筛选、定稿;然后进行学件制作、资料系统化展示、资料讲解训练;最后将所有专题材料汇集到教室网络服务器。
在汇报课上,学生不但以美丽的画面和录像生动地展示了课文中所提到的珊瑚礁(coralbeds)、鲸鱼(whale)、吃海底鱿鱼(squid)的巨头鲸(spermwhate)及海底(thebottomofthesea)的生物圈环境,还介绍了海洋中的其他生物,如鲨鱼(shark)、锤头鲨(hammerheadshark)、大白鲨(greatwhiteshark)的生活。
有的小组就海洋的某一专题进行了生动的特别介绍,如海洋中的危险生物(thedangerouscreaturesinthesea)、海洋中的噪音污染(oceannoisepollution)等,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
沿海地区的文化也是学生关注的内容。
课文中提到死海及中东地区,有的小组就用地图和画面展示了该地区的文化和风情。
学生制作的海洋资料中,很多图片、录像和动画片都配有英文说明。
有的小组还为他们精选的文字材料中的生词做了注释,以帮助同学们顺利阅读资料。
各组成员轮流边展示自己的成果,边进行生动地用英语进行讲解。
由于全班所汇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课堂上不得不限制各小组展示和讲解的时间。
为了便于用英语讲解,学生采用的资料主要来自各种英文的语料库和互联网。
可以想见,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学生们体验着探究的辛劳和乐趣,实践着英语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
正如后来学生们所说,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所提高的决不仅仅是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这一项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主体精神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
这样的课还可以使各个学科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如进行海洋这个话题的教学时,涉及地理、生物、历史学科的内容,就可以使这些学科内容的教学融为一体。
不少到场听课的文成县泶口中学和本校的高中英语教师观看了学生汇编的海洋资料,在对学生任务型学习的成果感到惊叹之余的同时,他们深感多媒体技术不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工具,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和语言实践的有效工具。
教师要利用好这种工具,不仅需要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更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面临的任务同样需要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寻访白泉镇民间传统文化研究》活动方案
一、主体活动提出的背景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文化又是一种地域现象,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特征,而且相互交融和渗透。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而也产生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
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寻访白泉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设计思路
当今社会,学习内容极其丰富,而且舟山历史悠久,岛内山海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海岛”文化,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风俗民情是绝好的课程资源。
就地取材,把握特色,让学生走进火热的社区,感悟精彩的生活。
能力培养:
现代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信息渠道比较广,在本次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广开思路,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主动获取资料。
例如:
除上网浏览、下载民间文化的资料,更多的是让学生走进街头巷尾与民间艺人们交流,并把采集到的鲜活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反馈,充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地综合运用。
文化熏陶:
民间文化是一部充满学识和情趣的瑰丽宝典,让学生领略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保护民间文化的意识,继承广大的、优秀的民间文化,并进一步把白泉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弘扬民族精神。
情感教育:
让现代的学生体会“劳动最光荣”,学习民间艺人们开拓、创业的伟大精神,以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一衣、一食来得不易,懂得爱惜、珍惜。
社会体验:
通过活动,让学生提前与社会接触,体验社会生活,锻炼学生的社交活动能力,更加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表达方式:
实践活动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创意的活动,能让学生说创意的话,写创意的
文章。
可以写记叙文、调查报告、建议书、童话、人物小传、日记等,形式新颖,体验深刻。
1
三.注意事项
1.开展考察或其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事先写好行动计划书,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2.教师事先要了解学生外出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并争取家长的支持。
3。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更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学生。
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伙伴。
5.在进行总结评价时,不要过分关注结果,而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四、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多途径地收集信息,了解家乡的民间传统艺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并立志努力为建设家乡而刻苦学习。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合作,处理信息,学会多种形式整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
五、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
六、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七、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主题生成制定计划(2课时)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分组活动寻访传统文化(4课时)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小组汇报分享成果(4课时)
第四阶段:
汇报展示阶段(1课时)
第五阶段:
评价阶段(1课时)
八、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自由组合制定计划
具体目标:
确定子课题,建立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准备实施。
2
活动时间:
课内2课时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