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20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闻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闻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闻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闻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史整理.docx

《新闻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史整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史整理.docx

新闻史整理

 新闻史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与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一些特点

一、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

(五个时期)

(一)从唐朝开源年间~~19世纪20年代:

古代报纸

朝廷官报:

主流

三种类型非法民报(小报):

现于北宋后期,盛于南宋,隐现明清

合法民报(京报):

现于明朝末,盛于清

(二)19世纪20年代~~19世纪90年代初:

在华外报的发展与垄断期

《申报》、《新闻报》

(三)19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10年代中期:

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高潮期

维新运动:

第一次高潮

革命派报刊

改良派报刊论战:

第二次高潮

这一时期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1、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报人、报刊:

梁启超《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严复《国闻报》;唐才常、谭嗣同与《湘报》《湘学报》;陈少白《中国日报》;章士钊《苏报》;章太炎《民报》;于右任“竖三民”;詹大悲与《大江报》

2、影响深刻的报刊思想:

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的“耳目喉舌”论;以采访独家新闻、内幕新闻和写新闻通信著称的名记者:

黄远生、邵飘萍

(四)1915~~1927:

中国现代新闻业黄金时期

内容:

五四运动将新闻事业推向新高度:

西方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新思想广为传播;《新青年》为龙头,学生报刊为主体(启蒙报刊);大革命:

思想“百家齐鸣”。

黄金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表现:

1、百家齐鸣的报刊发展的热潮中,无产阶级报刊出现;

2、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和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

3、民营的企业性大报进一步发展:

北京《世界日报》,天津《大公报》,上海《申报》《新闻报》;

4、中国的广播事业诞生和通讯社事业初步发展;

5、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五)1927~~1949:

两极对立新闻事业

二、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特点:

1、从事业性质上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a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斗争需要而产生;b政治家办报是中国新闻媒体运作的主流

2、从新闻业务上看,中国的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是政论(注:

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是报刊政论时代)

3、从管理体制上看,机关报成为了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的主体。

4、从沿革的角度看,它有一个“在华外报的发展和垄断时期”

主线:

政论报纸到政党新闻业

注:

重点:

政论时代的报刊活动、黄金时期的新闻业发展、两级对立时期共产党的新闻活动

兼顾:

古代报纸、在华外报、两极对立时期的私营企业性大报

第二部分中国封建社会与古代报纸

[1]中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情况

[2]朝廷官报的出现与其沿革、性质及作用

[3]非法民报的出现与其演变、特征及意义

[4]合法民报的出现与其发展、特征及意义

[5]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一、中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情况:

中国有文字记在的新闻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一种形式是史官传播;另一种是太师采风。

中国古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

中国古代报纸大体上有三类:

朝廷官报、非法民报、合法民报

二、朝廷官报的出现与其沿革、性质及作用:

出现的原因:

维护封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给各级官吏提供一定的情况。

沿革:

产生于唐代,一种中央朝廷变法的政府公报性质,一种地方官员驻京机构编发的情报性质。

称为“报状”“报”等。

发展于宋代:

“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内容比唐代有所扩充。

延伸于明清:

“邸报”“邸钞”,形式上有重大发展,即活字印刷

三、非法民报的出现及其演变、特征及意义:

小报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新旧党矛盾

文化进步,读书人增多,印刷技术进步

演变:

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特征:

1、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

2、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高

3、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快

4、小报的编发者以赢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质的报纸

5、客观上起到了表达舆论的作用

6、屡遭查禁,有很强的生命力

意义(从特征中找):

1、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需求;

2、办小报的目的在于赢利。

报纸具有商品性和可读性;

3、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舆情,有一定社会进步性。

四、合法民报的出现及其发展:

《京报》是一种以刊载朝廷宫文书为主要内容的可以公开出版发行的民营报纸,可能是因为它起初在京城刊行而得名,既有邸报的特点,又有小报的特点。

产生:

《京报》的产生,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京报》产生于明代后期,发展于清代。

特征:

1、内容是官报的翻版,“宫门抄”“谕旨”“奏折”、社会新闻;

2、形式比较完备:

固定的刊期、报名和形式;

3、报房自主经营管理:

《京报》有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报房”。

五、对中国古代报纸的评析:

1、朝廷官报占主导地位;

2、古代报纸是政治的需要;

3、古代报纸只能是“古代报纸”:

历史悠久,发展缓慢。

第三部分列强入侵与在华外报

[1]鸦片战争前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的出现

第一批外文近代报刊的出现

[2]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

教会报刊的发展 

外文报刊的发展。

外商中文报刊的发展。

[3]对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

 

一、鸦片战争前传教士的办报活动: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传》1815.8马礼逊、米怜

报纸技巧:

注重研究读者的心理,选择读者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文章短小、通俗

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33.8.1广州郭士立1834.1《新闻纸略论》

特征:

重视言论、每期必有;新闻成为必备的一栏

办报特征:

以“为在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权益进行辩护”为办报宗旨;擅长取悦读者;讲究宣传方式。

《蜜蜂华报》葡文1822.9.12周刊境内第一家外文报纸

《广州记录报》英文1827.11.8马地臣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商业性报纸

外文报刊《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美办1831.7.28  伍德

《广东杂志》《中国丛报》《广州周报》

二、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网的形成:

1、教会报刊的发展:

《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868~1907,林乐知

名义上是教会报纸,但有关教会的新闻和阐释教义的文章不多,实际上是个综合性的时事刊物,热衷于介绍“西学”,在维新运动中,发表过许多关于维新变法的文章。

2、外文报刊的发展:

《字林西报》,1850~1951,初名《北华捷报》,上海

反映在华英国资本家的观点和要求。

3、外商中文报刊的发展:

《上海新报》,1861~1872,主要为商业贸易服务,1870采用新闻标题;

《申报》,全称《申江新报》,1872~1949,以赢利为目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商业性报纸。

申报改革:

改革言论;增加新闻量;重视文艺稿件和广告;作为企业来办,商业经营原则应用于报纸管理。

其他:

《字林沪报》《新闻报》《商情报道》

三、对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

1、在华外报是“基督教东来”的结果:

在华外报,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华活动的产物,是他们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是为外国侵华政策服务的;

2、在华外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渠道:

1)将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开阔国人的眼界:

a将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介绍给中国b将西方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一些成果介绍给中国;

2)将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和技术传入中国,促进国人办报的开始:

a外报以其自身的实践和所刊言论,将西方近代报刊的观念传入中国b外报将西方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c外报将西方新闻采访业务传入中国d外报将近代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传入中国e外报将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管理方式传入中国。

第四部分资产阶级的诞生与国人办报的发韧

[1]国人办报的历史背景

[2]中国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

[3]早期国人创办的一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

[4]王韬与《循环日报》

[5]报刊政论文体的创始与报刊政论时代的开端

一、国人办报的历史背景:

内忧外患中国封建统治、外国殖民势力压制

中国资产阶级形成的需要经济力量薄弱

二、中国早期办报思想的孕育:

1、魏源“夷情备采”译报思想(《海国图志》一书提出)

评析: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抗击列强侵略活动的产物。

2、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事业的构想:

1)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2)“兴新闻官”收集舆论“以资王鉴”;3)“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使“上下情通”;4)新闻“只须实写,勿着一字浮文”。

评析:

重视舆论监督是洪氏新闻事业构想的核心;立足点是巩固太平天国的中央集权统治。

3、陈炽、郑观应对报纸的认识:

陈炽:

认为报纸是国家致盛的武器,报馆是“国之利器”,提倡国人自己办报;

郑观应:

报纸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对国计、民生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也主张国人自办报纸。

三、早期国人创办的一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

1、汉口:

《昭文新报》的创办和夭折:

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报纸,1873.8艾小梅于汉口创办。

“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因销路不佳,不到一年便停刊。

2、上海:

《汇报》提心吊胆,《新报》官商合办:

《汇报》,1874,容闳创办于上海,怕惹祸,聘请英国人担任主笔,以英国人的名义办报,至1875年停刊

《新报》,1876~1882,走官商合办的道路,“官场新报”道台的嘴巴

3、广州:

《述报》出版尚可,《广报》终被查封:

《述报》,1884.3.27,内容多于《申报》

《广报》,1886.6.24,邝其照,1891年因触犯广东都督被查封

4、香港:

《循环日报》,1874.1.5,王韬

国人自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唯有王韬的《循环日报》比较坚挺。

四、王韬与《循环日报》:

王韬:

中国近代史上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中国著名报刊政论家,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香港

这是:

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基础;

创办宗旨是“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

最大特点是每天在头版的显著位置发表一篇论说,宣传改良主义(《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王韬报刊政论特点:

及时论述时政;广泛的政论内容;系统的中心思想;战斗的政论文风

王韬的政论文体既继承了古代杰出政论家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风格,无疑是对桐城派旧文风的挑战,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刊政论有很大影响

办报为“立言”:

认为报纸的主编应秉公诚正、绝伦超群;报纸的文风应“直抒胸臆”、“辞达而已”

五、报刊政论文体的创始与报刊政论时代的开端:

为表达爱国主张,发表报刊政论则成了国人办报的正确选择,于是一种新的适合报刊使用的政论文体便逐步发展起来;

为政论文体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首推王韬的《循环日报》,王韬本人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报刊政论家。

第五部分维新运动与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

[1]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2]梁启超前期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3]时务文体与耳目喉舌论。

[4]严复、唐才常、谭嗣同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5]汪康年的报刊业务改革。

一、康有为的办报活动与办报思想

(一)筹备、创办《中外纪闻》和《强学报》:

《中外纪闻》:

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家政论报纸,1895.8.17,强学会成立后,《中外纪闻》为其机关报,为中国政党报纸的萌芽;

《强学报》:

1896.1,上海。

两刊均在1896.1.20被迫停刊

(二)“设报答聪”思想的提出:

康有为认为,办报之所以能起到“达聪”之目的,在于它能达民隐,表达民心民情;能解蔽隔,上下通畅,政通人和;能通敌情,外情内达,知己知彼;能使皇上知四海,察世俗,耳聪目明。

二、梁启超前期的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

梁启超生平:

改良派主要领导人质疑,维新运动出色的政治宣传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丰碑,杰出的报刊活动家、深刻的新闻思想家。

前期(维新时期):

跟随康有为创办维新报刊,指导维新运动

中期:

1898~1912,逃往日本,作为保皇派主将同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报刊大论战

后期:

1912~,袁世凯分合,抵制新文化运动

办报活动:

(一)参与筹办《时务报》

《时务报》1896创刊于上海,是维新运动的一面旗帜,也是国人办报第一次高潮中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

(二)主持《时务报》编务:

1、承担繁重的编务;2、发表了大量鼓吹维新变法的文章,如《变法通议》《论报馆有益于国事》;3、改革和发展了王韬的报刊政论文体,形成自己的风格,被称为“报章体”“时务文体”

(三)遥领《知新报》编务:

1897.2.22,澳门~~1901.1,共133期,与《时务报》编辑方针一致。

三、时务文体与耳目喉舌论:

1、时务文体:

梁启超开创的一种通俗自由的新颖的报刊政论文体。

“时务文体”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

特点:

“纵笔所至,略不检束”,文体大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文条明晰”,逻辑性强;“笔锋常带感情”

2、“耳目喉舌论”的提出:

维新时期的梁启超的办报思想集中在他的新闻学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

这一时期,梁启超的办报思想主要是“耳目喉舌论”的提出。

梁启超认为报纸作为国君和臣民的耳目、喉舌,它的作用便是“去塞求通”。

认为报纸必须具备四项基本内容:

“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裁政治学艺要书”。

梁启超还认为中国应大力兴办各类项的报纸,繁荣中国的新闻事业。

四、严复、唐才常、谭嗣同的办报活动和办报思想:

(一)严复:

1、严复与《国闻报》《国闻汇编》:

《国闻报》,1897.10.26天津创刊,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华北地区唯一的报纸,也是维新党人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国闻汇编》1897.11.24,内容以刊载论说、译文及重要消息为主。

严复重要的译文《天演论》《群学肄言》最初便是在《国闻汇编》上发表的。

2、严复“求通”思想的提出:

严复认为报纸的作用是“将以求通”,而达“民智”、“国强”之目的,与梁启超的“求通”思想相比,严复侧重“通内外之情”,而梁启超则侧重“通上下之故”,严复还认为,应创立不同的报纸,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二)唐才常、谭嗣同:

1、唐才常与《湘学报》:

1897.4.22在长沙创办维新派在湖南地区的第一份报纸《湘学报》,以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为宗旨。

2、南学会与《湘报》:

1898.3.7年长沙,以政论为主,发表了大量鼓吹变法维新的言论,明确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

3、谭嗣同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湘报》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和主要撰稿人,还为《时务报》撰稿。

谭嗣同的办报思想集中在1897年写的《报章文体说》和1898年写的《湘报后叙》中。

①谭嗣同认为,报贵在“新”:

消息新、材料新、观点新、思想新;②报纸是“民史”“民口”,盛赞维新变法以来所出现的报章文体,为中国新闻文体第一次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汪康年的报刊业务改革:

1、首设“专电”。

重视报纸的时效性

2、版面改革的举措。

《中外日报》开始用短行编排,版面分为三栏,便于读者阅读

3、经营改革的举措。

改进报纸印刷,登广告增加财源

第六部分改良革命双重奏与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1]戊戌政变后改良派的办报活动情况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活动情况

《中国日报》与革命派早期的报刊活动(1905年以前)

《民报》与革命派中期的办报活动(1905至1907)

“竖三民”、《大江报》与革命派后期的办报活动(1908至1911)

[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报刊大论战

[4]梁启超中期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6]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一、戊戌政变后改良派的办报活动情况: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组织成立“保皇会”,并大力创办报刊,作为其言论机关。

日本:

《清议报》《新民丛报》影响最大

内地:

《时报》1904.6.13,狄楚青,上海;《大公报》1902.6.17天津;《京话日报》1904.8.16北京

港澳:

《实报》《商报》《濠镜报》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活动情况:

1、《中国日报》,1900,香港。

主编陈少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的第一个机关报,及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张报纸。

着重登载的文章内容:

1)留学生的革命活动;2)国内革命党人的活动;3)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政府官员的卖国罪行;4)开展对保皇势力的批判

《苏报》:

1896.6.26,上海,日刊。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所掌握的第一份报纸。

章士钊任主笔,报纸成了革命派的言论机关。

《苏报》与“苏报案”

《苏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一家,“苏报案”是清朝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爱国革命报刊进行联合镇压的严重行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1903年,陈范邀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主要撰稿人之后,《苏报》发表了一系列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如章太炎的《驳康有为政见书》,《苏报》的革命宣传,使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者十分震恐,他们迫不及待地勾结起来,对它进行迫害。

在一场以洋人做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奇特诉讼中,章太炎、邹容被处徒刑,《苏报》被“永远停刊”。

1903.8.7上海《国民日日报》;1902.12.9,上海,《大陆》,月刊,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个报刊;1904春,上海,《警钟日报》

2、《民报》与革命派中期的办报活动(1905~~1909):

《民报》1905.11.26日本东京:

同盟会的第一个大型机关报,第一任主编胡汉民,介绍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进步文化和各种新思潮,报刊早期社会主义理论。

《民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中心,一方面系统完整地宣传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三民主义是其宣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和保皇派进行报刊大论战,双方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论战,即要不要推翻清政府,实行反清的民族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民生主义及土地国有。

论战1904年开始,其意义在于:

1)论战使歌名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同盟会的纲领逐渐深入人心;2)论战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大发展;3)论战也促进了报刊政论文体的进一步发展

3、“竖三民”、《大江报》与革命派后期的办报活动(1908~~1911):

1)于右任与“竖三民”(以“民”字开头,一脉相承,故称“竖三民”)

《民呼日报》1909.5.15,92天;《民吁日报》1909.10.3,48天;《民立报》1910.10.11~~1913.9停刊上海

2)其他革命派报刊:

《中国女报》《越报》《锐进学报》《大陆报》

1)詹大悲与《大江报》:

1911.1.3,汉口,代表作有《亡中国者和平也》何海鸣,《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黄侃

吹响了武昌起义号角

2)其他革命派报刊:

《商务报》1909.10.8~~1910.4,武汉,

《大汉报》1911.10.15~~1926.8,汉口,民国第一张报纸武汉

《中华民国公报》1911.10.16,中华民国军政府的机关报,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的言论机关

三、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报刊大论战:

《中国日报》与《岭南报》、《商报》的论战(规模小)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

四、梁启超中期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

(一)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

1、梁启超与《清议报》:

1898.12.23,横滨,报刊业务:

改革言论;刊登政治小说;首先使用了“记者”“党报”“机关报”等新闻名词。

2、梁启超与《新民丛报》《新小说》:

《新民丛报》1902.2.8,横滨:

前期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后期鼓吹“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新小说》月刊,1902.11,刊载新体小说

(二)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思想:

1、主要观点:

1)主张报纸应脱离一党之报范围,成为一国之报,世家之报;2)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3)认为报纸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4)要促进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护人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5)报纸应该成为舆论机关;6)一张“完全尽善”的报纸,必须具有四个条件:

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立,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

2、与戊戌政变前报刊思想的比较:

戊戌政变前,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主要是“耳目喉舌论”,强调报纸的作用是通内外之情与上下之故,把报纸当作改良和加强封建统治的工具;戊戌政变之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更深地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影响,这时他的新闻思想就丰富多了,并且无论是报纸性质的论述、报纸功能的论述、报馆地位的论述,还是关于言论自由、舆论监督的论述,都有相当深刻的看法。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1、基本要点:

1)为革命办报,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作为报纸的首要任务;2)高度评价报纸的战斗作用,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锐利武器;3)承认报纸的党派性,主张办报机关报作为党派“喉舌”,宣传革命的纲领、主张,并化为“常识”,让民众接受;4)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的代表和舆论的代表;5)认为报纸是“舆论之母”,不仅可以宣传革命思想,而且可以表达舆论,影响舆论,甚至可以制造舆论。

2、局限性:

孙中山的“舆论之母”论,有其合理性:

把报纸称之为“舆论之母”,要求革命派报刊以宣传革命主张为己任,希望《民报》等作为同盟会的喉舌,将同盟会的纲领宣传到民众中去,使之化为一种“常识”;局限性在于:

在孙中山等人看来,民众分为“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他们处处以“先知先觉”者自居,因此革命派的宣传工作做的相当不广泛,不深入。

在“舆论之母”的指导下,他们不仅利用报刊宣传革命主张,而且为了配合某一次大的政治或军事行动,大“造”舆论,甚至编造舆论

六、中国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

政治家办报是中国新闻媒体运作的主流。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办报是政治家办报的开始;20世纪前10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报刊活动是政治家办报传统的形成,梁启超、章太炎等人都是以政治家的身份从事报刊活动的,他们从事报刊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宣传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及治国方案。

至于后来国共两党的办报人,更是一些职业政治家,他们的报刊活动是他们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刊是他们宣传政治主张、组织政治运动的工具。

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著名报人无一不是著名的政治家;有重大影响的报刊无一不是这些著名政治家创办或主编。

第七部分民国成立与中国新闻界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

[1]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原因、标志。

[2]黄远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3]邵飘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4]林白水、徐凌霄的新闻活动。

[5]报纸副刊与文艺小报的发展。

一、由政论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原因、标志:

报刊政论时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充分发挥报刊政论的作用;政治家办报。

民国初年,中国报刊开始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标志有两个:

1、重视新闻采访、新闻报道、新闻通讯

2、一批名记者脱颖而出(黄远生、徐彬彬(凌霄)、刘少少、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

演变的原因:

1、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

国民党报纸《民立报》与进步党报纸《大共和日报》互相攻击,甚至武斗;

2、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三种手段a高价收买,以为己用b挥舞大棒,强力镇压(“癸丑报灾”)c制定法律,严格统制。

二、黄远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新闻通讯写作而负有盛名的记者,他是中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与刘少少、徐彬彬(凌霄)合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