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925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题7

单元评估检测(十)

第十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1932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与建设工程法,将复兴金融公司的资金从20亿美元增加为38亿美元,并允许它向州、市贷款,用于救济、以工代赈和自负盈亏的建筑计划等。

这些措施 (  )

A.是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表现

B.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C.是自由放任政策的表现

D.使美国经济形势出现好转

【解析】选B。

由题干材料中的“1932年”可知,此时罗斯福还未正式就任总统,故A错误;提高复兴金融公司的资金等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故B正确、C错误;美国经济形势出现好转是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故D错误。

2.(2018·石家庄质检)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

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

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们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

(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为此罗斯福政府 

(  )

A.摒弃了市场经济

B.开展了“蓝鹰运动”

C.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D.实施了“计划经济”

【解析】选C。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现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摒弃市场经济,故A错误;开展“蓝鹰运动”主要是为了复兴工业,与题干材料主题不符,故B错误;由材料信息“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

(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政府管辖之下的人所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故C正确;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实施计划经济,故D错误。

3.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

“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

”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解析】选C。

该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模式,选择了……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对新政持否定态度,这说明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故C正确。

4.(2018·长春模拟)1933年5月27日,美国通过了《证券法》。

该法仿照英国《公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

其主要作用是 (  )

A.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B.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

C.抑制证券投机的行为D.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解析】选B。

题干材料的主题是强调对证券业的监督,并不是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主要是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故B正确;抑制证券投机实际上是为了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故C不是主要作用;《证券法》是要保护投资者利益,不仅仅是保护中小企业,故D错误。

5.(2018·皖南八校模拟)“这个城市中产阶级—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帜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

”这种“和谐”的实质是(  )

A.国家政权实现了各阶级共同执政

B.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C.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

D.资产阶级政权向无产阶级政权和平过渡

【解析】选B。

罗斯福新政是针对经济危机而实施的改革,并未涉及国家政权,故A、D错误;题干所述的“和谐”实质是新政通过利益的调整来缓和社会矛盾,从而稳固资产阶级统治,故B正确;“共同支持的改革”“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等信息反映出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民众的经济利益,但并非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故C错误。

6.某西方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  )

A.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

B.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

C.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促进社会经济

D.建设福利国家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选C。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结合材料完整意思是,对私营经济在保留的同时,要对私营经济加以改进和补充,因而选C。

从材料中“改进和补充”可知A不对。

由“应当保留”可知B不对。

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制度问题,故D不对。

7.“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

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

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B.严重阻碍美国的社会再生产

C.无法彻底帮助美国恢复经济

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自我调节

【解析】选C。

据材料“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可知,新政无法彻底帮助美国恢复经济,故C正确。

8.(2018·上饶模拟)1945年7月,艾德礼政府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

1974年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问题,被世人称为“英国病”。

“英国病”的主要病因是(  )

A.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较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减弱

D.英国实行国有化违背了历史潮流

【解析】选C。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英国为了应对“滞胀”危机,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减弱,故C正确。

【拓展延伸】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

(1)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容易出现财政赤字;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有限。

1973-1975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局面,解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具有矛盾性;(3)国有化企业生产亏损日益严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加重了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

9.凯恩斯说:

“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

……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上述理论的提出 (  )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解析】选B。

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的标志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A错误。

凯恩斯主义“政府机能必须扩大”的主张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干预经济,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正确。

国家干预的实行,使财政赤字严重,国家货币发行过度,造成经济“滞胀”的局面,C错误。

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政府要采取有效手段管理经济,不能只当“守夜人”,D错误。

10.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

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  )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解析】选A。

材料显示三次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和信息产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直接说明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故A正确;材料没有明确显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故B错误;材料与美国产业的转移无关,故C错误;材料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无关,故D错误。

【加固训练】

(2018·郑州模拟)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解析】选B。

由“自然调整”“上抗生素”“反应过度”可知,题干强调国家过度干预。

A不属于过度干预,故A错误;B针对的就是国家过度干预,主张扩大自由化,减少干预,故B正确;C与题干所描述内容不符;危机后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即减少发挥计划杠杆,扩大市场经济调节,故D错误。

11.下图是1913-1973年欧美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该表反映了欧美各国政府 (  )

A.逐渐承担起保障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责任

B.完全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受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

D.形成了“混合经济”的新模式

【解析】选A。

1913-1973年欧美各国逐渐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说明政府逐渐承担起保障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责任,故A正确;欧美各国不可能完全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B错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未对欧美国家产生影响,故C错误;“混合经济”是在1973年经济滞胀后出现的,故D错误。

【加固训练】

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有 (  )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推动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兴起

D.建立社会福利国家

【解析】选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民众消费,提高民众购买力,开始建立完善福利制度,保障低收入阶层生活,故D正确。

12.(2018·河南八市模拟)“对所谓才赋出众的人的偏爱使得其所倡导的文化成为一种奖励成功、惩罚失败的文化,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资金严重不足,校舍设备陈旧等问题严峻。

”以上现象应发生于 (  )

A.17世纪的荷兰B.18世纪的法国

C.19世纪的美国D.20世纪的英国

【解析】选D。

17世纪的荷兰和18世纪的法国奉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尚未建立,故A、B错误;19世纪美国还没有国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故C错误;由材料“奖励成功、惩罚失败”“医疗……严重不足”“校舍设备陈旧”等信息可知,此时实行的经济政策为新自由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英国执行新自由主义,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

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理论。

常常有人认为亚当·斯密主张的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个自由的市场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并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利。

“自由放任”的主张成了他的经济理论的标签,但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

实际上,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

然而,在现代西方,斯密被认为是自由企业之父。

——摘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

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危机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凯恩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想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或调节,便可以解决失业与危机。

经过论证,他的理论被纳入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轨道,战后被广泛传播,影响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经济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并简述出现这种不同的历史背景。

(20分)

【解析】第一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解读出材料一是自由主义,材料二是凯恩斯主义。

背景从两种理论出现的时间可分析得出。

答案:

同:

都不同程度的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分)

异:

亚当·斯密理论侧重于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凯恩斯主义则强调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作用。

(4分)

背景:

前者:

世界市场的拓展;工业革命的发展。

(6分)

后者:

自由放任政策弊端显露;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6分)

【拓展延伸】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变化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

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

14.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

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

(20分)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12分)

【解析】第

(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等信息,结合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特点回答含义。

第二问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回答。

(2)题理解材料二的观点,可以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作为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

(1)含义:

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5分)

措施:

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工业生产;③调节农业生产;④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⑤进行社会立法。

(15分)

(2)(12分)第一等:

认识全面,思路清晰。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表达通顺。

(12~9分)

第二等:

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表达较通顺。

(8~5分)

第三等:

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

未能结合史实。

表达欠通顺。

(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