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542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docx

中考思品考试分析

2012年菏泽市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的

评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字斟句酌终成章,细微之处见功夫

——对试题结构的逐一认识

试题结构相对稳定。

 

第二部分典雅之中透清新,厚重里面融亲切

——对中考试题的整体感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年年岁岁卷相似,岁岁年年略不同

  2012年菏泽市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秉承了菏泽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的一贯思想和理念,在全面体现考试要求、落实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在试题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超越。

  一、在正确价值引导中彰显着立意的典雅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思想品德课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

这就要求中考试题要从关注考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问题的设置都要体现、渗透正确的价值引导,具体而言,就是试题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要求。

今年的试题在这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使得试卷凸显新颖、积极、阳光、灵活。

表现为:

1.背景材料的时代性与地方性

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

试题在选材上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代特色,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新颖阳光。

(1)针对社会热点。

试题选材及命题关注社会热点,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

如:

(1)雷锋精神、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学习“两会”精神、(4)整顿酒后驾驶、(5)民族团结问题(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继续深化改革、(7)建设文化强国、(8)南海争端、(11)正确对待网络、(14)中小学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17)省市两级会议精神等等。

针对社会热点进行考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了解社会、了解国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观念,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2)针对地区实情。

依据本地方的发展内容作为背景材料,并进行命题,考察学生对地方或家乡发展的认知情况和对家乡的关注与情感。

如:

材料背景选用菏泽地方性事件和人物(7菏泽文化发展、9菏泽牡丹花会、12市人大会、15单县牛作涛、17菏泽科学发展战略高地);命题及答案紧扣菏泽地方,像:

第7题的菏泽文化、第17题的

(1)菏泽发展的根本途径、

(2)菏泽发展打造“区域自主创新高地”和打造菏泽“区域生态高地”、(3)为菏泽家乡发展做贡献等等,命题部分和答案部分都紧扣菏泽区域。

针对地域事情考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地方,增强对家乡的情感,了解地方发展状况,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3)针对学生的生活。

选材及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学校生活,解决的问题多是学生所关注的、学生自身常出现的内容。

如:

3游览地刻字、4作弊·哥们报仇·三好学生、9损坏花木、10购买盗版书、11网聊、12教育调研、13外在美、14校车安全、16升学与择业、17学校组织的讨论活动等。

针对学生生活进行考察,很大程度上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澄清困惑,掌握技能,促进发展。

更可贵的是,命题人将时政热点与地方行为巧妙结合。

如:

建设文化强国——赵润田提出菏泽文化建设目标;科学发展、创新——17题的菏泽建设目标;学习道德模范人物——单县牛作涛。

总之,试题在选材上注重体现时代特征,突出菏泽的地域特色,力求反映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国家、社会和家乡的发展,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试题文本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1)从课程标准要求看其科学性。

知识点的运用、能力的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实现,都严格依据课程标准。

前面个小题认识中已经谈到,后面还要谈到。

不再细述。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应当是科学性的主要尺度之一。

当然也包括考核形式、命题类型等,后面有叙述。

(2)从选材看其人文性。

选材也能从小处入手,像:

考试作弊、学生报复、评选三好、爱护花草树木、网聊、职业报考等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碰撞点。

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材料前面已叙述)

(3)从教材教材知识采分点分布、试题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看科学性与人文性。

(链接)

附表一:

初中各年级的教材采分点分值

项目

分数

题目编号

占教材比例

时政

4

第1、2、题,共4分

8%

初一

6

第11*、13、14*、15题,共6分。

12%

初二

6

第3、10、11*、14*、题,共6分

12%

初三

26

第3、5、6、7、8、9、12、16、17题,共26分

52%

备注

计算中已除去判断、做法分值共8分,占16%,只计算教材知识采点分值。

各年级教材采分点相对合理,基本符合符合学业考评要求。

重点趋向于初三,让学生以邻近学年所学内容为重点,减轻了学生复习的学业负担。

这也许正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附表二:

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学校

参考人数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高分组得分通过率(27%)

低分组得分通过率(27%)

区分度

C

217

182

83.9

52

24.0

46

19

35.10

0.70

83.2%

53.6%

0.30

G

313

268

85.6

98

31.3

46

11

35.71

0.71

84.2%

55.2%

0.29

N

186

153

82.3

42

22.6

47

13

34.69

0.69

82.4%

53.6%

0.29

X

116

92

79.3

18

15.5

45

15

33.53

0.67

80.4%

51.9%

0.29

P

138

118

85.5

44

31.9

46

15

36.16

0.72

85.8%

55.2%

0.31

平均值

83.8

26.2

35.04

0.70

83.2%

53.9%

0.2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80%以上的学生能够及格,平均得分35.04,相当于试卷总分值的70%。

学生能够取得相应的学业水平成绩。

难度系数为0.7,属于难度中等偏下的试卷。

优秀率为26.2%,即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能够发挥较好,取得优异成绩。

试卷区分度为0.29,略小于0.3,基本能够符合选拔要求。

所以说,试题的命制在兼顾甄别、选拔的基础上难度适当降低,让学生基本都能取得本人水准下的、相对满意的成绩,使得学生觉得思想品德难学又好学,从而亲近我们的课程,喜欢我们的老师。

考试结果的评定和反馈,对学生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考试反馈,看中的是分数和名次,考试结束后,反馈给学生的是冷冰冰的分数和由高到低的分数单。

学生得到的不是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动力,而是自尊的伤害和学习积极性的消损。

理想的考试评价,应该给学生以温暖的激励、温馨的鼓舞、温情的期待,要让学生获得进取的信念和勇气。

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心理,让分数成为学生的个人隐私;关注学生的情感,让激励性的语言流进学生的心田;唤起学生的上进心,让每个学生都燃起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

从学生考试结果和答题情况看,本次命题体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应当说是科学的、人文的。

3.考查内容的针对性与思想性

中考是对初中毕业生所学知识的终极性考查,也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中考理念就是回归思想品德,体现“突出思想品德道德素质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育评价思想。

因此,要重视思想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题目的取材及命题上,注重选取有关价值观取向方面的事例作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012试题选材积极、创意新颖、思路清晰、切入角度巧妙,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与引导。

如:

选择题中的时政题第1、2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英模任务,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第3、4、9题则选用亲社会行为、正义(非正义-践踏草坪)行为的命题选项,引导学生正视生活、明辨是非、规范行为,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体现了试题的教育性、思想性,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5题、6题、12题选用民族发展、国民生活变迁、人大代表为命题内容,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民族国情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第8题,选用南海问题作为命题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和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和责任,体现了教育性、时代性。

第9、15题,以践踏草坪、牛作涛作为命题内容,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价值,积极承担社会自责任;第10、11题用购买盗版书、网聊进行命题,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合法权益,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慎交朋友、诚实做人,正确对待上网,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权意识。

第17题以菏泽地方材料为背景,围绕国家方针政策进行命题,巧妙结合,教育学生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基本国策,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建设家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通过以上试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关注人生、关注家乡建设,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关注及形式的创新,不但显示出了试题立意的典雅,也将促使教学重视全面落实学科的课程目标,尤其要扎实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在多样化的选材与命题中充盈着生活的清新

2012菏泽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传承了以往生活化的理念,又在命题形式、取材内容、命题与材料巧妙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体现在:

1.呈现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2012年中考思品试题对题型、版式、语言、图表、小栏目进行了创新设计。

在试题中,插入了一幅图画、一个表格,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漫画和考查的内容浑然一体,表格和相关链接的内容衔接自然,支撑有力。

整张试卷语言亲切、卷面活泼、图文并茂,焕然一新。

2012年中考试题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所有学生。

语言通俗易懂,基本没有阅读障碍,用学生的语言表述材料,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努力控制试题的文字阅读量和答案书写量。

整套试题在背景资料的呈现方式及设问技巧上显得灵活性、多样性,题型包括直问直答(17.2科学发展的含义)、一材多问(17)、组合选择(2、4、5、6、7、8)、逆向选择

(2)、漫画(6)、图表(5)等多种形式,能够做到图文并茂,令学生赏心悦目,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另外,试题看似简单的背后有隐藏着玄机,例如第11题(网聊)、13题(美丽)、14题(校车)、17

(1)题(经济中心)等题,看似简单的题目也需要学生仔细思考,认真审题,若不加思索是难以写出准确答案的。

2、考查形式的创新性和与时俱进性

继承往年考卷,在题型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今年命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体现在:

(1)融合性。

首先是问题与材料紧密融合,如17

(1),只有读懂材料所讲的“经济目标”,才能总结出根本途径是“经济建设”。

其次是一个材料多个观点的融合,如9题践踏草坪,一是反映公德问题,二是承担社会责任问题;再如,11题网聊,一是慎交友,二是诚实信用,三是辨别真善美、假恶丑;12题人大代表调查情况,一是行使监督权,二是参政议政意识。

14题校车问题,一是生命最宝贵,二是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

另外,选择题最多用的就是组合式选项,一个材料融合多种观点,扩大了考查范围,增大了考察内容的覆盖率。

三是时政热点、地方素材与教材的融合(7、8、15、17),考查学生用教材知识解决社会和现实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2)敏锐性。

所使用的背景材料和所考察的内容均为热点、焦点和学生生活的着力点。

(3)具体性。

问题的设问方式具体化,没有出现类如“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等大而虚的问题。

如,17的四个小问题,都是具体提问,学生答题方便,降低了难度。

(4)严谨性。

命题表述严谨。

如17(3)打造“区域自主创新”、打造“区域生态发展高地”的认识,很多学生忽略了“区域”两个字,联系本地实际较少。

另外,在考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方式上的新发展。

关注道德与理论考核。

采用了组合式选项

(2)。

注重事实热点与教材的结合(7、8、15、17)。

3、考查命题的开放性与综合性

一是体现在一方面,在取材上,注意选材开放,所选材料来源广泛,将初中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和载体,材料新颖,用语活泼,现实性强;二是体现在一材多用上,一个背景材料融合多个观点,如刚才所列举(一题多个知识层面要点);三是体现在设问方式上,切口较宽,活而不难,不拘泥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而侧重于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话可答,有理可说,有感可发。

如17(3)选择其中一个谈认识,(4)中学生怎样为家乡科学发展做贡献;四是体现在答案要求多元化上,如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开头就写有“说明:

第Ⅱ卷主观性试题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具有唯一性,所提供的答案仅供阅卷教师参考,学生的回答只要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7(4)为家乡做贡献答案最后有特别注明“只要是围绕着家乡建设谈2点以上的做法,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本试卷从试题命制到参考答案的设置、材料的选用都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既有规范要求,又鼓励创新,观点正确、言之有理都可给分。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进行开放性的解答试题提供了保证。

开放性和综合性的提高,也加大了对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力度,全方位考查学生能力。

总之,试题的以上特点,使试题充盈着清新的生活气息,明确地显示了试题“走出教材、走入生活”的教学导向。

旨在促使学科教学走出过度知识化、过分强调记忆的窘境,突出生活在教学中的根基作用,引导学科教学不断地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

  三、在思维能力考查中凝聚着学科的厚重

1.体现课标要求

2012思想品德试题,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标准,从多重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考查。

(1)一条主线——围绕课程目标。

选材和命题本努力实现课程目标,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应当是试卷命制的一条主线。

(2)两大实际——围绕学生实际。

试题选材及命题以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出发点,没有偏题、怪题、难题,学生只要基础知识牢固,经过分析归纳得分率还应当相当高,能够真实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

(3)三大领域——围绕课标内容。

试题考查围绕新课程标准指定的内容标准,从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大生活领域取材命题,考查内容涉及到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国情教育,没有超出课程标准的内容。

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

2、注重能力考查

侧重学科能力考查,强调能力考查的多样性,是菏泽市2012思想品德试题的显著特点。

突出思维能力考查和基本技能考查是今年试题在能力考查方面的重大进展。

(1)从学习与思维能力来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个小题分析时已做说明,不再详述)

  ①注重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的考查。

(如5题的图表、6题的漫画、17

(1)的经济目标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层分析与归纳,才能做出回答。

也考查了解答这部分试题的基本技能)

②注重观察判断能力。

(如南海争端以及所设置的价值判断题都需要学生去观察、去甄别、去判断、去分析)

③注重发散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象一些题目一个材料多层面回答、组合性选择、17.4为家乡做贡献等。

④注重运用能力。

(几乎所有题目都是在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⑤注重探究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试题的编制上能够联系重大时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反映社会热点、反映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情景题中的做法,象网聊等,让学生在二难中做出选择,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意在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7(4)为家乡做贡献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考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⑥注重理解与识记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从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来看,试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交往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处理运用信息能力、自我保护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思维能力考查的强化,展现了学科内容深刻的生活内涵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体现出学科内容的厚重。

这样设计试题,旨在引导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

(3)从试题的效度、信度看学生能力(链接表格)

附表三:

试卷效度、信度看学生能力

试题类型

效度

原因分析

选择题

第2小题核心价值观得分率最低。

漫画、图表有失分现象,其余各题得分情况较好。

平时不注重时事政治的学习。

特别是理论学习。

缺乏基本技能。

情景分析

第9践踏花木、11网聊、12人大代表调查得分率较低。

主要表现为要点不全、表述不准确。

归纳概括能力不够。

灵活运用能力不够。

缺乏提取信息能力。

价值判断题

第14题校车安全得分率较低。

其余各题得分情况较好,但仍出现要点不全。

对热点材料理解不够。

归纳概括能力不强。

针对性差。

生活实践题

(1)根本途径得分率较高。

训练强度高,理解能力好

(2)科学发展观含义得分率较低

识记片面。

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3)创新、生态认识有所失分,但整体得分较好。

审题能力不够,分析不全面。

第(4)题为家乡做贡献,有所失分

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低。

缺乏基本技能。

(对阅卷教师的调查、口述感觉)

从以上分析看出,试卷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期望与要求,那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要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四、在展现人的作用中蕴含着教育的亲切

  题中有“人”,使题有“魂”,是今年试题的一道靓丽风景。

1.将学生放在主人翁位置。

整张试卷处处将中学生放在主人公的位置,体现“我”的理解、“我”的判断、“我”的认识、“我”的做法。

2.命题以“人”为中心。

全卷几乎每个题目都以“人”为中心。

选材或表现人的行为、境界,或体现人的贡献、影响;设问或指向人的价值判断,或提出对人的要求,或分析人的作用。

意在体现人与社会的互动——社会对人的要求,人对社会的影响。

润物细无声的陶冶,使考生感受到教育的亲切。

如第1、2、3、9、10、11、12、13、15、16、17(3)(4)题,它以人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为主线,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认识到无论什么时代的人,无论哪个领域的人,也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要肩负时代和社会的责任,热爱自己的国家,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

立意高远,对考生有明显的人生启迪,充分体现了试题的教育功能,对全卷具有提升的作用。

  总之,试题中有“人”,意在体现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生活中的人,突显人的作用和贡献,传递人的精神、品质与厚爱,使试题灵动起来,有了自身的“魂”。

这样设计以期引导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

第三部分白玉虽洁终有疵,鸡蛋壳内挑骨髓

——对试题几点商榷意见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综上说述,我们看出2012年思想品德试题具有试题热点化、立意能力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从小视角、高站位、结合热点、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立足基础知识、全面考查三维目标方面,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题在注重选拔功能的同时,力求使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引导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第四部分而今迈步从头越,看准导向求教学

——从中考导向谈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课标意识,把准课程要求,过好“根本关”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它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施展余地,教材的体例和内容都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状况。

教材的作用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一种课程资源。

只有熟悉课程标准,才能把握并了解课程的基本要求,才能利用好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考试的内容也必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可以说,对课标的准确把握程度,其实就是对中考的把握程度,所以平时教学和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强化课标意识,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既不降低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也不随便拔高要求。

 不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教学为什么?

可以去关注课程标准的性质界定;教什么和考什么?

可以去关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到或考到什么程度?

可以去关注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教和如何教,可以去关注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活教学建议。

等等。

 

2.关注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实际,过好“结合关”。

时事和社会热点入卷是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一大特色,时事和社会热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它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有利于贯彻思想品德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各地的中招试卷也越来越注重联系实际,反映当前国内外和具有地方乡土特色的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时政性,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正是有力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

(1)让学生关注、搜集热点信息。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与复习备考中要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我国及国际形势和本省市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和热点问题,养成看报纸杂志、看央视“新闻联播”、收听时事广播的好习惯,学会搜集、关注当年国内外时事热点(人们比较关注的社会事件),具有典型性教育意义的材料。

(2)让学生思考、处理热点信息。

对时事和社会热点不能仅让学生停留于“是什么”的感性认识,而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针对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将时事和社会热点的学习同所学的教材核心知识相联系,找准结合点,尝试多角度分析,并对一些重要时事,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谈启示。

把宏观边微观,学会知识迁移。

即要关注与知识的结合点如何结合?

如何运用材料?

如何与开展活动联系起来等。

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从而提高我们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省编的时政教材的作用,增强对时政材料的敏锐感,并以学科教师的视角发掘普通材料的价值和教育意义所在。

在教材后面有很多的时事政治与教材结合的实例,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结合与分析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再如:

有的老师开展课前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到、看到的新闻时事、身边的生活小事等等,并对新闻内容利用思想品德课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一次、二次……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观察、搜集热点信息的习惯和利用教材知识评判人和事的能力。

(3)做好“复习过渡”

请教师提前熟悉七八年级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在九年级的平时新授课教学中或者练习中,结合和穿插一些七八年级的有关知识。

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复习状态,又可以帮助学生对九年级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全面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