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301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docx

五语上第七单元周林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周林

课时

两课时

课题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复备人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

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

准备

课件

导学策略

学程预设

个人复备

第一课时

一、播放《好汉歌》,先声夺人造气氛。

  1.你最喜欢《水浒传》里哪位好汉?

  2.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较早出场的好汉林冲的故事。

 二、揭题审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看到这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

 三、检查自学,学生展示汇报。

  1.自己独立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相机教学生字新词。

 (1)拨草寻蛇:

可让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用动作表演法教学。

 (2)依草附木:

可用移序法,变成“依附草木”用语境解词法教学,补充“惊天动地”等动宾式词语。

 (3)踉跄:

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据形旁以动作演示来解词。

 四、质疑问难,扫清障碍学白话。

  1.《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名著,《林冲棒打洪教头》是经过改编选入教材的,仍有一些文白相杂的语言,请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

如果同桌的问题你能解答就解答,如果两人都不会,那就待会儿提出来,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聚焦重点,七嘴八舌话人物。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

(    )的林冲

  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有关词语。

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

  (学生可能填:

谦虚、礼让、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含而不露、刚正不阿、镇定自若)

  学生每填一个词后,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通过感情朗读相关的句子来强化印象。

  2.我们研究了林冲,自然要研究另一位人物--洪教头。

你认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

(    )的洪教头

  (学生可能填:

目中无人、心胸狭窄、傲慢、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鸡肚肠、见钱眼开、有眼不识泰山)

  教学“洪教头”一处,可相对略一些,以便集中时间研究林冲,一详一略,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练习朗读,有滋有味品文章。

  1.全文写得最精彩的是第七自然段,这一段集中表现了林冲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好汉形象,我们一起来朗读欣赏。

  方法:

(1)学生练读;(2)指名朗读;(3)师生评点;(4)教师示范;(5)全体朗读。

  2.指名学生上台演一演这场戏。

方法:

一生旁白,一生演林冲,一生演洪教头,众人演观众。

四、延伸拓展,激发兴趣读《水浒传》。

  这篇课文是从《水浒传》里节选出来的,《水浒传》里像这样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如“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武松醉打蒋门神”等。

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水浒传》,一个月后,班级举行《水浒传》故事演讲会,评出班上的故事大王,好不好?

聆听、欣赏乐曲

 

生质疑

 

学生独立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学生上台表演“拨”和“拔”的动作。

 

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生思考: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

(    )的林冲

 

师生、生生交流

 

思考:

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

(    )的洪教头

师生、生生交流

 

赏读

 

生上台演一演这场戏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周林

课时

两课时

课题

24少年王冕

复备人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

准备

课件

导学策略

学程预设

个人复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

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

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

元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

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

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

清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

长篇小说。

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

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

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

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导入:

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

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王冕,在感受他努力走向成功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他。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段

1、品读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母亲的话,指名读。

(3)评价,再指名读。

(4)交流:

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5)相机点出:

“不是我要耽误你”、“年成不好”、“针线活”“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无可奈何。

(6)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

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7)练习分角色朗读。

(8)教师小结:

这段文字通过母亲和王冕的对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家境贫寒,母亲无可奈何,让王冕弃学替人放牛,王冕从小懂事,体谅母亲。

2、品读课文第三、四节

(1)默读课文,思考: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2)交流:

①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

②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

③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课文第五、六节

(1)教师过渡: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交流:

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5)引导体会:

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

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

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懂得人要有自信心;)

(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

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8)交流:

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

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课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

 

 

生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生思考

全班交流

生读课文

自由再读课文,思考:

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交流

思考:

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交流

 

生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轻声读课文,思考:

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

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默读课文,思考: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交流、讨论

 

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交流

朗读

质疑

 

思考:

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

 

思考:

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完成书后练习。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周林

课时

两课时

课题

25黄鹤楼送别

复备人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

重难点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

准备

课件

导学策略

学程预设

个人复备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2.师评:

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了解它们的作者吗?

 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

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古诗

(二)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

  (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

   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友人登上了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

 5.现场出示题目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 ) 下( ) 尽( ) 唯( )

  (三)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四)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

   1.在板书中的“主要内容”里把“送别”换上“依依惜别”一词。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把句号变成冒号,概括全文意思,背诵古诗。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汇报交流。

   4.赠送送别诗  

       

 

生齐背《静夜思》、《春晓》。

 

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词语个性化朗读

 

朗读古诗

 

自由朗读诗歌

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

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汇报对应朗读

 

生对应朗读背诵

生完成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汇报交流,朗读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赵亚萍

课时

1

课题

26清平乐村居

复备人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

导学策略

学程预设

个人复备

第一课时

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

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

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词,有好多种类型。

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

如:

“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

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

他心里想了什么?

(那一家人居住的房屋虽然是矮小的,但是周围的环境却是很美丽的。

   2、阅读3、4句。

     接着,作者看到什么?

他又想了些什么?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谈着。

他们交谈些什么呢?

   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

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

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

     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回读全词。

     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

(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继续品味“醉”字。

  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课本的编者根据词意,画了一幅插图。

请大家认真地观察,进行欣赏,也可以对插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六、作业。

   1、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2、书面翻译全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揭题。

    在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学过了一首毛主席写的词——《卜算子咏梅》。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古代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

清平乐村居。

(板书)

    “清平乐”是古代词中的一种,它的格式是怎样的呢?

大家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自读初悟,了解主要内容。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词。

并想一想,这首词写的谁?

   2、指名朗读。

齐读。

   3、提问。

学生答后,板书:

白发翁媪。

  三、引导细读,深刻理解词意。

   1、提问,讨论词所描写的主要情节。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

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

(谁家)

    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干什么?

作者知道他们在交谈些什么吗?

(他们用“吴音”在交谈。

   2、追问,讨论理解词的主要意思。

    作者听不懂他们所交谈的内容,也没有上去进行了解。

但是,作者猜到了他们所交谈的内容。

大家再细细地阅读全词,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交谈些什么?

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从词的1、2两句中,可以知道:

我们虽然住的是低矮而小的茅房,但是周围的环境是很美丽的——小溪从我们的屋旁流过,岸上草木青青。

    从词的下片所写的内容,可以知道:

我们还有三个勤劳而又可爱的儿子呢!

    这些都是作者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猜想出来的。

   3、深问,体会翁媪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对白发翁媪居住在这样自在的农村,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他的心情又怎样?

  四、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五、翻译全词。

  六、比较欣赏。

    出示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引导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

(“清平乐”有上下两片;上片每行的字数不等;上下片的韵脚是变化的。

  六、作业。

 

 

生认真地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

自读。

 

阅读1、2句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

他心里想了什么?

阅读3、4句。

作者看到什么?

他又想了些什么?

讨论、交流

 

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讨论、交流

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

交流

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交流

 

自读全词并想一想,这首词写的谁?

指名朗读、齐读。

 

思考:

作者知道“白发翁媪”是谁吗?

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

讨论理解词的主要意思。

细细地阅读全词,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交谈些什么?

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

 

这一对白发翁媪居住在这样自在的农村,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

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生通过比较找出《清平乐》的特点

 

 

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

周林

课时

两课时

课题

习作7

复备人

教学

目标

1、根据教材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也可以自己命题)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

重难点

1、教师通过自己恰当的引导、评价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

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

导学策略

学程预设

个人复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又要过年了。

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过年。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没有肯德基,没有汉堡包,没有巧克力,只有到了过年才会有一些好吃的,才会有新衣服穿,更重要的是,过年的时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都不会受到大人们的责骂。

所以老师最盼望着过年了,一到冬天,隔三岔五地就会问大人们还有多少天过年,然后便默默地记在心里,一天天的数着。

你们盼望过年吗?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真情实感)

   3、刚刚你们充满着真情实感的发言让老师感受到了童年的幸福。

从你们的话语里,从你们的心情里,从你们的眼睛里,老师也读懂了你们对春节的盼望。

可见,我们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出示相关的作文题目及要求

   1、其实老师今天一共准备了四个话题,刚刚的盼春节只是其中的一个(出示)

     我喜欢的一篇课文

     有趣的一次实验

     冬天

     盼春节

   2、师生共同品读赏析几个题目,思考可以写些什么内容?

老师注意强调每个题目下面出现的习作提示。

   3、看到这些题目,我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回味啊!

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每当读完一个题目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教师进一步给出提示:

如写《我喜欢的一篇课文》,在写不同题材的课文的时候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要把喜欢的理由说清楚,如:

写人的课文应着重写学习人物品质,为人物的或机智勇敢,或坚贞不屈等品质所打动;写景的课文应着重体会景色之美和作者语言的表达等;《有趣的一次实验》重在“趣”字,此“趣”学生常会写成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了他们所谓的“趣事”,但实则是一些低级趣味的事。

在引导时注意,此处的“趣”可以是实验时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是实验本身就很奇妙,就很有趣;《冬天》在引导学生时注意不要一看到“冬天”二字就是下雪,就是堆雪人、打雪仗,应写出新意,抓住冬天的特点,写出别人没有发现或不太引起别人注意的你所观察到的或体验到的独特的东西;《盼春节》则重在一个“盼”字上,写出“盼”时急切的心情,这应该是这篇作文出彩的地方。

   4、在这些作文题目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题目吗?

   5、选择自己打算写的作文题目,小组内向自己的同组同学说说写作方法,并且说说把哪一部分作为写作的重点。

小组内其他同学共同商议,看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及时给予提出,并加以注意。

   6、停止讨论。

说说有没有打算写这四个题目之外的东西的同学。

请说清楚自己想写什么内容并说说打算怎样写,写那些方面。

  三、下笔成文

   1、写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巡视,若有情况及时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

   2、想想为自己的习作想个合适的名字,注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力求把题目起得有文学味道,并且尽可能要优雅,富含深意。

  四、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改正运用不正确的字,修改不合适的语句。

   2、同位互读互改。

读同位的习作,标出自认为好的地方,提出文中的疑问,在此过程中,完善同位两个人的作文。

   3、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