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4791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湖北省武昌区届高三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湖北省武昌区2017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细胞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

%)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准确的说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A.碳元素的含量能说明有机物是动植物体内干物质质的主要成分

B.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C.测定该动物的某种小分子含C、H、0、N、S,此小分子不可能是氨基酸

D.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H、O的含量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

【答案】A

【解析】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无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就是C元素,原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糖类,所以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A项正确;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B项错误;氨基酸的R基当中可能含有S元素,C项错误;表中的数据为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所以H、O的含量不能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D项错误。

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异型性染色体决定雄性个体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比X染色体或大或小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性别决定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主要有两类:

XY型和ZW型.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同型的,即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的,即:

XY.常见于人、哺乳动物、一些两栖类和大多数昆虫,A正确;在自然界的XY型性别决定中,大多数生物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如人类的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一些生物的则不一定,如果蝇、女娄菜的Y染色体就比X染色体长一些,B错误;雌配子一定含有X染色体,而雄配子有的含有X染色体,有的含有Y染色体,C错误;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的生物是雌雄同体的,如植物中的玉米,上面是雄花,下面是雌花,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所以细胞中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的,D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

认为有性别的生物都含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其实有些生物由染色体条数来决定性别,有些有外界温度来决定性别等。

3.下列与人体免疫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和抗体

B.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C.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D.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可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A项错误;体内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能成为抗原,B项错误;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依赖于抗体灭菌,C项错误;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的呈递,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免疫中,需要依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D项正确。

【点睛】本题容易误认为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由于泪液属于外界环境中的液体,因此泪液中的溶菌酶其实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才属于第二道防线。

4.下图示为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中溶液A、B、a、b的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Ma>MbB.h1>h2Ma<Mb

C.h1<h2Ma>MbD.h1<h2Ma<Mb

【答案】C

【解析】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由题图可知:

Ma>MA,而Ma=Mb、MA>MB,则Mb>MB,所以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均上升.又由于Ma=Mb>MA>MB,所以Ma与MA的浓度差小于Mb与MB的浓度差,a中吸水小于b中吸水,因此h1<h2,Ma>Mb,故选D。

...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

【名师点睛】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浓度差由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来体现。

(2)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出动物细胞的。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③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5.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的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

)曲线,

=t年的种群数/(t-1)年的种群数量。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由于λ基本上等于1,种群增长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故A错误;

B、4到第5年增长率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B正确;C、在第3年末种群数量小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因为增长率大于1,故C错误;D、野兔的种群数量应该在第5年中期达到K值,故D错误.

故选:

B.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名师点睛】由图示可知,λ值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1,种群数量上升;λ=1,种群稳定;0<λ<1种群下降;λ="0"种群无繁殖现象,且在一代中灭亡.

6.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用性状(乙群体)。

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A.乙群体×乙群体,子代在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甲群体×乙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甲群体×甲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乙群体×乙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答案】A

【解析】胰岛素会使有尾鸡相互交配孵化的小鸡表现出无尾性状,欲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由于无尾对有尾是显性,则可将乙群体无尾鸡相互交配,且在卵化早期不注射胰岛素,若后代全为有尾鸡,则胰岛素不会引起基因突变,若后代有无尾鸡,则胰岛素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

【考点定位】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实际上,在孵化早期,向有尾鸡群体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表现出的无尾性状的产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胰岛素诱导基因突变,a→A,基因型可能为AA/Aa,二是胰岛素影响了发育进程,不影响遗传物质,基因型仍为aa。

要探究小鸡无尾性状产生的原因,即探究无尾小鸡的基因型是AA/Aa还是aa,可以采取测交或自交方案,即可以让乙群体与甲群体(aa)杂交,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观察孵化出的小鸡的性状,如果全为有尾鸡,则为胰岛素影响了发育进程,即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果还有无尾性状产生,则为基因突变;或者是自交方案,即让乙群体无尾鸡相互交配,且在卵化早期不注射胰岛素,若后代全为有尾鸡,则胰岛素不会引起基因突变,若后代有无尾鸡,则胰岛素引起基因突变。

二、非选择题:

7.下图中图A示置于水平状态的豌豆幼苗(黑点示生长素分布的多少);图B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

...

(1)图A中生长素大部分分布在幼芽和幼根的近地侧是由于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豌豆幼芽和幼根继续生长的方向分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B可知,10-7mol/L的生长素对芽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对根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因而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比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示可知,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的器官之间的相关性可表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重力

(2).向上(3).向下(4).促进生长(5).抑制生长(6).高(7).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

(1)将已长出幼根和幼芽的豌豆种子置水平状态,由于重力的作用,所以图A中生长素大部分分布在幼芽和幼根的近地侧;由于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且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因此,豌豆幼芽和幼根继续生长的方向分别是:

幼芽向上,而幼根向下。

(2)根据图中曲线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7mol/L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由图B可知,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10-10mol/L,即浓度最小,而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是10-8mol/L,所以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比芽强。

(3)由图可知,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上述三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程度是:

根>芽>茎。

8.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

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lO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毎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时间(min)

液滴移动距离(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1)图甲中X处所用的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__;打开软管夹1Omin后将软管夹关闭,随后液滴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2)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在20min—30min这段时间内氧的平均吸收速率为________mm3/min。

(3)利用该装置为本实验增设对照组的关键思路是:

______________。

...

(4)某同学认为:

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可以用来利定果蝇幼虫厌氧呼吸速率。

你认为他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____?

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OH

(2).向左(3).6.5(4).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5).不合理(6).果蝇无氧呼吸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

果蝇有氧呼吸能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被NaOH吸收,由于试管中是氧气被消耗,气压下降,所以毛细管内的液滴向左移动,根据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以计算细胞呼吸强度。

(1)果蝇有氧呼吸会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要测定果蝇呼吸速率,需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因此X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应为NaOH;果蝇细胞呼吸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因此容器中气体总量减少,压强减小,毛细管内的液滴向左移动。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20min~30min内,液滴移动的距离是130-65=65mm,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则氧气减少的体积是65mm×1mm2=65mm3,因此在20min~30min时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10min=6.5mm3/min。

(3)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液滴的移动,因此为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影响,应增加一对照实验:

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4)果蝇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吸收气体氧气,也不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装置中的压强不会改变,液滴不会移动,因此不能用题中的装置来测定果蝇的无氧呼吸速率。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准确掌握液滴移动的原理,该原理是由于气体改变而导致液滴移动。

9.阅读下列三个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2%,1981年为8.53%,并且因地面遮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责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责药用植物灭绝。

材料二:

我要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挖尽。

材料三: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华南沿南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延蔓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材料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外,你联系实际说出1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出两种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被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外来物种(4).缺乏天敌(5).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6).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7).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或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迁地保护)加强教育

和法规建设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明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保护,了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乱砍滥伐,使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使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而坡垒等珍稀树种喜阴不耐阳,最终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这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

(2)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掠夺式开发导致野生甘草的已有一半被挖尽。

(3)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食物充足(马尾松林多),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大量繁殖,数量剧增,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成了破坏,破坏当的额生态平衡,危及本地物种,因此属于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

因此材料三说明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乏天敌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在适应环境而死亡,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会直接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等。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

禁止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设立科研机构,进行人工繁殖、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制定法律等。

10.果蝇的眼形有棒眼和圆眼之分,受基因D、d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V、v控制。

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蝇进行杂交试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试验,结果都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回答:

(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眼形和翅形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_________。

(2)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完成下面的简便探究实验:

①用纯合的圆眼长翅果蝇与____________进行杂交试验;...

②结果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圆眼

(2).眼形(3).VVXDXD(4).VVXDXd(5).纯合的棒眼长翅雌果蝇(6).若子代中有雌果蝇,则基因型为VVXDXD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若子代中无雌性果蝇,则基因型为VVXDXd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解析】试题分析:

(1)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雄果蝇中只有圆眼,没有榜眼,说明控制圆眼和榜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亲本为圆眼长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VvXDXd和VvXDY,因此F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vvXDXD和1/2vvXDXd,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

(3)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代中雌性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理论比例应为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和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1.【生物一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牛等反刍动物的胃中含有大量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将植物秸秆分解成可溶性糖类,从而实现碳能源的再利用。

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了从牛胃中分离所需的微生物,可将纤维素作为唯一的_______________加入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常用_____________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量,统计结果一般用培养基中出现的_____________数表示。

 

(3)纤维素酶的组份至少包括3种,其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秸秆造纸时,常用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植物色素着色,人们采用_____________法提取植物色素,提取过程中要进行_____________加热,以防止有机溶剂遇明火易引起燃烧、爆炸。

【答案】

(1).碳源

(2).刚果红染色法(3).稀释涂布平板(4).菌落(5).C1酶和Cx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6).萃取(7).水浴加热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的实验步骤,并掌握各步骤的方法和目的,知道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为: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能识记芳香油提取的一般方法,能区分并正确采用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来分离不同的芳香油。

(1)要从牛胃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应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刚果红能鉴别纤维素,可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结果一般用培养基中出现的菌落数表示。

(3)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X酶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4)芳香油等植物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和压榨法等;也可以用植物色素使纸张着色,根据植物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以考虑使用萃取法法提取植物色素;由于萃取剂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因此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方式进行加热。

12.【生物一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从转基因奶山羊乳汁中分离获得人凝血因子IV,用于血友病的治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凝血因子IV基因上游和下游的碱基序列,可用_____________技术获取并扩增基因;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时,所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将人凝血因子IV基因与_____________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组在一起。

(2)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奶山羊受精卵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体外胚胎培养时,应选用囊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DNA分析,用于选择雌性胚胎。

此期的胚胎也适于胚胎分割移植,此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凝血因子IV是一种胞外酶,该蛋白的加工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上进行的。

人凝血因子IV只在乳腺细胞合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PCR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3).乳腺蛋白基因(4).显微注射(5).滋养层细胞(6).提高胚胎的利用率(7).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不给分)(8).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及操作,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可以根据基因编码序列两端的部分碱基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技术进行体外大量扩增获得目的基因。

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限制酶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链接,形成表达载体。

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2)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

由于受精卵细胞大易操作、营养物质含量高、细胞全能性高,因此常被作为受体细胞选用。

(3)在做胚胎性别鉴定时,需要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进行性别鉴定.此期的胚胎也适于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分割技术具有充分发挥雌性动物的生殖潜力(快速大量繁殖)的优点。

(4)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形成囊泡进入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囊泡,运向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人凝血因子IV只在乳腺细胞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