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种植技术.docx
《香菇种植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菇种植技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菇种植技术
ThismodelpaperwasrevisedbytheStandardizationOfficeonDecember10,2020
香菇种植技术
香菇种植技术
一、概述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
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
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
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着增加。
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生产的第一大国。
香菇是着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
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感冒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抗病毒作用。
民间将香菇用于解毒,益胃气和治风破血。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
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
菌盖直径5~12厘米,扁半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
菌肉厚,白色。
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
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8厘米,粗~1.5厘米;中部着生菌环,窄,易破碎消失;环以下有纤维状白色鳞片。
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2.生活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
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
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B1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
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
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中温型为7~20℃,低温型为5~15℃。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
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0%~68%,空气相对湿度85%~90%。
②段木栽培。
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50%~60%,空气相对湿度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
在香菇生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
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5)光照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
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子实体有害。
(6)酸碱度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要求微酸性的环境,培养料的pH值在3~7都能生长,以5最适宜,超过生长极慢或停止生长。
子实体的发生、发育的最适pH值为~。
在生产中常将栽培料的pH值调到左右。
高温灭菌会使料的pH值下降~,菌丝生长中所产生的有机酸也会使栽培料的酸碱度下降。
三、栽培方法
香菇的栽培方法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
段木栽培产的菇商品质量高,投入产出之比也高,可达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仅适于在林区发展。
代料栽培投入产出比仅为1∶2,但代料栽培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也高,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
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较高。
本章重点介绍代料栽培技术。
1.播种期的安排和菌种的选择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温室作为出菇场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季节性很强。
各地香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北京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于秋季出菇始期在9月中旬,所以具体播种时间应在7月初,6月初制作生产种。
应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型偏低温菌株。
但由于夏播香菇发菌期正好处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杂菌污染难以控制,所以近年来冬播香菇有所发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制作生产种,12月底、1月初播种,3月中旬进棚出菇。
多采用中温型或中温偏高温型的菌株。
2.栽培料的配制
栽培料是香菇生长发育的基质,生活的物质基础,所以栽培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香菇生产的成败以及产量和质量的高低。
由于各地的有机物质资源不同,香菇生产所采用的栽培料也不尽相同。
(1)几种栽培料的配制其配料以100千克计,视生产规模大小增减。
①木屑78%、麸皮(细米糠)20%、石膏1%、糖1%,另加尿素%。
料的含水量55%~60%。
②木屑78%、麸皮16%、玉米面2%、糖%、石膏2%~%、尿素%、过磷酸钙%。
料的含水量55%~60%。
③木屑78%、麸皮18%、石膏2%、过磷酸钙%、硫酸镁%、尿素%、红糖1%。
料的含水量55%~60%。
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
先将石膏和麸皮干混拌匀,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匀,把糖和尿素先溶化于水中,均匀地泼洒在料上,用锨边翻边洒,并用竹扫帚在料面上反复扫匀。
④棉籽皮50%、木屑32%、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尿素%、糖1%。
料的含水量60%左右。
⑤豆秸46%、木屑32%、麸皮20%、石膏1%、食糖1%。
料的含水量60%。
⑥木屑36%、棉籽皮26%、玉米芯20%、麸皮15%、石膏1%、过磷酸钙%、尿素%、糖1%。
料的含水量60%。
上述3种栽培料的配制:
按量称取各种成分,先将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为1∶~的量加水、拌匀,使料吃透水;把石膏、过磷酸钙与麸皮、木屑干混均匀,再与已加水拌匀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匀;把糖、尿素溶于水后拌入料内,同时调好料的水分,用锨和竹扫帚把料翻拌均匀。
不能有干的料粒。
(2)配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木屑指的是阔叶树的木屑,也就是硬杂木木屑。
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木屑更好。
配料前应将木屑过筛,筛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细要适度,过细的木屑影响袋内通气。
在木屑栽培料中,应加入10%~30%的棉籽皮,有增产作用;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过大,脱袋出菇时易断菌柱。
栽培料中的麸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则易造成菌丝徒长,难于转色出菇。
麸皮、米糠要新鲜,不能结块,不能生虫发霉。
豆秸要粉成粗糠状,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应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产上一般控制在55%~60%。
含水量略低些有利于控制杂菌污染,但出过第一潮菇时,要给菌柱及时补水,否则影响出菇。
由于原料的干湿程度不同,软硬粗细不同,配料时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为1∶~,相差的幅度很大。
所以生产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来配料时,料拌好后要测定一下含水量,确定一个适宜的料水比例。
①手测法。
将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力握,指缝不见水,伸开手掌料成团即可。
②烘干法。
将拌好的料准确称取500克,薄薄地摊放在搪瓷盘中,放在温度105℃的条件下烘干,烘至干料的重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出干料的重量。
料的含水量(%)=湿料重量-干料重量湿料重量×100配料时,随水加入干料重量的%多菌灵(指有效成分)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
3.香菇袋栽技术
袋栽香菇是香菇代料栽培最有代表性的栽培方法,各地具体操作虽有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
转色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A.转色太浅或一直不转色:
如果脱袋时菌柱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喷水,恢复菌柱表面的潮湿度,盖好罩膜,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可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10~20分钟。
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12℃,或高于28℃时,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尽量使畦内湿度在85%~90%,温度掌握在15~25℃。
B.菌柱表面菌丝一直生长旺盛,长达2毫米时也不倒伏、转色: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虽适宜,但湿度偏大,或者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
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并让光线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
如仍没有效果,还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时再盖膜,恢复正常管理。
C.菌丝体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
可用喷水的方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湿度,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D.脱袋后两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状的菌丝体产生气泡膨胀,局部片状脱落,或部分脱离菌柱形成悬挂状: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28℃)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菌龄不足、菌丝尚未成熟,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
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再促其转色。
E.发现菌柱出现杂菌污染时,可用Ⅱ型克霉灵1∶500倍液喷洒菌柱,每天1次,连喷3天。
每次喷完后,稍晾再罩膜。
除了脱袋转色,生产上有的采用针刺微孔通气转色法,待转色后脱袋出菇。
还有的不脱袋,待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香菇子实体原基时,用刀割破原基周围的塑料袋露出原基,进行出菇管理。
出完第一潮菇后,整个菌袋转色结束,再脱袋泡水出第二潮菇。
这些转色方法简单,保湿好,在高温季节采用此法转色可减少杂菌污染。
出菇管理。
香菇菌柱转色后,菌丝体完全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迅速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发生子实体原基分化和生长发育,也就是进入了出菇期。
A.催蕾:
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的菌类,一定的温差、散射光和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分化。
这个时期一般都揭去畦上罩膜,出菇温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0~22℃,昼夜之间能有5~10℃的温差。
如果自然温差小,还可借助于白天和夜间通风的机会人为地拉大温差。
空气相对湿度维持90%左右。
条件适宜时,3~4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不久就会长出菇蕾。
此期间要防止空间湿度过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加大喷水,每次喷水后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而只是潮乎乎的,盖塑料膜保湿。
也要防止高温、高湿,以防止杂菌污染,烂菌柱。
一旦出现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
B.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的管理:
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
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很好。
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
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夏播香菇出菇始期在秋季。
北方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菌柱刚开始出菇,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菌丝健壮,管理的重点是控温保湿。
早秋气温高,出菇温室要加盖遮光物,并通风和喷水降温;晚秋气温低时,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温,如果光线强影响出菇,可在温室内半空中挂遮阳网,晚上加保温帘。
空间相对湿度低时,喷水主要是向墙上和空间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
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边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即可采收。
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
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2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4小时,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5~7天。
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柱补水。
补水方法是先用10号铁丝在菌柱两头的中央各扎一孔,深达菌柱长度的1/2,再在菌柱侧面等距离扎3个孔,然后将菌柱排放在浸水池中,菌柱上放木板,用石头块压住木板,加入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于出菇前的重量)为宜。
浸不透的菌柱水分不足,浸水过量易造成菌柱腐烂,都会影响出菇。
补水后,将菌柱重新排放在畦里,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准备出第二潮菇。
第二潮菇采收后,还是停水、补水,重复前面的管理,一般出4潮菇。
有时拌料水分偏大,出菇时的温度、湿度适宜,菌柱出第一潮菇时,水分损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补水,而是在第一潮菇采收完,停水5~7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直接向菌柱喷一次大水,让菌柱自然吸收,增加含水量,然后再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采收后,再浸泡菌柱补水。
浸水时间可适当长些。
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
北方的冬季气温低,子实体生长慢,产量低,但菇肉厚,品质好。
这个季节管理的重点是保温增温,白天增加光照,夜间加盖草帘,有条件的可生火加温,中午通风,尽量保持温室内的气温在7℃以上。
可向空间、墙面喷水调节湿度,少往菌柱上直接喷水。
如果温度低不能出菇,就把温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养菌保菌越冬。
春季的气候干燥、多风。
这时的菌柱经过秋冬的出菇,由于菌柱失水多,水分不足,菌丝生长也没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点是给菌柱补水,浸泡时间2~4小时,经常向墙面和空间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早春要注意保温增温,通风要适当,可在喷水后进行通风,要控制通风时间,不要造成温度、湿度下降。
冬播香菇袋栽方法
香菇在夏季播种,正值高温高湿季节,接种和培菌难度大,易出现杂菌污染或高温烧菌。
香菇在冬季播种,宜采用中温型和中偏高温型香菇菌株,10月下旬开始作母种,11月初作原种,11月底和12月初制作栽培种,1月份播种。
采用17厘米×35厘米的塑料筒作为栽培袋,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的操作方法基本同夏播。
选用便于增温、保温的房间或温室作为菌袋培养场所,培菌场所要空间消毒后才能进菌袋,菌袋“#”字形一行一行接种穴侧向排垒起来,每行可垒6~7层,4行为一方,长度不限,方与方之间留有走道。
开始要把室温控制在25~26℃左右,每3天在中午气温高时通一次风。
菌袋培养到13~15天,接种穴的菌丝体生长直径达8厘米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袋、扎微孔。
翻袋前要喷洒2%的来苏水或者用氧原子消毒器进行空间消毒,要把每方的中间两行温度高的菌袋调换到两边,把两边的菌袋调换到中间,这样使每个菌袋温度差异不大,菌丝生长整齐。
在翻袋时,把杂菌污染的菌袋去除,同时对无杂菌污染的菌袋,在有菌丝体的部位距离菌丝生长前沿2厘米处扎微孔,微孔深1厘米,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上扎3~4个。
第一次翻袋扎孔后,菌丝生长量加大,这时要把室温控制在24℃左右。
这时每2天中午通一次风。
再过12~13天进行第二次翻袋,并在每一片菌丝体上距离菌丝生长前沿2厘米处扎一圈微孔,约5~6个,孔深2厘米左右,这时要把室温控制在23℃左右。
整个培养过程都要注意遮光。
规格为17厘米×35厘米的菌袋,如果4点接种,一般45天左右长满袋,再继续培养,待菌袋内菌柱表面膨胀,2/3的面积上出现瘤状体时,即可进出菇棚,脱袋转色出菇。
一般在3月中下旬菌袋可进温室出菇。
应先在温室内作畦,畦宽1~1.2米,深15~20厘米,温室要用硫磺或甲醛进行空间消毒,地面撒石灰粉,在畦面上铺一层炉灰渣或者沙子,把长好的菌袋在温室内脱去塑料袋,将菌柱间距2厘米立排在畦内,菌柱间隙填土(园田土60%+炉灰渣40%,晒干,再用5%的甲醛水调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堆起来盖膜闷2天再用,也可用地表10厘米下的肥沃的壤土)。
每个菌柱顶端露出土层2厘米,并用软的长毛刷子将露出土层的菌柱部分所沾的土刷掉,畦上用竹片拱起,罩上塑料膜,保温保湿,转色。
冬播香菇的转色是在3月下旬,气温偏低,空气相对湿度小,多风,管理的重点是保温、保湿、轻通风。
出菇管理同前。
第一潮菇采收后,温室大通风1小时,停止喷水4~5天后,再向畦内喷一次大水,以补充菌柱的含水量。
4月份以后的管理要注意遮光降温和防虫。
这种栽培方法的优点是菌柱在土里可随时补充水分和部分养分,省去了浸袋补水过程。
同时还要注意,由于菌柱只是顶端出菇,因此出菇面积较小,如果出菇密度大时,常因菇体的相互拥挤变形,造成质量下降,所以菇蕾太密时要及时疏蕾,以保证菇的质量。
另外,菇体距离地面很近,很易沾上沙土,也会影响菇的商品质量,喷水时要轻喷、细喷,不能使菌体溅上土。
四、加工与保鲜
香菇采收时,要轻轻放在塑料筐中,且不可挤压变形,然后清除菇体上的杂质,挑出残菇,剪去柄基,并根据菌盖大小、厚度、含水量多少分类,排放在竹帘或苇席上,置于通风处。
应及时加工,长时间堆放在一起会降低质量。
1.香菇的干制
(1)晒干要晒干的香菇采收前2~3天内停止向菇体上直接喷水,以免造成鲜菇含水量过大。
菇体七八成熟,菌膜刚破裂,菌盖边缘向内卷呈铜锣状时应及时采收。
最好在晴天采收,采收后用不锈钢剪刀剪去柄基,并根据菌盖大小、厚度、含水量多少分类,菌褶朝上摊放在苇席或竹帘上,置于阳光下晒干。
一般要晒3天左右才可以达到足干。
香菇晒干方法简单,成本低,但在晒干的前期,菇体内酶等活性物质不能马上失去活性,存有一定的“后熟”作用,影响商品质量。
遇有阴雨天就难晒出合格的商品菇。
另外,晒干的香菇不如烘干的香菇香味浓郁,对商品价值有所影响。
(2)烘干刚采收下的香菇马上进行清整,剪去柄基,根据菇盖的大小、厚度分类,菌褶朝下摊放在竹筛下,筛的孔眼不小于1厘米。
先将烘干机预热到45℃左右,降低机内湿度,然后将摊放鲜菇的竹筛分类置于烘干架上。
小的厚菇,含水量少的菇放于架的上层,薄菇、菌盖中等的菇置于架的中层,大且厚的菇或含水量大的菇置于架的下层。
机内温度逐渐下降,烘烤的起始温度,较干的香菇为35℃,较湿的香菇为30℃。
这时菇体含水量大,受热后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为了加速水分蒸发,烘干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全开,加大通风量,排出水蒸气,促使直立的菌褶固定下来,防止倒伏。
此时烘烤的温度不易高,否则菇体易烘黑、蒸熟。
要及时排出水蒸气,防止菇表出现游离水,以免影响香菇色泽和香味,也不易烘干。
烘烤时,每3小时温度升高5℃,当烘烤温度升到45℃时,菇体水分蒸发减少,此时可关闭1/3的进气口和排气口。
烘烤进入菇体干燥期,维持3小时后,打开箱门将烘筛上下层的位置调换一下,使各层的菇体干燥程度一致。
以后每1小时升温5℃,当温度升到50℃时,关闭1/2的进气口和排气口。
温度升到55℃时,菌褶和菌盖边缘已完全烘干,但菌柄还未达足干,这时要停止加热,使烘烤温度下降到35℃左右。
由于此时菇内温度高于菇体表面温度,加速了菇内水分向菇体表面扩散。
4小时后重新加热复烘,温度升到50~55℃时,打开1/2的进气口和排气口,维持3~4个小时后,关闭进气口和排气口,控制烘烤温度在60℃,维持2小时,即可达到足干。
(3)晒烘结合干制刚采收的鲜香菇经过修整后,摊在竹筛上,于阳光下晒6~8小时,使菇体初步脱水后再进行烘烤。
这样能降低烘烤成本,也能保证干菇的质量。
(4)干香菇的贮藏干制后的香菇含水量在13%以下,手轻轻握菇柄易断,并发出清脆的响声。
但也不易太干,否则易破碎。
干香菇易吸湿回潮,应按分类等级装在双层大塑料袋里,封严袋口,也可根据客户要求,按等级、重量分装在塑料袋里,封严袋口,再装硬纸箱,放在室温15℃左右和空气相对湿度50%以下的阴凉、干燥、遮光处,要防鼠、防虫,经常检查贮存情况。
2.香菇的保鲜
香菇保鲜方法很多,有速冻、冷藏、化学、气调、微波等方法。
(1)脱水冷藏保鲜香菇采收前10小时停止喷水,七八成熟时采收,精选去杂,切除柄基,根据客户要求标准分级,然后将香菇菌褶朝下摆放在席上或竹帘上,置于阳光下晾晒,秋、春季节晾晒约3~4小时,夏季阳光强晾晒1~小时。
晒后的香菇脱水率为25%~30%,即100公斤鲜香菇晒后为70公斤~75公斤。
这时手捏菇柄有湿润感,菌褶稍有收缩。
分级、定量装入纸盒中,盒外套上保鲜袋,再装入纸箱中,于0℃下保藏。
(2)密封包装冷藏保鲜鲜香菇经过精选、修整后,菌褶朝上装入塑料袋中,于0℃左右保藏。
一般可保鲜15天左右,适合于自选商场销售。
五、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
1.袋料栽培香菇的综合防治措施
(1)严格把好菌种关在确定生产用的优良品种以后,菌种是否被杂菌污染则是优质菌种最基本的条件。
优质菌种可采用目测和培养的方法来确定。
凡菌丝粗壮,打开瓶塞具特有香味,可视为优质菌种。
有条件的,还应抽样培养,同时还可检查菌丝生活力。
(2)严格把好菌袋加工关塑料袋应选择厚薄均匀、无沙眼、弹性强、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塑料袋,培养料切忌太湿,料水比掌握在1∶~;装料松紧适中,上下表内一致;两端袋口应扎紧,并用火焰熔结,在高温季节制菌袋时,可用1∶800倍多菌灵溶液拌料,防治杂菌。
(3)严格把好灭菌关常压灭菌应使灶内温度稳定在100℃,并持续8小时;锅内菌袋排放时,中间要留有空隙,使蒸气畅流菌袋受热均匀;要避免因补水或烧火等原因造成中途降温;从拌料到灭菌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从灭菌开始到灶温上升到100℃不可超过5小时,以免料发酵变质。
(4)搞好环境卫生,净化空气使空气中杂菌孢子的密度降得最低,是减少杂菌污染最积极有效的一种方法。
装瓶消毒冷却,接种、培养室等场所,均需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
暴雨后要进行集中打扫。
坚持每天在空中、地面用%肥皂水或3%~4%石碳酸水溶液,5%甲醛,1∶500倍50%的多菌灵水溶液及5%~20%石灰清水等交叉喷雾或喷洒,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及时烧毁或浸入药水缸,以防污染环境和空气。
(5)严格无菌操作
接种室应严格消毒;做好接种前菌种预处理;接种过程中菌种瓶用酒精灯火焰封口;接种工具要坚持火焰消毒;菌种尽量保持整块;接种时要避免人员走动和交谈;及时清理接种室的废物,保持室内清洁。
(6)科学安排接种季节必须根据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生对温度的要求,科学安排接种季节。
过早接种或遇夏秋高温气候,既明显增加污染率,又不利菌丝生长;过迟接种,污染率虽然较低,但秋菇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
接种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左右时为最好。
夏季气温偏高时,接种时间应安排在午夜至次日清晨。
(7)改善环境因子杂菌发生快慢和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环境因子,特别是香菇栽培块或菌筒上的霉菌发生时应通风换气。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利于香菇生长发育时,香菇菌丝生活力旺盛,抗性强,杂菌就不易发生,反之,杂菌便会乘虚而入,迅速发生。
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创造适宜于香菇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措施。
(8)减少菌丝未愈合时发生霉菌,采取将门窗关好(定量开窗通风几次),除去覆盖的薄膜,待控制霉菌后再盖上的措施。
若个别栽培块发生霉菌,不要急于处理,待菌丝愈合后再作处理,但需增加掀动薄膜的次数,并加强栽培室通风换气和降温减湿。
(9)霉菌发生在栽培块或菌筒表面,尚未入料,一般可以采用pH8~10的石灰清水洗净其上的霉菌,改变酸碱度,抑制霉菌生长。
若霉菌严重,已伸入料内,可把霉菌挖干净,然后补上栽培种。
霉菌特别严重的栽培块或菌筒,可拿到室外,用清水把霉菌冲洗干净,晾干2~3天后,再喷洒%过氧乙酸(CH3COOH)可收到显着的防治效果。
(10)加强检查在气温较高季节,培养室内菌袋排放不宜过高过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