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4360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及矿物…………………………………

第四章地质构造……………………………………

第五章地表地质作用和工程问题…………………

第六章地下水………………………………………

第七章后记………………………………………

 

第一章绪论

一、实习时间

2012年1月4日——2010年1月6日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

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他的任务是使学生稳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法,进展野外根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坚实的根底。

四、实习任务

五、实习容

1、矿物与岩

2、地层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

4、外动力地质作用

5、简单的工程问题

六、实习路线及安排

〔一〕

时间:

2012年1月4日

天气:

路径:

门坡→燕子矶→三台洞

容:

〔1〕地层:

震旦是一寒武系奥系地层灯影组,幕府山组,仓山组

〔2〕白垩系浦口组,第四系下蜀组

〔3〕构造现象:

沿江断裂及其他断层

〔4〕岩溶现象:

溶洞

〔5〕风化作用及崩塌现象

〔6〕长江流水地质作用:

江岸冲刷河漫滩,江心洲

观察点:

门坡---观澜亭---御碑亭---碟子大天

〔二〕

时间:

2012年1月5日

天气:

路径:

头城→绣球公园→老虎山

容:

〔1〕地层与岩:

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砺岩,细砂岩,粉砂岩,下蜀土

〔2〕构造现象:

断层,节理,层面

〔3〕斜坡块体运动现象:

滑坡,崩塌

〔4〕岩风化现象

观察点:

清凉门城墙---城霁雪---鬼脸城---明誓---马皇后脚印---小桃园---老虎山

〔三〕

时间:

2012年1月6日

天气:

路径:

栖霞山北长江边→栖霞寺→栖霞山顶

容:

〔1〕地层:

五通组,栖霞组,象山群

〔2〕岩溶现象:

芽,溶沟,竖井落水洞

〔3〕河流作用:

长江河床,河漫滩

观察点:

彩虹明镜湖---隋舍利塔---品外泉---纱帽峰---天开岩

七、实习要求

1、野外实习记录

野外现场地质记录要求详细清晰,客观如实反映地质露头点实际情况。

记录分为实际观察到的容与分析判断的容,前者不能随意更改,后者可修正。

记录容与格式按规定要求完成。

如:

日期、天气、路线、观察点编号01、02、03……、观察点的位置、观察容。

每日记录整理。

写在原始记录之后。

野外采集少量标本,编号。

2、编写野外实习报告

编写野外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捡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实习报告是实习容的系统化、稳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展地质思维的训练。

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址素材为依据,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谨的逻辑性。

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报告必须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写书本。

 

第二章地层

1.1震旦系〔Z〕

1.1.1灯影组

三台洞处的地层为震旦系灯影组。

本组岩性主要为灰白,深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白去化微晶灰岩,上部为白云化含核形灰岩,顶部夹硅质页岩。

总厚度258米以上。

幕府山的灯影组与上述不同,主要岩性为藻白云岩,条纹状藻球粒白云岩,可见葡萄状构造。

该地仅出露灯影组上部,未见底。

总厚度大于227.7米。

目前幕府山所采白云岩运往XX宝山钢铁公司,作为炼钢的重要熔剂原料。

1.2二叠系〔P〕

1.2.1栖霞组

命名地点在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结核的灰岩为主。

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臭灰岩段为深灰色及黑色厚层生物微晶灰岩。

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

偶见燧结核。

底部见灰黑色页片状泥质生物灰岩和青灰色中,薄层微晶生物灰岩互层。

共厚65米。

下硅质岩段为黑色薄层燧岩及纹层状硅质生物微晶灰岩,见腕足类碎片。

厚约10米。

栖霞灰岩段为灰黑色厚层至块状微晶生物灰岩及生物微晶灰岩。

燧结核较多,成层排列。

化丰富,产蜓类。

厚80米左右。

上硅质岩段为黑色纹层状生物微晶灰岩及燧岩。

栖霞组总厚度约150米。

与下伏地层船山组呈假整合接触。

1.3三叠系〔T〕

1.3.1侏罗系象山群

其命名地在南象山及北象山。

是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分布于南象山,北象山,钟山及江宁县冲村佛庵一带。

象山群与下伏黄马青群呈假整合接触,有的地〔如栖霞山等地〕为不整合接触。

1.4白垩系〔K〕

1.4.1浦口组

浦口组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

可分两局部。

下部紫红及紫灰色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砾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

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

厚度100米以上。

上部以紫红色为主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以及砂砾岩。

厚度大于100米。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1.5第四系

1.5.1下蜀组

其分布广泛,常形成基地阶地。

下蜀镇出露的岩性为黄色带红的泥,细砂及粘土,其中常含灰质结核。

产腹足类化。

本组在附近沿江一带发育最好。

厚度20米左右。

燕子矶汽车站附近剖面可为代表,分二段岩性:

上段灰黄色黄土质粘土。

构造颇紧,垂直节理良好,故常以大块柱状体崩解。

钙质含量较高,常呈拳头状结核出现。

透水性较好,古土壤痕迹较差,具铁锰胶膜,隙发育。

下段棕红色粘土构造严密,粘性较大,常多具铁锰胶膜。

崩塌后呈不规那么的棱状块。

透水性较差,古土壤痕迹甚为显著。

与下伏雨花台组呈假整合接触。

 

G01

点位:

门坡

点性: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下蜀土的功能特性

滑坡形成的原因:

(1)自身的重力作用,且斜面坡度较陡

(2)雨水、天气、气候等外部因素,充足的雨水对斜坡起到了润滑的作用,增加了斜坡自身的重力,使得斜坡的抗剪强度减小。

(3)人为工程活动

A、坡脚处挖土,使得坡度变大,斜坡变陡

B、坡顶处修建建筑物使得斜坡自身重力增大

C、地震、爆破等因素

滑坡的防治措施:

(1)削坡,变缓

 

第三章岩及矿物

第四章地质构造

4.1褶皱

地区是由假设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

在城东郊褶皱束最宽,由北侧的幕府山算起,经钟山到山,南北宽达25公里。

向东逐渐收缩,如从反面的龙潭算起向南到江宁县的汤山,褶皱束宽度变为15公里左右。

更东到镇边的五洲山、十里长山地段宽仅8公里以。

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走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在五洲山十里长山一代明显地呈近东西向。

〔1〕褶皱的概念:

〔2〕

4.2断裂

4.2.1节理

〔1〕节理的概念: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2〕节理的分类:

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大类。

〔3〕节理的发育情况:

4.2.2断层

〔1〕断层的概念:

地壳岩层因受力到达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2)断层的分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

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

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那么是倾向滑动断层。

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假设断层面倾角大于45°,那么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3)断层的特点:

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缺乏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

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

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4)断层的性质

(5)断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表地质作用

5.1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概念:

一般可定义为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条件下,岩在原地发生的崩解或蚀变。

崩解和蚀变的区别反映了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差异。

物理作用涉及岩破碎而不涉及造岩矿物的任分解。

相反,化学作用那么意味著一种或多种矿物的蚀变。

风化作用产生在构造或成分上不同于母岩的表层物质。

风化带称为表土或残馀土。

风化作用的下限称为风化面。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作用,岩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2岩溶作用

〔1〕岩溶作用的概念:

亦译喀斯特。

岩溶指可溶性岩,特别是碳酸盐类岩〔如灰岩、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芽、沟、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

此种地貌地区,往往奇峰林立。

通常指岩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的地区。

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灰岩溶蚀的结果。

这个术语原先用於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灰岩区喀斯特,但经过推广,现已用於有类似现象的一切地区。

喀斯特现象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

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区、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以及美国的中西部、肯塔基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

灰岩在略有酸性的水中更易於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将灰岩溶解,并以溶液形式带走。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形成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於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5.3河流地质作用

〔1〕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

河流侵蚀一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

另一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展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拟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搬运作用: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

其中,大局部是机械碎屑物,少局部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

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

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沉积作用:

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那么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

但大局部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

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局部,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5.4斜坡

斜坡系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面的地质体。

它包括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两种。

前者是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海岸、河岸等。

后者那么是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的,往往在自然斜坡根底上形成,其特点是具有较规那么的几形态,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运河〔渠道〕边坡等。

斜坡在各种、外地质营力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坡高和坡脚,使坡体应力分布发生变化。

当组成坡体的岩土体强度不能适应此应力分布时,就产生了斜坡的变形破坏作用。

尤其是大规模的工程建立,使自然斜坡发生急剧变化,斜坡的稳定程度也变化极大,往往酿成灾害。

第六章地下水

第七章地质开展阶段描述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