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明春季学期期中数学科卷面分析.docx
《定明春季学期期中数学科卷面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明春季学期期中数学科卷面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明春季学期期中数学科卷面分析
定明小学2013年春季学期
一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人数为37人,参加检测人数37人,参检率100%。
检测成绩平均分为73.3分。
尖子人数5人,占13.5%;优秀人数15人,占40.5%;及格人数32人,占86.5%。
二、试题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共分为七大题,内容包括认识图形、20以内加减法、分类和整理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四个单元的知识。
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第一大题我会填,得分比较高。
第二大题我会当小法官和第三大题我会选,由于学生还没有阅读和分析能力,都有失分。
第四大题我会数,得分也比较高。
第五大题我会算,有部分同学还不过关,失分多。
第六大题,主要是不会提其它问题。
第七大题我会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学生还没有阅读和分析能力,有部分学生失分。
三、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基本情况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计算的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的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
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这次考试成绩展示出了一定的成绩,也看出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会用心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3年4月28日
定明小学2013年春季学期
二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
我班共有27名学生,全部参加考试,总分1706,平均分63.18,及格人数20人,及格率74%,80分以上只有7人,优秀率26%,差生有1人,占3.7%。
虽然这只是一次书面的教学评估检测,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班数学科教学总体情况一般般,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且能较灵活地进行数学运用。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把目光更多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
为此,现将本次期中检测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覆盖面广,难易适度。
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2、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和操作题的检测。
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应用实践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的数学知识。
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3、试题全面并具针对性。
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用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与试题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题型新颖多样,图文并茂。
体现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这一基本理念,也体现了数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
填空题
此题共有9道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此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但得满分的有1名学生。
失分较多的是第7小题的第二空,大部分同学都失分。
类似的题型虽然在平时教学中讲过也训练过,但是多数学生还是失分,主要原因是还学不会看图和对上下移动还不理解。
为此,这方面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训练。
第二大题:
判断题
判断题是对重要问题的知识检测,它不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检测出学生的判断力、鉴别力和理解能力等,而不只是考记忆。
此题共有5道小题,这5道小题出得较好,能考察学生的能力。
这道大题主要错在最后一题,这一题比较容易混淆,不细心导致失分较多。
第三大题:
选择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平时学生会做,但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
此题中的最后一题失分最多,这一题在课堂上也讲过类似的,但是这题出题时有出入而学生也没发现主动提出来而导致失分。
有的同学也是因为应变不过来而失分,因此教学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多样,要举一反三,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
第四大题:
我会计算
此题出错不多,大部分学生对基本计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的现象。
第五大题:
操作题,画一画
此题共有两道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是否学会运用平移的知识,第二小题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位置。
此题学生失分较多,原因是图形平移的方格数不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因为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第六大题:
解决问题
此题共有5道小题。
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这些题都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都很感兴趣。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的读题、理解、分析题意的能力较差,掌握知识比较死板,不会变通,特别是学生对题目中的数理逻辑不理解。
有的学生乱动笔,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半点逻辑。
如:
第(3小题:
“4辆车,能做28人,7辆车能做多少人?
”有学生这样解答:
4×7=28(人),这都是什么呀!
如果把这样的问题放在生活去问,能回答吗?
这一题也是失分最多的一题。
三、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5、学生对计算还存在马虎现象,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6、部分学生简单问题复杂化,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严格指导,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加强基础,强化习惯。
重视数学基础,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是学好数学的法宝。
如:
口算、速算等。
另外就是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测、评估、矫正。
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
估算、验算、认真审题、检验方法等。
3、重视过程,培养能力。
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
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针对学习弱势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低进高出,用数学的美丽吸引他们。
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本次考试题检测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暗示今后的教学方向。
以上是我对本班学生此次期中测试情况做的分析,不当之处,请指教。
2013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参加人数:
51人,尖子7人,优秀人数:
14人,及格人数:
39人,平均分:
67.6分
二、试题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主要考察四个单元的知识。
题目难度不大,所以每题的分数量很多,位置与方向填空题每空两分,做错扣分就多。
解决问题最后一题,从西安到北京的时间,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做对。
这题一定要画线段才比较稳当。
其它,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的。
总的来说,内容不多,题型简单。
对于闰年和平年的区分,学生不算就会错。
三、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
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尤其是检查的良好习惯。
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这次考试成绩展示出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会用心总结经验,以便教育出更优秀、更有创新的一代新人。
201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全班36人全考,90分以上10人,80以上18人,13人不及格。
全班均分69分。
二、试题分析及存在问题:
从卷面上看,学生的书写潦草,乱涂乱抹现象极多,说明学生的书写还要加强。
此次考试,从总体上看,学生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部分学生不懂括号的使用,如列式计算第1题,该用括号不用。
有些乘除已经有优先算,但还是使用括号。
计算题25×(4+10)和(130-30÷6)×4错较多,前一题打开括号后,10不乘25,后一题不懂解决括号里的两步运算,就把括号丢了。
2、位置与方向题,标公园和小丽家错多,公园方向偏度数看错,小丽家不看距离。
3、计算不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想法:
(1)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问题关键。
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态度严肃,教风严谨,要求严格。
计算不准,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同学及老师对此很困惑,事实上,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首先是思想意识上,很多的老师都认为计算出错是粗心大意所致,有的同学认为只需细心,就能解决问题,但常常事与愿违,有的同学认为粗心不是先天的,无法克服,这些错误认识,成为加强训练、提高运算能力的思想障碍。
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运算的准确是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平时就要多下功夫,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水平;运算的准确要依靠运算方法的合理与简捷,需要有效的检验手段(如数形结合,合理估算等),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只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准的弊病。
(2)数学教学重在提高能力
教学中要关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的应用意识,学会从实际问题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和数据,研究其数量关系或数形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注意抓住生活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普遍性问题,开展讨论、研究,从中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3)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定明小学2013年春季学期
五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难易程度适宜,试卷从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题、计算题、画图、解决问题。
考查知识覆盖面较大,题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如实考核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即填空、判断、选择和计算、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
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数学知识。
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从考试成绩来看,还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成绩分析:
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
本次期中测试有50人参加考试,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及格率76%(38人),优生率34%(17人)。
三:
得失分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
丢分较多的是第1、2、10小题,学生刚学的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掌握不牢,换算过程出错;第二题,判断题:
错较多的是第1和第5小题,第1小题在练习时也讲过两次,但由于学生不认真看题就错了,第5小题这类型的题目练习少,所以大部分都丢分;第三题,填空题:
能得满分的学生也只有几个,错多得是第2和第6小题,学生对质数合数理解还不透;第四题,计算题:
全班能得满分的不到5个学生,第1小题错多的是后两个,写反了,这个内容刚学还没得多练学生还模糊,第2小题错最多是第3个,6的平方很多学生都写12,联系也做多了,就是学生不愿认真思考,第3小题基本会算,就是单位写不对,第4小题错的较多,这类型的题目少练,学生还感觉陌生,丢分较多;第五大题,操作题:
错最多的是第1小题的第2个和第2小题,学生不会找对应点,个别也不会理解题目,所以丢分很多;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错较多的是第3和第4小题,这种题型也做过练习,可是还有部分学生不大理解,解答不对应。
四、存在的问题:
1、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
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欠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有些学生太依赖老师,像梁谋、梁彩慧等同学,平时做练习只要是老师读一遍题,得分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是一到自己独立做卷子,能力就差了些。
2、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这个主要体现于画图题。
五、今后的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
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