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460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docx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

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施工方案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1.1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工程线施工安全和及时控制各类危及工程线行车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危及工程线行车安全及人身安全事件的发生,依据上海局及业主相关有关规定、要求,制定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1)XXXXX高速铁路施工图;

(3)XXX铁路招标文件、合同文件;

(4)国家和国铁集团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安全操作规程、验标;浙江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20);

(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住建部建质[2009]87号文);

(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建质[2018]37号文)

(9)《钢管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GB15831;

(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1)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2)类似工程施工技术经验、技术成果和施工方法。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新建XX铁路站前工程HSTZQ-3标位于XXX。

隧道为双线隧道,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km/h,隧道内采用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目前本标段已进入工程线施工,为满足隧道缺陷整治施工的要求,同时避免缺陷整治施工对过往列车的影响,在每座隧道设置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用于缺陷整治施工。

见图2.1-1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

图2.1-1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

三、安全目标

1.完成业主要求的零事故安全目标。

2.杜绝责任行车重大事故和列车一般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行车险性事件;消灭责任行车一般事故。

3.消灭员工责任因工死亡事故,消灭员工责任因工重伤事故。

4.消灭责任重大交通事故;消灭经济损失两万元以上机械设备事故。

5.建设集团公司安全标准化工地。

四、安全保证体系

4.1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

项目书记、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

组员:

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四员一长

4.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五、施工工艺技术

5.1隧道缺陷整治门型架概述

门型架采用Φ48*3.5mm扣件式脚手架搭设,门式架沿线路方向尺寸为4m,内轨顶面上净空为6m,满足隧道净空界限尺寸要求。

门型架行走轮采用限位行走式,两侧大行走轮各2个,轮子宽度不得小于10cm,大行走轮设置在通信信号电缆槽靠近线路侧槽体上,两侧限位小滚轮各设置4个,位置低于电缆槽外墙顶面不小于5cm,确保行走轮过程不会偏出电缆槽顶面墙体,保证安全。

中间走形装置大走行轮共4个,位于中心水沟中心两侧75cm,两侧限位小滚轮各设置2个。

每个行走轮下方设置制动器和刹车闸制动措施,施工时开启制动措施,防止门架滑动。

门型架设计在纵梁端头、两侧立杆位置安装爬梯,爬梯采用同型号钢管扣件连接,在两侧工作平台中间位置设置爬梯通往顶面作业平台,均采用扣件连接。

爬梯两侧设置扶手,并安装防护网。

根据现场电缆槽施工情况,也可采用将行走轮位置移动到通信信号电缆槽盖板顶面,行走过程提前铺设好电缆槽盖板。

行走轮下方设置制动措施,施工时采取制动措施,防止门架滑动。

当向轨道外侧移动行走轮时,需确保台架内限高净界不低于6m,移动过程中台架不得磕碰隧道二衬。

具体门型架设计如下图5.1-1。

图5.1-1行走轮在信号电缆槽盖板上门型架立面图

门型架顶面平台宽4m,沿线路方向尺寸4m,平台横向钢管间距50cm,每1m间距设置两根横向钢管,纵向钢管间距50cm。

两侧侧面立杆纵向间距为50cm,侧面加劲杆间距100cm;两侧侧面平台宽度160cm,纵向长度400cm,平台大小里程端均设置拉杆各一根,平台中间斜撑一根;两侧侧面分别设置一处剪刀撑。

中间平台尺寸为145cm*400cm,距离内轨顶面500cm,吊柱下方平台横向钢管间距50cm,纵向钢管间距50cm;中间立杆横向排距为82cm,立杆纵向间距为50cm,加劲杆间距100cm,中间两排立杆分别设置一处剪刀撑。

门型架尺寸立面图见图5.1-2和图5.1-3。

 

图5.1-2门型架立面图

图5.1-3门型架立体图

5.2门型架搭设

5.2.1搭设工艺流程

门型架搭设施工工艺流程:

现场清理→测量放线→竖立管并同时安装扫地杆→搭设水平杆→搭设剪刀撑→铺脚手板→搭挡脚板和栏杆。

脚手架搭设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禁止使用已经发生变形材质的。

 

5.2.2立杆安装

为确保隧道界限净空要求,每根立杆铺设时应准确的放在定位线上。

立杆搭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立杆各向间距按照计算结果确定,并实施。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搭接长度不能小于1m,须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能小于100mm。

立杆搭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严禁将外径48mm与其他型号的钢管混合使用;

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应符合对接、搭接规定;

脚手架纵横向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5.2.3水平杆安装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平杆的长度不能小于3跨;

横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对接、搭接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禁止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

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能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能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能小于1m,必须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能小于100mm。

5.3门型架拆除

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

全面检查脚手架,重点检查扣件连接固定、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根据检查结果及现场情况编制拆除方案并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拆除现场的情况,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并有专人看守;清除脚手架中留存的材料、电线等杂物。

拆除架子的工作地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拆架前,应有现场施工负责人批准手续,拆架子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做到上下呼应,动作协调,拆除门型架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发光马甲及安全绳,如有车辆经过需提前停止拆除,并对无砟轨道及附近区域进行清理,保证人员及车辆运行安全。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纵横向大横杆、立杆等(一般的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横向大横杆→纵向大横杆→立杆)。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

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拆除的脚手架部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从空中抛掷,运至地面的脚手架部件,应及时清理、保养。

根据需要涂刷防锈油漆,并按品种、规格入库堆放。

5.4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5.4.1一般危险源辩识

序号

辨识部位及内容

潜在危险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事故

拟采用的措施

1

高空作业

没戴安全帽进行高空作业

高处坠落

执行操作规程

2

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没安全标志

高处坠落

执行操作规程

3

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没系安全带

高处坠落

执行操作规程

4

高空作业

安全带没挂在牢固的物件上

高处坠落

执行操作规程

5

高空作业

在一个物件上拴挂几根安全带或一根安全带上拴几个人

高处坠落

执行操作规程

6

高空作业

临时作业平台没设防护围栏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执行操作规程

7

高空作业

悬空作业没有可靠的安全网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执行操作规程

5.4.2重大危险源因素分析

1、高处坠落

通过分析,导致高处作业人员坠落有二种方式:

一种是导致伤者高处坠落原因不是由于物质不稳定而引起,而是伤者本人身体失稳造成坠落称为直接高处坠落,另一种是由于物质变形、移位、打击使身体失稳而导致坠落。

⑴直接高处坠落形式

①行走中被障碍物所绊而失足;

②在支架上攀爬失手而坠落;

③在顶面模板上行走时脚步不稳(如打滑、踩空)身体失控坠落;

④跨越未封闭或封闭不严孔洞、沟槽、井坑而失足坠落;

⑤在孔洞附近施工,场地不平整,人在移动过程中被绊而失身坠落。

⑵直接高空坠落原因

①高处作业思想不集中或开玩笑、追逐、嬉闹;

②酒后进行登高作业;

③因睡眠、休息不足而精神不振;

④现场孔洞及高处边缘缺乏栏杆或盖板;

⑤高处作业不戴工具袋手抓物件而失足坠落;

⑥高处作业不扎安全带。

⑶间接高空坠落表现方式

①踩中易滚动或不稳定物件而坠落;

②操作中用力过猛或猛拉猛甩不受力物件;

③脚手架上的脚手板、架子管因变形、断裂而失稳导致人员坠落;

④工作中梯子折断或倾倒下导致人员坠落;

⑤踩塌轻型面板而导致人员坠落;

⑥触电、物件打击或其他方式导致人员坠落。

⑷间接高空坠落原因

①高处作业地点无护栏;

②通道上摆放过多物品;

③操作人员操作不当。

2、支架施工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

①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足,导致支架体系垮塌;

②支架安装时支撑不牢固造成倾倒伤害;

③支架安装、拆除时高处坠落;

④支架违章超载堆放材料,导致支架垮塌。

5.5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5.5.1支架搭设安全技术要求

(1)严格控制支架材料的进场质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管、扣件等材料,由技术、质检、物资部门把关,严禁劣质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2)支架搭设必须由专业架子工完成,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技术设计要求及安全技术交底实施;

(3)支架应逐排、逐层进行搭设,剪刀撑、斜撑杆等加固件应随架体同步搭设;

(4)每搭设完一层,应按照规定校正立杆间距、步距、垂直度及水平杆的水平度;

(5)顶面工作平台最活大荷载不得超过800kg,侧面不得超过200kg;

5.5.2支架拆除安全保证措施

(1)支架拆除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要求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拆除,严禁强拉硬拽。

(2)拆除支架前要认真清理支架上的材料、工具、杂物。

(3)拆除支架时,要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安排专人负责安全警戒。

(4)拆除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5)连接杆件必须在支架拆到部位时,才能拆除。

(6)支架拆除须有专人指挥和监控,施工人员统一、有序进行,作业人员配好相应的安全防护设备。

(7)拆除的脚手架部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从空中抛掷,运至地面的脚手架部件,应及时清理、保养。

根据需要涂刷防锈油漆,并按品种、规格入库堆放。

(8)拆除施工时如遇列车通过时,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对无砟轨道及附近杂物进行清理,保证列车安全。

5.6高空坠落预防措施

(1)高处作业时,设置安全爬梯及安全网。

凡2m以上悬空、陡坡和无平台处作业,要佩带安全带,挂妥安全带钩。

有平台的要安装好防护栏杆和安全网,防止跌落。

(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3)登高扫、抹、擦、吊、架设、堆物时,作业面下必须设置防护。

所有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都要戴好安全帽和系紧安全带。

登高作业人员要穿软底防滑鞋,不准穿拖鞋、硬底鞋以防滑倒和摔下。

(4)高空作业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

常用的工具应系在身上。

所需材料或其他工具必须用牢固结实的绳索传递,禁止用手抛掷,以免掉落伤人。

5.7工程线施工注意事项

隧道缺陷整治施工时均已进入工程线施工,洞内使用门型架进行缺陷整治时,需在进出洞口处各设一名防护员,配备与洞内联系的对讲机,及时与洞内安全员进行联系。

一旦发现列车立即通知门式架施工人员撤离至两侧边墙水沟电缆槽处,待列车安全通过后,施工人员进入门式架恢复施工。

门型架搭设、现场施工及拆除过程均应按照工程线施工管理细则要求,向铺轨单位提前报周计划、日计划要点施工,严格根据批准的周计划、日计划施工,搭设、拆除作业时选择安全区域,按工程线施工管理相关办法设置相关防护设施和防护人员,来车时提前下道避车,同时将材料机具清理干净,不得妨碍列车运行,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具体其它工程线施工均按照工程线施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进行。

六、应急预案

6.1应急处置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依法规范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对突发事故综合预测分析和应急处置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上级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切实履行上级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机构的作用。

努力提高内部救援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救援装备,切实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内部现场救援队伍与地方专业救援力量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项目区域合作优势。

6.2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作为项目应急处置生产事故的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项目范围内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机构成员及职责:

组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

项目书记、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

组员:

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四员一长

组长职责:

及时做出应急方案,指挥副组长开展工作,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行动的执行,控制紧急情况;出现重大险情和人员伤亡时,及时向项目经理部、业主、监理及当地主管部门报告;积极妥善处理好生产安全事故的善后工作和恢复生产工作,消除社会影响。

副组长职责:

发生应急情况时,及时向组长报告,并指挥现场救援抢险工作,执行领导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

应急救援组员职责:

救援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人在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进行报告和组织救援,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6.3应急物资及设备准备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工区根据潜在的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应急资源,同时要加强对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管理,确保其使用的有效性。

应急物资及设备准备见下表。

表6.3-1应急物资数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现在何处

备注

1

钢管

t

20

现场

2

方木

m3

10

现场

3

电焊机

10

现场

4

发电机

1

现场

5

急救车

1

项目部

6

物资运输车

1

各施工队

7

医药箱、药品

4

项目部

8

呼吸保护器

4

项目部

9

担架

4

项目部

10

纱布

50

项目部

11

安全帽

80

项目部

12

安全带

80

项目部

13

防滑鞋

50

项目部

14

安全网

500

项目部

注意事项:

(1)各管理组设专人负责应急物资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对于应急物资每月进行不少于1次的检查以确保其使用性能。

(2)在应急物资使用上,除每年的定期演练外,安全部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正确无误的进行操作。

(3)当本项目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管理组自有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由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调配。

6.4应急预案的实施

6.4.1应急启动及响应

(1)项目针对本项目编制一份危险源清单,注明危险可能的来源,性质、规模等内容,并将这份清单提供给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当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件或事件隐患时,在场人员应及时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和场外应急响应单位报告。

(2)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分为接事故报告、响应等级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六个过程,重大灾情发生后,发生单位保护灾情现场,凡与灾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随意挪动和破坏,因抢救人员为防止灾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应当通过拍照、绘制灾情现场图等方式对灾情现场做出标记和详细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证据。

(3)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施工中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汇报程序为管理组负责人→项目经理→监理。

汇报要及时准确,使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事故的动态变化,以给予帮助指导。

在特殊情况下联系不上时方可越级汇报。

6.4.2处置措施

根据安全事故的危害特点,现场紧急处置主要依靠事故所在地方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对遇险人员的抢救,工区和所属各单位内部应急处置力量主要负责现场疏导、保卫和交通等其它应急处置工作。

(1)安全处理措施主要表现为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2)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行动撤离,疏散事故可能波及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将事故区域内的危险品及设备转移至安全区域。

清理路障,保障场地内外的道路顺畅,并在路口为救护车或消防车指示最近的路线。

(3)若在夜间突发事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该在现场设置足够的临时照明,协助、配合医护人员抢救伤员,将伤员送上救护车,为消防队员指出最近的消防水源。

协助消防队员灭火,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4)加固有倒塌危险的设施及结构物,用警戒旗、绳封闭事故可能波及区域,并树立警告标志。

夜间应使用声光报警设备发出信号,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此区域。

根据需要,为在此进行救治、处理事故等人员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如橡胶手套、裤子、长靴、防毒面具、呼吸器等)或工具。

(5)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的人员调动安排,物资、车辆设备的调用,占用房屋场地,项目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

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及其他在场的所有人员都有参加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义务。

(6)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安全生产应急小组相关责任人应根据分工立即开展工作,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互相帮忙,积极组织自救,在事故现场及存在危险物资的重大危险源区域,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初期能采取的各种紧急措施,如紧急断电、组织撤离、救助伤员,现场保护等,并迅速向工区经理报告,必要时向相邻可依托力量求救。

(7)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各级负责人和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保护好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道路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8)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员应根据分工,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根据事故特点,立即按各自岗位职责展开工作。

工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9)项目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根据事故程度确定是否对工程施工的停运以及对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并防止相应事故造成的伤害,根据事故现场的报告,立即判断是否需要应急服务机构救助,确需应急服务机构救助时,应立即向应急服务机构和相邻可依托力量求救,同时在应急服务机构到来前,做好救援准备工作,如道路疏通、现场无关人员撤离、提供必要的照明等。

在应急服务机构到来后,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10)事故处理结束后应急救援组要及时组织恢复受事故影响区域的正常秩序,对事故区域进行必要的整理,消除事故遗留的材料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及上级指令,确定是否恢复生产。

事故处理结束后,项目经理部及工区要积极配合上级安全领导小组及政府安全监督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并对调查及处理情况做书面记录备案。

(11)若发生人员伤害事故,在场人员应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如伤者行动受到限制,身体被挤、压、卡住无法脱开,在场人员应立即将伤者从事故现场转移至安全区域,防止伤者受到二次伤害,然后根据伤者的伤势,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如伤者行动未因事故受到限制,且伤势非常轻微,身体无明显不适,能站立并行走,在场人员应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区域,再设法消除或控制现场的险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然后找车护送伤者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3)如伤者伤口出血不止,在场人员应立即用现场配备的急救药品为伤者止血(一般采用指压血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止血法等),并及时用车将伤者送医院治疗。

4)若伤者伤势较重,出现全身有多处骨折、心跳、呼吸停止或可能有内脏受伤等症状时,在场人员应立即根据伤者的症状,施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在施行急救的同时派人联系车辆或拨打医院的急救电话(120),以最快的速度将伤者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6.4.3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的恢复工作

应急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对事故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做收集统计、归纳、形成文件,为进一步处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资料。

对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实施的全过程,认真科学地作出总结,完善预案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今后的预案建立、制订提供经验和完善的依据。

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举一反三,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措施。

6.4.4事故的调查处理

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发生后,保护好事故发生现场。

一般事故由安保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重大伤亡事故,由安全部协助公安、劳动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并执行公安、劳动部门的整改措施。

6.5重点项目安全应急预案

6.5.1支架或结构坍塌引起的高空坠落

(1)当发生支架结构坍塌事故,现场施工人员立即报告工区负责人,并切断倒塌结构电源,把营救危险性小、容易实施救援的人员救出,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2)工区负责人接到汇报后,立即指示现场负责人清点人数,确定有人或有多少人被埋压,并拨打“110”、“120”、请求支援,并立即向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汇报。

(3)管理组负责人,下设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等立即赶赴现场,查明事故情况,马上决策出应急救援方案,应急方案要考虑事故是否还存在扩大的危险,以确定抢救的正确程序,要注意避免发生新的坍塌和伤害事故。

(4)施工现场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发现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和电话通知本施工作业队负责人,施工作业队负责人在接到电话后应立即将情况汇报给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且施工作业队负责人需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指挥工作。

(5)坠落在地的伤员,应初步检查伤情,不要乱搬摇晃,怀疑脊椎骨折,按脊椎骨折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