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817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攀枝花市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化学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7`2018学年度(上)调研检测高二

化学试题

1.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氢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B.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A.甲烷为正四面体形分子,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不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B.甲烷分子中没有不饱和碳原子,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故B错误;C.甲烷属于饱和烷烃,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错误;D.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

2.乙烯可通过石油裂解获得。

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B.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可自身加成形成聚乙烯

【答案】B

【解析】A.乙烯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水果的催熟剂,故A正确;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故B错误;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D.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自身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D正确;答案选B。

3.下列有关乙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溶于水

B.不与金属钠反应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答案】D

【解析】A.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A错误;B.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可以和钠发生反应2CH3CH3OH+2Na→2CH3CH3ONa+H2↑,故B错误;C.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直接氧化生成乙酸,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错误;D.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D正确;答案选D。

4.下列有关对苯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

C.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

D.50~60℃时,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

【答案】A

【解析】A.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错误;B.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故B正确;C.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故C正确;D.50~60℃时,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故D正确;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苯的结构和性质,试题难度不大,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应注意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苯中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H3COOHB.NH4ClC.NH3·H2OD.H3BO3(硼酸)

【答案】B

【解析】A.CH3COOH是弱酸,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成离子,所以CH3COOH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B.NH4Cl是盐,在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成离子,所以NH4Cl是强电解质,故B正确;C.NH3·H2O是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成离子,所以NH3·H2O是弱电解质,故C错误;D.H3BO3(硼酸)是弱酸,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成离子,所以H3BO3(硼酸)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选B。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途径

B.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具有较高能量的反应物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D.对于有气体作为反应物的体系,增大压强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浓度

【答案】C

【解析】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化学反应途径,故A正确;B.升高温度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正确;C.不同的化学反应活化分子的能量差距很大,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未必是活化分子,故C错误;D.增大压强可以改变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故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试题难度不大,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解题时要注意活化分子百分数的影响因素,增大压强或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和数目都增加。

7.已知:

△G=△H-T△S,当△G<0,反应能自发进行,△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B.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C.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

D.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答案】B

【解析】A.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如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就可以自发进行,故A错误;B.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S>0、△H<0,则△G=△H-T△S<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B正确;C.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由熵变、焓变和反应温度共同决定,所以熵增加、熵减小或熵不变的反应都可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由熵变、焓变和反应温度共同决定,所以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都可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G=△H-T△S,△G为自由能变化,△H为焓变,△S为熵变,T为热力学温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是由焓变、熵变和温度共同决定的,△G<0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根据△G是否小于0解答即可。

8.右图是原电池示意图。

当该电池工作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B.铜片表面有气泡

C.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答案】A

【解析】A.因Zn的活泼性大于Cu,则Zn为负极,Cu为正极,Cu不能反应生成Cu2+,所以溶液不会变为蓝色,故A错误;B.Cu为正极,H+在Cu电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B正确;C.在该原电池中,Zn失去电子,电子由Zn片经导线流向Cu片,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C正确;D.Zn为负极,Zn失去电子生成Zn2+,其质量逐渐减小,故D正确;答案选A。

9.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测定锌粒与1mol/L稀硫酸反应速率,只需测定量筒中收集氢气的体积

B.图B装置中进行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测定中和热,使温度计温度升高的热量就是中和热

C.图C酸碱中和滴定中,可以在滴定过程中用少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以减小实验误差

D.图D滴定管中读数为26.50m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确少秒表,无法测定时间,A错误;B.反应中生成的水不是1mol,因此反应的最高温度不是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的热量,B错误;C.用少量水冲洗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不产生误差,C正确;D.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自下而上刻度逐渐减小,读数为25.50mL,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名师点晴】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较为综合,涉及基础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易错选项是B。

10.某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3H2(g)+N2(g)

2NH3(g) △H<0,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判断下列有关t1 时刻条件变化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NH3浓度的同时减小N2浓度

B.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N2和H2

C.其他条件不变,扩大容器的体积

D.其他条件不变,降低反应温度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在t1时刻正反应速率减小,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大于原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A.t1时减小N2浓度同时增加了NH3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如果增加氨气浓度大于减少氮气浓度的2倍,达到平衡状态时,氮气浓度将大于原来浓度,则正反应速率大于原平衡反应速率,故A正确;B.t1时增大N2和H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在改变条件时将比原速率大,故B错误;C.t1时扩大容器的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小于原平衡反应速率,故C错误;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t1时降低反应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应逐渐减小,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明确图中反应速率和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是判断图象中正反应速率与原平衡时速率的的大小关系,在t1时刻正反应速率减小,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大于原平衡时的反应速率,说明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11.已知0.1mol/L的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NH3·H2O

NH4++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OH-)减小

D.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稀释促进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不正确;B、加入少量NaOH固体,增大OH-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C、加入少量0.1mol·L-1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最终溶液中c(H+)仍然比原来大,C不正确;D、加入少量NH4Cl固体,增大溶液中NH4+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条件下加入NaOH溶液

B.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成黄色

C.含有KI和H2SO4的混合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D.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中加入适量的石膏(CaSO4)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

【答案】A

13.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C.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固体,c(H+)均明显减小

D.100mL0.1mol/L的两种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A.氯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浓度相等的两种溶液,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盐酸,故A错误;B.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氯化氢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将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醋酸的pH<5,盐酸的pH=5,故B错误;C.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盐酸中不存在电离平衡,向两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钠盐,醋酸根离子抑制醋酸的电离,氯离子不影响氯化氢电离,则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减小,盐酸中氢离子浓度不变,故C错误;D.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100mL0.1mol/L的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中和氢氧化钠时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试题难度中等,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强酸和弱酸的电离程度的区别,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一元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与酸的强弱无关,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因盐酸和醋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二者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也相等。

1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点所示的溶液呈酸性

B.n点所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C.p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答案】B

【解析】A.m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故A正确;B.n点所示的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滴加酚酞,溶液不会变红,故B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大于7,说明NaOH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故C正确;D.据图可知,溶液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说明原溶液呈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即对应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故D正确;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试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及其特点,根据具体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过程,进而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15.一定温度下,向10mL0.40mol/L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2Fe3++H2O2

2Fe2++O2↑+2H+,②H2O2+2Fe2++2H+

2Fe3++2H2O,

t/min

0

2

4

6

V(O2)/mL

0

9.9

17.2

22.4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3×10-2mol/(L·min)

B.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反应2H2O2(aq)

2H2O(l)+O2(g)的△H>0

【答案】D

【解析】A.0~6min产生O2的物质的量为n(O2)=0.0224L÷22.4L/mol=0.001mol,则相同时间内消耗H2O2的物质的量为n(H2O2)=2n(O2)=0.002mol,所以在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0.002mol÷0.01L÷6min=3.33×10-2mol/(L·min),故A正确;B.由反应①、②可知Fe3+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B正确;C.由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反应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D.据图可知,反应物H2O2(aq)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H2O(l)和O2(g)的总能量,则反应2H2O2(aq)

2H2O(l)+O2(g)为放热反应,△H<0,故D错误;答案选D。

16.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可表示为:

X(g)+Y(g)

2Z(g)

B.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C.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600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再达新平衡,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C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达到平衡时,X、Y的浓度减小、Z的浓度增大,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根据反应物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c(X):

△c(Y):

△c(Z):

=0.05:

0.15:

0.1=1:

3:

2,则反应的方程式为X+3Y

2Z,故A错误;B.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

×100%=50%,故B错误;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3Y

2Z,则K=

=

=1600,故C正确;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C。

17.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高纯度纳米级Cu2O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2H2O(g)

2H2(g)+O2(g)∆H>0,实验测得反应体系中水蒸气浓度(mol/L)的变化结果如下:

序号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60

温度T1/1号Cu2O

0.0500

0.0492

0.0486

0.0482

0.0480

0.0480

温度T1/2号Cu2O

0.0500

0.0490

0.0483

0.0480

0.0480

0.0480

温度T2/2号Cu2O

0.0500

0.0480

0.0470

0.0470

0.0470

0.047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前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7×10ˉ5mol/(L·min)

B.实验①、②条件下的平衡常数相等,且小于实验③条件下的平衡常数

C.2号Cu2O的催化效率比1号Cu2O的催化效率高

D.实验时的温度T2高于T1

【答案】A

【解析】A.实验①前20min用H2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2O)=

=7×10ˉ5mol/(L·min),则v(O2)=

v(H2O)=3.5×10ˉ5mol/(L·min),故A错误;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实验①和②的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等,因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的分解,对比实验②、③可知,在催化剂相同、温度不同的条件下,实验③中水蒸气的平衡浓度比实验②的小,说明温度T2>T1,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实验②条件下的平衡常数小于实验③条件下的平衡常数,故B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温度相同、催化剂不同的条件下,②中的反应速率比①中的反应速率快,说明2号Cu2O的催化效率比1号Cu2O的催化效率高,故C正确;D.根据B项分析可知,实验时的温度T2高于T1,故D正确;答案选A。

18.恒温恒容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MgSO4(s)和CO(g),发生反应:

MgSO4(s)+CO(g)

MgO(s)+CO2(g)+SO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n(MgSO4)/mol

n(CO)/mol

n(SO2)/mol

0

2.0

2.0

0

2

0.8

4

1.2

6

1.2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υ(CO)=0.6mol/(L·min)

B.4min后,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再向容器中加入了2.0mol的SO2

C.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若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容器中MgSO4、CO均为1.0mol,则平衡时n(SO2)=0.6mol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A.由表中时间可知,0~2min内CO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2mol-0.8mol=1.2mol,则υ(CO)=

="0.3"mol•L-1•min-1,故A错误;B.由表中数据结合方程式可知,0~2min内CO、CO2、S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2mol-0.8mol=1.2mol,所以2~4min时是平衡状态,4~6min时,CO增加了0.4mol,所以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了2.0mol的SO2,故B正确;C.由表中时间可知,

MgSO4(s)+CO(g)

MgO(s)+CO2(g)+SO2(g)

开始(mol):

200

变化(mol):

1.21.21.2

平衡(mol):

0.81.21.2

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0.9,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l.0,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MgSO4和1.0molCO,和原平衡是等效平衡,n(CO2)=0.60mol,当把容器容积扩大到2L时,平衡正向移动,故到达平衡时n(CO2)>0.60mol,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9.T℃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

C(s) △H<0,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C.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

D.T℃时,直线cd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

【答案】C

........................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的分析与判断,试题难度中等,本题的难点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和计算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

20.用0.1mol/L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的HCl溶液和HX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的电离平衡常数Ka约为1×10-5

B.M点对应溶液中:

c(HX)

C.P点对应溶液中:

c(Cl-)=0.05mol/L

D.N点对应溶液中:

c(Na+)>c(X-)>c(OH-)>c(H+)

【答案】D

【解析】A.据图可知,因HCl是强酸,0.1mol/L的HCl溶液pH=1,则0.1mol/L的HX溶液pH=5,HX是弱酸,HX的电离平衡常数Ka=

=1×10-9,故A错误;B.M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10mL,所得溶液为等浓度的HX和NaX的混合溶液,此时pH>7,溶液呈碱性,说明X-的水解程度大于HX的电离程度,则c(HX)>c(X-),故B错误;C.p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10mL,所得溶液中c(Cl-)=

=0.067mol/L,故C错误;D.N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HX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得NaX溶液,X-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则c(Na+)>c(X-)>c(OH-)>c(H+),故D正确;答案选D。

2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

________

(2)将TiCl4加入热水中生成TiO2.xH2O。

________

(3)向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__________

(4)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H4Cl溶液,沉淀溶解。

___________

【答案】

(1).AlCl3+3H2O

Al(OH)3+3HCl

(2).TiCl4+(x+2)H2O

TiO2﹒xH2O↓+4HCl(3).Na2S2O3+H2SO4

Na2SO4+S↓+SO2↑+H2O(4).Mg(OH)2(s)+2NH4Cl(aq)

MgCl2(aq)+2NH3﹒H2O(aq)

【解析】⑴.AlC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H2O

Al(OH)3+3HCl,故答案为:

AlCl3+3H2O

Al(OH)3+3HCl;

⑵.将TiCl4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