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795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docx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综合规划

台湾因应廿一世纪物流发展之运输政策与计划

一、廿一世纪将为物流蓬勃发展之世纪

回顾企业经济活动发展之演变,其由以往只重视生产时代渐进而为重视销售时代,而自二次大战后,因经营环境转趋动态化,乃再演变成现今之重视行销时代。

随者企业组织功效细部分工结果,其部门间协调之障碍乃逐步形成,此使得企业营运效率无法深入提升;此时重视总成本概念储运(logistics)观念遂逐步抬头,其以系统运销角度,将对整体生产、行销、配送等各部门加以重新整合,期突破上述营运瓶颈,并使企业取得更大利润。

以美国为例,储运成本约占其国民生产毛额(GNP)15%,假如将服务业成本亦纳入储运成本(movementcost)中,则储运成本约占GNP23%。

而在此项成本中,运输成本约占2/3,存货存置成本(inventorycarryingcost)则约占了1/3。

另以制造业言,储运成本大约占其销售总额10%到15%,而商品业(merchandising)储运成本则超出了25%,若将物料成本(平均约占销售额50%左右)包含于储运成本中,那储运成本将是各企业中最关键成本项目。

至于世界其它各国储运虽各有其不一样相关成本,不过其成本组成和美国相比,大致上甚为相近[3]。

综观现今企业储运蓬勃发展之因,除储运总成本观念获重视外,尚受下列三项原因之影响:

1.用户需求型态改变

a.随城市范围扩大,零售商数目亦伴随增加且分散,此使得储运成本增加,并受到重视。

b.消费需求型态朝向多样化、高品质要求、及含有量少频高等特征,此亦刺激储运之发展。

2.计算机科技应用

随用户对产品需求型态之转变,储运问题亦日趋复杂,但因为计算机被适时地引进于商业之管理,同时藉由数学和统计模式应用,使得吾人得以有效率地处理此实务上所遭遇储运问题。

3.军事后勤影响

在军事上要求是绝对严格「用户服务」水准,此在储运系统发展之早期,提供了相当有价值之经验。

综而言之,从总体经济之见解言,物流操作系统必将普遍被应用于廿一世纪企业以后勤管理。

二、运输与物流之关系

针对储运系统之作业步骤,Wandel(1992)建立一流通网络分析模式,其包含物流、运输营运、信息营运、运输基础设施及电信基础设施等五个子系统,兹分别说明如后:

(一)物流系统(MaterialFlowSystem)

在制造业与商业储运活动中,物料与商品藉由网络节线来往于网络之各节点上,所以产生运输需求。

此一储运活动包含了生产点、装配点、储存点、配送过程,以及支持此流过程之信息流、现金流、运输流、及人才流。

(二)运输营运者(transportoperations)

企业将其所需原料之运输与产品之配送,此一部份或全部之储运作业,直接由企业本身或委由第三者物流服务企业(ThirdPartyLogistics)实施。

(三)运输基础设施(TransportInfrastructure)

运输基础设施系统提供运输市场之供给,使得交通工具之活动得以实现,其包含实质设施(如轨道、交流道)以及设施使用上之管理。

(四)电信基础设施及电信市场(TelecommunicationsInfrastructureandMarket)

经由电信基础设施之配合,信息之交换方得以实现,而透过信息之快速传输,其不仅可精简文件处理程序,达成无纸化作业目标,并可改善企业后勤效率,及提升其竞争力。

(五)信息市场与信息技术营运者(InformationMarketandInformaticsOperators)

透过合适之信息传送,企业方能从事正常及有效率之计划与营运。

而此信息之传输作业,系经由信息技术营运者所提供之信息处理设备,信息方能顺利转换为业者相互所能接收讯息。

上述各储运子系统相互间之交互关系能够图1-1加以表示。

由此关系图知,整个物流作业步骤实构建在交通运输与通讯系统上,亦即物流作业之良窳实植基于运输与通信系统之有效运作是否。

图1-1流通网络分析模式

以下兹分节依序说明廿一世纪物流发展趋势,及中国在运输建设上因应之政策及相关计画,最终就现行物流业所面临之关键课题提出初步改善之见解。

三、物流发展之演进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3.1物流之定义与发展

「流通」一辞于「辞源」之解释为无阻滞也,而针对现今之商业行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CounilofLogisticsManagement)对其所下定义为:

物流(Logistics)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而对原材料、半制品、制成品与其相关信息,从产出地点到消费地点间之步骤加以管理,其作用在以最有效率且系统总成本最低观念,来进行计画之计划、实施与管制,期发明企业利润。

而在日本则以偏向实体分配(PhysicalDistribution)之角度来叙述,并将其译为「物流」。

物流系统乃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军事储运体系(militarylogistics),起初各类储运活动(运输、仓储、存货...等)均各自独立发展,未能有效地加以结合,直至1961年,始有些人提倡将各个储运活动加以整合考量,期使资源能作更有效之利用,俾取得整体系统效用之最大。

到了1980年代,其最终形成两大系统:

一为实体分配(PhysicalDistribution),一为实体供给(PhysicalSupply)或物料管理(materialmanagement)。

所谓「物料管理」(又称为实体供给)是一个以系统化、整体化方法来控制原料、组合零件、半制品以及制成品进出。

换言之,物料管理定义是针对物料步骤(如物料采购、储存、运输及控制、加工制造及产品分配等)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管制方法,使得企业组织之人力、设备及资产能作最有效之利用,提供适应之用户服务以达发明利润之目标;而所谓「实体分配」是指为将原料或最终产品从原产地有效率地运输至使用地点,所作之实体流通计划、实施与控制等活动而言,其目在满足用户需求之前提下,发明最大之利润。

中国现在所谈「物流」实指实体分配而言,比如商品或货物配送之步骤,系由供货商运出,此时控制权(或全部权)转到物流中心,吾人观察同一批商品从抵达、拆柜、上栈板入库、储存、出库、拣货、包装、配送,直到用户手中,此一商品一连串流经过程即组成物流。

而在「物流」同时,配合着商品抵达、储存、配送,会有一连串付款、收款动作,此现金流入到流出,即组成所谓「金流」,其为企业生存首要条件。

物流中心经营,因为固定投资庞大,是故怎样快速回收货款,保持现金周转顺畅,乃是维持物流中心正常运转关键原因。

另外,在「物流」与「金流」运转背后,还有一个看不见、却是最关键步骤管理,即「信息流」。

信息流包含适时、正确、快速由控制点输入信息,经过处理分类后,再适时、正确且快速送达信息需要地方。

在物流中心运作中,货物(或商品)与金钱运转脉动,其实依靠就是一套有效管理信息系统。

至于使上述系统能够真正运作顺畅,所需人才之条件,除应含有物流及企管之专业知识,并熟知实务物流之管理技术外,尚应含有信息利用与整合能力,以及资料分析与绩效评定之技能。

由上分析知,伴随网络信息科技之发展及消费者需求之日趋多样化,可预见未来流通系统发展,其将由现行物流系统,再加上信息流、现金流及运作此三子系统所需之人才流等四部份所组成,整体系统运作步骤如图2-1所表示。

图2-1廿一世纪物流操作系统

此专题相关图片以下:

3.2 物流之作业特征及其效益

就物流之作业过程言,其关键特征可概分以下:

1.饰演整合上下游业者之中介角色

物流系饰演着生产制造部门与零售消费部门间中介机能之角色,运作上为联结上游制造业者与下游消费者,以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少许、高频率之特征,并缩短流通通路及降低流通成本等关键性机能。

2.管理策略特征

物流强调时间及空间效率化特征,其目在有效率地将原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适时、适地交付予用户,因为信息科技应用,使物流活动从传统实体配送机能,逐步提升为策略性机能,而其特色在于整合整个系统供需所涉之各项子系统。

3.少许、多样、高频率配送作业

因需求型态逐步朝向少许、多样、高鲜度、高频率等特征发展,此使得货物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是以厂商均期望在足以满足用户需求前提下,保持最低存货水准,所以商业物流角色即必需伴随此种用户需求转变之趋势而做调整。

4.具专业能力与服务之特征

商业物流以追求效率与正确之配送为目标,因为其角色日趋关键,使得物流之经营逐步朝向专业化发展,随之专门代理通常企业负责其内部之部份或全部储运事务之第三者物流服务企业(ThirdPartyLogistics)乃因应而生。

美国这类第三者物流服务企业之产值已从1990年60亿美元,提升到1995年250亿美元,估计到公元将会扩增为500亿美元。

而就促进通路商品之配送进行物流整合原因,吾人可就物流之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分述如后:

1.内部效益

物流以系统方法运作,其不仅可有效整合资源,并可善用信息传输及精简作业程序,进而缩短作业时间,促进物流作业之运作更具效率,以达成降低成本及提升企业竞争力之功用。

2.外部效益

物流除能提供更佳服务,以满足用户之需求外,并可更有效率地进行配送作业,降低为进行商品配送服务而产生车流量,进而降低对环境冲击及改善市区交通情况。

3.3 物流作业之心脏-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可视为整个物流系统作业之心脏,其饰演聚集上游供货商委运之原料、半制品、或成品,经重新组装后在统一配送至下游之用户,其关键功效为:

1.集中处理,提升作业效率

以往企业系由分散在各地制造据点,各自将商品配送至各批发商,然后各中间流通部门再各自将商品逐次送至零售点。

物流中心即替换此中间流通部门进行分装、组合之统一配送作业,使得整体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2.、专业分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物流中心设置后,「物流」可全由专业之物流中心掌理,而批发或经销体系人员则可集中人力、物力用心于「商流」之处理。

3.掌握通路,提升企业之竞争优势

经由物流掌握通路,可有效计划流通通路,达成缩短流通通路之功用,以降低通路上层层剥削,进而降低在通路上相关成本立刻间之无谓浪费。

4.降低库存,降低资金积压

因为物流中心含有快速补货能力,是以可将安全库存集中在物流中心,使得物流安存全量大幅降低,过去因为「安全」所产生弊病,也完全消弭于无形。

5.利用物流中心,建立合作网络

企业可自设物流中心配送自己商品,或基于规模经济之考量与其它企业合作,建立共同配送网络中心。

3.4 物流未来发展趋势-物流共同化

因为运输配送网络之经济规模庞大,且其具高度专业性,加以物流中心用地取得不易,是以最近物流业乃朝向物流共同化发展,所谓「物流共同化」是指企业机构经由储运结盟(LogisticsAlliance)之策略,来处理企业营运中相关实体分配时之相关作业。

依据美国1994年财星杂志企业500大(Fortune500)之调查指出,在已采取物流共同化作业之受访者中,有52%选择运输及配送共同化作业,有44%采取共同仓储作业。

另外,物流信息系统、包装及存货管理等共同化作业方面,采取之百分比分别为19%、19%及9%。

估计未来企业采物流共同化联合作业将更为普遍。

3.4.1物流共同化之目及优点

物流共同化之目乃是着眼于规模经济考量,其藉由资源之整合,首先提升企业之营运效率,并降低总营运成本,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另方面从社会见解观之,透过共同运输效率化,可适度改善交通混乱及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社会问题。

另外,物流共同化之作业方法其优点亦是显而易见,以下兹简单列述如后:

1.对有限资源作最好应用

因后勤配送作业效率之提升,使企业得以将人力、土地及资本等资源,集中投入最需要之环结,如研究发展与行销等。

2.有效降低营运成本

总物流成本包含软件及硬件之设施成本,如仓储设备、运输机具、车辆、行政管理及人力等,若未能达成营运之经济规模,会使单位产品成本因过高,造成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而物流共同化则可使该软、硬件使用达成规模经济效益,进而降低营运成本,使得企业竞争力得以提升。

3.维持一定用户服务水准

企业将其配送作业委由专业之运输或物流业负责,可使企业在用户服务水准方面,维持一定水平。

4.增强企业之应变能力

藉由物流系统,企业可快速调查、因应市场需求之改变,随时调整其市场行销战略及物流系统之运作,使得企业保有坚强之市场应变能力,并能缩短营运规模调整所需时间。

5.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企业可将运作效率较低环结委托给专业物流厂商,以提升企业整体之营运效能。

3.4.2物流共同化可能遭遇之问题及其因应之对策

对现有体制而言任何一个变革皆是一个威胁与挑战,故轻易遭受部份部门或组员抗拒,进而影响该变革之实施与成效。

以下分别从经营者及管理者之角度来探讨其可能对物流共同化之质疑:

(一)、从经营者角度来看

1.因为作业程序改变将对现行运作体制产生挑战,故企业必需冒某种程度之风险,另新设备投入,将造成短期之物流成本上升,并影响营业部门绩效。

2.担心营业之相关资料情报外泄,而使业务流失。

3.对用户服务改由物流共同化之业者来提供,将降低企业对用户直接接触之机会,而致无法实时了解用户对产品之满意情况及偏好,并适时做妥适之处理,其相互间之关系可能日渐生疏。

(二)、从管理部门角度来看

1.物流共同化后,对配送之时效、品质是否真能较原先自行提供物流服务为佳,尚缺乏一合适评量之工具。

2.共同化之组员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怎样规范,及加以明确化。

3.物流成本怎样估算及分摊。

针对物流共同化可能遭受之质疑,故在推进上下列几点作法必需加以配合考量,物流共同化之推展方克有成:

1.不停沟通

物流共同化作业方法虽可精减配送及人事等之支出,惟其尚属一个新整体性物流系统概念,是以企业机构之整体运作模式必需重新检讨与计划,方得显现最大之效益。

而针对其可能引发旧制度之排斥,主事者应不停进行沟通与协调,事方克有成。

2.信息之取得与整合

各零售店对不一样供货商之订单须事先取得,俾便进行后续相关之装车配送计划。

此信息传输及计划作业可藉由计算机信息应用,透过计算机网络联机进行联机操作,以大幅度缩短定单处理时间及简化订单处理步骤。

3.货物装车方法之改变

传统装车方法系由内而外,一列一列地堆置,卸货时则由外而内。

亦即要先卸下货物最终装车。

然为配合各参与物流共同化之供货商其仓库所在位置及配送点之不一样,需进行改变装车方法才能处理此因配送整合所带来困扰。

4.资料保密

通常企业对于将商品交由第三者配送,最大疑虑就是担心下游用户资料或是产品价格会泄漏出去。

相关这一点可由订定契约加以规范,而第三者亦必需体认其有为用户保守业务机密职责与职业道德,如此方能使供货商与第三者间之关系长久维持。

5.诚信合作

各个供货商、零售店及运输者之间关系必需重新厘清,以合作替换竞争,并藉由不停沟通,以消除三者相互间之疑虑,及增加善意与相互间之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