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703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docx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二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

运用与反思

 

学院:

教育管理

专业:

教育管理2008级

学号:

08420101009

姓名:

李超超

2011年1月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

运用与反思

内容摘要:

比较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部分的明确要求,比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但是,通过实践与反思,作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还应该关注比较法的前提、原则、基础

关键词:

比较法历史新课程

目前历史新课程的设置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道德、情感、态度、人性关怀、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部分明确要求,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是从分析、综合到归纳、概括的桥梁。

可以说,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比较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方法,如果恰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历史方法的误区——即学习历史繁杂、难以记忆、不会分析等,将许多纷繁的历史简单化、规律化、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规律及其影响,题号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良好教学效果。

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宏观比较,理清历史线索。

高中新课程完全打破了之前的教材编写体系,必修三册书,有二十五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于学习历史的内在联系,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现象”。

把相关联内容放在一个专题中进行教学,其实这样的教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做了“比较”了,历史线索已经比较清晰。

所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的方式,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历史事件,而看见这些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和空间性,看见事情发展的脉络,看见事情发展渐的相互关系,真阳,学生就可以加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对时代宏观特征的把握,从宏观上理清历史线索。

宏观比较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系统性强,可以为学生之后的相关学习进行铺垫,打下基础,可以是学生更好地理解将要进行学习的内容,以必修一政治史的部分大事年表(附一)为例,学生通过整理1949年至2003年的政治史大事年表,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宏观特征有了把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给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是极大的锻炼。

二、通过微观比较,掌握史实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相似的历史常常会带来张冠李戴,如何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区分,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

这时就有必要进行微观比较。

微观比较从细微处入手,跟关注事件的相似性,对于一些相近事件的比较,特别有助于学生掌握细节史实。

以必修一专题二《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时为《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教学为例,通过微观比较三个不平等条约: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危害

割地

香港岛

辽、台、澎

 

破坏领土完整

赔款

2100万银元

白银2亿两

白银4.5亿两

加重人民负担

开埠

广、厦、福、宁、上

重、沙、苏、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其他条款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划、禁、拆

破坏关税、司法等主权

影响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不仅充分熟悉了三个条约的基本内容,还使学生通过割地、赔款、开埠、恰条款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对于相应的知识点进一步明确,同时还可以认识到《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是进入西方帝国主义时期签订的一个对中国影响巨大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而《辛丑条约》则使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工具,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而理解列强是怎样不断扩大攫取侵华权益,明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形成是一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加深的过程。

三、通过横向比较,区别异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横向比较就是把在不同空间(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相近的重大事件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的方法。

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而在15世纪初中国也有一次伟大的航海之旅,这就是郑和下西洋。

请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有什么不同?

通过比个的形式进行比较,一目了然。

比项

时间

规模

客观背景

目的

性质

后果影响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

很大

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未产生

宣扬国威等

贡赐贸易和友好交流

加强了与亚非的友谊,但导致国力衰退,悄然结束

西方航海

1487-1522

比中国小得多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寻求黄金等财富

殖民扩张和掠夺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完成表格。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整理归纳相关知识。

然后,再通过不同类型的试题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通过纵横交错的综合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纵向穿线,横向织网,纵横交织,构成一个立体的比较体系和结构。

例如,在讲解必修一政治史的时候,可以比较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等级制,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之后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经历了秦朝确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最终形成的。

而古希腊民主政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小国寡民、直接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决策原则,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进行管理;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很多原则至今仍发挥作用,欧洲大多数国家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通过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比较,可以发现:

(1)经济基础:

中国的专制制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古希腊民主制度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运作的需要。

(2)思想基础:

专制制度需要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专制制度;民主制度需要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起来,注重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3)政治基础: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中国古代是大一统的帝国基本特点:

雅典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中国是君主独裁、王位世袭;(4)决策者与决策方式:

雅典的决策者是公民大会,决策方式是集体讨论、少数服从多数;中国的决策者是君主,决策方式是个人独裁。

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进而还还可以与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以及近代中国人民追求政治民主化的不懈追求进行联系,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行联系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进行学习、综合,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得到逐步提高。

虽然在已经进行的高一年级新课程教学中,历史比较法有很好的效果,但在作者也发现在使用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前提:

相关性

拿来做比较的历史事物必须具有相关性。

所比较的事物必须是从一定角度讲是属于同类的、相似的,或者彼此之间有一定联系。

比较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比较才具有说服力,否则,就会造成牵强附会,胡乱对比。

二、原则: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围绕目标来开展。

比较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它也必须为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比较法的开展中,不要为了比较而比较,一定要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特别是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开展,采取适当的方法对难点进行突破对重点进行突出。

三、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比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比较对象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

举学生学过的例子既可以得出它们的异同点,又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温故而知新,更好得整理自己的知识构架,收到实际的效果。

而举一些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只会是无米之炊,学生不知所云。

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去看问题,开阔学生的历史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在比较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和比较,而不是由老师自己来进行比较。

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需要比较的内容,按时间划分、按国别划分、按人物划分都可以,关键是要落实到位,以学生为主,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说这样的比较教学活动意义也是不大的。

四、过程:

比较要深入。

比较的意义在于掌握历史事实、挖掘历史规律,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概括的能力。

比较时,不要过于留于现象,而应该透过现象来看它的本质,将历史现象联系起来,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把握,综合地进行分析,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和区别。

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设性及内省性,其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比较可以由简单、直观的历史现象入手,但不能一直流于表面,应该在比较的过程中透过现象,发掘本质,看见现象、史实背后的规律。

在对现象的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规律,在深入的过程中,不断综合、分析、概括,这是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情况的,不断深入的过程才能最终实现比较的意义。

五、核心:

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如何运用好历史比较法,充分发挥它的多元功效,在比较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逐步建立脉络分明、融会贯通的历史知识网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学会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不自觉的比较上升到有意识的、科学的比较,指导他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综合应用,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

“没有比较,不仅认识的过程是不可思议的,而且人类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不可思议的,只是因为有了比较,事物异同的确定,抽象过程本身和概念的形成才成为可能,否则任何一种知识都不能存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点,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恰当地使用比较法,重返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扎实透切地掌握知识,把比较法深刻渗透到学生思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共4611字)

 

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

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

3.《教育学原理》叶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世界

1949年9月

1949年10月1日

1950—1953年

1953年

1953-1956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65年

1966—1976年

1971年

 

1972年2月

9月

1978年

1979年

20世纪80年代初

1981年

1982年

1984年

 

1990年

 

1992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2000年

2001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美援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三大改造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一届人大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①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一五计划”完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西藏自治区成立

文化大革命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②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①中美正式建交

②《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1982年宪法

①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②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②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九二共识”

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祖国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950—1953年

1951年

 

1955年

 

1958年

1961年

1962年

1967年

 

20世纪80年代

 

1989年

1990年

1991年底

 

1993年

1997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3年

 

朝鲜战争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欧洲六国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②不结盟运动形成。

古巴导弹危机

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波兰发生政变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欧洲联盟成立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

①欧元正式启用

②科索沃战争爆发

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

“9·11”事件爆发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