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594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18课电子教案

 

高村乡第二中学

 

学科___历史_________

年级__七年级________

教师___秦霞__________

学年2015-2016第二学期

课题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执教

秦霞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2月29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

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隋朝的建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难点:

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材、班班通、辅助教材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1、导入新课,亮明目标

2、学习新课

【预习检测】

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年,建立隋朝,年号,定都。

2、年,隋灭掉南方的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

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和;从北向南的四段、

、;连接的五大水系、、、、;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3、作用: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的纽带,也成为沟通和的枢纽。

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和发展。

【共同探究】

1、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

(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

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

(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2、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从这两个王朝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归纳整理】学生独立完成

1、完成隋的建立与统一的简表:

2、根据示意图熟悉掌握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拓展练习】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全长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581—618年B、589—618年C、581—600年D、588—618年

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9、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怎样简评价此河?

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板书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时间,人物,都城,朝代及统一全国的时间,意义)

2、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

3、大运河的开通(目的,人物,时间,范围,影响)

教后反思

本课知识点要在课内掌握很难,要求学生利用早早读复习掌握。

加大练习力度已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大运河是本课要点,应重点联系

 

课题

第2课

执教

秦霞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3月2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难点:

,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材、班班通、辅助教材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导入新课,亮明目标

2、学习新课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

年,建立唐朝,定都,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规定的方式代替服役,使逐渐松弛。

(2)政治上: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

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最后交由执行。

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

唐朝在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国力,被誉为。

【共同探究】

1、唐太宗说: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

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归纳整理】

1、唐朝的建立(以表格的形式整理知识,锻炼概括能力)

2、你能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出现的原因、措施和结果吗?

【拓展练习】结合基训进行当堂练习,查缺补漏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说:

“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①西晋②西汉③东汉④隋朝⑤唐朝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④

 

板书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

(隋亡的原因,唐建立的时间,领导人,都城)

2、贞观之治(措施,结果)

3、女皇武则天(措施,结果)

教后反思

本课知识点要在课内掌握很难,要求学生利用早早读复习掌握。

加大练习力度已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课题

第3课开元盛世

执教

秦霞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3月3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成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难点:

农业工具曲辕犁、筒车的先进性。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材、班班通、辅助教材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系列图片:

唐玄宗与杨贵妃。

引出关于唐玄宗、唐朝衰亡的的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结合配套学案,学习本课三大知识要点,握基础知识:

①“开元之治”:

改革措施;开元之治;

②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手工业;商业;开元盛世;

③唐朝的衰亡:

衰落;灭亡。

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锻炼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以下问题:

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人才的重视及作用;

②唐朝全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③唐朝全盛局面的出现的启示。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四、当堂测验

展示当堂达标测试题,师生共同完成试题。

教后反思

本课知识点要在课内掌握很难,要求学生利用早早读复习掌握。

加大练习力度已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课题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执教

秦霞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3月4日

教学目标

1.记住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科举制的完善与影响分析,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难点:

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材、班班通、辅助教材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让“时间之轮”带我们穿越时空,来到隋朝。

那时的你是隋炀帝统治时期的一介平民,你有可能做官吗?

那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

(有可能。

科举考试。

教师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本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科举制的一些问题。

二、教师引导,探究交流。

突出重点、突破重点。

(一)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1.隋朝时,隋文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那么怎样管理刚统一的南方地区呢?

怎样管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呢?

是靠隋文帝自己管理吗?

2.我们知道“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隋文帝是怎样做的?

他如何笼络人心?

3.隋文帝是怎样选拔官员呢?

为什么不沿用以前的选官制度?

4.什么时候诞生的科举制度呢?

科举制诞生后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板书)

5.科举制的诞生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凭才学做官,你能说说有谁吗?

答:

房玄龄、王维、白居易、姚崇潜心修文,刻苦攻读,学业大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步入政坛,先后做了三次宰相。

(二)通过科举制的完善与影响分析,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6.正是选官制度的改进,这些有才学的人参与到管理阶层,才使得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

所以即使改朝换代之后,唐朝皇帝依然采用科举制度。

那你知道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答:

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②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科举制的影响: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板书)

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板书)

唐玄宗:

诗赋取士(科举制的影响: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板书)

教师引导、补充:

改革选官制度这是一种改革,一种创新。

制度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机和活力。

知识提升:

7.隋唐采用这个制度带来的直接影响?

教师补充:

统治者这样任用贤才,有才能的人就自然会加入到科举的行列里来,考取功名,为朝廷服务。

8.读材料,分析问题。

①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

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崔致远,朝鲜新罗时期诗人。

12岁来中国学习,5年后宾贡科及第。

后任宣州溧水县尉。

受唐僖宗礼遇,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

通过材料,请您你谈谈如何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知识拓展:

9.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你了解到的有哪些?

(三)课堂小结,构建有效知识网络。

(四)考考你

通过“考考你”活动,让学生展示本课学习成果,检验课堂效果。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

2.为完善科举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包括()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3.我国的武举是从___开始的()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  D.武则天

4.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A.进士科、明算科B.明经科、明法科

C.秀才科、进士科D.进士科、明经科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设置诸多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完成本课教学重点:

通过科举制的内容与影响分析,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板书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

二、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科举制的影响: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板书)

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板书)

唐玄宗:

诗赋取士(科举制的影响: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板书)

教后反思

本课知识点要在课内掌握很难,要求学生利用早早读复习掌握

 

课题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执教

秦霞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3月6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状况及与唐朝的关系。

2.了解回纥、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材、班班通、辅助教材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1、导入新课,亮明目标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图片:

文臣公主与松赞干布

引出关于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太宗实行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__________”。

 

(2)表现:

突厥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地理位置

生活习俗社会生产

杰出首领

与唐关系

(3)影响: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唐太宗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唐朝处理周边各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什么启示?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唐朝皇帝中,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并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据你所知,吐蕃人就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A.回族B.满族C.藏族D.汉族

3.下列能反映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文成公主入藏D.“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

4.“车书本一家”反映了唐朝与下列哪个政权的关系()

A.突厥政权B.靺鞨政权

C.回纥政权D.吐蕃政权

5.下列事件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A.授大祚荣为渤海郡王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D.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板书

第5课“和同为一家”开明的民族关系

突厥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地理位置

生活习俗社会生产

杰出首领

与唐关系

教后反思

教师运用复习引导法、演示法、讲解法、赏析法、表格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高效掌握。

 

课题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执教

秦霞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3月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理解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阅读课文材料,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

封建时代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

理解它与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区别。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材、班班通、辅助教材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1.自主学习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隋唐时期中国与哪些地区有交往?

②中国人被称为“唐人”的原因是什么?

③新罗与中国交流的事迹有哪些?

④日本从皇帝时开始派“遣唐使”。

⑤唐朝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⑥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⑦天竺就是现在的。

唐太宗在位时期,高僧西游天竺。

回国后潜心研究佛经,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

2.合作探究

①组内、组际交流。

②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③你觉得吴承恩的《西游记》描述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取经”故事中,哪些人物是实有其人?

哪些人物是虚构的,和历史史实不符?

④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3.拓展延伸

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在中外交流史上名垂青史的人物,试列举一二作一简要叙述。

4.本课总结(略)

5.巩固训练

结合基训进行当堂练习,查缺补漏。

 

板书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人”的由来

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影响(政治,文字,习俗)

2.鉴真东渡(时间,次数,影响,精神)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经济文化的交流)

四、玄奘西游(时间,出发地,目的地,贡献及影响,精神)

 

教后反思

 

课题

第7课对外友好往来

执教

秦霞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3月15日

教学目标

1、了解隋唐时期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赵州桥、长安城、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地位。

2、通过对赵州桥和玉带桥等桥的对比,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师生共同对唐诗进行欣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难点:

赵州桥结构的先进性;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欣赏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材、班班通、辅助教材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唐朝有哪两位高僧对中外交往贡献很大?

(玄奘、鉴真)

2、大家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他们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掌握了实现理想的本领。

他们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历尽艰险、百折不挠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过渡

讲解:

玄奘在天竺、鉴真在日本都得到尊重,不仅因为他们促进了中外交往,更因为他们的家乡——唐朝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领先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了解

隋唐时期科技和文学方面的成就。

学习新课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学生阅读31—

32页有关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记,然后回答:

1、隋朝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叫做什么?

(赵州桥或安济桥)

2、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

(李春)

3、欧洲人建成类似的桥梁,比我国晚了多少年?

(700多年)

4、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哪一座?

(长

安)城北的宫殿叫什么?

(大

明宫含元殿)

学生阅读观察37页“自由阅读卡”图文,讨论回答:

5、赵州桥的外观造型有什么特点?

(有1个大拱4个小拱,大小搭配,轻盈匀称;桥面平缓,两侧有栏杆,雕着龙形花纹,十分美观。

6、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

(5个拱可以加大泄水量,减少洪水对桥身的压力,又可以减轻桥

身对桥基的压力;石块之间用白灰和泥浆填充,并在连接处安放一对铁锭,还用了九条铁拉杆横贯整个桥身。

总结过渡:

总之,它设计得既牢固又节省材料,十分巧妙,是当时石拱桥结构最先进的一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再了解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另一项“世界之最”。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学生阅读32页“正文”和“阅读文字”、“动脑筋”和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记,然后回答:

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2、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节省了人力,减少了错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我们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孙思邈生活在什么朝代?

(唐朝)代表作是什么?

(《千金

方》)后世怎样尊称他?

(“药王”)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玄宗时完善科举考试,重视考唐诗,所以文人们都潜心研究诗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唐朝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2、唐诗繁荣的情况。

从宏观上使学生对唐诗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3、成就最突出的三位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三位大诗人的作品,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中品味三位大诗人诗歌的不同风格。

4、他们各人的素质、性格有所差异,譬如:

李白豪放、杜甫严谨、白居易随和,所以他们的诗歌风格体现了各自的特点。

但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他们生活时代的不同。

李白生活在唐朝初年的太平盛世之中,有条件游遍名山大川,眼界既宽,自然豪放。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亲身经历了朝政的黑暗和战乱,命运坎坷,所以诗歌语言凝重。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年轻时社会现实比较黑暗,家境贫寒,因此比较接近老百姓,希望老百姓读懂自己的诗。

5

、他们的诗歌有共同的特点:

都表达了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感情,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6、

完成34页“练一练”:

“诗圣”指的是谁?

(杜甫)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板书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1、建筑(赵州桥,大明宫含元殿)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3、医学(孙思邈)

4、文学(李白,杜甫,白居易)

教后反思

教师运用复习引导法、演示法、讲解法、赏析法、表格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高效掌握。

 

课题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

执教

秦霞

课  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3月13日

教学目标

1、列举唐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通过对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以及阎立本、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