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 语文.docx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 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语文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双峰一中、邵东一中、永州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优生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的非对称原则
要谈非对称,首先要回答何为对称。
所谓对称,原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如飞机、蜻蜓的两翼,人体的四肢等。
这既是数学、物理上的专有用词,也是哲学上的。
譬如上下、左右、前后、黑白、虚实等等。
文学创作有没有对称的关系呢?
显然是有的。
这种对称,反映在作家身上,主要是对作品认识的程度,可以说是概念上的。
有人说,散文无外乎叙事、议论、抒情三种,但也有人说,谁规定这三种模式了,难道公文不算散文吗?
2016年12月17日,《新京报》刊发《江苏80后女法官‘诗意判决书’走红》一文,大意是女法官因在一起婚姻判决书中写出了“生活平淡,相辅相成,享受婚姻的快乐与承受生活的苦痛是人人必修的功课”“人生如梦,当婚姻出现裂痕,陷于危机的时刻,男女双方均应该努力挽救,而不是轻言放弃”等感性文字而遭到质疑。
到底判决书该不该出现这样的文字?
我个人认为,这个判决书是带有一定非确定性的,它的非确定是相对于传统固有的判决书模式而言。
但女法官的感性文字也并非违背判决书文字确定性的要求,她的文字意义不是模糊的。
因而这个判决书是成立的,甚至是一篇独特而优秀的判决书。
近些年,文学界出现一个术语,叫“类型化写作”,指的是在内容或表现形式上的接近。
这种类型化我倒喜欢用对称性写作来形容,即许多人的文章在写作题材、表现手法上类似,作品里有别的作家的影子。
以散文来论,当某一类散文受到欢迎时,很快就有一大批的跟随者、效仿者。
必须说明的是,我并不极端否定向他人学习,我写散文学习过鲁迅和朱自清,近些年也借鉴了孙犁的风格。
但我们在继承前辈作家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文艺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人们有更多期待,即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
我觉得,当下的作家不缺少对称性的常规武器,缺的是非对称性的一剑封喉性的利器,要获得这个利器,必须在向前人、他国借鉴的同时,学会思考,根据中国国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放弃自我是不能过分提倡的。
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你不可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利器。
至于在散文创作上,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非对称手段,那就要看不同人的不同智慧了。
相信再过几年、十几年,新的散文风格一定会出现。
(摘自中国百家文化网《文学理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对称”本来是数学物理上的专有用词,用在散文创作方面,指的是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题材和表现手法等。
B.作者认为,相对于传统固有的判决书,女法官的判决书带有一定的非确定性,但她的感性文字意义并不模糊。
C.文学界把在内容或表现形式上接近的创作方式叫做“类型化写作”,作者认为并不准确,应叫做“对称性写作”。
D.写散文应该学习鲁迅、朱自清、孙犁的创作风格,但更可贵的是,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两段“提出问题”,由“非对称”到“对称”,由“数学、物理”“哲学”到“文学”再到“散文”,论证有条不紊。
B.文章第三、四段“分析问题”,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论证思路,即由一篇判决书延展到散文创作。
C.文章第五段“解决问题”,提出倡议和办法,表达乐观预期。
全文语言委婉含蓄,既切中时弊,又不咄咄逼人。
D.文章谈论文学创作这貌似严肃的问题,却尽量避免枯燥的术语阐释,代之以形象化的举例和比喻,增强了表现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飞机的两翼大小、形状和排列等都能一一对应,那么它们是对称的,人体的四肢对称也是相同的道理。
B.如果创作者对散文的概念认识有误,认为只有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形式,那么他很容易落入对称的窠臼。
C.一篇独特而优秀的判决书可以使用“生活平淡”“人生如梦”等感性文字,因此判决书也属于散文的范畴。
D.在学习借鉴前人、他国的同时,多观察、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写出有创造性的散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金络渡
聂鑫森
这条奔流在湘东大山中的河,叫野马河。
嵌在野马河中段南北相对的两个小渡口,都叫金络渡。
金络渡的摆渡人,叫钟水生。
钟水生五十好几了,身板宽厚,挺直,威武哩。
只是短发间泛出星星白霜,透现出些许“老”的消息。
这个县偏僻,贫穷,而这块地方又是最冷清处。
野马河上不可能花大钱架一座钢筋水泥桥,但河两岸总有人要来来往往,于是金络渡就成了“常设机构”。
摆渡人是镇政府聘请的合同工,按月发工资,乘客过河不需要付船钱。
三十年前,钟水生每月工资七十元。
隔几年镇政府会给他加一次工资,眼下也就每月一千元。
每早吃过饭出门,爹总是嘱咐他:
“家里的事,你不要操心。
你就当好摆渡人,代我们全家去感恩。
”他每一次听了,都会落泪,都会连连点头,匆匆赶往渡口。
又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野马河上的雾气,渐薄渐淡,太阳从云缝中挤了出来,露出热情的笑脸。
隔河相对的南北两个渡口,这时候都静了下来。
赶集的,上学的,走亲戚的,你来我往,去了应去的地方。
钟水生把渡船泊在南岸的河滩边,趁闲拿出拖把,在河水中使劲鼓捣几下,提起来拧干水,开始擦洗船头上、船舱里的泥巴脚印。
野马河不宽,但水流急,河滩一年四季潮乎乎的。
不管是穿鞋的还是赤脚的,都得走过这段十多米的河滩路,才能上船。
从早上六点钟到现在,渡船穿梭般一来一去,渡多少人便留下多少沾泥巴和不沾泥巴的脚印。
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学生伢妹子的脚印都不会沾上泥巴,因为是他一个一个背上船的。
老人说:
“水生呀,我的儿孙都没你这样耐得烦。
”
小学生说:
“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伯伯。
”
钟水生笑了,说:
“应该的,应该的。
我小时候都是由摆渡人背来背去的,我是比着他的样子学哩。
”
有人问:
“那个摆渡人是谁呀?
”
“他叫宫子山。
我叫他宫大爷。
他老人家不在了。
三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野马河发大水。
他为了救一个坐船不慎落水的妇女,卷进了一个大漩涡……那个被救起的人,就是我娘。
那一年,宫大爷六十五岁,我二十二岁。
”
……
钟水生把船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在船头抽烟、喝茶。
阳光下,他的影子凝然不动。
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分配到潜艇上当水兵。
潜艇像一尾深水鱼,常在海洋深处巡航。
一次在潜望镜里,他看见一条刚死去的鲸鱼,庞大尸体慢慢沉入海底,很凄美,也很惊心动魄。
艇长告诉他,死去的鲸鱼会创造出一整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动物学家把这个悲壮的过程叫“鲸落”。
钟水生当了四年海军,转业到地方本可以在城里安排工作,他却回老家摆渡。
桨声里的野马河,流了三十年,潮涨潮退,周而复始。
钟水生知道,他也会有划不动船的那一天,好在他有两个儿子,都在本乡本土做泥工、木工,都乐意做摆渡人。
想到这,钟水生不由得仰天打了个哈哈。
岸上忽然有人喊:
“摆渡的,我要过河。
”
钟水生抬眼一望,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提大公文包,西装西裤一色白,黑衬衣上系一根红领带,一双黑皮鞋贼亮贼亮。
他站在河滩那一端,头昂得高高的。
“要过河?
走过来上船。
”
“我是去镇政府谈投资的,这烂泥巴路怎么走?
麻烦你背我过去,我付钱就是了。
”
钟水生说:
“你既是来这里投资的,虽不是老人、小孩,我破例背你一次。
”
钟水生赤脚下船,走过河滩,背起年轻人。
离船还有四五米远时,年轻人嘀咕了一句:
“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话音未落,钟水生双手一松,腰一挺,把年轻人丢在烂泥里,厉声说道:
“背人上船,我从不收钱。
你有钱,去找鬼推磨吧!
”
年轻人跌得一身泥,气得大喊大叫。
钟水生大步走向渡船。
这时候,河对岸有人招手、喊话,有人要到南岸来。
钟水生抄起桨,划着空空的船飞快地过河去了。
一河波浪,在阳光下闪着金子般的光泽。
忽然有一天,省报记者到这个县采写扶贫攻坚的新闻,无意中听到了钟水生和金络渡的故事,于是,兴致勃勃地实地采访后,写了一篇人物特写在报上登载,题目是《鲸落金络渡》。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金络渡的地理位置等相关情况的描述,为主人公钟水生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解决了读者“为什么不架桥”的疑惑,使情节发展更趋合理。
B.小说的情节安排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面写了钟水生之父嘱咐他“你就当好摆渡人,代我们全家去感恩”,后面通过钟水生之口交待了原因。
C.小说对人物的描写颇为传神,寓有褒贬:
对钟水生的肖像描写,突出其威武有力和饱经沧桑;对年轻人的语言描写,突出其趾高气扬、高高在上。
D.小说对主人公的刻画既有正面描写,如对钟水生的动作、语言的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如小学生的话“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伯伯”。
5.小说主人公钟水生有哪些性格特征?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以省报记者发表关于钟水生的人物特写为结尾,这个结尾对表现小说的中心主题有何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
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
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
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
《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他资源
份额
36.30%
21.70%
15.60%
13.50%
9.10%
3.80%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
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
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
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
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
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
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XX、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
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
《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B.材料二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B.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9.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
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
逃脱。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
矜持。
C.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
迫近。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听:
听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
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秀才:
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C.洗马:
官名。
太子的属官,秩中二千石,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亦以辅导为职。
D.牧伯:
刺史。
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12.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
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分)
译文: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
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颔联写远景:
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壮阔的景象,写出诗人喜悦之情。
C.诗的后半部分是“书怀”。
“官应老病休”,这是反语,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因为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最后两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1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2)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等,___________,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
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___的鼓声等大场面,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记载都市风情的作品寥寥无几。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
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一而足清规戒律响彻云霄淋漓尽致
B.不胜枚举清规戒律响遏行云酣畅淋漓
C.不胜枚举三纲五常响遏行云淋漓尽致
D.不一而足三纲五常响彻云霄酣畅淋漓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的节日。
B.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之夜,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C.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之夜,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D.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鼎盛一时。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的节日。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繁华的都市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享受,但其文学创作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B.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是世俗生活很少引起他们的关注
C.繁华的都市生活虽然给他们带来了享受,但是他们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D.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是其文学创作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20.下面是某物业公司一则通知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超强台风“康妮”将于后天刮到我们这儿,恳求居民做好防范工作,尤其需及时整理、清除本人住宅范围内容易坠落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如果高空坠物致人受伤甚至造成他人生命不保,本公司将彻查相关居民责任。
希望大家相互转告,让人人都知道这件事。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21.请根据下列图示,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
体现图示内容,以“抵制身边的诱惑”为主题;广告语由两句话组成,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长江三鲜是指长江下游水域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鲥鱼、刀鱼和河豚。
渔民捕捞它们时撒的是一张网。
鲥鱼头小身子大,头过了网眼身子却过不去,但它爱惜鱼鳞,死不后退,最终被渔民捕获。
刀鱼穿网眼时,吸取了鲥鱼被捉的教训,身体迅速地后退。
结果身体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眼上。
其实,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使劲就可以穿过渔网逃生。
河豚碰到渔网时,吸取了鲥鱼、刀鱼被捉的教训,既不退也不进,而是拼命地给自己打气,让空气把自己胀得饱饱的,企图浮出水面逃生,结果渔民轻而易举地就把它逮住了。
你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有什么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学习借鉴”并不是“对称”,“在写作题材、表现手法上类似”的散文才是“对称”。
C作者没有“认为不准确”。
D原文举“我写散文学习过鲁迅和朱自清,近些年也借鉴了孙犁的风格”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我并不极端否定向他人学习”,并不是主张写散文都去学这些人的风格。
2.【答案】A
【解析】应该是由“对称”到“非对称”。
3.【答案】C
【解析】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
4.C(“饱经沧桑”错,原文只是“透现出些许‘老’的消息”,而且从全文来看,钟水生的经历也称不上“饱经沧桑”。
)
5.①懂得感恩,无私奉献。
为了报答宫大爷的救母之恩,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来当摆渡人;当摆渡人工资低,他毫无怨言,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②敬业负责,一丝不苟。
背老年人和学生上渡船,一有空闲就擦洗渡船,打扫卫生。
③为人耿直,恩怨分明。
年轻人说是来镇政府谈投资的,他破例背年轻人上渡船;当年轻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时,他愤怒地把年轻人丢在烂泥里。
(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源于文本而且合理的,均可给分)
6.①这个结尾是对前文情节的合理延伸,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精神境界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题为《鲸落金络渡》的人物特写,是对主人公形象和精神的升华。
②这个结尾表明主人公一生摆渡的事迹影响较大,引起省报的关注,显示了他的事迹和精神的巨大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③这个结尾意味着主人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得到广泛的传扬,必将在社会上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每点2分)
7.C【解析】C项,“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没有依据,尽管它存在作者所说的不足之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