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040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5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docx

立交桥跨线桥施工方案

4.3南外环路、博爱路立交桥施工方案

4.3.1工程概况

南外环路、博爱路是长江路上重要的交通节点。

南外环路立交为南外环路与长江路交叉,现状已建成有南外环快速路直行下穿隧道,以及南外环路辅道与长江路平面交叉。

本工程主要是增设西向北左转匝道,单向双车道,以便把长江路与南外环路连续的连接起来。

匝道设计时速40Km/h。

博爱路与长江路交叉采用三层立体式交叉,沿长江路设置双向六车道跨线桥,跨线桥全长438米,全段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大跨度60米。

沿博爱路方向已建成有双向六车道的下穿隧道,跨线桥及隧道两侧设置双向四车道辅道,设计时速30Km/h,两辅道与地面平面交叉,解决转向交通和行人过街。

4.3.1.1南外环路立交桥

南外环路立交采用现浇混凝土箱梁和钢箱梁组合的形式,其中混凝土箱梁跨度均为30米,箱梁高度1.7米,两侧悬臂长度2米,为单箱双室截面,顶板厚0.25米,底板厚0.22米,腹板厚0.4-0.6米。

支点处均设置横梁,其中边支点横梁宽1.2米,中支点处横梁宽1.6米。

主梁每箱室底板处设孔径10cm泄水管,腹板设8cm通风孔。

桥面横坡按结构旋转形成。

砼现浇箱梁预应力钢束按逐孔浇筑施工节段布设,在逐孔浇筑施工缝处采用预应力钢束连接器接长。

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预应力束标准强度fqk=186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波纹管制孔,群锚锚固体系锚固。

预应力束布置形式可分为腹板弯束和顶、底板通长束,腹板采用19股øs15.2钢绞线,顶、底板通长束采用9股øs15.2钢绞线。

钢箱梁部分梁高2.0米,钢箱梁宽度11.2米顶板厚20mm,在其下顺桥方向焊有间隔520mm,高160mm,板厚6mm的U型纵肋。

箱梁底板厚22mm,采用间隔520mm,高160mm,板厚6mm的纵肋。

顺桥向2m间距设一道横隔板,箱梁纵向设有四道纵腹板,腹板厚18mm。

桥面横坡按结构旋转形成。

桥面浇筑15cm厚钢纤维混凝土。

下部结构除A10、A16、A17号桥墩采用门架式桥墩,A11、A12号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外,其余均采用花瓶式桥墩,根据跨度不同墩柱厚度分别为1.4m、1.5m两种,墩柱通过承台与桩基进行连接。

A10、A16号墩为门架式桥墩,帽梁采用品字型帽梁,墩柱采用D180cm桩接D160cm柱。

A10、A17号桥墩为门架式桥墩,墩柱采用1.6×1.6m方形截面,通过承台接φ180cm桩基。

A12号桥墩由于位于南外环路下沉式隧道开口段中央分隔带处,故做桩柱式桥墩,墩柱为D160cm圆柱接D180cm桩基。

桥墩基础均为钻孔桩基础,按嵌岩桩设计,桩径分为φ150cm、φ160cm、φ180cm三种。

桥台采用U型桥台,钻孔桩基础,桩径φ100cm。

全桥均采用QZ系列球冠支座。

4.3.1.2博爱路立交桥

博爱路立交桥全场438m,分三联,第一、三联为等高度箱梁,梁高1.7m,第二联采用变高度梁,梁高2.3-3.8m。

上部结构采用鱼腹式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花瓶型桥墩,桥面宽度13m,双福桥布置。

第一、第三联跨度为5×30m,箱梁中心线处梁高1.7m,箱梁两侧悬臂长度为1.51m,为单箱四室截面,顶板厚0.22m,底板厚0.22m,腹板厚0.4-0.8m。

支点处均设置横梁,其中边支点处横梁宽1.2m,中支点处横梁宽1.6m。

第二联跨度为39+60+39m,采用变高度连续梁,箱梁中心线处梁高由2.3m按圆曲线变为3.8m。

箱梁两侧悬臂长度为1.51m,为单箱四室断面,顶板厚0.22m,底板厚0.22m,腹板厚0.3m-0.5m。

其中边支点处横梁宽1.2m,中支点处横梁宽1.6m。

主梁每箱室底板设孔径8cm通风孔、泄水孔。

第一联、第三联预应力钢束按逐孔浇筑施工节段布设,在逐孔浇筑施工缝处采用预应力钢束接长器接长。

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预应力束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000MPa,波纹管制孔,群锚锚固体系锚固。

预应力束按布置形式可分为腹板弯束和顶、底板通长束,腹板采用15股øs15.2钢绞线,顶、底板通长束采用5股øs15.2钢绞线。

第二联预应力钢束按整联一次现浇施工布设,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预应力束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000MPa,波纹管制孔,群锚锚固体系锚固。

预应力束按布置形式可分为腹板弯束和顶板束、底板束,腹板采用19/15股øs15.2钢绞线,顶板束采用9股øs15.2钢绞线,底板束采用9股øs15.2钢绞线。

下部结构采用花瓶式桥墩,根据跨度不同墩柱厚度分别为1.4m、1.8m两种,墩柱通过承台与桩基进行连接。

墩柱间采用系梁连接,上部系梁配置预应力粗钢筋。

桥墩基础均为钻孔桩基础,按嵌岩桩设计,桩径为ф160cm。

桥台采用U型桥台,钻孔桩基础,桩径ф120cm。

全桥支座均采用GPZ系列盆式橡胶支座。

4.3.1.3桥梁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快速路;

设计车速:

主车道80Km/h;辅道40Km/h;

车道数:

主线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2车道;匝道单向2车道;

停车视距:

110;

最小平曲线半径:

1000m;

最大纵坡:

4.5%;

一般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4500m;

一般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2917.31m;

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226.009m;

荷载等级:

城-A级;

桥梁净空高度:

跨道路5米,跨人行、自行车道2.5米;

抗震烈度:

按Ⅶ度设防;

路面设计年限:

15年;

标准轴线:

BZZ-100;

设计基准期:

100;

路面最低防洪标准:

满足中山市1/100洪水要求;

4.3.2施工部署

4.3.2.1施工原则

(1)采用先进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专业化施工,确保质量目标;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作业,平行作业和流水作业相结合,确保工期目标;

(3)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4)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运作。

4.3.2.2总体指导思想

以“快速、优质、安全、高效、有序”为施工指导思想,严格施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科技优势。

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确保按期完工,交精品优质工程,让业主满意。

4.3.2.3施工总体思路

根据本工程特点,为了控制好工期,合理安排,顺序、流水、平行作业穿插进行,配备足够施工力量及工程机械设备,做好各项工作,统筹计划,合理安排,保持均衡生产,强化目标管理,确保各阶段目标实现。

4.3.3施工方案

4.3.3.1钻孔灌注桩施工

由于本工程为现有路面改造工程,桥梁基础施工前应先组织挖土机、破碎锤将施工范围内的现有路面及绿化带、人行道等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桥梁基础及后续施工。

在原有路面凿除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破坏范围,避免影响现有道路车辆通行。

桥梁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旋挖钻成孔。

旋挖钻施工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在加工场集中加工,板车运至现场,汽车吊配合吊装,导管法浇筑混凝土。

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主要工序施工工艺如下:

1.1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好场地平整工作,对桩基施工范围内的原有路面和人行道、绿化带等进行拆除,对于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的松软场地应进行压实处理,并做好防、排水措施。

根据现场场地及施工规划,在现场设置泥浆池和沉降池等施工临时设施。

1.2测量放样

在施工场地设置十字形测量控制桩及水准点,控制点设在不受桩基施工影响处,设明显标志或保护架,测量控制点定期复核。

1.3泥浆循环系统

泥浆是粘土和水的拌和物,由于比重大,静水压力大,泥浆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层泥皮,阻隔孔外水渗流,保护孔壁免于坍塌,同时,泥浆还起浮悬钻渣的作用,使钻孔正常进行。

在钻进过程中不断对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根据泥浆性能和地层情况及时调整泥浆稠度,必要时添加外加剂,改善泥浆性能。

钻进时泥浆性能技术指标如表:

泥浆性能技术指标

钻孔方法

泥浆性能技术指标

相对密度

粘度(S)

含砂率

胶体率(%)

失水(ml/30min)

静切力(Pa)

旋挖

1.05-1.20

22-30

≤4

≥95

≤20

3-5

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池、出浆槽、泥浆泵、沉淀池组成,间隔布置于两墩之间,泥浆池容量应满足钻孔的需求。

1.4护筒埋设

埋设时,先放出桩位中心点,在护筒外80~l00cm的过中心点的正交十字线上埋设控制桩,然后在桩位外挖出比护筒大60cm的圆坑,深度约2.0m,在坑底填筑20cm厚的粘土,夯实,然后将护筒用钢丝绳对称吊放进孔内,在护筒上找出护筒的圆心(可拉正交十字线),然后通过控制桩放样,找出桩位中心,移动护筒,使护筒的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同时用水平尺(或吊线坠)校验护筒竖直后,在护筒周围回填含水量适合的粘土,分层夯实,夯填时要防止护筒的偏斜,当中心偏差符合要求后,可钻机就位开钻。

1.5钻进成孔

在护筒内注满泥浆后,开始钻进,钻进过程中要随时不断补充泥浆,使孔内始终保持高于地下水位1~1.5m的水头高度,同时根据土质情况调整泥浆配方和比重。

在钻进过程中,要根据地层的变化,及时更换不同形式的钻头。

钻孔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观察记录出渣情况,并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对钻出石渣取样。

当钻机进入持力层后应立即通知监理单位,会同监理单位观察渣样,采用适当的丈量方法确定孔深。

钻至设计标高时用带有活门的筒形钻清理沉渣,即一次清孔。

当孔壁泥浆皮沉淀较厚时,可用扫孔钻头上下往复,扫刷孔壁。

清孔后提出钻头,进行孔径、孔深、垂直度检测,验收合格后,移走钻机,盖好盖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钻头提出孔口后,钻头摆向一侧,反转甩土,自卸汽车运输。

经检测钻孔至设计标高后,用探孔器检测桩孔直径、垂直度,不满足要求时应下钻扫孔。

1.7钢筋笼加工及吊放

①钢筋笼制作

钢筋的下料、焊接及绑扎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

主筋平直,箍筋圆顺,尺寸准确,主筋接头互相错开,保证同一截面内的接头不多于主筋总数的50%,两接头距离大于50厘米。

钢筋笼根据设计长度分节加工,以防止骨架在运输、吊装就位过程中变形。

②钢筋笼运输及吊装

钢筋笼运输采用两部加托架的平车直接运输,汽车吊安装,吊入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放,若遇至阻碍,可徐起直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放防止碰撞孔壁因而引起坍塌。

下放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生异样马上停止,检验是否发生坍孔。

钢筋笼入孔接长采用冷挤压连接,并使上下节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钢筋笼入孔后用四根定位钢筋将钢筋笼固定在护筒上,以防钢筋笼下沉或上浮。

⑺导管安装、二次清孔

灌注桩所有导管用4mm厚的无缝钢管制造,内径300mm,底节长度定做为6m,标准节长度为2m,另有0.5m长的辅助导管,导管接头采用丝扣法联接,以防挂住钢筋笼,接头处还应设置有防水胶垫,导管制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水密性试验,以保证浇注水下混凝土的过程中不漏水、不爆管。

安装下放好钢筋笼后便可进行下放导管,下放时应注意总长度编号,检查密封胶垫是否完好,有无老化、穿孔等现象,螺栓应全部上紧使各个螺栓受力一致,提升降落导管时,动作要慢,以免挂住钢筋笼或提空导管。

导管要连接牢固,封闭严密,上下成直线吊装时应位于井孔中央,并应在砼浇注前进行升降试验。

导管下到底后往上提一点,使导管底悬空25-40cm。

导管使用后,定期对导管进行各性能项的检查,以保证导管能够正常使用。

导管安装完毕,灌注混凝土前应再次测量沉渣厚度,沉渣厚度超过5cm时,进行二次清孔。

清孔采用空吸泵反循环方式、导管空气升液排渣法清孔。

1.8混凝土灌注

①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在浇注前,应探测孔底沉淀层厚度,如超过设计规定厚度,应再次清孔。

②混凝土采用外购商品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到位,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要一次完成,中间不能停留,为保证灌注一气呵成,要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能过早而且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应好,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因此在拌制水下混凝土的过程当中应适当加入缓凝减水剂,应在首批浇注的水下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整根桩的混凝土灌注。

为确保灌注的顺利进行,砼灌注前要首先准确计算出首批砼方量,满足导管埋深(≥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计算是要考虑桩径、桩深、导管直径等参数,经计算得出首批混凝土的数量。

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继续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③灌注开始后,应连续紧凑地进行,严禁中途停顿,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当导管内砼不满时,后续砼应徐徐灌入,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空气囊压漏导管。

④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并保持导管埋管深度在2~6米范围。

⑤当孔内砼面接近钢筋骨架时,为防止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应使导管保持稍大的埋深,并放慢灌注速度,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以后向上的冲击力,当孔内砼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以增加钢筋骨架在导管底口下的埋深,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⑥在浇注将近结束时,导管内砼柱高度减少,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加大,在砼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去部分沉淀土,使浇注工作顺利进行。

拔除最后一段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⑦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多灌注100cm,灌注结束后立刻人工清除桩顶沉渣和多余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30cm处。

可大大减少以后凿除桩头的工作量,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后,用人工凿除剩余的30cm混凝土,以保证桩头混凝土质量的良好。

⑧灌注水下砼时,机修人员全过程值班,并准备好备用发电机。

前台测量人员必须认真细致记录好浇注过程中的砼顶面标高和导管长度,以计算埋管深度,一般要求每浇注两斗砼测量一次,每次沿桩周均匀测三点,最低点处的埋管深度需满足规范要求。

⑨在浇注砼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其塌落度,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砼的质量,每根桩应现场随机制作2~4组(每组3块)的砼试件。

1.9桩基检测

桩基完整性采用声波法检测。

每根桩基中均有声测管固定在钢筋笼上,并随其下放在桩孔内。

声测管的安装按设计图纸要求安装声测管进行超声波检测,为了保证声测管在灌注砼时不被堵塞,安装时应注意事项如下:

①测管采用无缝钢管,接口可用套筒法进行焊接或两端绞牙拧紧连接,但必须保证其接口紧密,不漏浆。

②下钢筋笼安装声测管时,必须确保声测管垂直而不产生弯曲,当桩身钢筋未伸至桩底时,则应设置不少于3根钢筋固定声测管下到桩底,以保证声测管不会发生变形。

③在进行下钢筋笼焊接时,每焊接一节钢筋笼前,应对每根声测管进行灌水检查是否漏水,发现漏水应及时采取措施。

④在灌注水下砼前,应将声测管内灌满清水,顶部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密封。

4.3.3.2承台、系梁施工

桩基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承台、系梁施工。

基槽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的施工方法。

钢筋采用集中制作现场绑扎,砼采用外购商品混凝土,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砼泵车浇注、导流槽辅助下料、插入式振捣器及平板振动器振捣、水平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如下:

 

试验施工工艺质量自检监理检查

 

 

 

现浇承台、系梁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测量放线。

按照设计要求开工前将基槽开挖边线及底标高进行测量控制,并测设控制桩及水准点,然后报监理验收复核。

2、基槽开挖。

根据测设边线,组织挖土机进行开挖。

挖土机开挖至距基底标高20cm处,在做垫层之前,用人工挖除,防止基槽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

同时并在基础边线外要开挖排水沟及集水井,防止基坑积水,影响基底承载力。

3、铺设碎石砂浆垫层。

顶面高程即基础底标高,宽度以大于基础外边线10cm为宜。

4、基础钢筋绑扎。

当基底碎石砂浆垫层养护强度达到2.5MPa以上即可进行基础钢筋绑扎。

钢筋下料制作在现场布置的加工厂集中制作,然后运至施工地点绑扎。

5、模板安装。

基础砼模板安装均采用组合钢模、钢管脚手加固,按一般模板安装要求进行。

平整度、垂直度、拼接缝隙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6、砼浇筑。

砼采用外购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运输,人工配合下料槽分层浇筑,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及平板式振捣器分层振捣。

砼浇筑时采用上下分层水平推进行的施工方法,分层厚度以30cm为宜。

7、脱模养护。

砼浇筑完成后,即可进行覆盖保湿养护,冬季还需采用保温措施。

当砼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即可脱模,并对模板进行清理归堆,准备下次使用。

8、基槽回填。

当基础或承台砼养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开始基槽回填,回填采用分层夯填的施工方法,夯实机具主要采用手扶式小型振动机械,每层填筑厚度按10--15cm控制,填料同路基要求相同。

填前需对槽底清理干净,使其无积水和杂物,回填至原地面即可。

并预留排水坡度,防止积水。

4.3.3.3桥墩、台身施工

根据《可研报告》本项目中桥墩形式有门架式、花瓶式和柱式三种。

门架式和柱式桥墩采用定型钢模和木模组合施工,花瓶式桥墩采用定做的大模板施工。

大块钢模板用钢板卷制,外以角钢竖向肋和横向钢板围带加固,大钢模板之间以螺栓联结。

墩台身立模时采用钢管脚手架立架子作为施工平台,根据地形条件使用汽车吊配合立模,立好的模板墩板在四周设倒链缆风。

台身模板用钢管或方木支撑。

其施工工艺如下页流程图所示:

1、测量放样

在已完成的基桩或系梁顶面,精确测量放出墩、台的平面位置。

2、钢筋绑扎

接长已在基桩或系梁混凝土内预埋好的竖向主钢筋,按图纸要求绑扎箍筋及其它钢筋,墩柱(台身)周围搭建脚手架及工作平台。

3、模板制作及安装

花瓶式桥墩采用定做的大模板,专业厂家定点加工。

模板的细部设计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钢筋绑扎完毕即进行模板吊装。

台身模板采用大块拼装式钢模分部立模现浇。

在模板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上、下层模板接口尺寸以及模板本身的平整度,两段模板以企口相接,以便保证墩身的外观质量。

模板吊装后,分四个方向用缆风绳调整加固。

墩、台施工工艺框图

 

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外购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

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45cm。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5、混凝土养护

墩、台身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拆模后再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3.3.4盖梁施工

在本工程中共有两处箱梁采用的门架式桥墩,为提高施工效率,保证盖梁施工质量。

桥墩盖梁及桥台台帽采用预留穿孔型钢法施工,其工艺流程如下:

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预留孔内穿型钢的结构型式如下图所示:

预留穿孔型钢法施工示意图

 

主要工序工艺如下:

1、搭设作业平台。

在墩柱预留孔内穿入型钢,铺设铺设方木。

2、底模安装。

在作业平台上精确放出盖梁尺寸线,据此安装盖梁底模。

3、钢筋绑扎。

盖梁钢筋加工尺寸准确,保证保护层厚度。

加工的钢筋半成品按顺序运至施工地点,钢筋骨架现场绑扎成型。

4、侧模安装。

绑扎完钢筋骨架,再安装侧模,最后把模板内撑外拉加固成形。

5、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混凝土采用外购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浇筑点,用混凝土输送泵车泵送入模。

混凝土由中间向两端依次浇筑成型,支座垫石顶面位置的钢筋位置预埋准确。

盖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覆盖洒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4.3.3.5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

本工程两处立交桥均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为确保箱梁浇筑外观,满足项目建设进度要求,拟采用竹胶板作为模板。

我保证箱梁整体性,施工过程中边支点横梁、中支点横梁与箱梁主体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作一起进行。

主要施工过程为:

地基处理→支架搭设→方木铺设→支架预压→底板铺设→侧模安装→钢筋制安→内模安装→混凝土浇筑→养生→拆模→预应力施工。

地基处理

为了保证箱梁施工过程中及养生时不发生地基下沉,在支架范围内将原地面挂线整平,压实度达到90%后,上填15㎝厚三七灰土,压实强度达到93%,使支架范围内形成板块体,加强地基承载力,为增加应力扩散面积,在灰土层上铺筑15㎝厚C15砼垫层。

为防止垫层表面积水,横向设0.5%的坡度,并保证整个垫层表面高出周围地面0.3m以上。

原地面是主要的承重层,坑穴,软弱层必须逐一认真登记处理。

对于桩基施工留下的泥浆池,将软土彻底清除,并抛填片石,切勿留下隐患。

在这里特别注意原地面的处理,一要细,二要慎。

为防止水浸泡地基,在支架四周挖排水沟,水沟面用砂浆抹面,并在施工区外围设置集水井,将水引至集水井后排除。

2、支架搭设

支架搭设前,首先进行支架布置及支架高度计算,并根据支架布置桩号进行放样,以确定第一排支架位置,由于底托受横坡影响,底托设计高出垫块顶20㎝,以调整横坡影响,支架搭设前,应先将底托抄平并挂线,保证立杆底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开始支架搭设。

支架搭设过程中应保证立杆碗扣将横杆全部扣住并锁紧,以保证支架良好受力。

为保证支架整体的稳定性,将支架外三排立杆全部用1.5寸钢管,打斜撑加固,纵向斜撑每隔2.7m加固一道,横向斜撑每隔1.9m加固一道。

支架搭设完毕后,应再次检查支架横杆连接情况,保证每个节点处全部锁死。

由于南外环路立交横跨南外环路和长江路,但由于A10-A13号桥墩间设置有预制钢箱梁,不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为保证施工期间长江路南北向车辆交通,在A14-A15号桥墩间留设过车门洞。

同样为保证博爱路方向车辆通行,在博爱路立交桥A6-A7号桥墩中间留设过车门洞。

过车门洞采用16工字钢搭设,进出口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指挥过往车辆,夜间设置警示红灯。

3、方木铺设

方木铺设前,首先根据各杆净高及杆高计算出每个上托外露高度,并进行顶部高度调整。

然后进行第一层方木铺设。

第一层方木采用横向铺设。

为保证第一层方木承压效果,严格将方木接头处全部搭设于顶托之上。

并用抓丁全部抓牢,使横向方木形成一个整体。

该层方木铺设完成后,进行第二层方木的铺设。

该层方木顺桥向布置,铺设过程中及时将其与下方第一层方木用抓丁连接,保证两层方木成为一个整体,为防止侧模支设受影响,该层方木需放线控制,最外一层方木距砼边控制在2~3㎝。

第二层方木上面铺设竹胶板底模,底模与方木之间用铁钉连接。

铺设底模之前必须进行标高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标高完成后,方可进行底板铺设。

现浇箱梁模板及支架示意图如下:

 

 

5、支架预压

为避免底板受到污染,待第二层方木铺设好,铺设竹胶板前进行支架预压。

(1)、为使堆载时荷载更接近浇注砼时实际荷载,将梁体分段计算其重量,划分每一堆载区域,堆载物采用土包,在现场实地称量每个土包的重量,根据每一区域内计算荷载值,确定该区域用土包数量(预压荷载按恒载的1.2倍进行),土包用吊车吊装到位。

计算荷载考虑梁体自重、模板重量、堆放荷载。

(2)、支架预压顺序及堆载顺序。

堆载时由边向内,由两侧桥墩向箱梁跨中对称堆载,逐层堆载,每层土包纵横向交错布置。

(3)、支架观测。

为准确掌握支架预压过程中支架及地基变形情况,在1/8、1/4、1/2跨处设置沉降观测标,沉降标用不易变形的优质木条制作,上端固定在接触模板的方木上,竖直下垂。

在地基上用风枪打孔后打入圆钢,作为沉降桩。

沉降桩与沉降标之间的相对位移值即为沉降值。

加载前划好刻度线,加载后立即观测沉降量,以后每天的同一时间观测一次(避免由于温度变化而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记录加载前、加载中、加载满、稳定后和卸载后的沉降量。

撤压后,沉降标回弹,沉降量减少,此时的沉降量为永久性沉降

,是预压的目的,压实,消除塑性变形。

回弹量等于稳定后沉降量

减去卸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