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广东省河源市语文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广东省河源市语文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广东省河源市语文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广东省河源市语文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面埋伏显英雄
林道远
很早就想写汪德龙,可越熟悉越难写。
每当苦思何处落笔,不知咋的,总会想起两个场面。
一个是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现代刻字组现场决赛。
主持人公布“二月花”的题目后开始计时,汪德龙不慌不忙,率先完成设计,最终以遥遥领先的最高分夺得金奖。
发表获奖感言时,他一脸茫然,僵在那里,半天才说出“感谢”之类的话来,主持人赶忙给他“台阶”:
“看来他比较内向。
”事后德龙告诉我: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
”
汪德龙就是这样,人很憨厚、谦和,低调、寡言,但艺术上却充满灵气、锐气,集诸多艺术于一身……这使我想到他为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题写的两个片名:
《英雄》《十面埋伏》。
汪德龙这位艺坛精英,打自“英雄”出名之后,人们误以为他只是一位书法家。
殊不知,他在艺术上还有许多过人之处,因为憨厚、低调而鲜为人知,一旦显山露水,方知早已“十面埋伏”。
汪德龙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潮州。
他从小便喜欢画画,小巷里的墙角、台阶、路面成了他的画板。
“文革”期间作为知青“上山下乡”后仍笔不离手,怀揣一个速写本。
1976年到了部队如鱼得水,绘画才能刚一显露便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
他的本职工作是跟剧组做舞台美术设计,根据剧情需要创作不同环境下的仿真世界,比如海底的珊瑚、漂移的海草、历史考证下的碑帖、巨大的石雕、古印等等,小到一枚树叶,大到一个世界,全是以假乱真。
本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他却常常爆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成就。
德龙出名,只因“英雄”二字。
张艺谋导演电影《英雄》时,十几个人书写的片名都不合意,刚刚为中日韩合拍的电影《武士》题写片名的汪德龙经人推荐也送去作品。
他特意把“英”字处理成梯形,给人一种仰望高楼的感觉,最后一捺采用了流动线条,像武术动作“扫单腿”,而“雄”字左边部首往上提,有点闪躲的意味,营造出影片的氛围与意境,张艺谋一眼看中。
随着影片隆重上映,当“英雄”二字以磅礴雄浑之势在银幕推出时,汪德龙也出名了。
接着,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都请汪德龙题写片名。
他那古朴、奇峻、沉稳的书法艺术,从荧屏、银幕和各种展览大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英雄”成了他第一张“名片”。
2011年,正当人们误认为德龙只是书法见长时,《书法名家报》隆重推出了《汪德龙刻文艺界名人百方印辑》,一时间好评如潮。
行家评价“不俗!
”多家报刊纷纷发表他的篆刻作品。
他的印作很随意,很轻松,在痛快爽利中透着奇崛与灵动,在整体的观照中不难发现他在艺术的“通”上所作的努力。
德龙治印,也有个“不俗”的故事:
他在首届“杏花村杯”赛事和全国第四届刻字艺术展中双双获得金奖之后,成了后几届的评委,已经小有名气。
不少人误以为刻字与篆刻是一回事儿,纷纷向他求印。
此时,他的篆刻“还拿不出手”,但他答应了。
他想,艺术是相通的,只要敢闯肯努力,定能“曲径通幽”。
德龙艺术上敢闯,早有先例:
二三十年前一度兴“烫画”,有朋友以为会画画的都会,也向德龙索画。
德龙拿起烙铁往三合板上一烫,要花得花,要鱼得鱼,大喜,不久便有烫画作品送人,至今我的居室还挂着他烫的徐悲鸿的两匹奔马。
如今,德龙的篆刻也出名了,“方寸”之间尽显才华。
一番“十面出击”取得战果之后,汪德龙又“埋伏”起来了。
汪德龙到底“埋伏”有多深?
最知根知底自然是他的爱人袁东敏。
小袁当面说道:
“德龙生活上整个的弱智。
”叫他买白醋,他买了瓶醋精回来;叫他买袋淀粉,他买回来“自发玉米面”;一次,小袁去香港,回来看厨房里米面什么都没动,“吃什么呢?
”抬头看到挂在窗口的长条大南瓜不见了,一问,德龙每天割一段蒸着吃,没做饭……德龙一旁听着、傻笑着:
“别把我说成陈景润。
”小袁说:
“差不多。
”
小袁继续数落着:
他从潘家园(文物市场)回来,在屋里拿着石头看,能看半天,有时看到睡着了,石头“咣叽”掉地下;他一写字画画,电话都听不着,听着也不接;上班易受干扰,中午一吃过饭又溜回工作室,从不午休;练字练出名堂那阵子,他每天晚上练到一两点钟……
小袁总结了一句话:
“德龙就是一门心思用在他那些书画篆刻上。
”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汪德龙在艺术上充满灵气、锐气,集诸多艺术于一身。
不过因为他为人憨厚、低调,所以一直鲜为人知。
B.汪德龙埋伏于艺术创作,面广、成就大。
凡舞台美术设计、书法艺术、刻字、篆刻等都有很深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C.汪德龙在艺术上敢闯、肯闯,认为艺术能“曲径通幽”。
汪德龙在篆刻上取得成就后,接受朋友所托而“刻字”,认为一样能做好。
D.本文前半部分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侧重介绍汪德龙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取得的成就;后半部分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日常生活体现汪的追求。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德龙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潮州。
他从小便喜欢画画,小巷里的墙角、台阶、路面成了他的画板。
B.德龙出名,只因“英雄”二字,他特意把“英”字处理成梯形,给人一种仰望高楼的感觉,而“雄”字左边部首往上提,有点闪躲的意味,营造出影片的氛围与意境。
C.汪德龙题写了很多电影片名,如《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等,体现出古朴、奇峻、沉稳的书法艺术风格。
“十面埋伏”是他的第一张“名片”。
D.从小袁的数落和总结中可知,汪德龙生活能力很弱,接近“弱智”,但汪德龙就是一门心思用在他那些书画篆刻上的人。
3)汪德龙的形象特征怎样?
他的艺术生涯给你怎样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地斜阳
张恨水
天上的红日,有澡盆那么大,慢慢地沉下大地去了。
沉下红日的大地上,有些如烟如雾的浮尘了,和天上一些淡红色的云彩,这两样颜色调和起来,把眼前望见的一些人家,都笼罩在那苍茫的暮色里。
因了误会,顺起挨了母亲的骂,一赌气便说:
得!
我这就走,我要挣不到钱,一辈子也不回来。
顺起离开了村子,来到北京城,遇见同村赌输了钱的姚老五,两人聊起当兵的事。
顺起说:
我什么都可以干,当兵就当兵。
给大炮打死了,二十年回来,还是一条好汉,我怕什么?
姚老五说:
我陪你干,若是哪天当个什么队长,我想村子里那班瞧不起咱们的混蛋,就得改了笑脸见咱们。
两人当了兵,随军开赴前线。
大家饱餐一顿,团长就下了命令,排成了散兵线,向前面阵地里去。
大家都提了枪,弯了腰,半跑半走。
顺起走到此地,知道已是火线,但还不觉得有何危险。
不料,轰通轰通,大炮就响起来。
距自己不到一二丈路的地方,一阵飞尘,有一亩多地那么大,向天上直涌起来,顺起赶快伏在地上,头也不敢抬。
等那尘落下去时,只见前面,已躺下两个人,血肉模糊,像宰了的绵羊一般软瘫瘫的,躺在地下。
顺起整个心提在口里,糊里糊涂地向前走。
所幸走不多路,有一道战壕,就连爬带跳,向里面一滚。
此时,敌人不住地向这边放炮,那炮弹落下来,只在这战壕前后,吓得人动也不敢动。
顺起拿了一管枪乱七八糟,向外放了一阵,胆子就大了些。
正歇了一口气,枪炮又响起来了。
上面忽然发下命令,上刺刀,冲锋。
那团长在后嚷着道:
好兄弟们,上呀,上呀!
在战壕里伏着的人,一拥而上。
顺起爬出战壕,看见同营的兵士,接二连三地向地下倒。
敌人放出的枪子,雨点一般,打在面前的土地里,将浮土溅得乱飞。
顺起想,到了这时,上前还逃得出命来,向后退,就非打死不可。
人一吓糊涂,也不管什么生死,手里托着枪,只管在烟雾弥天的弹雨里,向前冲锋,口里喊着杀。
不知何时,肋下让东西打了一下。
一阵心血沸腾,便倒地下,人就昏睡过去。
及至醒来,已听不见枪炮声,一片荒地,接住了天。
那天如一只青的大圆盖,将大地盖上。
一轮红日,向地下沉将下去。
靠西的大半边天上,全是红云,那红光一直伸到半天空,连大地上,都带着红色。
看着睡的地方,左右前后,完全是死人。
靠得最近的一个,浑身糊满黑土。
看他的脸,咬着牙,微睁着双眼,满脸都是苦相。
两只手,扒着地,十个指头,都掐入土地去多深。
这不是别人,正是姚老五。
顺起这才想起,自己是枪伤在战地里。
一看身底下,摊了一块血,已经都凝结成黑块。
于是感到四肢酸痛,心里烧热,一点也不能移动。
自己虽活过来,但这一片荒地,四处都是血尸,哪里有人来搭救。
看看远处,尘雾慢慢在地下升起,西边没有太阳,只有一块红天。
周围的浮尘和红云相混,成了朦胧的暮色。
忽然想到离家那天,也是这样的情形,再要回家,是万不能了。
一阵风来,吹起一股血腥。
两三条野狗,拖着一条人腿在远处吃。
好在那西方的红光也减退了,天色是昏昏暗暗,看不见这伤心的事。
但是一想,我的腿,明天恐怕也是狗的了。
一阵心酸,肝肠寸断,只叫出了一个字:
妈!
就在这夜幕初张的战场里,安然长睡了。
(选自《中国现代小说精品张恨水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叙述了顺起开赴前线,在炮火之下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流露出作者的悲悯情怀。
B.战场上,顺起不懂战术、胡乱开枪、盲目冲锋,同营伤亡惨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
C.姚老五战死在沙场的描写,寥寥几笔,透露出悲凉气息,与前文他光宗耀祖的理想形成强烈反差。
D.“就在这夜幕初张的战场里,安然长睡了。
”小说结尾淡淡的笔调却蕴含浓浓的悲伤,意味深长。
2)小说中的顺起是怎样一个人物?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段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妙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学大师饶宗颐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
事实上,饶宗颐既非学院派,也非西洋派,而是一位受家庭浓厚的文化熏陶、自学成材的大学者。
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藏书楼自学。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虽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1949年,饶宗颐移居香港。
从1952年开始,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16年,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中国的学者没有地位。
但他对身外浮名并不看重,在学术的天地里,自得其乐,满世界留下了脚印。
要考证甲骨文,他就出现在日本;想要研究敦煌学,他便去了法国;要研究梵文,他就去印度。
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他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
学者称其“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他则以“天地大观入吾眼,文章浩气起太初”这样气势磅礴的对联,来表现其开阔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
季羡林曾评价他最善于发现问题,绝不固步自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东西。
饶宗颐对国外的考古发掘以及研究成果信息灵通,研究视野无限开阔。
他的习惯是每一个问题都要穷追到底,40多岁学习梵文,60岁以后学同样有“天书”之称的希腊楔形文字,这些都是为了能直接读懂最原始的经典,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
不少人将饶宗颐与王国维、陈寅恪相比,认为他们在治学上既博且深,在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但王、陈二人皆没有饶宗颐在艺术上的成就。
饶宗颐精通古琴,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有人评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炼,他在技法上已经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他的性情与人生观,也圆通无碍地融在画中,使其画作成为了传说中极其罕见的学者画。
对老庄和佛学的参悟,让他对生死有超越性理解。
曾有人问及他对王国维的评价,他说王国维是一位了不起的学问家,只可惜未能真正超脱。
“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
”他认为,陶渊明比王国维要明白得多,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下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挽歌,由人生联系到山川大地,已有所超越。
(摘编自历史研习社《悼念饶宗颐》)
相关链接:
①积极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够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树底下,当有兔子过来的时候,我就猛然扑上去,我这一辈子也不过就抓住几只兔子而已。
(摘编自饶宗颐语录)
②当时中国的敦煌学已经落后于外国,他暗下决心,一完要好好研究,为国人争一口气。
不久他和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共同出版著作《敦曲》,1978年前后他又独立出版《敦煌白画》一书,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摘编自中国评论通讯社《先生走好》)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饶宗颐传统文化底子扎实,精通六国语言,熟知诸多古文字,能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皆得益于自学能力。
B.移居香港的饶宗颐多年在大学任教,醉心学术,为了深入研究,放眼世界,四处奔走,在学术的天地里,自得其乐。
C.饶宗颐在学术派别上“无家可归”,既不是学院振,也非西洋派,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因此被学者赞誉为“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D.饶宗颐画作技法炉火纯青、风格清逸飘洒,目成一滚,丽且入了他的性情与人生观,这使其画作成为了极其罕见的学者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饶宗顾感觉学校教育不适合自己,当其他孩子步入学堂时,父亲让他独自一人躲进藏书楼自学,后来饶宗颐成长为享誉中外的汉学大师。
B.饶宗颐大器晚成,为了直接读懂最原始的经典,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40多岁开始学习梵文,60岁以后学习有“天书”之称的希腊楔形文字。
C.和王国维、陈寅恪相比,饶宗顾和他们的共同点是在治学上既博且深,在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区别是王、陈二人皆没有琴棋书画之艺能。
D.在学术成就上饶宗颐高度肯定王国维,但在生死观上,他认为王国维未能真正超脱,而陶渊明比王国维要明白得多,已有所超越。
E.饶宗颐对治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巧用守株待兔的典故,表明“积极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够心想事成,称自己的学术成就不过是“抓住几只兔子而已”。
2)饶宗颐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源于其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
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
“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
”兄惊曰:
“是必大吾门。
”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
“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
“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
“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
“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
”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
“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路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
“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害。
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
“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
注:
①濮:
指濮王。
②常平:
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B.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
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
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进攻金明寨失利,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
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
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
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
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勋日:
“不可。
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鹄从之。
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
“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
“必尸我于此。
”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
“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
”勋仰骂曰:
“死反虏,汝何知?
促来杀我!
”众相视而惊。
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后刺史杨雍即表荐勋领汉阳太守。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
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或曰:
“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
”勋曰:
“选贤所以报国也。
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
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
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注:
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阳,文中指汉水北岸。
因为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
B.太子,古代储君称谓。
商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为皇太子。
C.崩,专用于称呼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曰薨,大夫及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死称卒。
D.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
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勋为人正直。
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
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盖勋誓死不屈。
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
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盖勋秉公执法。
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盖勋刚直不阿。
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2)勋曰:
“选贤所以报国也。
非贤不举,死亦何恨!
”
三、选择题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13岁中国布兰妮”“7岁美女模特”等消息满天飞,使“出名要趁早,出道要趁早”的心态蔓延,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沦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
②性格决定命运,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悲剧实际上就是其个人的性格悲剧,王灿性格孤傲,卓尔不群,因而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③幼儿园入园需摇号,看似做到了概率面前人人平等,但却是一种假公平,这种方式作为缓兵之计不妨一用,但绝不能成为长期施行的政策。
④有一双轻跳舞靴太美观了,细长到不可理喻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
⑤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⑥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A.①⑤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7.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实词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刑人如恐不胜(尽)对酒当歌(对着)
B.躬自悼矣(伤心)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久别重逢)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C.阙秦以利晋(侵损、削减)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
列坐其次(依次)何可胜道也哉(说)
D.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何厌之有(满足)
所以游目骋怀(放开、敞开)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嬉戏莫相忘
B.共事二三年可怜体无比
C.处分适兄意汝岂得自由
D.叶叶相交通便利此月内
9.下列各项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淘汰妥帖幸灾乐祸B.遨游琐碎摭拾至高无尚
C.恪守摇曳决择血脉相承D.寥廓闪烁斑斓容消金镜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书店橱窗里,一本采用传统线装、用“编织袋儿”作为封面的书,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近日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金奖的图书——《订单——方圆故事》。
;。
。
。
。
在这本厚厚的“订单集”里,一家小店的浮萍故事正娓娓道来。
①翻拨内页,柔软泛黄的“速写纸”增添了历史的韵味
②书的左侧被“裁切”了三刀,形成四个可以翻动的小册子,每一页都是神态各异的漫画肖像
③抚摸封面,编织袋材质的书籍专用防潮包装纸,具有独特的质感
④书中大量折页也“暗藏玄机”,有的裁开,还能看到隐藏在里面的老照片
⑤这本书历经20多道人工匠心的装订与制作
A.⑤①③②④B.⑤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⑤D.③①②④⑤
四、名句默写
11.在横线出填写作品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