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反射式计数器电路设计.docx
《红外反射式计数器电路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反射式计数器电路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外反射式计数器电路设计
电子电路实验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红外反射式计数器电路设计
系别
:
光电技术系
作者
:
宋占永2005032019
专业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
2005级1班
指导老师
:
电子实验室老师
红外反射式计数器电路设计
摘要: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利用NE555芯片的多谐振荡电路作为发射部分,用常用芯片LM324组成的过零比较电路将小信号放大成完美的方波,送入可连续触发的SN74LS123N芯片产生单脉冲作为加减计数芯片HCF40110BE的触发信号,从而驱动数码管显示计数。
关键词:
仿真,整流,滤波,占空比,波形图,单稳态,多谐振荡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2.熟悉常用元器件知识,并掌握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学会使用其进行电路设计。
3.了解电路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4.学会对所设计电路的软件EWB5.0仿真过程。
6.了解protell99SE设计电路和了解绘制PCB板过程;
5.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际动手能力;
7.培养遇到问题,分析原因,查找原因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8.学会独立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要求:
1.反射式计数有效距离>=5cm,反射一次计数一次;
2.计数灵敏度>=10ms;
3.能够日光灯的干扰;
4.设计成本低,工作稳定,元器件实验室有或是容易买到,用到的元器件要尽量少;
5.用万用板搭接电路或是制作PCB板,元件布局均匀,集成芯片要用底座;
6.要有方案的对比,从而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
7.设计报告应该详细具体,参数要实事求是;
三、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总体方案的设计
经过分析问题及初步的整体思考,二种可行性方案:
方案一的
电路图发射部分如右所示:
方案一的接收电路的前半部分电路(后面的显示电路相同,省略)如图:
(555的OUT经
电阻送入 HCF40110的9号引脚)
方案一的总体电路共分六大块
主体框图如下:
555多谐震荡器
1、发射电路部分
2、接收电路部分
高通滤波器
3、用LM324对小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目的:
整成直流
4、整流电路部分
低通滤波器
5、555单稳态电路部分
目的:
使接收到的信号形成单一的脉冲,
以便HCF40110芯片在上升沿做加法计数,
是数码管显示出来。
6、显示电路部分
方案二:
总体电路共分五大块。
主体框图如下:
555构成的多谐震荡器及其8550的射极功率放大电路
1、发射电路部分
2、接收电路部分
高通滤波器
3、用LM324过零比较电路部分
输出理想的方波信号
4、可连续触发的双Q触发器电路部分
受到反射信号时就只输出一个脉冲(此时
的脉冲宽度应设置的比输入时的大)
5、显示电路部分
2总体方案的选择
方案二与方案一最大的不同就在,后者将整流电路与单稳态电路两种功能融合在一起,且原理相对简单。
如此设计,其优点在于:
设计思想比较简单。
元件种类使用少,且易于组装电路。
难点则是:
SN74LS123N芯片没有接触过,是一次新的尝试和学习过程,包括此芯片的逻辑功能表,引脚图,其工作电压范围,以及外围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参数设定等等,都是新的内容。
但只要勤于好学好问,谨慎认真,就不容易出错。
且采取方案二元件使用少,也便于组装和调试,同时由于电路连接简单,则势必会减少一些不定对电路的干扰。
虽然应用原理已经成熟的方案一,一定可以做出实验要求的结果,但学习是个新东西的过程,我们还选择了连线少,易于组装和调试,但须查阅SN74LS123N.pdf芯片资料的方案二。
五单元电路的设计
1.发射电路部分
555构成的多谐震荡器及其8550的射极功率放大电路
电路图如下:
2.1.接收电路及其高通滤波电路部分,电路如下:
2.2过零比较电路部分
电路图如下:
2.3.可连续触发的双Q触发器电路部分
电路图如下:
2.4.数码管显示及其复位清零电路
由一片HCF40110BE加上适当电容及电阻实现。
电解电容取:
2.2μf电阻取:
10kΩ300Ω
电路图以及HCF40110BE的引脚图如下:
五、总体电路图
SN74LS123N输入输出波形对照图如下:
SN74LS123N连接图:
SN74LS123N引脚图如右图:
SN74LS123N功能表:
SN74LS123N输出脉宽的计算:
六、实验数据(工作电压=5V,室温20摄氏度)
感应反射有效垂直距离:
约22cm(SN74LS123N工作电压U范围4.75V~5..25基本电压是
5V)
过零比较器的输出波形占空比
Q=1.2/4.0
0.3
数码管a~g的电压U
4.32V
发射脉宽
T=(10K+2*10K)*C*ln2
约2.07ms
过零比较器的输出电流I
0.29mA
发射频率
f=1/T
约483HZ
过零比较器的输出脉宽T’
约2ms
发射管的电流
I
约8.4mA
发射管的电压
0.6V
发射管的波形占空比
0.7:
1.4
0.5
接收管的静态电压
2.2V
多谐震荡器的3脚输出端波形占空比
1.4:
0.7
2
接收管的动态电压
1.8V(18cm高处反射时)
多谐震荡器的输出电压
U
约3.0V
SN74LS123N输出脉宽Twmax
19.8ms
SN74LS123N静态输出电压
U
0V
SN74LS123N动态输出
电压
U=4.37
V
过零比较器的输出电压峰峰值
Up-p
3.17V
SN74LS123N输出脉宽Twmin
3.3ms
七、元器件清单列表
1.电路所用的元件:
LM324——1片
SN74LS123N(可连续触发的双Q触发器)—1片
NE555——1片
红外发射管——1个
红外接收管——1个
共阴数码管——1个
开关——1个
瓷片电容:
0.1μf(104)——2个
0.01μf(103)——1个
电解电容1μf——1个
2.2μf——1个
电阻:
10kΩ——4个
470Ω——1个
300Ω——4个
1kΩ——2个
8脚底座——1个
14脚底座——1个
16脚底座——1个
管脚——10个
10cm*10cm铜板——1块
2.工具及仪器:
镊子,剪钳,电烙铁,万用表各一个,导线若干;焊锡丝若干,松香1块,(或松香水)
,直流电源一台,模拟示波器一台,小螺丝刀一个;
八、电路组装、调试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电路组装之前,先用实验板搭接电路,一边用示波器进行信号跟踪,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不当之处;
2、在实验板调试时,一定不要接反电源,这样极易烧坏芯片;加上电先用手触摸芯片看有没有发热的异常现象,这样就确保芯片不会被烧;
3、在实验板上调试的时候,少接根地线,结果让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还以为是芯片坏了;
4、在调试SN74LS123N时,刚开始数码管灵敏度非常低,几乎1s变一次;结果是因为没有按照SN74LS123N的连接图连,少了那根引向地的线,接了后,电容的电荷就可以通过这条线一下释放,示波器的持续高电平,一下就下来了,真正理解了那条线的作用!
5、在严格按照SN74LS123N的连接图在PCB板上焊接之后,发现在调可变电阻RT(SN74LS123N的连接图中RT对应的可变电阻)的时候,SN74LS123N会慢慢的发热,我们就
不敢调了,我们想到可能是我们调到了RT电阻的最小值了,使得Rext/Cext的电压等于了电源电压,我们就加了个10K的固定电阻(如原理图中所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事后,看到DM4LS123的连接图中是和我们的连接方法是一致的。
如下图所示:
6、在调试的过程中,有时数码管在不停的闪变,当我们用手挡过之后,它就静止在一个数字上,我们猜想这可能是日光灯的干扰,就想法做了个圆筒罩住了接收管,问题就解决了。
九、分析与心得
课程设计刚开始,拿着选定的题目不知如何入手。
毕竟课程设计不同于实验课,电路图都要自己设计。
静下心来,仔细分析题目,再加上指导老师的说明与提示,心中才有了谱。
将整个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化分成模块,再分别进行设计,逐个攻破,最后再将其整合即可。
在设计过程中,既有用过的芯片,又有没用过的,只能自己查表,分析功能。
即学即用。
最后调试阶段,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使结果出不来。
只好一条线一条线地查,一个孔一个孔地测。
结果终于出来了,又发现有的地方还应改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受益颇多。
既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常用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
在此基础上学习了数电和模电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了科学地分析实际问题,通过查资料、分析资料及请教老师和同学等多种途径,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实在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些资料也是有待改进的,所以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坚信自己一定能解决遇到的问题,就不怕有问题!
参考资料:
1、《电子电路300例》(在图书馆)
2、XX
3维库电子市场网
4、电子工程世界
5、电子电路图网
6、21IC中国电子网-电子工程师的网站
7、《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8、HCF40110.pdfSN74LS123N.pdfDM4LS123.pdf
报告编写:
王浩,宋占永
资料查找:
王浩,宋占永
焊接:
王浩,宋占永
电路分析:
王浩,宋占永
调试,参数测定:
王浩,宋占永
200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