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431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docx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摘要:

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民营企业表现出许多喜人的特点,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对特色产业中的民营企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寻求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为民营企业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关键词:

甘肃;特色产业;民营企业;现状;策略

  1甘肃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依托本省优势,借助政府支持,甘肃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民营企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2005年甘肃省共有民营企业万户,注册资金达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万的民营企业有270家。

2005年,民营经济实现GDP698亿元,占甘肃省GDP的%。

全年上缴税收亿元,占甘肃省各项税收收入的%。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甘肃民营企业年均以%的速度增加并已成为甘肃省的就业主渠道,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由1988年的32万人,增加到389万人,增幅远远超过了同期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增长水平。

  民营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企业规模和档次迅速提高。

  目前民营企业从业领域由早期的建筑、农产品加工等主要行业,逐步延伸到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现代农业、新型材料、水处理技术等领域。

2004年甘肃有5家企业进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两家民营企业以直接上市的方式,进入证券市场。

  园区开发势头强劲,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工业园区在甘肃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从2000年始,甘肃已相继建立了临洮、天水、酒泉、张掖、榆中、白银、临夏、金川、嘉峪关等10个工业园区,初步培育起一批重要特色优势产业。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

  甘肃民营企业国际化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外贸易区域已扩展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立陶宛、乌克兰、瑞典、芬兰、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2005年甘肃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亿美元,占甘肃省进出口额的10%,其中占出口总额的20%。

民营企业是甘肃特色产品走出国门的重要的推动者。

  2甘肃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甘肃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省份相比,仍然非常落后。

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已占到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而甘肃还不足40%。

应该看到,甘肃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后劲不足的现实。

  大部分企业创办时间较短且类型单一、规模较小,寿命不长。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大约60%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而甘肃民营企业的寿命平均不到2年。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甘肃民营经济规模小,竞争力弱。

甘肃省大部分民营企业创办时间都比较晚,多为2000年以后创建,现户均注册资金仅为110万元,户均雇佣工人数13人,人均资本金仅有万元。

由此可见,民营资本的资本盘子小,运作主要以家族式作坊式为主,适应市场的能力弱,寿命通常都很短。

  产品档次较低,缺乏创新能力。

  甘肃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处于资本积累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规模企业居多。

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对科技创新并没有自觉的意识和普遍的认同;加之资金和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从1999年至2003年,在西部十二省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排名中,甘肃除2001年排名有所上升外,其余年份均位居第九位。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特色产业缺乏名牌产品作支撑。

  从甘肃民营企业行业分布看,2004年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234家企业中,有178户企业分布在第二产业,其中建筑企业55家,超过两成。

分布在第三产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仍处于空白。

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民营工业无论从利润、科技含量、规模、信息化基础还是国际环境来看,甘肃民营企业及其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都微乎其微。

民营企业缺乏在某一专门产业领域深挖细凿、做精做透的基本能力,更不具备做“百年老店”的耐心和雄心。

因此,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在品牌树立上多花资金和精力,宁愿占据小块市场,只图眼前盈利。

  经济外向度偏低,融资渠道不畅。

  甘肃地处西北,自然环境恶劣,是经济欠发达省份,民营经济引进外资的渠道不够畅通。

融资难问题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再加上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入标准提高后,很多企业贷款更难。

但同时甘肃省有900亿元的存贷差躺在银行,不能有效启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直接融资的能力;二是民营企业尤其是流通行业多为租赁经营,因而无产抵押用于贷款;三是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困难;四是企业资信等级偏低,缺乏良好的资金信誉,银行贷款难度大。

以上种种限制了甘肃民营企业,使他们在科技创新,市场开发和自我宣传方面都缺乏必要的资金来源。

  行业协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偏弱。

  行业协会,作为服务于企业与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接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

截止目前,甘肃省登记在册的行业协会约953家,其中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作用十分有限。

在会员结构方面,很多行业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经济成份的会员单位所占的比例小。

一些行业协会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认识不清,为会员提供服务意识不高,协会自律、协调、服务及行业管理职能发挥不够,使协会缺乏亲和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政府层面上,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

对于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的资助和扶持不够。

各种审批环节,审批手续复杂以及政府在科技规划中不能考虑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政策制定时对民营企业不能一视同仁等问题的存在,也极大的挫伤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3甘肃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发挥在政策上的支持引导作用

  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但仍需进一步抓紧清理有关政策,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改立项、用地用电、银行信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主动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指导。

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以专业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信用担保体系。

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形成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2加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提高企业用人水平

  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适当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

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

企业家应当关注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避免,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的论证,可选择一些优秀企业家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使之成为着名的民营企业家,成为民营企业学习的典范。

  

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有效使用。

民营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要采取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微观培养。

除了组织员工参加各种专题学术讲座、技术交流、政策法规培训、出国考察和直接派往国外大学进行深造外,还可举办青年干部沙龙、集团核心组会或总裁办公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场所。

此外,企业还要营造全员的创新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在注重传统的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采用创新收益分成这一新的激励措施。

3甘肃民营企业应该确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

  兰州的科技实力雄厚,有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13所,有包括中科院兰州分院在内的全民所有制科研部门8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13家。

已建成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28个。

目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25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

甘肃民营企业应充分依托这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加强横向合作。

进行“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共建研发中心。

加强产品研发管理,推进企业现有产业技术进步。

要尽快地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品牌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模式转变。

4注意把握产品出口方向,开拓新市场

  从过去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主动积极的与国际市场接轨。

民营企业还应尽快融入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全球意识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民营企业要“走出去”到境外上市和投资办厂,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在具体措施上,民营企业应着重在扩大出口范围、更新出口品种,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这三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5积极采取措施化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困境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需要标本兼治,主要出路和措施在于提升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实力、转换银行经营机制、优化投资环境等。

  加大商业银行支持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建立以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信贷格局。

银行可考虑专门对中小企业信贷设定一定比例的风险损失率,以赢利补亏。

还可考虑在现有基础上合理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审批权限,建立专门的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实行较好的监控。

  是积极开拓新的信贷业务品种,筛选出好的项目,增加信贷投入。

在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加快业务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发展融资租赁。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是应加快诚信政府的建设步伐。

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减轻金融部门融资压力。

可以考虑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一系列宏观调控机制和政策,引导资本向中小企业流动。

  参考文献

  [1]罗殿军,冀田.产业群共生环境下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

  [2]贾生华,疏礼兵,邬爱其.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分析[J].管理学报,2006.

  [3]吴文洁,郭芳.基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视角健全和完善行业协会[J].集团经济研究,2007,.

  [4]李春瑜.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与多元化战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

  [5]黄孟复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张国云,刘利.以制度创新促进非公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