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043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案人民版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

(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

(2)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b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b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c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1)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开辟: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根据地斗争

反“围剿”斗争:

从1930年到1933年,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

4.长征

(1)原因:

由于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1934年10月,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结果: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4)意义:

长征胜利结束,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

[误区警示] 

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军阀割据,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政权,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

军阀割据是封建军事政权,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表。

[思维点拨]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军事问题、组织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既从军事、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又避免了党内分裂,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走向成熟。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全面抗战的胜利:

1937~1945年,全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爆发: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

(2)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

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4)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意义:

①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关键点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有:

两党的性质(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由矛盾斗争到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主题一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探究点1 工农武装割据

史料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会址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思考 结合教材及以上图片,分析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

答案 

(1)国民革命的惨痛教训告诉共产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2)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探究点2 遵义会议

史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

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

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思考 

(1)史料中“云消雾散”指什么?

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

“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 

(1)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①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并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全面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从背景看:

遵义会议是在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正确的基础上召开的。

(2)从结果看: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从意义看: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史料一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史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思考 

(1)史料一中的“转折点”是指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的?

(2)史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诗句中所涉及的城市在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权有哪些?

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 

(1)转折点:

指1947年开始的全国性的战略反攻。

理解: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从此由进攻转入防御,人民革命力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将迅速地夺取全国胜利。

(2)事件: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政权:

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影响:

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1.(2017·11月浙江学考)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

这场革命的意义是(  )

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选项中的①②③④均为必修一中的原文,全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2017·绍兴学考检测)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

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答案 C

解析 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创建的开始,故选C。

3.(2017·桐庐学考评估)风展红旗如画·2017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主题活动——“红色漫游·星火燎原”动漫网络传递活动登陆遵义。

如果按照当时的行军路线,下一地点会是(  )

A.南昌B.瑞金

C.井冈山D.吴起镇

答案 D

解析 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1月,下一站应该是发生在其后的历史事件,吴起镇会师是1935年10月,故选D项。

4.(2018·浙江课改联盟评估)“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

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共产党准备(  )

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

D.纠正“左”倾错误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苏区”一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31年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的事,再根据材料中“在中国西部”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与红军长征有关,故C项正确。

5.(2017·绍兴学考检测)“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

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

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

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素帆百万”“天险说长江”可知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故是渡江战役。

6.(2018·杭州学考测评)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探索不同的救国道路,铲除各种近代化障碍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材料一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要求,还是策略上的考虑?

这两种意见似乎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一方面是真诚要求,另一面也有策略上的考虑,可以统一。

——戴逸《继承发扬孙中山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 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

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论联合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联俄”既是他的真诚要求,又是他的策略考虑的?

(2)概括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策略及其实质。

答案 

(1)孙中山认同苏联(或赞同十月革命),希望向苏联学习,因此,联俄是他的真诚要求;在中外反动势力强大的环境下,国民党力量弱小,希望借助国内外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出于这种策略,必须联俄。

(2)工作策略是坚持群众路线(或依靠群众)。

实质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

解析 

(1)“联俄”是孙中山的真诚要求,说明孙中山认同俄国十月革命;又是策略考虑,说明孙中山“联俄”是鉴于国民党力量弱小而采取的措施,是当时斗争的需要。

(2)“工作策略”根据材料二中的“依靠人民”“领导群众”分析作答;“实质”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角度思考。

[对点练]

知识点1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答案 D

解析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叛变革命后进行的武装抗争,D项正确。

A项是在“八七会议”上;B项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C项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辟的。

2.《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  )

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

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

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答案 B

解析 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没有成功,A项错误;起义军转向农村,成功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项正确;C项是建立根据地之后的行动,和秋收起义无关;D项是指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3.(2017·丽水学考评估)国民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实行全民族抗战

答案 C

解析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内涵之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识点2 红军长征

4.(2017·绍兴学考满分检测)“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

”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

A.出师北伐B.开始长征

C.奔赴抗日前线D.挺进大别山

答案 B

解析 “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苏维埃”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史实,故B项正确。

5.(2018·温州学考检测)共产国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对中国革命曾产生重大影响。

下列事件受共产国际影响最小的是(  )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第五次反“围剿”D.第一次国共合作

答案 B

解析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基本未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故B项正确。

A、C、D三项受共产国际影响巨大,排除。

6.“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三大

答案 C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万里征途”“毛公统率”判断应是指长征期间,由错误到胜利的转变,因此“端航向”的应是遵义会议。

其他三项会议时期,毛泽东还没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因此特征不符。

7.(2018·温州高一期中)美国某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

A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排除。

B项,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D项,与抗日战争有关,故排除。

故选C。

8.(2018·宁波九校高一期中联考)美国史学家曾指出:

“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

A.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

B.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C.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

D.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关键信息“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的一切挑战……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可判断该事件是红军长征,其意义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保存了革命的力量,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故D项正确。

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国七大上。

材料没有体现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是在1927年。

故A、B、C三项排除。

知识点3 解放战争

9.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

“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

”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

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

A.战略反攻B.主力决战

C.解放南京D.会师会宁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47年5月9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可以得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

10.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

“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通过这些信息即可判断这场战役是淮海战役。

[能力练]

11.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说明(  )

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

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知这次会议是指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项正确。

12.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

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这表明(  )

A.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

B.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

D.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叙述了秋收起义的过程,秋收起义本打算进攻长沙,可是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只得放弃长沙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雏形,是中国革命论的开始。

因此本题选择B项。

其他三个选项说法均不正确。

 

13.下图漫画《春天到,河冰解》是华君武先生于1949年所作。

图中河冰解冻,河上漂浮着七零八落的几块冰块。

冰块上的是当时几个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

蒋介石、李宗仁等。

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国民大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49年”及关键信息“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由此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C项。

可从时间上排除其他选项。

14.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断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

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 D

解析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15.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加紧控制中国,A项表述错误;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错在“迅速下降”。

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由取消禁运到有限援助再到1949年的削弱援助是取决于国民党实力变化的,故答案为B项。

 

16.(2017·宁波九校高一期中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

1927年8月1日

A________、B________、叶挺、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下旬

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海陆丰地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

1928年4月28日

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材料二 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

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三 本战役是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峄县、枣庄、临城、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四

解放区广大妇女为子弟兵赶做军鞋

十勇士以身体架起一座“人桥”保证全营迅速通过

(1)填出材料一中A、B两位人物名字。

南昌起义是中共吸取了国民大革命的什么教训而发动的?

请分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是毛泽东同志分别就哪两个战役作出的指示,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 

(1)周恩来、贺龙。

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

(2)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意义:

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官兵的英勇作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