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C卷 含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C卷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C卷 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C卷含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C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小张来到北京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在距今()的北京人。
A.80万~30万年前
B.70万~30万年前
C.70万~20万年前
D.80万~20万年前
2、王某和郑某都是年满十周岁的小学生,两人在课间争吵扭打,老师未能及时制止,王某不慎击中郑某耳部,导致郑某失聪。
在此事件中应当承担责任的是()。
A.郑某和监护人
B.王某和学校
C.郑某和学校
D.王某和监护人
3、下列各城市中属于六朝古都的是()。
A.北京
B.开封
C.西安
D.南京
4、留守儿童小华身上有一些不良习惯,班主任应()。
A.关心爱护小华,加强对他的行为养成教育
B.宽容理解小华,降低对他的要求并顺其自然
C.严厉责罚小华,令其尽快改变不良习惯
D.联系小华家长,责令其督促小华改变不良习惯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保障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下列有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职责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供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B.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
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D.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6、课的类型是指根据()划分课的种类。
A.教学规律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任务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起施行。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9月10日
C.1993年1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
8、大陆漂移说是一种解释地壳运动和海路分布、演变的科学假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下列人物中,正式提出该学说的是()。
A.培根
B.洪堡
C.魏格纳
D.达尔文
9、莎士比亚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下列戏剧作品中不属于他创作的四大悲剧的是()。
A.《麦克白》
B.《奥赛罗》
C.《威尼斯商人》
D.《李尔王》
10、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教育为主
C.惩罚为主
D.依法从轻
11、下列所述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是()。
A.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计划
B.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C.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教学宗旨
D.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过程
1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 )。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热爱学生
13、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的属性。
A.实践
B.现实
C.社会
D.自然
14、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滕王阁序》,其作者是()。
A.王勃
B.范仲淹
C.苏轼
D.陶渊明
15、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
张老师的做法()。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制度。
A.教育职员
B.教育职员聘任
C.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D.教师聘任
17、以下句子中,没有动词的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B.且庸人尚羞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D.晋侯饮赵盾酒
18、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
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
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9、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好老师”最重要的特征。
A.亦师亦友
B.知识渊博
C.民主平等
D.幽默风趣
20、Word中,双击“格式刷”,可将格式从一个区域一次复制到的区域数目是()。
A.三个
B.一个
C.多个
D.两个
21、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关的是()。
A.吕布
B.张飞
C.吕蒙
D.司马懿
22、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A.家庭教育
B。
教师培训
C.课外活动
D。
课堂教学
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24、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
”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
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
”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2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写的()。
A.中秋
B.端午
C.重阳
D.清明
26、在word“字体”对话框中,不能对文字进行操作的是()。
A.缩减
B.字符间距
C.字形.
D字体颜色
27、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诗圣”“诗鬼”的唐代诗人是()。
A.杜甫李白贾岛
B.李白杜甫李贺
C.李白杜甫白居易
D.杜甫李白李商隐
28、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A.知之者不如不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独乐乐,与人安乐,孰乐?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9、下列成语中,不是出自《论语》的是()。
A.升堂入空
B.教学相长
C.诲人不倦
D.有教无类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给否定了。
记得有一次,一位语文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
“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
”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
“这有什么奇怪的!
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
“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
”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
“老师对!
”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少提问……不像以前那样“炸刺”了。
问题:
请根据尊重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本例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
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
2、在课堂上运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地引导学生主动去质疑、调查、探究“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课堂案例]为什么老师给你们看的这幅画也分别画出了一大、一小的两个人物,却不能让我们产生纵深的空间感?
我们来做个实验的游戏。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
第一步:
将实物投影仪的摄像头对准学生们,引导学生观察银幕上的图像,第一排的同学在银幕的下方;而后面几排的同学在银幕的上方。
(1)问学生们:
“摄像头比你们高还是底?
它是向上看还是向下看?
”
(2)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小结:
我们把这种向下看称为俯视,往往在这种俯视中近的在画面的下方;而远的在上方。
(板书:
俯视“近下远上”)
第二步:
将实物投影仪的摄像头对准教室天花板的日光灯,引导学生观察银幕上的图像,第一排的日光灯在银幕的上方;而后面几排的日光灯在银幕的下方。
(1)问学生们:
“摄像头比日光灯高还是底?
它是向上看还是向下看?
”
(2)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小结:
我们把这种向上看称为仰视,往往在这种仰视中近的在画面的上方;而远的在下方。
(板书:
仰视“近上远下”)
第三步:
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作画的视角是俯视还是仰视?
第四步:
学生观察、分析自己作画的视角。
(学生们表现画面的视角一般是俯视,他们往往不太关注作画视角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的直观,教师只靠讲解是讲不清楚的。
因此,利用实物投影仪上的摄像头进行演示,并向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
再结合自己的画观察、分析自己作画的视角。
)
请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以上教师运用直观性教学的优势与启示?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请以“如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C
2、B
3、D
4、A
5、A
6、D【解析l教学任务不同.课的类型就不同。
7、A
8、C
9、C
10、A
11、D
12、D
13、D【解析】每个个体在其早期与社会实践接触的机会少、范围窄,更多地表现出的是自然属性的一面。
14、A
15、B
16、C
17、B
18、D
19、C
20、C
21、C
22、D
23、B
24、A
25、C
26、B
27、B
28、A
29、B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
(1)主要问题是师道尊严的不良反映。
(2)主要危害:
如此下去将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正确做法:
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以这一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
(4)理由:
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联系案例展开论述。
2、
(1)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具和现代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概念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
(2)“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小学教学中正确运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表明,直观性教学原则适合于激发学生自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首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直观性教学,教具要多样,有针对地选。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主导,年级越低表现得越明显,这就对我们在制作直观教具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
考虑到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直观教具应根据教学目标尽可能的丰富、多样;其次,范画要注重思考的过程,包括示范的对象要能够引起学生相关体验和熟悉事物,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记忆。
范画能针对性的突出直观事物局部,表现力强。
教师讲解的语言要直观,用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讲解而起到直观的作用,要直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