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7462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docx

探秘水世界主题单元设计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填写说明:

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题

探秘水世界

作者姓名

周生臣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初三

所需时间

共用7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

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教材“探秘水世界”是以水为代表物,引领学生从宏观(物质和元素)和微观(分子和原子)两个角度来探究物质的构成、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

通过对常见的物质“水”的学习,让学生在开始化学学习之初,初步形成从微粒和元素的观点看物质、看物质的变化的基本观念;初步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微粒的运动观、物质组成的元素观等基本的化学核心观点。

该主题单元包含运动的水分子、水分子的变化、原子的构成、元素等四个专题。

专题一:

运动的水分子通过常见的生活中有关“水”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来看待水的三态变化,初步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和微粒的运动观。

通过水的人工净化探究实验,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化学方法,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专题二:

水分子的变化通过“水的电解”和“水的合成”两个探究形实验继续引领学生从微观角度来看待物质的变化,深化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和微粒的运动观,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并从宏观(元素)的角度分析了水的组成;让学生经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并引出下一课题——原子。

专题三:

原子的构成通过对化学史“原子的构成”的了解和分析,认识原子构成的奥秘,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和电子的作用;通过“原子构成的规律”这一表格为元素概念的引出作了铺垫。

专题四:

元素通过元素的认识,让学生能够从元素角度理解物质的组成,引领学生建立物质组成的元素观。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

水的净化、分子的基本性质、水的电解、原子的构成、初步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微粒的运动观、物质组成的元素观等基本的化学核心观点。

主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

探究实验报告、课堂综合检测、节约用水宣传学习小报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

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什么是元素;

⑵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生活中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常见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⑶初步认识分子的特征、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元素周期表中指定元素的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分析水的三态变化、α粒子散射实验、水的分解和合成等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⑵通过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知道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均有内在的规律。

⑶通过节约用水调查或收集有关信息,学会社会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从宏观(物质和元素)和微观(分子和原子)两个角度来探究水的构成、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初步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微粒的运动观、物质组成的元素观等基本的化学核心观点。

⑵通过自然界中的水与纯净水、水与氢气、氧气的组成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观点。

⑶通过节约用水的调查和宣传小报的制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的意识。

对应课标(说明:

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天然(自来水)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4.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6.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7.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8.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9.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特点;

3、自然界中的水是纯净吗?

怎样净化自然界中的水?

4、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5、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6、什么是元素;

专题划分

(说明:

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

运动的水分子(2课时)

专题二:

水分子的变化(1课时)

专题三:

原子的构成(2课时)

专题四:

元素(2课时)

其中,专题一中的活动净化天然水、专题二中的活动水的电解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运动的水分子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

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及自然界中某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4、初步认识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学习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学会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初步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物质的多样性的观点;

2.通过对淡水资源和自来水生成过程的学习,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

专题问题设计

为什么水可化作云雨雪?

水是由什么样的微粒构成的?

分子有什么特征?

在水的状态变化时,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间隔怎样变化的?

在水天然循环的各个环节上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

是怎样运动的?

怎样净化自然界中的水?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

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所需的信息化资源:

水分子运动的动画、水的三态变化图片

常规资源等:

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各种支持资源:

化学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

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

水是生命之源。

活动1:

水的三态变化

1、举例:

湿衣服会晾干、雨雪等生活中水三态变化的例子;

2、引导分析原因;

3、小组交流:

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活动2:

分子的基本特征

1、举例: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引导分析分子的特征

3、动画展示分子运动。

4、实验探究:

10ml水1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

5、与小组交流运用分子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3:

水的天然循环

1、举出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例子,

2、小组合作交流:

水循环中能量的变化。

第二课时:

创设情景:

这杯水能喝吗?

活动4、水的人工净化

1、小组交流:

水中可能有什么杂质?

2、实验探究:

净化天然水

活动5:

纯净物和混合物

1、小组交流,按所含物质的种类多少将学案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2、归纳: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小组交流:

怎样区分硬水和软水

活动6、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1、合作学习:

阅读课本“自来水生产过程”;

2、分析图中每个步骤的作用;

活动7:

节约用水

1、小组讨论:

为什么在生活中要节约用水;

2、小组交流:

怎样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3、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宣传节约用水的手抄报。

评价要点

活动1:

水的三态变化(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

(1)小组回答次数。

(2)小组结论正确率。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

活动2:

分子的基本特征

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

(1)小组合作展示分子的基本性质形象、正确。

(2)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

(3)实验探究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活动4、水的人工净化

评价方法:

完成实验探究报告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积极合作参与并完成对科学探究活动。

(3)过滤效果明显。

(4)活动中小组合作效果显著

活动7:

节约用水

评价方法:

手抄报

评价指标:

手抄报的质量

(说明:

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专题二

水分子的变化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

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水。

(2)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3)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4)能够对已知物质性质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5)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电解与合成两个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的电解与合成两个实验探究进一步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

2.通过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专题问题设计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可能变成什么?

水分子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氢气燃烧生成了什么?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

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所需的信息化资源:

水电解微观动画、水分子变化的图片

常规资源等:

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

各种支持资源:

化学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

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创设情景:

如果给水通电,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活动1:

水的电解

1、完成水的电解探究实验;

2、小组交流:

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气体成分的探究。

3、用表达式表示水电解的变化。

活动2:

化学变化的实质

1、观察水的电解微观动画;

2、引导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活动3:

水的合成

1、完成实验探究:

水的合成。

2、用表达式表示氢气燃烧的反应。

活动4: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1、分析上面两个反应的特点;

2、描述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特点;

课堂小结及练习

评价要点

活动1:

水的电解

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实验探究报告

评价指标:

1、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步骤规范,结论正确。

2、实验探究报告的质量

3、反应表达式正确规范。

活动3:

水的合成

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的情况

专题三

原子的构成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

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认识一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进一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形成化学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专题问题设计

原子内部有什么样的微粒?

科学家对原子有什么认识?

电子的作用是什么?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

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所需的信息化资源:

原子结构发展史的图片、原子结构微观图片及动画

常规资源等:

导学案等

各种支持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

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活动1:

原子结构的故事

1、图片展示科学探索原子结构史;

2、图片展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小组交流分析可能的原因

3、归纳原子的构成。

活动2:

探寻原子构成的规律

1、阅读P38活动天地

2、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原子构成中各微粒的关系;

2、引导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课堂小结及练习

第二课时

活动3:

小电子,大作用

1、讲解电子分层排布

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4、归纳核外电子在反应中的作用;

活动4、原子质量的计算

1、原子很小,怎样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2、引导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找一找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小结及练习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课堂练习

评价指标:

1、小组合作交流效果显著,结论正确,语言描述准确。

2、课堂练习完成质量。

专题四

元素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

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3)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

如元素名称和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进一步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按照元素进行分类的元素观。

2、通过介绍元素汉语名称造字原则,让学生在感受科学家伟大智慧的同时,也产生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专题问题设计

生活中所说的“元素”和化学中的“元素”有何不同?

元素汉字名称有何特点?

你能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到有关元素的哪些信息?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

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所需的信息化资源:

自然界中元素含量图片、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图片

常规资源等:

导学案等

各种支持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

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活动1:

化学中的元素

1、讨论P45活动天地,交流对元素的认识;

2、阅读P46第一自然段;

3、归纳元素的概念。

活动2:

单质和化合物

1、小组交流,常见物质中所含的元素

2、将常见物质按所含元素的种类进行分类;

3、归纳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

活动3:

元素符号

1、阅读P47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符号的识记;

活动4:

元素汉字名称的由来

1、阅读P47“多识一点”

2、小组合作:

分析常见元素汉字名称的特点

课堂小结及练习

第二课时

活动5:

元素周期表

1、讲解元素周期表简介;

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分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特点;

活动6、来自元素周期表的信息

1、从元素周期表中找出常见的元素;

2、;小组合作交流:

你能从元素周期表中得知哪些信息;

3、归纳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课堂小结及练习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课堂练习

评价指标:

1、常见元素名称、符号的识记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效果显著,结论正确,语言描述准确。

3、课堂练习完成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