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7218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docx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

中国经济变化的脉络

激进中的中国经济:

成就即挑战

1、经济走势高位下行

  总体来讲全球经济的走势就是下行,准确讲,是高位下行。

2007年第一季度的时候,美国金融经济危机还没有发生,中国GDP的季度增长折成年率是15.2%,到今年三季度是6.9%。

换句话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速度去掉了一半以上。

自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全球很多经济都下行。

日本也下行,但日本本来就很慢,减掉一点,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挑战。

可是我们原来很快,这么急速下来,这个挑战在我看来,要比低位下行难度要大。

不要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就是我们普通人,你从高山滑雪往下冲,这就是一个非常难驾驭的事情。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很累,但是不容易失去控制;下山容易,不容易掌握好平衡。

所以这是对中国经济很大的一个考验!

2、高位下行的原因

  为什么高位会下行?

  这个过程需要去理解。

我刚学经济学的时候,当时在做第六个五年计划,现在在讨论“十三五”。

我记得那时定的目标年是争取年增张5%,保证实现4%,简称就是“增五保四”。

现在听来这个数啊,包括今天说中国“增五保四”,全世界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

因为对我们来说,7、6就是非常低的,因为过去有十几的增长。

但是中国怎么能从“增五保四”到了10%的平均增长速度?

高线可以到15%以上!

西方大国经济在战后也很难看到这样的数字。

  高位从哪里来的?

  第一波是包产到户。

高位的由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过去为什么增长不了?

因为有克服不了的瓶颈。

80年代初我们上大学的时候,10亿人口,8亿农民,穷的饭都吃不饱。

20%的人搞工业、搞城市建设,谁来买你的(产品)?

只好在工业城市里自循环,制造更多的设备装备工业,但是最终产品没有市场。

这是当年的困难。

怎么突破的?

就是改革开放。

包产到户是第一波。

包产到户劳动力多了,允许办民营企业,允许往工业走,允许把城市门打开,这是我们高位增长的第一个奠基之石。

前几天,杜润生先生去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很多从来没有见过杜老(因为我们当年是机会好,能跟上杜老研究农村政策),也表示很沉痛。

许多农村来的孩子和我讲,要是没有杜老当年挺的农村改革,我们不可能有今天,这是第一场大战。

  第二波是邓小平南巡。

放活的经济经过80年代末的风波,还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当年很大的问题。

邓小平回答了这个问题,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坚持市场经济,就是只有市场才能把各方面放活的力量组织起来。

  第三波是加入WTO。

这一波最重要,就是在我们自己改革的基础上,加入WTO,以政府和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协定为保障,把不适应中国和全球市场连接的障碍系统地去掉。

  这三波重大的改革开放,就把中国国民经济从“增五保四”,推到了高速增长的领地。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开放,这是国家真正成功最根本的一条。

3、开放:

打通两个海平面

  为什么开放重要?

在2010年达沃斯论坛时,我和华为任总有过几个小时的交流,我得出这样一个简化的图形:

这个世界就是两个海平面。

中国开放就是中国在底部,中国人均所得不到200美元,而1980年美国人员GDP就到了12500美元,两国的分配结构不同,我们储蓄率高,落到中国人民口袋里的钱与美国落到人民口袋里的钱差80倍到100倍。

如果不开放,美国在高海平面,我们在低海平面,会维持很长时间。

邓小平的厉害,就是打通两个海平面,这个世界从此和以前再也不一样了。

  这不是经济学,这是一个物理学现象。

两个水体打通通道,会发生什么?

会发生人类历史上少见的一次对流。

资本技术为什么会来?

这里面有一个规律:

资本技术越多的国家,它的收益率越低;对于资本和技术越稀缺的国家,资本技术来一点,收益率就非常高。

过去不开放,资本技术来不了,一开放,改善了投资环境,资本技术就“哗哗”地来。

邓小平当年力主开放,主要看中这一条。

我们要是完全靠自己积累,那得猴年马月呀,我们很多瓶颈突破不了,有些东西造不出来,有些东西天生就没有。

所以一开放,瓶颈很快就补不上了,带来大量最积极、最先进的生产力要素。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这个海平面还有大量的产出。

经济学家李嘉图早就讲过比较优势,任何国家再落后,也有某些东西不那么落后。

你一开放,穷就是竞争力。

同样东西,别人会做,你学着做,我们卖价好啊。

中国多少年什么都不让干,什么都不会干,开放让干了以后,只要会干,很多中国产品就有出口价值。

  所以,为什么有高位增长?

在我看来,就是这么简单:

两个世界海平面打通了。

差的不是1、2天,不是10倍、8倍,是80-100倍,这一打通是释放的能量,就把中国经济卷进去了。

  我们的GDP从1979年到2004年平均增长将近10%。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用购买力评价的办法PPP计量计算,中国是第一大经济体。

贸易增长年平均16.3%,2010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2013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进出口加到一起是世界首位。

更重要的不是这些数字,是这场经济革命显著改善了普通中国人生活质量,提升了生活标准。

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看到中国方方面面都是超出预期,想都没有想到过!

4、高速增长:

中国凭什么?

  这种高速增长本身带着挑战,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到底靠什么?

  第一是借了全球的力。

我们不是完全靠自己,不是完全靠中国人的优秀和苦干。

中华民族一直很优秀、很苦干。

我们是借了全球的力。

  第二是成本优势,廉价劳动力。

你凭什么借了全球的力啊?

不完全是你工资低,因为没开放之前工资更低、更穷。

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是单向的要素优势。

过去我们是人很穷,体制成本很贵,很多事不能干。

中国真正的秘密是劳动力价格很低,长期贫穷形成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

  第三是改革急剧降低了中国制度成本,开放使中国参与国际竞争。

过去我们的制度组织成本很高,改革开放是把制度成本降下来了,这是中国真正成本优势的由来。

  第四是中国人善于学习,人力资本投资增长迅速,观念、知识、技能和产品质量的进步。

我们知道,要素价格低,体制价格变低,你不会做东西也没有用。

中国人肯学习、重视教育,重视技术。

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儒家传统的传承,再穷孩子也要念书,不能混。

加上改革开放,学习成本降低了,我们这条学习曲线大幅度提升。

  所以中国的比较优势、成本优势,就是要素价格低,穷;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体制组织成本急速下降;然后学习曲线上升,质量开始提升。

我们主要靠成本优势,这是我们的主打的武器。

成本优势是由以上几项条件的配合,大体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显示国际竞争力。

这是我们在世界舞台发力的主要原因。

5、中国经济:

高位增长的代价

  理解了高位增长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还要看到高位增长给我们带来的代价。

  不差钱的宏观环境

  出口、创汇、全球投资往中国来,我们曾经是很长时间内全球内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这是好事!

我在农村时,我的师傅告诉我:

人没有遭不了的罪,但常有享不了的福。

好到你驾驭不了。

你说没外汇很辛苦,朱镕基到北京的时候,中国外汇180亿美元,他搞了个并轨,一年涨了350亿,达到500亿美元。

但是很快中国这两个海平面,1000亿、5000亿、1万亿,3万亿外汇储备,好事!

问题是受得了吗?

外汇进中国你不能花吧?

要换成人民币吧,跟谁换?

跟商业银行换。

商业银行跟中国人民银行换,中国人民银行拿基础货币换。

所以外资来的越多,顺差越多,我们的基础货币投放越多。

而且为了出口导向,我们要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能大幅度升啊。

  2010年,任总在达沃斯论坛讲到,华为出口的生产基础还在中国,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一个点,是拿人民币计算成本,美元作为收入,那我们整个出口的成本就要上升,为了维持我们的出口优势,我们人民币的汇率就不能轻易升值。

不能轻易升值是什么意思?

进来1块美元,8块人民币要投出去。

所以顺差越大,外来投资越大,货币投放量就越大。

所以就很快形成了不差钱的宏观环境。

我们穷了多少年?

不差钱不是很好吗?

钱少了不行,多了更麻烦。

钱别无用处,钱是帮助商品和服务转手的。

如果货币的投放量超过一个市场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起来。

而价格起来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它不是平平起来的,不是所有东西的价格一起起来,是有些东西起的慢,有些东西起的快。

有些东西有瓶颈,无论是自然的瓶颈还是政策的瓶颈,大量拥过去会急速上升。

这个力量是了不得的!

因为它会让相对价格发生显著改变。

  消费行为影响投资行为

  我们的消费行为就会变化,更重要的是投资行为也会变化。

为什么这么流行找风口,这些年出现多少风口啊?

大量的钱用到有限供给的环节,价格不管你怎么叫喊,价格都会起来。

价格一起来,人就会形成预期,预期它还会涨,人们就会追涨杀跌,你看好它,它证明它会涨,大家再把钱投进去。

金融的危险就在这里,因为它会自我证明、自我强化。

  大家都说麦克风好,你真信了,投!

钱多到麦克风供应不上,他就涨了。

这个游戏全世界很多国家很多年都玩过。

过去我们是没机会玩,没机会见价格疯涨,现在土地、房屋,还有很多投资品、古画、钱币、邮票,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到新疆看过一头羊,叫刀郎羊,比普通新疆羊高一倍,最贵的种羊卖1400万,是英国报纸先报道的。

那一年十一放假,我到新疆看这头羊。

牧民问:

新疆遍地都是羊,你要看什么羊?

我要看刀郎羊。

离开喀什200公里,我问维吾尔族一个老实的牧民,这是怎么开始的?

从06、07、08年以后,上门问价的人这个价格跳跃的程度,连羊的主人都不能适应(笑声)。

首先是5千元,就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问题?

2个礼拜后,5万卖不卖?

15万卖不卖?

50万卖不卖?

牧民来不及反应,就说不卖,不卖就涨(笑声)。

连我们的维吾尔族牧民都学会了,只要说不卖,就涨。

这个力量是个不得了的力量。

  为什么把这么多精力从实体经济引走啊?

我的解释就是货币的力量。

就是我们成功带来的副产品。

哗哗出口不好吗?

赚了钱不好吗?

创了汇不好吗?

问题是创了汇,还有一个货币机制要跟上去。

我们基础货币要跟着增加啊,基础货币从央行发到商业银行手里,还有乘数在起作用。

商业银行借给企业,企业再存到商业银行,银行再借出来。

1块基础货币要顶好几块,加到一起就是一个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

  我给大家描述这个流程:

这是外汇,无论投资来的还是顺差来的,进到中国,基础货币就得动。

你想维持不升值,来1块,8块就要输出去。

输出去,这个钱就要进中国国内市场。

资产价格,特别是那些供应有瓶颈的价格就会上来,上来以后我们的投资热情就会转移,我们人力资本的配置就会发生方向性、结构性的变化。

如果不是像任正非这样有定力的企业领导,扛得住这个力量的真是不多。

没有办法,前后左右哗哗挣钱,那钱可是真的!

他数到你心里动摇。

很多人开始都是怕怕的,金融、股票都是不干的。

最后由不得你不干,最后每个礼拜100万户开户,前后左右都赚钱了,那个钱和你踏踏实实上班做普通产业完全不能比,我看很多人为什么冲进去啊?

是前后左右都赚钱了,连小学同学都赚钱了,念书比他差的都赚钱了,凭什么落下我呢?

一圈圈的人转到这些资产游戏里去。

一不小心会冲到生活必需品,那就是通货膨胀,那就需要调控,这就是我们这些年走过的路。

  养成快赢与跟风的思维模式

  我们有4万亿外汇储备,就买美国国债啊,设立亚投行啊、丝路基金啊。

现在中国领导人到哪里,那个受欢迎程度啊!

背后是我们全国人民这些年来的贡献。

但是它的派生产物就变成经济当中,会形成我们整个产业界、企业界、社会,整个公众心里都会发生变化。

喜欢快赢,喜欢顺着风就往上冲,成了一个流行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我们高速增长带来的一个代价。

6、下行,这是市场的常有的道理

  差额只是价格现象

  我们的广义货币就是M2(指PPT),所有的现金、所有的存款放在一起算,你看增长多少!

8年来,广义货币绝对量增长了将近54万亿,同期GDP增长多少?

不到28万亿。

差额到哪里去了,差额就变成价格现象了,它又不是平均分配,它是一重一轻分配。

但哪一点真是创造财富?

买一个房,哇!

涨了!

我们80年底参加工作的人工资都低低的,最后说上帝挺公平,国家给你一个房改房,在北京这种地方,房改房一算,心里就平衡了,等于多少钱存在国家那了,存在房子那了。

这个效果哪来的?

背后就是这个东西就这么发生的!

  金融危机的根本是心理问题

  钱一多,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金融预期下面就是行为。

乱投资,你挡也挡不住,人理性的时候很理性,疯狂的时候很疯狂,它会让人进入到集体无理性,羊群效应。

等醒过来后谁都不信的事在那个时间谁都信。

这个事情不是一天发生的。

2008年这个美国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学家对他们的经济进行的反思,说“次贷”怎么烧了这么大一个窟窿,怎么形成的。

IMF研究部主任写了一本书《这次不一样》,他根据金融史上800年数据研究,人类经常是犯了错误就忘掉,重复的犯。

除了忘掉的没有任何新鲜的,他最后解释金融危机的根本是心理问题,就是人的心理有放大客观存在的这种情形。

现在,我们总算经历过一回。

  理解市场经济的两面性

  我们也会疯狂,我举个例子。

北方的一个地级城市,好的时候,人均GDP这个城市超过香港,超过北京,超过上海。

财政涨,为什么?

有资源,有煤,煤为什么会涨,是资源性产品。

货币大量拥过来的时候,数钱都数不过来,哗哗的钱,政府就开始想,要建世界的中心。

  于是水泥、钢筋、贷款、劳动力都扎进去了,全转成了霾了,有收益吗?

这个资产投资能回来吗?

这是讲一个地方政府的行为。

企业这些年怎么样?

什么叫过剩产能?

所有的企业都在铺摊子上项目,市场经济别光以为它是非常温柔的,市场经济说翻脸就翻脸。

看看美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最强国,一万亿美元的“次贷”窟窿,烧到今天没有烧完。

市场经济有两面,因为它是由人组成的活动,人的心理天生有点不成熟,好的时候把它看的太好,下了以后,人人捂紧口袋,不花钱不投资,于是产生萧条。

这是市场的常有的道理。

水落石出:

中国经济从奇迹回归常态

1、经济下行的四个拉力

  全球金融危机收缩外需

  高速增长里头隐含着下行,我们是依赖出口,美国一出事,怎么可能不受影响,你怎么可能一枝独秀呢?

我们出口每年都是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2007年以前,2008年危机显现效果,我们来不及笑话美国,我们的出口警报就来了,下跌20%。

沿海不少省份的经济、财政的收入就依赖出口,立即就下去了。

美国市场出问题,美国政府去救,靠什么救的市?

靠放债。

政府的公共债务出了问题谁救?

包括欧债的问题到今天还没有收场。

欧美都出问题,我们整个出口市场这个地基就不能支撑我们的高速增长,这是第一个下行拉力。

  迅速丢失成本优势

  第二个,高速增长也让我们比较优势成本迅速丢失,丢失的非常快。

原来以为差80、10倍,为了支持中国高速成长的30年,就靠比较优势成本,结果高速增长也是我们成本迅速抬升的年代。

我们独到性优势还未形成,我们手里有什么东西,全世界非买你不可呢?

开始有,但很少,两头够不着,然后你在放眼全世界,印度、越南、朝鲜也开放了,他们比你的东西还便宜,他在你底下又拖了一条线,我们叫“全球三明治”,我们已经不是成本优势最显著了,我们的创新优势独到式优势还不明显,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把我们拉下来的第一个理由。

  “不差钱”侵蚀企业家精神

  另外就是这些年形成的“不差钱”思维。

不要光看官府奢华,我们整个企业界产业界也够奢华,根本不知道我们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到底能挣钱挣多久。

我们花钱有的是本事,这也侵蚀我们企业家精神。

为什么华为值得我们首肯,因为“居安思危”,坚持“奋斗者为本”。

长期的艰苦奋斗,什么意思呢?

你得弄清楚中国靠什么站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没有洋洋自得的底气,我们只不过是机缘巧合,穷了几十年后邓小平改革开放,它有一个憋久的水位释放的思维,但是“不差钱”把我们引到了另外一条路上,正经的事情不做,慢活不做,工匠精神逐步消失。

如果一个企业老板带头奢华,他会侵蚀到他周围人,他最后会侵蚀到我们的员工。

这个力量是把我们拉下的一个原因。

  真实利率急升,引发“债务型通缩”

  最后一条是市场的力量。

你看资产价格居高是我们是最大的危险,我不是说投资房产不好,投资房产没关系,投错了就错了。

最大的麻烦是,当发现资产价格好的时候,你会产生一个需求,很容易懂的,我借钱投的,杠杆原理,借钱有个利率,我投资的资产,无论地或者什么项目,它有预期,如果预期很高,借钱的需求就会高,这些年都验证过了,谁买了房,家庭资产就上去了,问题是这个游戏永远是确定的一个债务,应对于你想象的未来,万一未来一变化,你就会发现你欠了很多钱,那个利息就会把很多人逼死,而且大家看好的时候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把增生利率拉低了,你跟银行借钱20个百分点挺高的,突然增加10个点,等到物价一下来,我们现在已经有40个月物价指数往下行,银行利率是不变的,真实利率大大提高,那你过去借钱越多的,现在财务成本就把你吃死。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的挥霍过后,就知道当家痛苦,一个地方现在几百亿不算稀奇,但利息有多少?

现在天天发愁四处盘钱还利息,不还利息就会坏账,就会追究责任,现在很多人打着算盘拆东墙补西墙,只要在任期内不爆出来就行。

这个力量在企业界也是同样的,我们整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当然首推我们的国有企业,很容易借到钱,但是对不起,真实利率包袱已经变重。

2、经济下行,三块“石头”浮出水面

  这四个力量就把中国的经济往下拉,拉下来会怎么样,水落石出,这次华夏基石十月论坛的主题叫“谷底重生”,谷底是什么?

谷底是几块硬硬的石头,对付不了这几块石头,经济是上不去的。

  第一块石头是成本

  收入即成本,高速增长等于高速推高成本。

好的时候,一块地都要抢,这个地价格不起来吗?

原料、能源、材料、技术。

你花钱买过来,就是你的要素,等市场一下去,硬硬的石头顶人。

比如我们HR不能光学会怎么招工,你会不会裁人。

我们企业现在有多少消化成本的手段,收入就是成本,今年的收入就是明年的成本,这是经济学的铁律,所以收入涨的越快,就是成本长的越快,市场一翻脸,麻烦了。

我们现在很多钢铁企业都快被库存给急死了,进了很多原料,以为钢价还会涨,市场一翻脸你买的东西是你买的,会不会消化,会不会处理?

  第二块石头是债务

  通胀和负利率刺激借贷需求,普遍推高负债率。

好的时候杠杆是对的,你不利用杠杆很难把你的资产表做上去。

问题是拐点到的时候,你应对的了吗?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界朋友要跑路,要跳楼。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借了这么多钱,好的时候预期撑着,借多少钱放进去只能变更大的财富,为什么会借,拍拍手,几个短信就几千万,几个亿这么来往,这是好的时候。

翻脸的时候,市场是会翻脸的,支持市场现实价格的不但是真实的预期,真实的要素,还有人们的想象,想象是会变的。

  第三块石头是产能过剩

  现在什么企业最困难?

他卖的东西价格已经不行了,跟他卖同样的东西的企业产能逼着他要降价,他买的东西还没有相对降很多价,很多企业就是这样死的。

因为企业都是投入产出过程,最难处理的是这个东西,你相信只要下行,所有要素价格都跌了,问题你能撑到它跌下来的哪一天吗?

3、体制成本最坚硬

  这个成本分两类:

一是市场竞争形成的成本;一是由政策、法律等体制规定的成本。

  有的成本不完全是企业自愿付钱形成的成本,我把它叫做体制成本。

从1995到2012年,名义GDP(不是去掉价格指数的)长了8.6倍,工资总额长了8.8倍,税收长了16.7倍,政府收入长了18.8倍,社保缴纳增长了28.7倍,土地出让金长了64倍,还没有算上管制审批和被贪腐的。

  李克强上任以后,就是抓这个事。

砍掉了很多成本项,后来他一看还是不少。

这是哪来的,没有多少是计划体制留下来的,都是高速增长为了维持平衡导致。

你看看社会管制成本、腐败成本增长了多少倍?

没有统计数,经验估值至少比GDP长的快。

这都是中国产业界承担的成本,导致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两个突围方向:

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

1、支点:

中国人可靠的韧性

  30年市场化改革,一部分人尝到先富起来的甜头,曾经沧海难为水。

但我们不可忽视我们这个民族特性。

  我曾经遇到一对企业家,他们做了一辈子的生意,退休后我观察他们的生活,他们最开心的事,就一件事,回想当年谁跟他竞争的。

这是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何况你还有超越的动力。

中国人有韧劲,我对我们这个民族观察很多年,中国人是好的时候表现很差,差的时候表现好。

  中国五千年,谁也不能把我们灭了。

2、两大市场机会

  品质与便利

  我们不要被所谓的过剩产能吓着,我们晃晃荡荡做生意的人太多,所以过剩。

我们这么多人出国买东西,你到海关看看,全是中国游客,海关免税商店挂一个大牌,“白色恋人”限购5盒,就是一个饼干,多少人去抢。

只要精心做产品品质,精心做服务,市场空间还是巨大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德国的和美国的产品?

是过剩产能?

我们有多少水龙头是关的紧,多少门窗关的严的?

拿一个德国“双立人”指甲刀比一比,我们指甲刀量产吓人,便宜也吓人,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东西不够不如外国质量好。

  国内经过高速增长,已经形成了中产阶级,形成了对品质有要求。

为什么苹果那么贵在中国卖的好,我们这方面是供不应求,不是产能过剩。

我始终认为我们要把好字放到前面。

不好,你要吗?

从这个角度我们产品的品质有一个巨大的上升空间,不要说你在发明新的东西。

  再就是我们对便利性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服务业就是解决便利问题的,我们差的远。

旅游这么好的市场,看看我们的旅游服务,和国外比真的是差距非常大。

不要说中国没有市场,20年高速增长形成的国内需求,现在每年10个点的社会零售商品额的增长,里头有大量商机,问题是有多少人在认认真真做产品。

我看会有“新一波进口替代”革命发生,海淘、外购,出国大妈去买这买那,一定会刺激国内产业界做出靠近品质的东西,形成又一波产业替代,产品替代,市场替代,这一条看我们的前景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以材料、工艺、流程、产品品质与品类、服务便利与商业组织方式的创新,以持续提升的人力资本驱动生产率进步。

  全球依旧是大舞台

  国际市场怎么样?

我刚才讲了美国现在也不稳,升息为什么落不下来,因为美国的复苏还不稳,欧洲看不到名堂,日本就没起来过。

全球不行了吗?

  2007年全球发生一个最重大的变化,全球总需求当中发达国家的份额下降,新兴市场的份额上升,7个发达国家2007年占全球总需求68%,现在降到48%以内,但是我们整个的出口,我们的外向经济,我们国人脑子里的世界观主要还是发达国家,我们没有多少力量在新兴市场去攻城略地。

  我们去访问法国,一家电子产品公司,法国老总出面接待,他拿一个名片,我一看名叫赵国华,我以为是中国人。

我问他为什么叫赵国华,他说对中国市场有兴趣,他让他手下中国的雇佣花很长时间,才找出这么个名字来。

我们反过来要反思我们对人家有没有兴趣。

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还有“天下中心”后遗症。

你到印度去看看,那个市场很大,有多少人在那边攻打,我访问过几趟印度,一家公司只有老板的屋里有空调,我们空调的产能过剩,我们为什么去攻印度市场?

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法律、人文不同,我们要学会去适应,要像华为那样真正走出去。

  我今年去访问南美,主要看到的只有华为、银联这、联想三个企业的logo。

世界很大,市场空间很大。

我们制造能力强,但是市场能力与之不匹配,所以不要说没有机会。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挺好,但是需要地面部队,没有地面部队,这个宏伟的战略是很难落地的,得一个个市场去开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接,一个单子去攻。

不能说我们没有发展空间,不成立。

  总而言之,中国与发达国家平均收入差距还有10倍,人均收入不过全球第85,尚有不小的比较优势;在新的全球格局中,中国可开拓新市场的潜力巨大;中国开放所累计的人力资本、先行者经验,还有释放、放大的余地。

只要我们的外向经济出现升级,也一定能支持经济转型,形成利好。

3、以色列的启示

  把产品做好了,还要加上创新。

未来的成本还会升,如果再没有独创性优势,就会遇到印度,越南、东盟国家的挑战。

中国的成功唤醒了很多国家,不就是改革开放吗,那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