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6793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docx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

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在1915年出版的着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着的集中。

在这些地区,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Conurbation)。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

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他的名言是?

°先诊断后治疗?

±,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

?

°调查?

a?

a分析?

a?

a规划?

±,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因此,我们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

2.广亩城市

  赖特(F.L.Wright)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

  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

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

汽车作为?

°民主?

±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

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

±。

  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

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

°城市?

±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

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

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他写道:

?

°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

±。

应该看到,美国城市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市思想的体现。

3.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

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

°建筑或革命?

±所展示的。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

在1922年他发表了?

°明天城市?

±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60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

最外围的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

提高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

  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

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

°光辉城市?

±的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

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高层建筑是柯布西埃心目中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图腾,在技术上也是?

°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同时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有较大比例的空旷地。

他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

°垂直的花园城市?

±,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

因此,他规划的城市是?

°在花园中的城市?

±,而不是霍华德似的?

°城市中的花园?

±式的田园城市。

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2)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

(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4)高密度发展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

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

他的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战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而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要到五十年代初应邀主持昌迪加尔规划时才得以充分施展。

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

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E.Saarinen)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沙里宁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

(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最适宜的用途;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要达到城市有机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展,沙里宁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思想、社会经济状况、土地问题、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

因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而后一种方法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

所以,任何的分散运动都应当按照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只有这样,有机疏散才能得到实现

因此,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在这样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着的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为一个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使霍华德田园城市与柯布西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5.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在世纪初就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很显然仍然是一种理想型的设想。

在后来的建设实践中,被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那里有宽阔的花园。

前者的吸引力较弱,也形不成如霍华德所设想的城市群,因此难以发挥其设想的作用。

后者显然是与霍华德的意愿相违背的,它只能促进大城市无序地向外蔓延,而这本身就是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到1920年代,恩温(R.ljnwirl)提出了卫星城概念来继续推进霍华德的思想。

恩温曾在霍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并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田园城市运动。

他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因此使用了卫星城的说法。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

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山了卫星城市的定义,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1944年,阿伯克隆比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规划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卫星城,以达到疏解伦敦的目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城建设,其中以英国最为典型,一般称作新城运动。

英国伦敦周围的卫星城根据其建设时期的先后分别被称为第一代新城、第二代新城和第三代新城。

第三代新城的概念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

°母中心城市?

±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卫星城(新城)已经成为分散大城市过于集聚的功能和人口,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功能协调的重要手段。

6、社区、邻里单位理论

美国建筑师佩里借用社会学中“社区”思想理论,于1929年提出。

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其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7、Team10思想及理论

现代建筑师会议(CIAM)中的第十小组(Team10)1955年批判了CIAM的旧思想、旧观念,提出适应新时代要求,关于城市建设的新观念,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提出了极富后现代特征的新城市形态概念“蔟群城市”(拼贴城市)。

8.环境行为研究、城市设计

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环境不再仅仅被作为一个视觉艺术空间的问题,而且更被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

最先在美国出现了城市设计的概念。

9.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区域规划奠基于格迪斯和芒福德等人的理论努力。

纽约在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区域研究,以解决就业与住房问题为主要目标,通过交通网络和聚居地的分布和组织,开创了早期区域规划的实践。

前苏联在其社会经济制度的推进下,从1920年代起所施行的第一次五年计划、俄罗斯电气化计划以及有关于经济区划的理论研究,以及随后的以人口再分布为核心的居民点网络规划,都对世界范围的区域规划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起了推进的作用。

美国在1933年开始实施的田纳西河流域规划所取得的显着成就,则为区域规划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1950年代以后,在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的推动下,欧美学者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关城市区域发展的综合性理论,使空间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得到了统一,并由此而新兴起?

°区域科学?

±这样一个学科群,为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基本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经过20世纪20、30年代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以《雅典宪章》为代表,其实践活动主要集中于战后西方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第二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马丘比丘宪章》为代表,建立了新的规划思想与方法,这一阶段仍在持续。

这两部文献基本上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以此而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从中我们可以追踪现代城市规划整体的发展脉络。

1.《雅典宪章》(1933年)

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得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主要建筑师所制订的,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1933年召开的CIAM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

《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并把该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2.《马丘比丘宪章》

七十年代后期,CIAM鉴于当时世界城市化趋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新内容,于1977年在秘鲁的利马召开了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与会的建筑师、规划师和有关官员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次大战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展望了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该宪章申明:

《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而且人类认识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己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此需要进行修正。

而《马丘比丘宪章》所提出的,“都是理性派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种种一切”。

3.《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从两个宪章的主要思想差异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些趋势在两个宪章中最明显地表现为:

(l)城市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走向经济社会发展相支撑的综合空间规划

《雅典宪章》的思想方法是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的。

这一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质在于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这是《雅典宪章》所提出来的功能分区及其机械联系的思想基础。

《雅典宪章》虽然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仍强调“城市规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

《马丘比丘宪章》则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

在考察了当时城市化快速发展和遍布全球的状况之后,《马丘比丘宪章》要求将城市规划的专业和技术应用到各级人类居住点上,即邻里、乡镇、城市、都市地区、区域、国家和洲,并以此来指导建设。

而这些规划都“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并“应该按照可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意义提供与人民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城市形态”。

(2)城市规划由功能分割走向系统综合

《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且对以后的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也最为深远。

功能分区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主要针对当时大多数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工业和居住混杂导致的严重的卫生问题、交通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等,而功能分区方法的使用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这些问题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也是一种革命。

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过于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了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马丘比丘宪章》在对40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没有考虑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果是城市患了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确实,《雅典宪章》以后的城市规划基本上都是依据功能分区的思想而展开的,尤其在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中按规划建设的许多新城和一系列的城市改造中,由于对纯粹功能分区的强调而导致了许多问题,人们发现经过改建的城市社区竟然不如改建前或一些未改造的地区充满活力,新建的城市则又相当的冷漠、单调,缺乏生气。

  对于功能分区的批评,认为功能分区并不是一种组织良好城市的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而最早的批评就来自于CIAM的内部,《马丘比丘宪章》明确提出“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并且强调“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3)城市规划由描绘终极状步入循环过程

  《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订规划方案,而这些规划方案的内容都是关于各功能分区的“平衡状态”和建立“最合适的关系”,它鼓励的是对城市发展终极状态下各类用地关系的描述,并“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直接改变了过去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观点,而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马丘比丘宪章》进一步提出“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

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

在这样的意义上,城市规划就是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

-?

-的循环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与城市系统相协同。

(4)城市规划由专家意志的表达转向对公众参与的鼓励

  《雅典宪章》在思想上认识到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因此它强调“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在宪章的内容上也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

  但是受建筑学传统的影响,《雅典宪章》对规划师、专家等社会精英的主导作用尤为强调:

“规划师必须以专家所作的准确研究为依据”,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城市规划就成为一种少数专业人员表达他们意志并以此来规范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和个人行为的手段。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此后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规划不应当以一种价值观来压制其它多种价值观,而应当为多种价值观的体现提供可能,规划师就是要表达这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就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让广大的市民尤其是受到规划的内容所影响的市民参加规划的编制和讨论,规划部门要听取各种意见并且要将这些意见尽可能地反映在规划决策之中,成为规划行动的组成部分,而真正全面和完整的公众参与则要求公众能真正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之中。

  城市规划过程的公众参与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城市规划立法和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步骤。

《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地推进其发展。

《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提出“人民的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