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6723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能力提升

1.下列扁形动物中,能自由生活的是()

A.华枝睾吸虫B.血吸虫

C.绦虫D.涡虫

2.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消化腔排出

3.下列属于辐射对称的动物是()

A.珊瑚虫B.血吸虫

C.绦虫D.涡虫

4.下列动物可在淡水中生活的是()

A.水母B.海葵

C.珊瑚虫D.水螅

5.涡虫排出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A.口B.咽

C.肠D.眼点

6.下列动物中,经加工可食用的是()

A.海蜇B.珊瑚虫

C.涡虫D.水螅

7.下列动物中,可寄生在人体内的是()

A.涡虫B.血吸虫

C.水母D.海葵

8.日本血吸虫的成虫交配、产卵的场所是()

A.人体内B.水中

C.钉螺内D.无法确定

9.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

A.沼螺B.钉螺

C.蜗牛 D.鱼

10.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营群体生活的是()

A.水螅B.海蜇

C.海葵D.珊瑚虫

探究创新

★11.下图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捕食作用的是[]。

 

(2)刺细胞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其内大多藏着和。

 

(3)在营养条件好,水温适宜时,体壁向外突起,形成[],其逐渐长大后与母体脱离,独立生活。

 

(4)消化腔是由[]围成的空腔,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被[]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排出。

 

参考答案

 

1.D2.B3.A

4.D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5.A涡虫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6.A

7.B涡虫是能自由活动的扁形动物,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水母和海葵生活在海洋中。

8.A日本血吸虫的成虫在人体内完成交配、产卵后,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钻入钉螺体内,并进一步发育,之后从钉螺体内逸出,进入水中,钻入人体皮肤,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9.B10.D

11.答案:

(1)① 触手

(2)③ 外胚层 刺丝 毒液

(3)⑥ 芽体

(4)④ 内胚层 ④ 内胚层 ② 口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能力提升

1.蛔虫区别于绦虫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A.寄生

B.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C.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

D.繁殖能力强

2.下列动物不是营寄生生活的是()

A.蛔虫B.绦虫

C.血吸虫D.涡虫

3.下列动物对人类有益的是()

A.蛔虫B.血吸虫

C.绦虫D.蚯蚓

4.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

A.运动B.呼吸

C.御敌D.生殖

5.蚯蚓的身体分节,它的体节的作用是()

A.传递营养B.运动灵活,转向方便

C.排泄方便D.保持体温恒定

6.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条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

不久发现蚯蚓死了。

导致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

A.饥饿B.光照

C.无法呼吸D.干渴

7.蚯蚓和沙蚕的相同点是()

A.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身体有外骨骼

D.生活在水中

8.下列环境中最可能找到蚯蚓的是()

A.缓流、清澈的小溪

B.干燥、疏松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D.潮湿、疏松的沙土

9.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这有利于蚯蚓()

A.适应水中生活 B.进行生殖

C.适应穴居D.进行呼吸

10.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A.蛔虫  B.蛲虫C.钩虫  D.绦虫

11.蛔虫体表角质层的作用是()

A.保护B.支持

C.营养D.连接

12.下列不属于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有口有肛门

D.营寄生生活

13.右图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探究蚯蚓生活习性的实验装置图,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A.蚯蚓对光线有怎样的反应

B.湿度对蚯蚓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C.蚯蚓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

D.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探究创新

14.在玻璃缸内装三层两种不同颜色且有一定湿度的土壤,每装一层均稍加按压,土壤的总体积约占容器的2/3。

选几条生长健壮的蚯蚓放入玻璃缸内,在玻璃缸口处盖一块盖板,并留出一定缝隙。

然后,将上述装置放在温暖阴暗处,每天放入一定数量的腐烂叶片。

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缸内要保持一定湿度的原因是什么?

 

(2)盖盖板时留出一定缝隙的目的是什么?

 

(3)一周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提示:

只考虑土壤的变化)

 

(4)该实验说明生物既能环境,又能环境。

 

★15.在上学路上,小飞和乐乐无意中谈到蚯蚓并就其是否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他们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自同一地区的泥土,平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保持干燥,另一份保持湿润,分别装入甲、乙玻璃槽,并在两个玻璃槽内放入等量的腐烂的蔬菜叶等腐殖质;

②取20条大小及健康状况类似的蚯蚓,平分为两组,分别放入甲玻璃槽和乙玻璃槽中;

③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小飞和乐乐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中影响蚯蚓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能是     。

 

(2)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3)根据蚯蚓的食性,判断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参考答案

1.B2.D3.D

4.A蚯蚓的呼吸依靠体壁完成,生殖由环带部位来完成,蚯蚓几乎没有御敌的结构。

而刚毛是与运动密切相关的结构。

5.B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的,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6.C蚯蚓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壁进行呼吸。

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体表湿润。

干燥的环境会导致蚯蚓因体表干燥导致无法呼吸而死亡。

7.A8.C9.D

10.D绦虫为扁形动物。

11.A

12.D线形动物因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有些是自由生活的,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

13.A从题图实验装置可以看出,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因此,他们探究的是蚯蚓对光线有怎样的反应。

14.解析:

本实验主要探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用蚯蚓做实验时,要保证蚯蚓能正常生活,如必须提供阴湿的环境、充足的空气、足够的食物。

答案:

(1)保证蚯蚓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进而能正常地进行呼吸。

(2)保证玻璃缸内空气流通。

(3)土壤的分层现象已不明显,且变得较疏松。

(4)适应 影响

15.答案:

(1)水分 甲玻璃槽中的蚯蚓生活状态不好,甚至死亡,乙玻璃槽中的蚯蚓生活状态正常

(2)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在干燥的环境中蚯蚓不能正常呼吸

(3)分解者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能力提升

1.乌贼腕足的功能是()

A.运动B.捕食C.游泳D.感觉

2.下列关于蜗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蜗牛生活于水中,营底栖生活

B.蜗牛对农业生产有害处

C.蜗牛的腹足肌肉发达

D.蜗牛的身体表面有一个贝壳

3.下列不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章鱼、牡蛎、河蚌B.田螺、蜗牛、鲍鱼

C.海蜇、河蚌、蜗牛D.河蚌、章鱼、乌贼

4.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A.外骨骼B.翅C.气管D.足

5.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的原因是()

A.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B.外骨骼受到损伤,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C.坚韧的外骨骼,限制了蝗虫的活动

D.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的生长而生长

6.取两只大小相似的活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朝下,使其头部浸没在水中,将乙蝗虫的头部朝上,使其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

A.甲蝗虫先死亡

B.乙蝗虫先死亡

C.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D.两只蝗虫都不会死亡

7.成语“金蝉脱壳”中,“壳”指的是()

A.荚膜B.外骨骼C.细胞膜D.细胞壁

8.下列动物中,符合“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来三对足;头上一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的是()

A.河蚌  B.蝗虫 C.蜗牛  D.蚯蚓

9.下列四种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A.蟋蟀B.金龟子C.蝉D.蜘蛛

10.右图为河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是贝壳,对河蚌具有作用。

 

(2)③是河蚌的鳃,是器官。

 

(3)④是,其分泌的珍珠质把侵入体内的异物层层包裹形成了珍珠。

 

(4)②是斧足,是河蚌的器官。

 

探究创新

★11.“忙忙碌碌的蚂蚁每天进出蚁窝有什么规律呢?

”小楠对墙脚下的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

他记录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右表。

时间

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只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7:

00

8

1

9

9:

00

27

4

26

11:

00

98

17

110

13:

00

101

21

118

15:

00

104

27

107

17:

00

66

15

60

19:

00

4

2

7

(1)根据表中记录,可作出的一个推测是  。

 

(2)第2天,蚂蚁外出较少的原因之一可能这一天是(填“晴天”或“雨天”)。

 

参考答案

1.B2.A3.C

4.A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在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昆虫具有外骨骼。

5.D

6.B蝗虫的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位于胸腹部,因此乙蝗虫先死亡。

7.B蝉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蝉的体表有外骨骼。

当蝉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体表的外骨骼就会阻碍它的发育,要继续生长,需脱掉外骨骼。

8.B9.D

10.答案:

(1)保护

(2)呼吸

(3)外套膜

(4)运动

11.答案:

(1)蚂蚁在白天(或光线强,或晴天,或气温高)外出活动较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雨天

第四节鱼

能力提升

1.鲫鱼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变化情况是()

A.两者所含气体成分含量相同

B.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C.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D.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增加

2.鲫鱼的头、尾部较尖,躯干部较宽,整个身体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

A.游泳B.取食

C.呼吸D.升降

3.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混合放养在一个池塘里,其依据是五种鱼()

A.生长快慢、对水温的要求一致

B.觅食和生殖方式不同

C.栖息水层和食性不同

D.个体大小和代谢方式不同

4.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鱼塘的冰面上凿很多孔洞,目的是()

A.提高鱼塘中水的温度

B.提高鱼塘中水的含氧量

C.减小鱼塘中水的压力

D.有利于给养殖的鱼喂食

5.在鱼缸内饲养金鱼,若放养过多,会发现金鱼频频“浮头”,并很快死亡,金鱼死亡的原因是()

A.食物不足B.氧气不足

C.空间太小D.相互攻击

6.用吸管吸取一些红墨水,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方向是()

A.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B.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

C.水由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

D.水由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7.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的是()

A.鲫鱼B.海马

C.乌贼D.鲨鱼

8.金鱼在水中会不停地吞水和排水,主要是为了()

A.摄取食物B.排出废物

C.平衡身体D.进行呼吸

9.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特征最适于水中生活的是()

A.有翼、用肺和气囊呼吸

B.有四肢、用肺呼吸

C.有鳍、用鳃呼吸

D.有鳍、用肺呼吸

10.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关于“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鲫鱼在水中用肺呼吸

B.鲫鱼没有脊柱

C.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胸鳍和腹鳍

D.鲫鱼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11.海马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干部被骨板包围,有脊柱,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

海马是鱼吗?

为什么?

 

12.阅读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地吐泡泡。

鲫鱼说:

“‘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小时吗?

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

“敢!

但你敢到岸上待一小时吗?

鲫鱼想了想说:

“敢!

”心里却想:

“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

青蛙跑来作证。

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

“鲫鱼先生,请吧。

”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

(1)鲫鱼失败的原因:

它不知道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的门户(填“在”或“不在”)头部。

 

(2)岸上空气中氧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得多,鲫鱼为什么还会被憋死呢?

 

探究创新

★13.在某市近郊一养鱼专业村,村民们不断发现鱼塘里的鱼大批死亡。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鱼塘里的鱼集群死亡是由鱼塘的水质变坏所致。

请你设计一个科学实验,来探究鱼塘的水质是否适合鱼的生存。

(1)你提出的问题:

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否会影响鱼的生存?

(2)根据上述提问,你作出的假设:

  。

 

(3)你的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

 

(4)根据你的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可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盛有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有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健康生活的水,以及。

 

(5)你设计的实验步骤:

 

(6)根据你的实验设计,预测你的实验结论:

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

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他原因;

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 

 

★14.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

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

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各加入1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

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

试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1.C2.A3.C

4.B冬天结冰以后,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及时溶入水中补充鱼呼吸消耗的氧气,容易造成水中缺氧而使鱼死亡。

5.B6.A7.C8.D

9.C鳍用于在水中游泳,鳃用于在水中呼吸。

10.D

11.答案:

海马是鱼。

因为它具备鱼的主要特征。

12.答案:

(1)不在

(2)鲫鱼用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

13.解析:

探究实验设计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五个步骤,最关键的是设计好对照实验,以及根据现象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

(2)该村鱼塘的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合理假设均可)

(3)水质

(4)若干条健康的该村养殖的鱼

(5)①取两个相同的养鱼盆,在甲盆中放入若干条健康的鱼,在乙盆中放入等量的健康的鱼,并在其他相同条件下养殖;

②一定时间后,观察鱼的生活状况。

(6)③该村鱼塘中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

14.答案:

(1)水温

(2)根据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

(3)烧杯③④组 烧杯①②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导致变量不唯一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能力提升

1.下列动物中与蛇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蜥蜴B.蝗虫

C.草鱼D.青蛙

2.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田间调查后,绘制的青蛙数量与季节关系的直方图。

图中显示青蛙数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蜥蜴呼吸的特点是()

A.完全用肺呼吸

B.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C.用体表呼吸

D.用鳃呼吸

4.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A.河蚌、鲨鱼、海马

B.鲸、蛇、乌鱼

C.青蛙、青鱼、蝌蚪

D.珍珠蚌、鲫鱼、鳖

5.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保持皮肤湿润,这些特征利于青蛙适应()

A.陆地环境B.水陆两栖环境

C.水生环境D.各种复杂的环境

6.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

青蛙的趾间有蹼,与之相适应的运动方式是()

A.游泳B.飞行

C.爬行D.跳跃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

D.人类的大量捕杀

8.下列哪一组动物都属于爬行动物?

()

A.蜥蜴、青蛙、大鲵

B.蝾螈、大鲵、扬子鳄

C.壁虎、扬子鳄、龟

D.蛇、扬子鳄、蝾螈

探究创新

★9.螟蛾是田间害虫,青蛙是田间卫士,二者水火不容。

一天,螟蛾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它们的天敌——青蛙。

螟蛾甲说:

“青蛙跳得高,蹦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得快才好。

”螟蛾乙说:

“青蛙眼力好,让它瞧见就跑不掉了,还是躲起来好。

”正说着,一只青蛙跳了出来,螟蛾甲叫了声“快溜”,张开翅就飞,螟蛾乙却静伏不动。

结果螟蛾甲成了青蛙的美餐,而螟蛾乙却暂时逃过了一劫。

请你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

①材料用具:

甲、乙两只玻璃水槽(均加玻璃盖),两只青蛙(大小、健康状况等均相似),苍蝇12只。

②步骤:

首先向甲水槽放入6只死亡的苍蝇,向乙水槽放入,然后各放入一只青蛙,注意观察青蛙的捕食行为。

 

(4)预期实验结论:

①如果甲水槽青蛙对苍蝇无反应,乙水槽, 

则说明; 

②如果甲水槽和乙水槽的青蛙都捕食苍蝇,则说明。

 

★10.青蛙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的结构简单,肺泡的数目少,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还需要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材料用具:

一只生活状态良好的活青蛙、装有适量水的水缸、凡士林、秒表、笔、纸等。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探究方案:

①   ; 

②   ; 

③   ; 

④设计表格,作好记录。

青蛙呼吸频率(即单位时间内下颌的升降次数)的记录

呼吸频率

正常的青蛙

涂凡士林的青蛙

注:

至少做三次观察记录,求平均值。

(4)预期的实验结论:

①如果青蛙涂凡士林前后的呼吸频率相同,则说明          ; 

②如果涂凡士林的青蛙的呼吸频率大于正常青蛙的,则说明。

 

参考答案

1.A蛇和蜥蜴都属于爬行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草鱼属于鱼,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所以选项中与蛇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蜥蜴。

2.B3.A

4.A河蚌、鲨鱼、海马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其中河蚌是软体动物,鲨鱼和海马是鱼,它们都用鳃呼吸。

5.A

6.A青蛙后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7.C8.C

9.答案:

(1)青蛙的视觉有什么特点(答案合理即可)

(2)青蛙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3)②6只活苍蝇

(4)青蛙捕食苍蝇 青蛙只对活动的物体有反应 青蛙对活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有反应

10.答案:

(1)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吗

(2)青蛙的肺结构简单,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3)①将未作处理的青蛙放在水槽中,用秒表计时,观察青蛙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下颌升降的次数,并作好记录 ②用棉签在该青蛙的皮肤上涂满凡士林,注意不要堵塞青蛙的鼻孔 ③再将处理后的青蛙放入水槽中,用秒表计时,观察用凡士林处理的青蛙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下颌升降的次数,并作好记录

(4)青蛙的皮肤不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第六节鸟

能力提升

1.一只家雀从0℃环境进入20℃环境时,正常情况下其体温()

A.降低B.升高

C.基本不变D.无法确定

2.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鸟的下列结构中与这句话含义不符的是()

A.前肢变成翼

B.足有四趾

C.体内有气囊

D.胸肌发达

3.下列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麻雀B.鸡

C.金雕D.青蛙

4.鸟的下列特征与产热无关的是()

A.血液运输氧气能力强

B.消化能力强

C.体表覆羽

D.呼吸作用旺盛

5.鸟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是()

A.有脊柱

B.体温恒定 

C.卵生

D.气囊辅助肺呼吸

6.许多同学对鸟体温恒定的原因作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鸟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

B.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

C.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

D.羽毛有保温作用

7.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这些特点与它相适应() 

A.栖息在树上

B.在地上行走

C.捕食害虫

D.空中飞行

8.下列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①蚯蚓—体壁 ②鲫鱼—鳃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青蛙—鳃和皮肤 ⑤蜥蜴—肺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①②⑤D.②③⑤

9.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鸟的消化特点

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

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

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

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

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一昼夜能吃掉800~1000克肉。

材料二人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搏次数的比较

占体重的百分比/%

每分钟心搏次数/次

0.42

72

1.71

135~244

金丝雀

1.68

514

蜂鸟

2.37

615

(1)材料一说明,鸟消化的特点是食量,消化食物时间,及时排出。

 

(2)材料二说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每分钟心搏次数。

 

(3)鸟的消化特点和心脏的特点有利于飞行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和大量的;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自身,这些特点和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

 

探究创新

★10.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

它是中等体形的鸟,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

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它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

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然后再次北行。

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千米。

请结合下列图形分析北极燕鸥适于飞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