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6710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怪而问衡。

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到,及,这里是照到。

奇怪。

2.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

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

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

(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

她在干什么?

(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

做出了怎样的举动?

(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未成,弃去。

5.逢老媪方磨铁杵。

6.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示例:

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的。

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8.持之以恒

阅读天地。

画荻教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

_________________

惟读书是务。

务:

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有时致力,从事

10.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11.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2.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

(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

(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1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4.韦编三绝刺股悬梁目不窥园

15.示例:

古代的小朋友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我们条件那么好,反而不好好学习,今后我一定天天向上,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②,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③,茶毕,棹④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⑤,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⑥。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保叔塔:

塔名。

②突兀层崖中:

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

③昭庆:

寺名。

④棹:

用桨划船。

⑤娥:

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

⑥目酣神醉:

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6.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画出来。

17.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8.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7.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西湖美景

18.西湖真是太美了!

小古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諠③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

①诵:

背诵。

②辍(chuò):

停止。

③諠(xuān):

忘记。

19.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A.正在B.方向C.相当

以此戒之(______)A.命令B.告诫C.戒备

2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AB

20.从此以后,孟子背诵不再忘记。

21.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可分心。

读《弟子规》节选,完成练习。

冠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②紧切。

置③冠服,有定④位,勿⑤乱顿,致污秽。

(注释)①冠:

②俱:

③置:

④定:

⑤勿:

(译文)(出门)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平整紧凑。

(在家)衣帽都要摆放好,各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要乱丢,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

22.请根据译文内容,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补全注释。

23.这段话所讲的事情中,哪些你还没有做到呢?

以后准备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帽子都摆放固定不要

23.“置冠服,有定位”我还没有做到,大部分都是妈妈帮我做的。

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自己的衣帽自己整理。

吴起①守信

昔②吴起出,遇故人,而止③之食。

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④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⑥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

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②昔:

从前。

③止:

留住。

④求:

寻找。

⑤俟(sì):

等待。

⑥为:

坚守。

24.“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中的“之”指的是(  )

A.吴起B.朋友C.食物D.军队

25.“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一句中的“恐”的意思是(  )

A.恐惧B.恐慌C.担心D.使害怕

26.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吴起守信的一项是(  )

①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②起曰:

“待公而食。

③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④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7.吴起“不食待之”的原因是(  )

A.朋友告诉吴起不要先吃。

B.吴起不想在答应别人后又食言。

C.吴起要在军队里树立威信。

D.吴起怕被人说闲话。

2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4.B

25.C

26.D

27.B

28.想要让军队信服,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阅读理解。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

“何为中止?

”对日: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

背诵。

②缀然:

突然中止的样子。

③喧:

遗忘。

④引:

拿来。

29.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A.母亲要教育孩子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

30.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________)以此诫之(__________)

3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9.C

30.正在告诫

31.从此以后,孟子不再遗忘。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2.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

A.老媪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C.没有实际意义

33.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35.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

【答案】

32.B

33.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34.A

35.持之以恒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就能成功。

开心阅读。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

凿穿。

②其:

它的,指蜡烛。

③之:

指代书。

④邑人:

同县的人。

⑤偿:

报酬、回报。

⑥遂:

于是、就。

36.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

烛光照不到。

B.穿壁:

在墙上凿洞。

C.大姓:

姓“大”的人。

D.佣作:

做雇工,劳作。

37.“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

38.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

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6.C

37.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8.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

小古文阅读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书遂④大进。

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⑧,少⑨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选自《书林纪事》

(注释)①临:

临摹。

②日:

每天。

③率:

标准。

④遂:

于是,就。

⑤于:

对,对于。

⑥尝:

曾经。

⑦苟且:

敷衍了事,马虎。

⑧简札:

信件,书信。

⑨少:

同“稍”,稍微。

易:

改换,更换。

愈益:

愈加,更加。

39.(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玉树临风B.兵临城下C.身临其境D.唐临晋帖

40.(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

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

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

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

41.(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

A.有兴趣,肯用功。

B.人聪明,练得多。

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

42.(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43.(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9.D

40.A

41.C

42.B

43.文徵明是一个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人。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未成,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老媪方磨铁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问之,曰:

‘欲作针。

’”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4.放弃。

碰到。

被……感动。

完成学业。

45.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人在干什么。

老人说:

“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4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7.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_____)

(2)破之(______)

48.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7.离开击破

48.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49.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

“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50.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取之满握  “之”的意思是(_____)(A.代词,指手 B.代词,指果)

(2)母曰“曰”的意思是(_____)(A.说,告诉B.日子)

(3)汝勿贪多“汝”的意思是(_____)(A.你B.女孩)

5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文中的小孩愚蠢无知,软弱爱哭。

B.做人不能太贪婪,要学会取舍。

C.小孩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D.我们做事要善于动脑筋。

【答案】

50.BAA

51.B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①之市,而忘操②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ù)③。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至:

等到,直到。

   ②操:

拿、持。

   ③度(dù):

量好的尺码。

52.解释下面的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

_______   履:

_______   者:

________

5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

(1)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

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

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

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

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

【答案】

52.想要鞋子……的人

53.尺寸到……去尺寸尺寸鞋

54.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5.C

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

因为。

5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席而啖菱。

啖:

______ 

(2)欲以去热也。

去:

_______

5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答案】

56.吃消除

57.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58.明明自己不懂,却偏偏装懂,实在可笑。

59.B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6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________

遂成大学。

 遂:

________

6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___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

63.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0.照到于是,然后

61.匡衡于是就凿开墙壁利用穿过墙壁的光,把书照着光来读。

匡衡自愿到他家去做帮工,但不求报酬。

62.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借用邻居家的光线来读书学习勤奋刻苦

63.①主动学习。

匡衡凿壁偷光,创造条件来学习,他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②学习刻苦。

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值得我们学习。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6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

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太白感其意(______)

65.“问之,曰:

‘欲作针。

’”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

66.“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__________。

67.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4.正在被她的意志感动

65.老媪

66.老媪持之以恒的决心

67.磨杵成针。

提示:

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68.这段文字选自《______》。

69.解释下面的词语。

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方法?

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8.晋书·车胤传

69.谦逊有礼通晓,明白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70.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71.把抓来的萤火虫放进白绢做成的透光袋子里借着微弱的光读书。

我感受到了车胤的乐学上进,觉得也要像车胤一样热爱学习。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②,天雨墙坏③。

其子曰:

“不筑④,必将有盗⑤。

”其邻人之父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

宋国。

②富人:

富裕的人。

③坏:

毁坏,损坏。

④筑:

修补。

⑤盗:

偷盗。

⑥亦云:

也这样说。

⑦暮:

晚上。

7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

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

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

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甚:

很,十分。

7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

B.其家/甚智/其子。

C.其家甚/智/其子。

D.其/家甚/智其子。

7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如果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C.这个富人家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D.偷盗之人是富人的邻居。

75.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人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家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答案】

72.B

73.B

74.D

75.C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76.整体感知:

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

A.囊萤映雪B.尊师重道C.程门立雪D.雪中送炭

77.字词理解:

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例:

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

(1)时与游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