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6686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docx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论文

 

题目: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姓名:

学号:

班级:

地(市):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0日

 

1.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金融监管不够完善…………………………………6

2.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利率市场化……………………7

3.国有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

4.我国金融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8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9

参考文献………………………………………………………………………………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也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开展金融创新的必经之路。

放松利率管制,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流通,将大大活跃我国金融和经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好处。

但利率自由化在给予商业银行资金定价的自主权的同时,也促使了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

本人就旨在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增加,以其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并提出若干银行管理和控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监管机制

 

我国利率市场化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E.肖为代表的金融深化理论的出现后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了众多发展国家所推崇的发展该国经济的手段。

纵观发达国家的金融改革历程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随着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WTO的加入利率市场化必将成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开展金融创新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回顾

  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或货币当局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根据各种市场因素主要是资金供求关系,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自主地确定资金价格。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主要基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

我国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改革始于1996年。

1996年6月1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开放,拉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

1997年6月人民银行规定,各商业银行可用其持有的国债、中央银行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在银行间进行回购和现券买卖。

这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立。

1998年后逐渐实现了金融债、国债的市场化发行。

2000年9月21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同时,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

2005年3月16日,人民银行大幅度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并完全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

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向利率市场化之路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到2008年4月,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再贴现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及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或等值的其他外币)以上外币定期存款利率,已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最关键的一步是完全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把货币资金的定价权交给市场交易主体,这也是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任务。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金融监管不够完善

在改革进程中,有效的监督机制是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保证。

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政府不再直接决定利率,而是通过间接手段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

同时,利率市场化还将促进金融创新活动,而新产品开发对金融机构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还可能引起金融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

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侧重于发展金融机构,培育金融市场,而在加强金融监管力度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在金融监管方面,我国当前实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体制。

实践表明,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束缚了金融业的手脚,导致我国各金融部门发展缓慢,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偏低,竞争力低下;三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不够,在业务方面存在扯皮现象,违背了其为适应金融分业经营现状,明确部门职责、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初衷;金融监管方式僵化,一切都要经过审批,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金融市场要求;制度、法规的制定滞后,有些法律己与现实情况不符,法条规定也不尽详细,可操作性差,对金融机构形不成严格的法律约束,导致其经营行为的变异和利率机制的相应扭曲;金融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监管能力不足,使得事前的风险预测和防范很不够,往往只能进行事后的处理.

2.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利率市场化

(1)、银行所有制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这与日益上升的非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形成明显反差。

而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由于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权责利关系不对称等问题,使经营活动产生许多问题:

一是产权不清,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独立支配银行财产,更不能独立自主处置,容易造成国有金融资产大量流失;二是企业经营者由政府行政指派,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致使权责利关系不清,经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很强,从而引致银行效率低下;三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大量非市场化的行为,即使利率自主权放开,银行也只会加重其非市场化行为来“谋私”,而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借贷资金。

(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有垄断化趋势,市场竞争不充分

据统计,1999年,我国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74%,存款份额占银行业总存款的70%,贷款份额占银行业总贷款的77%(注3)。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市场份额越高,市场竞争程度越弱,市场利率的形成越可能产生垄断化,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就越低。

(3)、银行存在资本充足率不足、管理水平低等问题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良资产较高,这就进一步增大了其与即将进入的国外金融机构竞争的难度。

例如,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低,盈利能力差的现象。

资料表明,1997—1998年,我国4家国有独资银行与世界10大商业银行相比,人均利润后者是前者的36.5倍,人均存款后者是前者的6.2倍。

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4.75%、1.44%、8.50%和3.79%,只有中国银行高于巴塞尔协议规定8%的比例,而美国、英国和巴西等国1999年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7%、7.52%和10.7%。

在规模方面,花旗集团的一级资本达到545亿美元,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合并后的一级资本达到505亿美元;大通曼哈顿公司和JP摩根合并成立的JP摩根大通一级资本达到376亿美元;而我国银行业包括所有附属机构在内,资产总额约为3500亿美元,一级资本只有200亿美元左右。

3.国有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利率市场化有赖于具有硬约束的企业制度,需要企业能敏感地反映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还未达到预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其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高枕无忧,利率的高低对其来说并不重要。

而且,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放开贷款利率后将会使这部分国有企业难以承受利息负担,甚至危机生存。

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可以通过资金利税率指标来衡量。

据有关数据反映,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资金利税率在总体上是下降的,1985年为23.7%,到1994年降为10.7%,以后几年,企业经营状况继续下滑,到1997年才开始逐渐好转,但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日益下降的资金利税率,表明国有企业的利息承受能力极其有限。

而根据其他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利率在初始市场化阶段总是要有所提高的,这无疑与企业的利息承受能力难以匹配。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遇到的阻力大、动力不足。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在改革初期,改革的结果使大部分人都受益,所以改革的动力和决心很大。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市场化改革必定会使大部分人收益,而部分人利益受损。

因此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各种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时会抵制改革,使改革进程受阻。

4.我国金融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必要基础,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备如下特征:

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工具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建立以法律经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

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足:

金融市场规模还很小,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底我国证券市场总价总值占GDP的比重为46.3%,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注6),比例大大低于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分割,货币市场发展滞后;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善;债券发行以国债发行为主,行业债券发行不足,企业债券严格控制;商品期货品种不足,金融衍生品种没有,市场急需扩大与发展;机构投资者数量不足;基金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规模还不很大,品种单一,类型不全等。

尽管中国货币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国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仍然发展不充分,制约着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有效地调节利率,执行货币政策。

首先,货币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发展不够均衡。

交易规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其次,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较为单一。

我国货币市场交易客体品种较少,且除了同业资金拆借之外,其他货币市场工具都规模较小,债券市场中,短期国债的发行量太小。

票据市场的主要工具为银行承兑汇票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1)要建立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增强市场利率的联动性。

在开放的经济格局中,资金流动规模大、速度快,没有一个统一开放的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有可能产生短期内利率的大起大落,给经济带来危害。

为此,首先要继续发展同业拆借市场,使同业拆借利率真正成为反映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

扩大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使得再贴现率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市场资金供求的基准利率。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规范证券市场的动作,推动我国债券一级、二级市场的发展。

此外要发展银行债券柜台交易,这样就可以使债券发行和交易都市场化,形成零售与批发、场外与场内有机统一的、分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消除不同市场债券交易价格与收益率的非正常差异,增强市场利率的联动性。

再次要进一步降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的限制,通过交易主体的交叉,增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沟通与渗透。

  

(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银行业赢利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国内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竞争压力。

这对国内银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有国内银行勇于接受挑战,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快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

银行为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群体金融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争夺客户资源,拓展赢利渠道,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的宗旨在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尤其是小额存款人的利益,从而提高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

利率市场化之后,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一些新兴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将同样面对市场风险,而且由于银行业“借短贷长”以及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的内在脆弱性,极容易将某一银行的问题“传染”给其他银行及金融机构。

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5)加强金融监管。

利率市场化的实践,从正反方面证明重塑金融监管在改革中的关键作用。

在总结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经验时,学界普遍认为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成功实现的前提。

要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必须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金融监管;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规;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平。

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是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前提条件。

成功的银行风险控制取决于政府和银行两个因素,因此政府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

政府应当从外部加强对银行风险的监管,健全金融业的法律监管体系,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

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有效的银行监管,评审银行风险,起到从外强迫银行重视风险防范的作用。

只有政府与银行两方面同心协力,我们才能在这场利率市场化大战中打败强敌,取得胜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利率又是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变量,对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改革其他相关制度,优化资金配置、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有积极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不仅要看他积极作用的一面,还要密切注意其所带来的种种风险。

缜密筹划,循序渐进,加强防范,重视配套,共同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预期目标的稳步实现。

 

参考文献:

中国市场利率化改革及影响《中国经济周刊》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金融与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