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5739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docx

ysl秀珍菇栽培技术一模板

优质食用菌秀珍菇栽培技术

---省级优质食用菌高效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秀珍菇又名环柄斗菇,原产印度,生长于罗氏大戟的树桩上。

秀珍菇因其外形悦目、鲜嫩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口感清脆而得名。

秀珍菇的营养价值相当于牛奶,鲜菇中蛋白质含量较丰富,氨基酸种类较多,且含有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

秀珍菇是国际市场上新出现的食用菌品种,在日本和东南亚市场十分畅销,由于其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产量较高,商业前景看好。

一、生长发育所需条件1、营养:

秀珍菇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木腐菌,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利用多种有机的含氮化合物。

2、温度:

秀珍菇属中温型菌类,出菇温度一般为10~30摄氏度,最适合温度为20~22摄氏度,8摄氏度以上温差刺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3、水分:

培养料含水量60~65%秀珍菇菌丝能正常生产,而子实体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70%时不易发生,70~80%时生长较慢,85~95%时子实体生长正常。

4、光照:

在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光照。

5、酸碱度:

秀珍菇喜欢偏酸性的环境,PH5.8~6.2时菌丝生长良好。

6、空气:

出菇时需进行通分换气,补充一定量的氧气,以保证出菇阶段对氧气的需要。

二、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的选择:

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大棚栽培秀珍菇在3、4、5、6以及9、10、11均可正常生长。

2、出菇管理:

把长满菌丝的菌包排成墙式,高度12~15代,然后去掉套环、棉花用刀沿培养基割去袋口,然后用喷雾器喷水,保持空气湿度90%~95%,24小时后开始第一次通风,并给予一定散射光照。

48小时后,子实体将大量生长,随着小菇生长要增加水分一每天喷水两次为宜。

第一潮菇采摘后,既要降低温度以利于养菌,同时也要防止出菇表面因失水干燥。

一般秀珍菇可出6~8潮菇,前3潮菇之间要养菌12天。

3潮菇以后养菌时间要在7天以上。

在栽培后期,菌包失水较为严重,需通过注水补充菌包水份。

在出菇阶段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三、秀珍菇采收时要做到适时无损、轻拿、轻放、安装。

在0摄氏度~5摄氏度条件下冷藏,可以保持10天不变质,外观形态也基本无变化。

采收完后2小时内送到收购地点。

通过液体菌种培养,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等特性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对秀珍菇菌丝牛长的影响,经过菌丝培养再进行出菇,从中选育出高产菌株,为秀珍菇的大规模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目前还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论文摘要从菌种分离与选育、栽培季节安排、菌袋生产与发菌、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秀珍菇的栽培技术。

  秀珍菇,又称环柄侧耳、白环柄侧耳,秀珍菇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特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

人工栽培秀珍菇原料来源广泛,栽培工艺易操作。

笔者将秀珍菇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菌种分离与选育

  生产的秀珍菇菌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子实体分离获取纯菌丝;二是直接向科研单位和菌种生产单位引进。

科研单位一般从子实体分离提纯复壮获取。

一般栽培者因不具备分离制种条件,建议从菌种生产单位直接引进。

  2栽培季节安排

  根据秀珍菇出菇温度安排生产,春栽安排在2~3月制袋,秋栽安排在5~8月制袋,高海拔地区可提前安排。

秀珍菇栽培方法与平菇、凤尾菇熟料栽培基本相同,但不能用生料栽培。

可室内栽培,亦可室外搭阴棚栽培。

  

  3栽培方法

  秀珍菇栽培方法与平菇、凤尾菇熟料栽培基本相同,但不能用生料栽培。

可室内栽培,亦可室外搭阴棚栽培。

  4菌袋生产与发菌

  栽培秀珍菇的原料配方:

①杂木屑50%,玉米芯26%,麦皮15%,玉米粉5%,蔗糖1%,石膏粉1%,石灰2%,磷酸二氢钾100g,硫酸镁25g。

②棉籽壳92%,麦皮5%,蔗糖1%,石膏粉1%,石灰1%。

③甘蔗渣50%,木屑32%,麦皮15%,石膏粉1%,石灰2%,尿素100g。

④棉籽壳90%,谷壳4%,葡萄糖1%,蛋白胨0.5%,谷氨酸0.5%,麦皮4%,石灰少量。

玉米秆、花生秆、花生壳、稻麦秆等都可做为培养料,以上原材料都应加工粉碎后用。

  备好的材料应加水拌匀,含水量60%~65%。

高温季节把料堆积发酵4~5d后再装袋灭菌。

选高密度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cm×33cm×0.05cm或20cm×35cm×0.05cm。

装料要求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准,在100℃温度下灭菌15~16h,待料温降至70℃时开锅出灶。

出灶的料袋移到经消毒过清洁的接菌室内,袋温降到30℃以下时关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气雾消毒盒或或菇保1号灭菌剂灭菌5~6h即可进室接种。

每瓶(袋)栽培种可接20~30袋。

接完置于常温20~28℃的场所培养,经30~40d菌丝长满袋后可出菇。

  5出菇管理

秀珍菇菌丝长满袋后再继续培养5~7d,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就可运到出菇场菇房产菇。

出菇房的选择要求:

便于管理,要求能通风、保温、保湿、干净卫生,菇场边无垃圾,无粪便、无臭水沟。

菌袋还未搬进前要先用敌敌畏和乐果对整个菇房进行喷雾灭虫,而后再用5%甲醛水溶液喷施灭菌。

5d后就可把成熟的菌袋搬进排场管理出菇,排场方法有层架堆垛式、落地堆垛、畦床立袋排放、畦床脱袋埋土等。

无论何种,菌袋搬进前,都要对已清毒灭虫过的菇房(棚)进行先预湿,在床架、墙壁、地面应大量喷水,增加整个菇房(棚)的湿度。

在菇房(棚)中布置2~3个杀虫灯,以便控制虫口密度。

菌袋进房后养菌2d,沿颈圈将塑料袋割掉,刮去原生老的菌种或肥大的原基,菇房的相对空气湿度保持90%,连续3~5d,温度保持在23~25℃,每天给予一定的漫射光。

此时菇房应该勤喷水,小通风。

3~5d后可见料面上原基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的菇蕾时,要增强小通风和光照时间,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湿度保持在85%~90%,此时,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否则菇蕾易变黄萎缩死亡。

待菌盖渐平展时,可用细喷雾器勤喷雾。

干燥的天气条件下,1~2d后即可采菇。

第1潮菇全部采完后,最好当天能全部刮净表面干老根与枯死的菇及菇蕾,菇房的湿度只能维持在70%~80%,让培养料表面干燥一点,以防止新鲜料面霉菌病害及防止部分虫卵的孵化,料面太干时可用喷雾器稍喷一点细雾,在此条件下养菌6~10d。

经养菌后的菌袋第2潮菇出前需对菌袋的补水,使每个袋增重30~50g。

畦栽覆土的土面要保持不干不湿。

补水后有条件的把菇房的菌袋给予10℃以下的低温刺激1~2d,或昼夜10℃左右的温差刺激3d,同时抑制杂菌生长。

这时管理同第1潮菇,此时通风保湿尤为重要。

第3、4潮及第5、6潮菇的管理同第2潮菇类似,关键是养菌与增水的处理上要合适,才能达到稳产高产。

成果摘要:

本项目对性状差异的秀珍菇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和SRAP遗传分析;利用单孢杂交、育种技术筛选高产优质、抗逆性的优良菌株;研究秀珍菇生产菌种的最适宜的温度、湿度、pH等环境因子;筛选最适营养配方,研发保鲜技术,集成建立周年工厂化栽培模式,并准备在全国示范推广。

(1)选育出适宜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栽培的抗逆性强的低温优良菌株,在低温环境下栽培比生产主打菌株的染菌率减低了25个百分点,生物学平均效率高13.6个百分点;

(2)筛选出适合秀珍菇规模化,周年工厂化栽培的高产优质配方1个;(3)实现周年化栽培,使得年生长周期由2个周期幼虫至为3个周期;(4)探明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pH值、温度、含水量等栽培因素指标;(5)开发出较大包装量的优质保鲜技术,贮藏技术由4天延长为7天,子实体形态良好,醇味极淡。

(6)集合建立秀珍菇高产优质栽培的周年工厂化栽培模式(7)发表论文2篇。

秀珍菇栽培主要问题与原因探讨

发布时间:

2008-12-1215:

53来源:

摘要:

目前,秀珍菇在我市栽培面积已超过5000万包,是我市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栽培前景与效益良好。

秀珍菇栽培通过冷库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

但由于季节、品种、培养基、温度处理和水分控制不当等原因,常造成不出菇或菇蕾死亡等现象,我们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对以上问-

目前,秀珍菇在我市栽培面积已超过5000万包,是我市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栽培前景与效益良好。

秀珍菇栽培通过冷库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

但由于季节、品种、培养基、温度处理和水分控制不当等原因,常造成不出菇或菇蕾死亡等现象,我们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究与总结,供同行参考。

1品种选择目前我市主栽品种是罗源从台湾引进的秀珍菇系列品种,如秀57、秀珍菇1、2、3号等。

其栽培特性与产品品质均有一定的差异,栽培者应根据市场需要,引种适宜的品种。

一般要选可适宜冷库处理出菇、单生菇多、转潮快及品质好的品种为佳。

目前发现,有的品种在引进多年后出现退化,表现为出菇期推迟,低温处理后出菇不齐,甚至不出菇。

因此,引种后一定要进行小规模试种;否则,极易造成产品不适销,甚至不出菇等问题。

2栽培季节一般利用自然气候,秀珍菇制包可安排在2~3月或9~10月为佳,这两个产季,温度较易控制,湿度又不高,制包成功率较高,2~3月制包要注意保温,9~10月制包要注意降温;同时,这两个产季制包,出菇期又可遇上秀珍菇栽培适宜的季节。

由于秀珍菇是以采收小菇为主,因此,每潮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很短,营养消耗相对较少,而潮次数较多,整个栽培周期却拉得较长,可达6~10个月。

大面积栽培时,一年中制包有1~2个产季即可。

但工厂化栽培时,有完善的设施条件,如菇房有温控条件,栽培场所有冷库等设施,则可周年生产。

否则出菇期应避开夏季高温。

不然持续高温,气温高于28℃,极易造成不出菇。

3培养料配方培养基一般保持一定的碳氮比(20∶1~30∶1),可以防菌丝徒长,提早出菇期,且适宜的培养基后期菌包不易萎缩,也不易形成侧生菇。

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棉子壳为佳。

以下配方供参考:

①杂木屑77%,麸皮20%,石膏1%,碳酸钙1%,糖1%;②棉子壳78%,麸皮20%,石灰粉1%,糖1%;③棉子壳39%,木屑39%,麸皮20%,糖1%,石灰1%。

4栽培中出现主要问题

4.1死菇

4.1.1症状初期子实体多、密,后枯黄至死,或余几朵或全部死亡。

4.1.2原因与预防①水分:

a.培养基缺水,水分供应不上。

b.空气相对湿度不足,菇体失水。

c.菌丝或菇表面积水。

d.通风失水过速。

e.喷水过猛,原基松动。

预防措施:

制包前,培养基含水量应调到60%~65%;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调到90%~95%;喷水要轻,细雾多次,防止菌包表面积水与原基松动;出菇期通风时,要注意防止热风或冷风长时间直吹菇蕾;原基刚形成时,尽量不要喷水。

②温度:

a.温度变化太大,造成营养回流,引起死菇。

预防措施:

小菇形成后,不宜有过大的温差变化。

要注意由于通风过度引起温度变化过大。

b.持续高温、闷热。

无一定温差,造成死菇或不出菇。

正常情况持续28℃以上高温,不经低温处理,很难出菇。

预防措施:

菌包一定要进行低温处理,同时要拉大温差,一般在10~15℃;还要注意菇房的通风与降温,一般不要持续超过28℃。

③缺氧:

通风不足缺氧;菇房大小不一易造成通风不一,形成局部缺氧;种植密度太高也会造成通风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形成长柄菇或死菇等;通气不良也易造成死菇霉变,从而影响正常菇生长,甚至死菇。

预防措施:

单间菇房以100平方米为宜;墙式栽培叠墙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2m;每层菌包用两条竹片垫隔,每层包口错开摆放。

④营养:

后期菌包营养不足。

易早开伞,形成薄菇,甚至死菇。

预防措施:

培养基适当多加一些棉子壳和麸皮,增强后劲。

⑤污染:

菌包表层污染杂菌,主要原因是死菇未处理或积水造成。

造成不长菇或死菇。

预防措施:

要即时处理死菇、即时搔菌;菌包浸水处理后,水分要倒干净。

4.2出菇不齐

4.2.1症状同一批菌包有的长菇有的不长菇,或同批浸水与温差刺激后,表现长势不一。

4.2.2原因与预防措施①菌皮过厚,影响原基形成:

可能是采后养菌期间湿度过大,通气又良好,造成菌丝猛长,形成菌皮。

或栽培基营养C∶N失调。

预防措施:

可去皮或搔皮(可能使出菇期延长近1个潮次);或后面挖洞或割袋出菇。

养菌期间尽量不要喷水。

但也不能使菌包表层过干,否则,会降低菌丝活力,影响原基发生量。

培养基中麸皮含量一般不要超过30%。

②水分分布不均匀:

浸水过程中吸水不均匀,造成出菇不一。

预防措施:

制包时,中间要尽量打洞,这样吸水才能更快更均匀。

③营养分布不均:

拌料时间不够长,造成营养分布不均,引起出菇不均。

预防措施:

培养基各成分要新鲜,拌料要充分。

④温差刺激不均匀:

菌包在冷库中叠放过紧,造成中间与边缘处理不均匀;或低温处理时间不够长,造成出菇不齐。

预防措施:

低温处理过程中,菌包不要堆积过紧;可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

4.3侧生菇栽培包周围不定点出现“侧生菇”。

原因:

这是由于培养料没有压紧所至,壁料之间易出现间隙,软质培养料更为明显;待菌丝生理成熟,遇到降温后,也会出现较大的间隙,这时供氧状况也相对较好,在低温及光照条件诱导下,易出现侧生菇;或栽培后期菌包变软出现侧生菇。

预防措施:

填料要紧,拌料要均;适当多加些棉子壳;选用不易变形的菌袋。

4.4丛生菇与单生菇割口出菇,丛生菇较多;开口出菇的单生菇较多;不同品种其单丛生菇的出菇性状不一;出菇面平,一般单生菇也较多;培养基含N量高也易形成丛生菇。

一般可根据需要来控制丛生菇或单生菇。

4.5不出菇秀珍菇利用冷库低温处理可进行周年栽培。

但在自然季节下,夏季高温一般不出菇,低温处理时间过短或温差不够也不易出菇。

品种退化也易造成不出菇。

菌包被细菌污染,表现为菌丝生长初期正常,后期菌包呈松软状,出黄水,造成不出菇。

预防措施:

控制菇房温度不超过28℃;延长低温处理时间;选择适宜的品种;菌包灭菌要彻底;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6采收要即时采收,不留菇柄,即时搔清出菇面;出菇面不积水。

否则易发生霉菌污染。

采后管理:

风凉10~15d,让菌丝营养再积累,活力恢复,同时,养菌期间还要适当喷水,以防表面菌丝过干,影响活力。

而后再浸水―吸水―低温处理(6~9℃、或温差10~15℃以上,24h以上)―倒水―进菇房出菇管理―再采收。

蘑菇种植技术相关资料:

•防治蘑菇白腐病•食用菌越冬要升温保湿•化学方法防治蘑菇病虫害的措施•白灵菇生产技术要点•保存鲜蘑菇的方法•食用菌袋通气技巧一、生物学特性

1.1营养栽培秀珍菇的主要原料是棉子壳、阔叶木屑、甘蔗渣和农作物秸秆。

辅料则是麸皮、米糠、石膏、石灰等。

1.2温度

秀珍菇菌丝生长温度2-35℃,但以24-26℃最为适宜。

子实体生长5-30℃之间,以10-26℃为最适。

总之,根据各地气候,选择合理栽培季节。

1.3湿度

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湿度为60%-65%,发菌期环境湿度以65%为好,出菇及生长要求场地湿度提高到85%-95%。

调节方法是:

栽培场地挂一湿度计,通过打开门窗通风,则湿度即可降低;地面四周及空间喷雾化水,可提高湿度。

1.4光线秀珍菇发菌期不需光线,在出菇和菇体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出菇场角落里能看清报纸上五号字为准。

1.5空气

秀珍菇也属好气性种类,在菌丝生长和菇体发育过程中均需要新鲜的空气。

尤其是出菇及生长过程中,如场地通风不畅,菇体易长成畸形。

通过开闭门窗可实现换气。

1.6酸碱度PH菌丝生长以PH6—6.5为好。

酸碱度调节可采用石灰磷肥加以改变,用试纸进行测量。

二、栽培技术

2.1季节的选择春、秋两季生产。

春栽3-4月,秋栽9-10月。

南北气候有别,可根据出菇适温加以适当提前或推迟20天。

2.2培养料配方

栽培秀珍菇原料应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

培养料的碳、氨比应控制在20-30:

1。

现介绍以下配方供参考:

①杂木屑75%,麸皮8%,玉米粉:

10%,石膏2%,黄豆粉3%,糖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石灰1%;②棉子壳40%,甘蔗糖40%,麸皮18%,轻质碳酸钙2%;③棉子壳93%,麸皮5%,糖和轻质碳酸钙各1%;④玉米芯65%,木屑15%,麸皮8%,玉米粉10%,尿素0.2%,磷酸二氢钾0.3%,石灰和轻质碳酸钙各1%。

2.3装袋与发菌

秀珍菇栽培工艺与平菇熟料栽培几乎相同。

培养料如草料、玉米芯、蔗渣应粉碎成豆粒以下,以免装袋时将袋扎破。

拌料时应将各种料混匀,调含水量为60%-65%,以手紧握料指缝中有2—3滴水滴出为宜。

塑料袋选择17×33×0.05cm或20×35×0.05的聚丙烯袋或高密度聚乙烯。

装料松紧适度,以培养料紧贴袋壁为度。

装完料袋,料面压平,将袋内外培养料擦尽,然后用线扎口,放入灭菌器内灭菌。

常压(100℃)灭菌(用大油桶代替)14-16小时,高压(125℃)灭菌2小时,然后出锅移到洁净室内。

待温度降到30℃以下,即可在无菌条件下(用塑料薄膜制成与蚊帐相同,将料袋移入,门用透明胶封贴,按每立方米空间放2克“菇保1号”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就可进行接种或播种),将菌种接入,每瓶栽培种可接40—50袋,置常温(24—26℃)培养约30天满袋。

发菌期间应每隔7-10天检查一次,发现有杂菌者应立即捡出,以防蔓延。

2.4出菇场地选择

秀珍菇栽培既可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大棚栽培。

出菇可采用立放从袋口生长,也可采用堆叠墙式出菇,也可脱袋排放畦床覆土出菇。

2.5出菇管理

秀珍菇菌丝长满袋后再继续培养3—5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然后运到出菇场(也可就地出菇)。

此时,向地面及四周墙壁(棚壁)喷水,将场地湿度提高到85%—95%,增加通风,拉大温差,增加散射光照,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

菇蕾形成时切忌向菇体直接喷水,此时主要是提高场地空气湿度,待菇体稍大,可适当少喷。

2.6采收

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长至2-3cm,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采收为宜。

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菇体轻轻扭转即可拔下。

秀珍菇多为丛生;采收时必须整丛一次采收完。

秀珍菇采完后,料面菇角应用不锈钢刀清理干净,防止腐烂感染杂菌。

秀珍菇整个生长周期约需3—4个月,产量主要集中1—3潮。

采完一潮菇后应停水2~3天,再进行常规管理。

每潮产菇相隔约8—12天可出另一潮。

食用菌是自然界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的蛋白质含量数倍于一般植物蛋白,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逐年递增,产值位于粮、棉、油之后居第六类农产品,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还不到10万吨,产值不足1亿元。

30年后的今天,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发展到1827万吨,增加了180倍,总产值突破865亿元,占世界食用菌总量的70%以上,其中,出口数量为68.28万吨,出口金额达14.53亿美元。

  2008年,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达13.8万吨,较2001年翻了6倍,产值达7.3亿元。

在食用菌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在这30年间,先后主持了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农委等单位下达的20余项科研项目,选育出20余个食用菌优良新品种,如北京大木耳,香菇934、937、867,金针菇9309、金白一号,北京猴头菌1号,平菇小白玉、黑平1号、2号、红平菇,白灵菇10号、12号,杏鲍菇9号、13号、14号、16号、17号,草菇-农,茶树菇-农,鸡腿菇-农,秀珍菇-农,鲍鱼菇-农,长根菇-农,大杯伞-农等等,其中杏鲍菇14、16、17号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另有10余项获得北京市政府科技进步奖、星火科技奖。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还研发出多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如白灵菇和杏鲍菇关键栽培技术、高档食用菌栽培技术、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反季节栽培技术、利用废弃矿道栽培食用菌技术等,这些优良品种及技术推广到北京房山、通州、顺义等郊区县及周边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5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0亿元,使北京食用菌良种覆盖率由1987年的40%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针对北京地区高档菇少这一突出问题,经过三年攻关,选育出优良品种白灵菇和杏鲍菇,并研发出白灵菇和杏鲍菇关键栽培技术,突破了白灵菇只出一潮菇的难题,使白灵菇和杏鲍菇产量增加近40%,每亩增加收入0.6万元,累计推广面积1.5万余亩,创造经济效益4.5亿元,此项技术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针对郊区林农短期效益和造林长期效益之间的矛盾,通过攻关,选育出适合林地栽培的食用菌优良品种,并研发出林地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在通州永乐店,房山琉璃河、蒲洼,顺义杨镇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2万余亩,创造经济效益4亿元。

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为发展北京林下经济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本网讯:

8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国际食用菌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全球性食用菌专业技术交流大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薛亮在开幕式上讲话时说,中国是多种食用菌的起源地,不仅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还有适合不同季节和不同生产方式的栽培品种。

2011年全国食用菌栽培规模超过300亿袋,消化农林副产品3125万吨左右,总产量超过2500万吨,食用菌的市值已超过棉花,占种植业总值的5%,已成为粮油果菜之后第5大农作物,为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世界各国食用菌科研与产业界的朋友以食用菌营养与健康为主题,围绕遗传育种、栽培、加工、药用、市场管理等议题开展学术交流,共商科研和产业发展大计,为中国与国际食用菌产业界、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和机遇,对于促进全球食用菌领域共享科研成果、互通产业信息、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食用菌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莫在致辞时说,自第17届食用菌国际会议以来,四年间食用菌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并在世界很多地区振兴,特别是中国大规模投资科学基础设施,将其食用菌产业推到了国际舞台的前沿。

但是目前推动食用菌产业的科学投入,不足以确保产业的成功,生产技术的进步必须与支撑国际市场效能的科学承诺并肩发展,才能实现国际食用菌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如果在科学方面进行全球合作,巩固产品和市场容量,21世纪将成为众所周知的蘑菇世纪。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低热能健康食品,不仅对维护人体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防血栓、保肝解毒、健胃、减肥、调节中枢神经等多种功效,经常食用,有显著的抗衰老、轻身、益寿、延年等作用,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誉为21世纪的保健食品,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一荤、一素、一菇”健康膳食的三大基石之一。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优势,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节约、高效的农业产业,是缓解我国粮食安全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阳光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可实现农业废气物资源化,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支撑国家食物安全。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每个667平米的标准大棚栽培平菇,可消化农业废弃物棉籽壳15―20吨,栽培周期3―4个月,产鲜菇15―20吨,相当于4.5亩耕地生产的粮食。

我国每年产生秸秆皮壳、树枝、树皮、木屑、禽畜粪便等农林牧废弃物30亿吨左右,如果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