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点第八第九章.docx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点第八第九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点第八第九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重点第八第九章
第八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第一节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基本概念
1.历史研究法:
正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探求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具体的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活动。
2.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
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
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涉及的主要对象是:
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
教育实际:
这里指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教政策、教育实施、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社会上的教育变革与教育家的教育实际活动等;
教育理论:
这里包括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潮以及教育流派的理论观点等。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历史研究,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运用历史研究法来认识它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
尤其是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在它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中,历史研究法将发挥重要作用。
3.历史研究的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基本思路:
当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研究时,必须对该课题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横向的现实研究,也就是说,要从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两个方面得出更深刻、更科学、更真实的结论。
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正是我们探讨任何教育问题所应把握的两条基本线索。
(历史研究)首先,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从历史过程中正确地截取特殊矛盾所经历的发生、发展过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及经过了几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得到改造与完善。
提供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体现从原因到结果的发展趋势。
(现实研究)其次,在进行历史研究的同时,要进行横向的现实研究,分析当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了回答新的挑战,该教育问题出现了什么样的新质特征和新的发展。
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的历史现象、过程及规律经常反复重演并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施加影响。
4.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特点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
客体不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客体,而是已经凝结、稳定了的过去,是已经发生了的、不可逆转的。
主体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以现实为起点去认识、思考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由此而带来了历史研究法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历史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研究目的:
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历史发展实际过程及具体内容的考察,借以探求教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并对它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科学预言。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史可鉴”。
a.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上,历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有特定的目的(在上面),如果研究成果只是一时一事现象的解释或描述,不能提供一个对一定社会教育问题普遍整体的新认识,这样的研究则没有意义。
b.在研究过程上,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的每个发展阶段。
不能撇开重要的曲折的过程和偶然性,乃至历史上暂时的倒退。
2)具体性。
a.历史研究是在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所以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
b.由于历史研究法不是从现有的教育实践去搜集所需要的事实,文献史料的搜集和鉴别就非常重要。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逻辑分析法:
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的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些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常常表现得模糊不清的东西。
5.历史研究的局限性:
1)历史是按年代顺序,历史文献常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很不系统。
由于搜集和考证分析这些史料的困难,影响到历史研究的可靠性问题。
2)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留存着加工者们的主观认识;而历史研究过程对史料的分析取舍,又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6.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历史研究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们过去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理论。
具体地讲,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包括中外教育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研究。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教育家们创造性的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各自不同的学术观点,集中反映出一定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革新、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代表着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侧重于教育思想的研究,其中也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的研究。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及方法结构体系
1.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一步,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
第二步,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第三步,对史料的分析研究。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史料进行分析探讨,以深入考察教育演进的内在成因和机理,弄清不同时期教育具体发展的“所以然”和“为什么”,从而发现和揭示教育演变的规律。
2.历史研究方法的层次结构
史学内容
方法论
第一层次
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
辑佚、校勘、训诂
第二层次(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
教育领域各学科发展通史
教育领域各学科基本理论与实践发展专题史
历史的分析方法
逻辑的分析方法
第三层次
史学理论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1)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首先,要通过泛观博览认真发掘史料。
需要我们广泛查阅,细心钻研。
其次,要学会使用辑佚、校勘、训诂等方法。
定义:
辑佚,是将散见于其他书籍中的有关内容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的梗概;
校勘,是对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或同一版本的不同卷次之间存在的文字差误进行对照并判定是非;
训诂,是通过广证博考精确了解古籍原意。
2)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第二层次是通过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历史的发展过程,说明过去、现在与预测未来,这正是历史研究的根本目的。
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a.教育领域各学科发展通史(纵向)以及断代史(横向)。
这是以年代为经,以各学科发展为纬的编年史,分析其萌芽、发生发展全过程,分析产生发展的客观原因和条件,并研讨内部及外部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教育科学发展阶段分期史。
b.教育领域各学科基本理论与实践发展专题史。
c.教育科学理论学派史及其教育家基本理论的研究。
a.历史的分析方法
历史的分析方法,是通过整理、排比史料,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中分析和清理出发展线索,明确其内在的相互关系或因果关系,论定问题的是非。
也就是说.历史分析方法是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其特点是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
比如,要研究中国近百年来学制的演变,必须用分析方法,清理出学制演变发展的过程,包括有说明这个演变过程的产生背景、原因、发展经过及其结果的真实材料,从各个现象、事件和过程的具体性上考察学制发展的进程,并在揭示学制历史发展基础上对学制演变的过程和规律作出理论概括。
如果要探讨某一种教育思想或思潮的历史过程,还应有足以说明该思想或思潮出现的时代条件、思想特点、社会价值、历史作用、对现代产生影响以及有关学派及学者的著述等真实材料。
必须深入分析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生产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和影响,放在当时整个理论背景和教育发展水平上考察,探讨人类对各种来自于社会环境挑战的反应过程、方式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从而真正把握教育历史发展的全部内容。
正是用历史分析方法,发现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做出历史的正确判断。
b.逻辑的分析方法
历史研究,必须遵循形式逻辑规范,以它作为定义、推论和判断的一般程序。
逻辑的分析方法,正是指运用逻辑学方法去认识研究历史上的教育问题。
逻辑分析法:
(上面给的概念)
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基本的逻辑方法,包括形成概念的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等方法(实际上就是形成理论的基本过程)。
应该看到,只有当时具体教育现象和过程的探讨能够成为一种基于充足史料之上的哲理探讨时,它才能促进人类对教育历史本质规定性的深刻认识。
可以说逻辑分析是基于历史分析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的认识方法。
表现的特点是概括性、抽象性和本质性。
历史研究中必须是历史分析的与逻辑分析的方法的结合。
一个好的例子:
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学论的发展,那么,(历史分析)首先要充分搜集有关史料,对40多年来的发展划分出几个基本阶段并分析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用逻辑分析方法进一步概括总结几十年来在教学领域中对一系列基本关系的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变革,从而揭示我国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c.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
应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教育历史现象和评论教育史人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分析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的指导线索,帮助我们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揭示阶级社会中阶级结构特点与教育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进行科学的历史评价提供依据。
如何较好地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一是需要对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进行理论思考,要明确阶级分析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实际应用的范围、层次和限度。
二是要从一定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分析入手,着重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这一时期的经济关系,看到经济基础、社会结构、阶级关系、政权形式及文化心态等各种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实际影响,从而看到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
三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避免那种教条主义的以政治立场观点划性质评功过的简单做法。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历史研究方法系统中的第三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这是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它为教育领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指导原则,是通过历史研究建立理论体系,所以是历史研究方法系统的最高层次,但又是研究的落脚点和保证。
第三节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1.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
主要分为两个来源:
一是第一手信息资料,是原始来源。
包括原始文件,真正参加者或直接观察者的报告,被研究的教育家本人的论著、演说稿、信件和日记,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等。
二是第二手信息资料,是间接来源。
包括各类参考书、他人传抄的记事、传闻、各类编辑物等。
考证和评价过程分为以下两种:
1)外部评论
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
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
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
2)内部评论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内容特性)。
一般而言,影响文献内容正确性的主要因素是:
著者的学识能力,品德威望;记载的真实程度;著者的偏见和动机;以及资料的一致性程度。
教育史料的鉴别考证内容和基本方式,有:
(1)辨伪考证。
通过辨伪,看书中的事实、谥号、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