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技术标.docx
《桥梁工程技术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工程技术标.docx(1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工程技术标
一、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部分
1、综合说明
1.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哈尔滨市哈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公路客运站工程出站桥工程招标文件。
(2)哈尔滨市哈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公路客运站工程出站桥工程招标图纸及相关设计资料、文件。
(3)国家及相关部门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
(4)我单位对哈尔滨市哈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公路客运站工程出站桥工程现场考察和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及信息。
(5)我单位自身的综合施工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以及多年来参建大型桥梁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6)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
1.1.2编制原则
(1)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将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一是符合性原则;二是先进性原则,三是合理性原则,四是满足发包方要求的原则;
(2)满足发包方对工程质量、工期要求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要求的原则;
(3)满足与发包方、监理、设计及有关单位协调施工的原则;
(4)充分利用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积极创造施工条件,做到连续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5)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6)贯彻施工验收、安全及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7)采用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技术组织措施,节约施工用料,提高工效,降低工程成本;
(8)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重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9)充分利用原有和正式工程建筑和设施,减少临时设施,节约施工用地;
(10)合理选择资源和运输方式,节省费用开支。
(11)严格遵守国家、地方的技术规范、施工规程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1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1.2工程综述
1.2.1工程地址
本桥位于哈尔滨市哈西客运站,起点接站厅楼K0+000,终点接快速路K0+345,。
1.2.2结构形式
单箱单室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长216.5米,引堤长128.5米,桥梁面积1732平方米,引堤面积1028平方米。
1.3建设条件
1.3.1气候条件
哈尔滨地处中纬度大陆东岸,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冬季受西伯利亚冷干气团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候炎热湿润;春秋两季因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多寒潮侵袭,降温急剧,常有霜冻,易发生冻害。
全年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
1.3.1.1气温
本地区为北寒带气候条件,冬季长达五个月之久,春秋季节较短。
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4~-4℃,年最高气温38.2℃,一般出现在6、7月份,最低气温-41.1℃,一般出现在1月份。
1.3.1.2降水、降雪
本地区降水具有大陆季风特征,冬春季降水少,夏季降水丰沛,6~9月份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其中7、8两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750mm,年最大降水量为798mm,年最小降水量369mm,降水量年际间变化也很大。
哈尔滨有冰城之称,冬季长达5个月,在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温很低,降水极少,气候严寒、干燥。
冬季全市历年平均降雪量为23.6mm;年际变化在6.6~35.4mm之间,多少相差近5倍,有时出现暴雪天气。
1.3.1.3风况
本流域的风向多为西南风,出现频率为16%,多年平均风速4.2m/s,年最大风速可达26m/s。
全年大于五级风日数一般为80天左右,大于八级风日数为10~20天左右。
风速季节变化明显,春季风速较大,尤其4月份最大,夏冬风速最小,尤其是8月和1月,秋季风速仅次于春季。
极端最大风速为37.0m/s。
1.4工程要求
1.4.1质量要求
合格标准。
1.4.2工期要求
2011年4月15日开工,2011年7月15日竣工,共92日历天。
1.4.3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安全生产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文明施工达到省级安全文明样板工地标准。
1.5工程特点
1.5.1规模宏大组织难
本标段桥长48米,桥宽40米,工程规模宏大,施工组织困难。
施工中加强施工组织措施,成立优质高效的项目经理部,配备优秀的施工组织人员,聘请国内外专家,成立项目专家组,指导施工组织。
1.6施工原则
1.6.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施工方案确定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特别是对桩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处理施工突发事件的安全预案等。
在施工过程中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确保总体安全目标的实现。
既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又要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
1.6.2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先”的原则
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达到整体创优规划目标的实现。
坚持试验先行,样板引路,选择适合于本段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
突出工程重点、难点,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质量保安全,以质量创效率。
1.6.3坚持“科技先行、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对深水基础施工、做到方案科学、技术可行、工艺成熟。
试验先行,使施工全过程在科技指导下处于受控状态,不盲目、不蛮干、不侥幸。
1.6.4坚持“科学组织、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充分发挥平行作业、流水作业优势,科学组织,合理部署。
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1.6.5坚持“科学配置、成龙配套”的原则
根据本段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确保资源的科学配置。
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类似桥梁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上场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并做到专款专用。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确保设备的成龙配套,形成高效的桥梁各工序机械化作业线。
1.6.6坚持“突出环保、文明施工”的原则
本工程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中从节省临时占地、减少植被破坏、搞好环保、防止水土流失、认真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生产及生活场地、临建规划,做好环境保护和营区绿化。
工程完成后,及时平整场地,恢复植被。
坚持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
1.6.7坚持“群众政策、尊重习俗”的原则
施工中加强教育,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尊重当地群众习俗,施工中杜绝扰民。
1.6.8坚持“和谐工程、和谐工地”的原则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工程、和谐工地,同当地及临近标段方方面面协调互通,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2、总体工程施工方案
2.1施工总体布置
2.1.1场地布置区
布置区作为本工程的施工管理、施工人员驻地、主要施工布置区,主要布置有项目经理部驻地、施工队伍驻地、工地现场值班室、小型材料机具库房、材料临时存放场、钢筋及膜板加工场、、施工便道及便桥。
2.1.2外部场地布置区
外部场地布置区作为本工程的施工服务布置区,主要布置有构件(模板)加工场、物资存放转运站。
2.2总体施工进度
本工程总体形象进度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互相穿插、搭接。
第一阶段主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临时设施建设等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利用2011年5月15日前进行全桥下部工程及桥墩承台现浇施工;第三阶段主要利用2011年6月15日前进行引堤工程施工;第四阶段主要利用1个月的时间最后统一施工路面铺装工程及工程收尾验交工程等。
2011年4月15日开工,2011年7月15日竣工,共92日历天。
2.3总体施工方案
2.3.1桥梁施工方案
(1)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采用现浇连续箱梁机构,共3联。
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
(2)下部结构及基础
桥墩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钻孔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桥总体施工顺序
桥总体施工顺序见图2-2。
图2-2桥总体施工顺序图
2.3.1.2桥总体施工方法
(1)桩基
1)主墩桩基
桩基施工前搭设施工平台,平台钢管桩采用振动打桩机打设,打设时利用定位架定位,确保钢管桩振设精度。
钢管桩施工完成后,铺设平台面板层。
平台施工完毕后进行桩基施工,首先安装钢护筒,钢护筒采用导向架定位导向,振动锤震动下沉。
钢护筒底标高穿透不良的透水地层。
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采用回转钻进、泵吸(气举)反循环施工方法,达到岩层后换冲击钻施工。
成孔完毕后进行第一次清孔,利用吊车下放钢筋笼,进行第二次清孔,待到泥浆性能指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后利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2)边墩桩基
桩基平台采用草袋围堰筑岛。
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采用回转钻进、泵吸(气举)反循环施工方法。
成孔完毕后进行第一次清孔,利用吊车下放钢筋笼,进行第二次清孔,待到泥浆性能指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后利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2)承台
1)主墩承台
主墩承台采用钢套箱施工方案。
钻孔桩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区域平台进行整理,拆除承台区域甲板层,拔出承台范围内的钢管桩,然后拼装、下放钢套箱,套箱就位后进行封底、固定,然后抽水。
其后进行立模浇筑钢筋混凝土承台施工。
2)边墩承台
承台采用先降水(如需要),后明挖(必要时采用草袋围堰)施工方案。
钻孔桩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整理,然后降水(如需要)开挖基坑,开挖达到标高后进行垫层浇筑。
其后进行立模浇筑钢筋混凝土承台施工。
(3)墩身
墩身施工采用定型钢模板翻模施工。
边墩桥台采用无支架法施工。
(4)主梁
主梁采用满堂支护施工。
墩顶节段采用墩旁托架现浇,边跨段采用支架现浇施工,合拢段采用支架法施工。
3、保证总体施工方案的工艺工法
3.1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3.1.1钻孔灌注桩结构
本工程全部桥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桩直径有1.2m、1.5m、2m等,桩长从35m到53m不等。
3.1.2施工水位确定
本工程全部桥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案受施工水位影响较大,根据水位特点、本工程总体施工工期等分析,墩基础必须采用全天候施工。
3.1.3设备配置
根据我公司历年来的施工经验,反循环钻进成孔适用于填土、淤泥、粘土、粉土、砂土、砂砾等各种地层。
所以,本工程选用先进的GPS25型反循环回转工程钻机配双腰带梳齿式及三翼式钻头为主要机型,以适用于本桥地层。
以下的较为坚硬的强风化泥岩换用CJP-20A型冲击钻钻进,以便加快施工进度。
钻进采用正循环开孔初钻、反循环减压钻进与泵吸(气举)相结合的施工工艺,泥浆净化设备选用ZX-250型泥浆净化处理设备。
根据总工期安排及单桩循环时间计算,拟投入4台GPS25型回转钻机,2台CJP-20A型冲击钻机,能够满足要求。
3.1.4施工顺序
按照各墩所处位置,根据规划中临时设施施工情况,并结合桥位处水文地质情况综合考虑钻孔各桩施工顺序。
首先施工桥主墩,待桥主墩施工结束后,开始主桥边墩及引桥钻孔桩的施工,主桥主墩按边跨主墩至中跨主墩等制约工期的顺序进行施工组织为原则。
3.1.5钻孔平台
3.1.5.1陆地区
陆地区钻孔平台采用常规方法施工。
施工平台填土后采用机械压实,用枕木搭设钻机平台。
3.1.6泥浆循环方式
钻孔泥浆循环系统流程图见图3-1。
图3-1钻孔泥浆循环系统流程图
3.1.6.1陆地桩
陆地泥浆池布置在桥跨中间,与容积为200m3的沉淀池串联使用。
陆地桩泥浆循环示意图见图3-2。
图3-2陆地桩泥浆循环示意图
3.1.7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4。
图3-4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3.1.8钻孔灌注桩施工
桩基护筒采用打设(埋设)钢护筒,顶面与平台面平,底部打入亚粘土层。
成孔采用回转钻进、泵吸反循环施工,下部较为坚硬的强风化泥岩采用冲击钻钻进。
清孔采用反循环方式逐步置换泥浆。
钢筋骨架和检测管在加工厂分段制做,用吊车吊装,电焊机悬吊分节焊接。
混凝土的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使用前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压试验。
桩基无损检测利用预埋的无缝钢管做检测管,如有怀疑时可进一步采取钻芯取样。
3.2承台施工方案
3.2.1承台结构形式
按照承台所处位置的地层情况和水位标高,结合承台设计底面标高决定承台施工围护和降水(围水)方案。
本工程主要分1种情况。
3.2.2承台施工围护
3.2.2.1陆地区承台
对于引桥的陆地承台主要采用井点降水后放坡开挖。
3.2.3承台施工
群桩基础施工完成后,经上述方案围护或降水后,陆上承台直接开挖后施工垫层,水中待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抽干围堰内的水,凿除桩头进行承台施工。
模板选用大块组合钢模板,钢筋集中制作后现场绑扎安装,骨架或网片节点焊接以保证刚度,预埋墩身钢筋接头及施工用预埋件,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并及时养护。
承台全断面一次性浇筑为大体积混凝土,为避免因混凝土水化热过大而引起混凝土出现温缩裂缝,需要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相关要求,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浇筑工艺、预埋冷却管降温外部保温、加强养护和温度监控等方面采取措施防开裂(详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方案)。
考虑承台施工期可能的不利环境影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集中人力、设备,快速完成承台施工,以不影响上部工程施工为原则。
3.3墩柱施工方案
3.3.1施工顺序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桥墩墩柱大体分两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桥主墩;第二阶段施工桥边墩。
这样即可以满足总体施工进度要求,又可以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墩柱模板等周转材料的使用量。
3.3.2桥墩墩柱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3.3.2.1施工方法
普通实体桥墩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施工。
模板采用大块定型整体钢模,钢筋现场绑扎,混凝土泵送施工,垂直运输提升机械采用吊车或塔吊。
为了确保墩身外观质量,墩身拟每次浇筑3m左右。
3.3.2.2工艺流程
桥墩墩柱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5。
3.3.2.3测量定位
用全站仪准确测定墩中心线与基础衔接部位的尺寸,用水准仪控制基础顶面高程,为下步支模做好准备。
3.3.2.4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整体式大块钢模,在加工厂定型加工好后,汽车运至现场,采用汽车吊或塔吊吊装立模。
3.3.2.5钢筋绑扎
钢筋集中在加工棚加工,汽车运至现场后现场绑扎或焊接。
3.3.2.6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平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机械振捣。
3.3.2.7混凝土养护
由于墩身高,人员上下不方便,因此,模板拆除后立即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在墩身环绕有孔眼的胶皮管对墩身喷水养生。
图3-5桥墩墩柱施工工艺流程图
3.4桥台施工方案
3.4.1施工顺序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安排,本工程桥台紧随墩柱施工顺序进行。
这样即可以满足总体施工进度要求,又可以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桥台模板等周转材料的使用量。
3.4.2桥台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桥台采用无支架法施工,所用设备由预埋孔、钢棒、纵梁、横梁等组成。
模板采用拼装式钢模板。
桥台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6。
图3-6桥墩桥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1)测量放样:
测设墩中心位置及标高,准确放出桥台纵、横轴线及各部位高程,用红油漆标出桥台底面标高。
(2)按标高位置放好钢棒、纵横梁、调节件,拧紧螺丝
(3)桥台钢筋制作及吊装:
钢筋骨架现场绑扎成型后,整体吊装入模。
(4)安装侧模,灌注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方法见墩柱。
(5)拆除及转移:
桥台砼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拆除模板。
3.5连续箱梁施工方案
3.5.1桥箱梁施工
桥箱梁采用满布碗扣式脚手架施工,跨路部分采用I40工字钢跨越。
箱梁侧模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底模采用大块钢模板,内模采用自制拼装式胶板内模。
梁体混凝土采用全断面灌筑,混凝土用液压泵送浇筑,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和附着式振动器联合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3.5.1.1支架
支架下部基础经过碾压,并加混凝土垫石,垫石为50cm×50cm×15cm混凝土块,标号为C20,每块混凝土面积为0.5×0.5=0.25m2,每根柱下面承受面积为0.25m2,另外再考虑一些地基不均匀性和受力面未完全利用,折减0.2,这样每根柱下实际受力面积为0.25×0.8=0.2m2,经过处理地基每平方米承载力按10T计算,每根架柱下可以承受10×0.2=2T压力,此条件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布设垫石时一定要使垫石与地基紧密贴合,使整个受力面能完全被利用,必要时可以铺设一层砂垫层。
支架搭设梅花形布置,立杆间距基本为90cm×90cm。
托架和底座的调节长度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具体搭设方法见图5.3-2所示。
托架上延纵向铺设10cm×10cm的方木,横向铺设15cm宽、4cm厚的木板,木板间距20cm。
支架的搭设宽度每侧应超出桥梁翼板0.7m作为工作平台(见图5.3-3所示)。
考虑到外模为有肋的钢模板,全部支架搭设成相同的高度,以利于模板的拆除和转移利用,搭设支架时将托架粗调到设计高程。
3.5.1.2模板施工
为保证梁体的外观,所有外模板全部采用大块钢模板。
5.3.2.3底模及预拱度设置
采用大块钢模板作为箱梁底模,底模的铺设应按设计和施工要求,结合预压实验结果设置预拱度。
首先,在支架拼装好后,对支架进行等载预压试验。
荷载可用钢锭或旧钢轨分层码放。
在支架加载前精确测出各部位的初始值,加载后连续观测3天,每天按时观测三次,并详细记录。
当连续观测三天趋于稳定后,进行卸载,并及时观测支架沉降量和回弹值。
底模标高控制为:
H’=H+r+Δ
式中:
H’:
底模立模标高;
H:
设计梁底标高;
r:
梁跨中各断面的设计预拱度;
Δ:
预压后各相应断面的弹性沉降量;
图5.3-1现浇箱梁施工工艺框图
图5.3-2满布碗扣式支架布置示意图
图5.3-3模板、支架布置示意图
3.5.1.4外侧模设计
外模板的面板采用6mm厚的钢板,用角钢作为加劲肋和支撑结构,每节长3m,并配以适当的短节,模板间通过螺栓连接,模板的结构形式见图5.3-3所示。
3.5.1.5内模设计
内模板基本为“[]”型,模板分两次安装。
模板有活动的底模板、下拐角模板、上拐角模板和顶模板,可以即时拆装,见图5.3-4所示。
图5.3-4箱梁拼装式竹胶板内模示意图
3.5.1.6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模板间的缝隙,缝隙要求不大于2mm,并用胶带粘贴密封,表面刷脱模剂。
3.5.1.7底模安装
底模安装前应将支座安装就位。
首先按设计位置精确放出支座位置及中心线,支座安装先检查支座预留孔道平面位置、孔深、孔径后,清理孔道,将盒式橡胶支座的螺栓利用自制定位板定位,通过浇筑硫磺砂浆支座固定,施工必须保证螺栓的平面位置、垂直度及埋深。
砂浆养护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安装支座就位。
在支座垫石处用特制砂浆找平,按设计标高安放好支座,并安放好支座处预埋钢板。
按各断面预拱度的设置铺设底模,要求底模与支座预埋钢板接缝严密,防止漏浆。
3.5.1.8侧模安装
由人工配合汽车吊吊装,各节之间用螺栓连接,侧模与底模之间加垫海绵条,各块侧模之间用胶带密封。
由于外模高度低,宽度大,稳定性较好,因此外模可以通过下部设限位块固定,防止侧模外移。
3.5.1.9内模安装
内模由人工在底板、腹板、横隔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
加固以可调的碗扣式支架支顶为主。
内模底板用短钢筋支顶,腹板及隔板上部用小方木临时支顶,待混凝土浇筑到小方木位置时,及时取出小方木,为防止内模上浮,用8#镀锌铁丝将内模的下拐角板与底板钢筋固定在一起,固定点的布置密度在顺桥向为50cm,横向20cm,见图5.3-5所示。
图5.3-5内模加固示意图
3.5.1.10钢筋绑扎及预应力孔道布置
为便于拆除内模板和孔道压浆等施工,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考虑在梁体两端负弯矩最小处,横向位于箱体中间,各预留一个80cm×60cm的工作窗,梁体施工完毕后再焊接钢筋和浇筑混凝土进行封闭。
钢筋集中加工,在支架上绑扎或焊接。
钢筋配合模板安装分两此进行:
首先绑扎底板和腹板钢筋,内模板安装完毕后再绑扎顶板钢筋。
钢筋施工中应保持模板内干净,并防止烧伤模板影响梁体的外观。
由于钢筋较密,预应力管道又呈曲线布置,施工中采取钢筋避让波纹管的原则,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按波纹管的设计座标以@=50cm的间距焊接波纹管定位网片钢筋;
2在安装波纹管以前,逐节检查波纹管的生产质量,检查有无漏缝、孔眼或变形;
3波纹管的接头处采用大一号的波纹管连接,连接管的长度不短于20cm,并
用胶带纸将接缝包扎严密,包扎长度不少于6cm,防止漏浆;
4保证锚垫板的位置准确,固定牢,且与波纹管垂直;
5在波纹管走向的最高处设置排气孔,在最低处设置排水孔。
排气孔和排水孔的设置方法为:
在波纹管上开孔,用一块带咀塑料弧型接头板用铅丝同管子绑在一起(内垫海绵垫),再用塑料管插在咀上,并将其引出。
接头板的周围用胶带缠绕数圈封严,见图5.3-6所示。
图5.3-6排气(水)孔接头板示意图
3.5.1.11钢绞线下料、穿束
1.钢绞线下料
由于张拉在两端同时进行,因此按下面的公式计算下料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L=L0+2a
其中:
L—下料长度;
L0—梁的管道长度;
a—张拉端留量(按张拉设备选取)。
运输、下料过程中注意对钢绞线的保护,禁止将受伤的钢绞线投入工程施工。
2.编束、穿束
钢绞线应逐根理顺,然后每隔1-1.5m用细铁丝绑扎,铁丝扣应扣向里。
钢绞线束的端头用胶布或布包裹,防止在穿钢绞线的过程中刮波纹管导致穿束困难。
编束后的钢绞线应编号堆放,防止混用。
穿束应先在孔道中穿钢丝绳,后利通过拉钢丝绳将钢绞线穿入孔道。
对于单端张拉的预应力束,在钢筋绑扎完毕后,按要求设置锚具及附属构件。
波纹管安装中应将埋实端封闭好,防止水泥浆流入。
3.5.1.12混凝土浇筑
箱梁的施工顺序按设计要求分段进行,拌合站集中拌合,搅拌运输车水平运送,输送泵泵送浇筑。
采用“顶板开口、中间进料、分层浇筑、斜面推进”的浇筑工艺,即全断面整体浇筑,中间不留施工缝。
这样,施工荷载一次加完,支架变形一次完成,防止支架二次变形和混凝土硬化、收缩不一致而引起裂缝。
由于没有施工缝,使箱梁整体性强,受力性能好,且施工工序少,进度快,箱梁外型美观。
施工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3.5.1.13混凝土配合比选配
水泥:
选择徐变、干燥收缩较小、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骨料:
选择具有良好级配,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所含杂质少的砂石料;
水:
采用自来水(已经化验合格);
配合比:
在满足和易性、强度、耐久性和经济等四项指标的要求下,进行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由试验室定出较为合理的施工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
外加剂:
由于混凝土采用泵送,又要尽可能加快工期,同时要保证混凝土质量,于是要适量加入一些外加剂:
使用减水剂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减慢初期水化放热速度,改善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减少开裂现象;使用缓凝早强剂,推迟混凝土初凝时间,使得混凝土可以连续浇筑,同时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以便尽早张拉。
这种复合型外加剂的加入,也提高了混凝土的可泵性。
3.5.1.14混凝土泵送工艺
使用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对称泵送,泵管前端配1-2节软管,可以使其摆动方便。
泵管从箱梁的一端布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