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4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赛课教案0.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4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赛课教案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4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赛课教案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4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赛课教案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可以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本节内容的基础。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竖式的写法,实际上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和加法三个竖式合起来的简便算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基础。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引导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其次,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沟通点子图与算理之间的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的过程。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继续,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起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经过一定的引导学生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出得数,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整合旧知、推出新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过程,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点子图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
3.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沟通点子图与算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互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
同学们,华山中学帮扶皮山农场学校已有几年的时间,今年学校又为他们捐赠了图书。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情境图。
第一次捐了3套,每套14本,一共捐了多少本?
让学生列式计算。
师:
听老师说那边的孩子们非常喜欢,于是又买了12套。
问:
第二次买了多少本?
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
板书:
14×12=
2、组内交流
(1)观察这个算式和原来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
(2)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算一算,与同桌交流你的算法。
(3)小组汇报
学生:
……
教师小结:
同学们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很快就口算出来了。
【设计意图:
创设了贴近学生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解决的就是身边的数学问题,倍感亲切。
同时渗透爱心教育】
(4)根据你的算法在点子图中圈一圈。
(发送互动题板)
展示学生作品,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通过互动题板让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在点子图中表示出来,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独立探究,经历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
(5)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
刚才还有同学说会列竖式计算,谁愿意将你的竖式展现给大家看看,其他同学也试着做一做。
学生讲解竖式书写过程,教师点拨。
完善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在列竖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
出示问题:
1、看了这个竖式,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28是怎么来的?
140是怎么来的?
168是怎么来的?
3、我们来看看乘法竖式和点子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设计意图:
笔算过程的探索充分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每一步的结果,体现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发散
1、第一关:
当回小博士,算一算,说一说。
2、第二关:
小试身手(竖式计算) P46做一做2道
3、第三关:
(1)开心水果消消乐。
(水果下面藏的几)
(2)
【设计意图:
练习体现由浅入深、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练习层次,让学生感受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乐趣,体现趣味性。
】
四、评价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我上这节课的总体思路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解题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注重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是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尝试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他们自主探究、相互合作。
所以在教学14x12=?
时,我创设了华山中学为皮山农场捐书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解决的就是身边的数学问题,倍感亲切。
我先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要求学生在互动题板中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然后再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学生在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14×12时,出现了14×10=140,14×2=28,140+28=168。
12×10=120,12×4=48,120+48=168。
还出现了14×6=84,84×2=168。
还有12×7=84,84×2=168。
而像书上小刚的想法,我们班的孩子却没有想到。
以下是孩子们的一些作品:
其次,在教学笔算时,我采用: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竖式计算过程,接下来让学生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我通过三个关键性的问题突破难点,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
1、看了这个竖式,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28是怎么来的?
140是怎么来的?
168是怎么来的?
3、我们来看看乘法竖式和点子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最后把算式和点子图对比,让学生对照乘法竖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中找到。
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
最后是练习的层次性和趣味性。
练习的设计体现由浅入深、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乐趣,体现趣味性。
比如像第1题
;
通过填空算一算、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第2题小试身手。
练习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理解与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检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初步掌握笔算的方法后,我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做,再由个别学生演示笔算过程。
教师点评然后进行练习巩固。
练习不仅要注重层次性,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注意“以趣引导”,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乐学”。
基于这一目的
第3题是开心水果消消乐。
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题
学生兴趣浓厚,都在紧锁眉头,认真地思考。
一堂计算课,没有按常规去讲,以“数与形、形与思、思与趣”紧密结合的贯穿结束了,留给学生的是思考,留给了老师们的是沉思,留给我自己的是对这堂课的反思。
本堂课中力求体现给学生的有化归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等,都是化归思想的实质。
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
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教学时经常用到它。
本节课引导学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已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整十数,化难为易,渗透数学思想,成功解决问题,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本堂课中的点子图就是让学生将口算的思路与过程,通过圈一圈在点子图中形象的表示出来。
在竖式计算中又进一步将点子图与算式紧密结合,将计算的每一步在点子图中都能找到,最后形成一个矩形图。
这也是新人教版对竖式计算所赋予的新的含义和编写意图。
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又说”要打好数学基础有两个必经过程:
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炼“由厚到薄”。
让数学思想方法深入学生的头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