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873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7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ocx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构建普通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评价——自评

成都市第49中学校《教师评价研究》课题组

(2006年12月)

教学活动全过程评价,是指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各工作环节进行评价。

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一般包括:

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教学的配套环节、教学的辅助工作、教学反思等。

自评,此处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研究教师教学活动全过程自评的主要内容:

(1)教师教学活动全过程的基本环节(见本研究条目);

(2)教学活动每项工作环节的基本要求——规范;

(3)教师达到每项工作环节规范的主要途径;

(4)制定一个自我评价的项目及其评价标准——自评表;

(5)研究自评工作的运行与管理。

教学活动全过程自评的目的: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活动全过程自评的核心问题:

表现对教师的尊重与爱护,引导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不断地进步。

自评不注重某一次的评价结果,而注重持续的、纵向的、发展的评价结果和关心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本研究对每一项工作环节,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一)该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即让教师明白现代教学对该环节的规范是什么;

(二)教师怎样做才会达到该环节的规范;(三)该环节自评的内容与标准;(四)该环节的自评表如何使用——自评管理的建议。

即一立规范,二指路径,三建标准,四讲使用与管理。

本研究对个别环节还补充说明制定该规范的理由,或比较该规范与传统教学要求的异同。

一、教学计划的自评

教学活动,首先要制定一个教学计划。

“预则立,不预则废”。

强调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在于克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

(1)初(高)中学科教学计划;

(2)学科学期(学年)教学计划;(3)单元教学计划。

1、初中、高中学科教学计划的自评

1.1编制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

1.1.1学科的性质、特点、地位、学好本学科的基本规律;

1.1.2对学科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理解、分解的认定,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类的目标;

1.1.3对初中或高中全套教材的简要分析,应包括特点、结构、重点……

1.1.4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应包括所教班学生构成基本情况的了解、学生学习的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愿望、学习兴趣等)、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品质……的把握与理解;

1.1.5所教班学习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1.1.6实现本学科教学目标的策略(途径、措施、办法……);

1.1.7本学科国内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了解与认识;

1.1.8教学改革、专题研究或教改实验项目。

1.2编制学科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

1.2.1个人在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再在教研组内交流并集体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个人分别形成关于学科性质、特点、地位、作用及学科教学目标和学习本学科基本规律的文字材料;

1.2.2与班主任和同班其他教师共同分析学生情况,再形成文字材料;

1.2.3个人初步制定所教班的教学策略,在教研组内交流,听取他人好的建议,补充完善并形成教学策略的文字材料;

1.2.4个人初步制定本学科所教班的教学策略,在教研组内交流,听取他人的好的建议,补充完善并形成教学策略的文字材料;

1.2.5个人初步确定所教班要开展的教学改革、专题研究、教改实验项目,再在组内交流,相互启发,最后确定目标的项目,并专题向学校的主管部门(教导处和科研室)呈报,再逐一专题制定教改项目的具体方案;

1.2.6教学实践一年后,补充、修改一次本教学方案。

 

1.3初中、高中学科教学计划自评表

__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____班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质性评价

一般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1.正确理解学科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

2.正确把握学好本学科的基本规律

3.正确理解本学科的教学总目标

4.合理分解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分析

1.能把握教材的特点

2.能所握教材的结构

3.能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

4.能合理处理教材

对学生的分析

1.有了学生情况的有效办法

2.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与习惯

4.基本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5.基本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所教班教学目标的确定

1.目标确定、方法正确

2.目标确定合理、全面、具体、重点突出

3.阶段目标具体,层次性、针对性强

4.学校对总目标的认同度

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科学、周全

2.教学策略可行性、实效性强

教学改革

1.有教改专题研究、教改实验项目

2.项目科学性、针对性强

反思

1.4教学计划评估表的使用建议

1.4.1本表用于教师自评,自己保存一份,供实施与反思用;

1.4.2自评表一份,连同学科教学计划一份交教研组,供组内教师借鉴用;同时教研组长组织2—3人用自评表对该教师进行他评,并与该教师进行交流;之后,教研组将教学计划表及他评表交教导处;

1.4.3一份自评表、一份教研组他评表、一份教学计划交教导处,供学校教学检查并存入教师个人教学档案用。

2、学期(学年)教学计划的自评

学期(学年)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开学前对所任课程作出一个学期(学年)的全面计划和通盘安排,是完成一个学期(学年)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工作范围和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2.1编制学期(学年)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在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前,教师要学习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明确分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本学期(学年)教学范围,概括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对学期(学年)的教学活动作出具体安排。

学期(学年)教学计划的结构包括说明和教学进程安排两部分。

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2.1.1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简要分析。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议。

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2.1.2本学期(学年)教学总目标的确立与分解。

包括:

知识系统目标,由运用语言能力、实验和操作能力等构成的能力目标;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的培养和体验,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

2.1.3学生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

一般包括:

学习动力、态度、方法、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品质。

2.1.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包括:

学习规范、学习方式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操作技术等的培养、教改探索项目、活动课安排、研究性学习等等。

2.1.5准备好教具和其他各种资源开发,以及教学专题研究、教改项目、课外小组活动、特长生培养、课外辅导等。

教学进程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按照学期(学年)周时数分配教学内容,列出章节题目、单元时间分配、教学时数及授课的方式方法,还对复习、考试等一一作出安排。

2.2编制学期(学年)教学计划的一般程序

2.2.1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计划的主要途径是通读教材。

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内容。

对学期(学年)内的教学重点、难点应有一个通盘考虑,并行成文字。

这是不可活缺的重要部分。

2.2.2制定所教班级的阶段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2.3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的计划。

因为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

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如何学习。

2.2.4研究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一者可以促进教学,二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学期(学年)教学计划。

学期开始安排的教学计划,只能是一个概况和设想,实际教学中总会有所变动,这便要及时加以调整。

但是,没有全学期的教学安排,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或完不成教学任务。

教师分析教材时,应重视全局的安排。

另外还应注意与同事们就教学计划进行交流与借鉴,并注意对计划进行反思。

2.3学期(学年)教学计划自评表

(拟用《初中、高中学科教学自评表》)

2.4学期(学年)教学计划自评表的使用建议

(与《初中、高中学科教学自评表的使用建议》相同)

3、单元教学计划的自评

单元教学计划是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对这一单元教学工作进行的全面安排。

现行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是将每册教材中体裁相同或相近的阅读课文编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编排了学习要点,每个单元体现着整体性的特点,教师备课必然要通盘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安排。

对其他学科,则以一章作课题编制计划。

3.1单元教学计划的结构主要包括:

3.1.1课题名称、单元教学目标、课时划分、各课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3.1.2课的类型和教学方法、教具、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改进措施等。

3.2编制单元教学计划主要要求有:

3.2.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

3.2.2根据本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详略以及教学活动的原则;

3.2.3处理好本单元教学的课时安排、活动步骤以及习题、实验等;

3.2.4研究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二、教学方案设计的自评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将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筹划和设计。

其特征是教学设计理性化、系统化、教学效果追求最优化,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化。

其终极目标是设计的教学方案,要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

1、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1教学方案的设计,一般应包括: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评价与反思等项目。

1.2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明确。

教学目标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必须适合于学生的学习现状情况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1.3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安排和学生的基础,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4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与体验、愉悦与学科价值观等。

1.5评价与反思。

这里的评价是指教学实施前与实施后的评价:

实施前又可分为自评与同事间的他评两种,目的是使设计的方案更为合理、完备;实施后的自评与自评,目的总结提高教学能力。

反思是指通过自评来体现。

2、搞好教学设计方案的主要途径

2.1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正确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

2.2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发掘搜集与积累校内外学习资源。

2.3不断地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4积极认真地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在交流中不断提高个人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能力。

2.5认真地参与评价与反思活动。

3、教学设计方案的自评表

4、教学设计方案自评表的使用说明

[附]:

《浅谈教学设计》

《谈谈备课》

浅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80年代引进我国,是教育技术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确定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与方案;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是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要素。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和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将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筹划和设计。

其特征是教学设计理性化、系统化,教学效果追求最优化、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化。

教学设计具有预期性。

不论多么完美、多么全面的教学设计都还只是观念上的东西,还不是教学活动本身。

但是,好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研究教学主体现状、充分研究教学背景基础上,设计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它对教学活动来说是一个施工的蓝图。

没有设计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不可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学设计深受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影响,而且这些理论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

这些理论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传播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选用教学媒体的技术,学习理论使教学设计符合学习规律,教学理论指导了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

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为什么教”和“如何教”“教得怎样”的一种操作方案。

2、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传统备课亦有其合理因素,但它与教学设计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而设计,传统备课为教师的教而准备

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如下:

2.1.1教学目标的确立

传统的教学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和使用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即平时教师常用的教参上的目标;而教学设计确立目标,不仅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和使用的教材来确定,更主要的是根据所隶属的更大系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制定。

2.1.2学生需要的分析

传统的备课对学生的初始状态及学生的需要关注不够。

例如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认知结构等分析得不够深入。

而进行教学设计时,则考虑了学习者的初始特征,特别是有关学习方面的特征,并据此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提供不同的资料。

显然,系统设计的教学照顾到了不同程度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使学习者能够获取学习上的成功,有效地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1.3教材的使用

传统的备课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递进,是在“教”教材,并不太多考虑学生可接受性的实际。

而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可按照其逻辑顺序逐步展开,还可以根据学习理论的原则和必要的条件来安排教学内容。

这样教材的“凭借”作用就真正显现了,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淡化书本中心,强化以人为本,这是在“用”教材教。

2.1.4教学方法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受到了教师偏爱的影响,由教师感到能否驾轻就熟而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而系统设计的教学则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的研究结论由教学目标和内容所决定,同时考虑了学习者的学法,教法与学法相互呼应。

2.1.5师生角色的定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充当授课讲述的角色,把学习者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系统设计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当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而且同时发挥着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更是促进者的作用,对学习者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多方面的管理和随时咨询,全面促进学习者身心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

2.2教学设计侧重于理念指导下的统筹安排,传统备课侧重于目标指导下的规划。

教学设计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做指导,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决定教学过程的规划实施。

因此,教学设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联接,教学行为是教学理念的体现,这使得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增强了实效性。

而传统备课则多以知识目标为指导,是教师经验的反映。

2.3教学设计最终强调的是一种意义的建构,而传统备课则追求一种知识的记忆。

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论中的观点,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指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记忆和背诵的能力。

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在于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而传统备课只追求知识的获得,认知态度情感等方面的东西失去的太多,体验与感悟的自主建构弱化了很多。

当然,无论备课还是教学设计都只是一种形式,关键看所涉及的内容是否是用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了自己的教学,是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2.3.1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传统备课最本质的不同就是,设计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备课是为教师的教而准备。

2.3.2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具科学性

作为一门科学,它是凭借系统科学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解决方法,构建教学系统的科学。

因此,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导教学,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从而改变传统教学单纯凭借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的做法。

2.3.3教学设计使教学效果更趋最优化

最优化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不可能达最优化,但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却可以无限接近最优化效果,使教学质量更大限度地提高。

2.3.4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培养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侧重于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的分析

分析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

设计

教学设计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评价

反馈修正

3、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对教学设计基本要素的认识:

3.1学习需要分析

教学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都有一定的目标,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之一就是对教学系统环境的分析。

这是系统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学系统的目标应根据更大的教育系统的环境要求来确定,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如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要求来确定,而且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来制定。

学习需要的分析是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为什么要学,以及所学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进行的分析,是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学习必要性的分析,从而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

3·2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需要的分析,查明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即明确了“为什么教”,为教学设计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

接下来就要分析和确定学习内容,这是对教学内容构成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实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把握教材,来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这里要注意对教材的使用,而不单纯地教教材。

)只有进行学习内容的分析,才能为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会因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有一些基本步骤,这些基本步骤包括:

(1)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

(2)首次评估学习内容(3)确定单元目标(4)学习内容的具体分析(5)再次评价学习内容

3.3学习者分析

奥苏贝尔和加涅等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

这就告诉我们,搞好教学设计的蓝图,必须分析学习者在进入学习过程前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必须确定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必须注意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特点,必须了解学习者的准备状况。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从事某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状态,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

单纯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不考虑学习者的水平和能力,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时刻考虑“谁学”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学习者的分析基本内容包括:

(1)学习技能如何?

(2)对待学习的态度、习惯怎样?

(3)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如何?

3.4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根据对学生的分析,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领域。

从关注学生发展通常又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教学系统方法论和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目标应该预先确定。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3.5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目标确定后,就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通过教学策略的设计,明确教学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即“怎样教”的问题,促使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策略设计内容:

(1)教学顺序的确定

(2)教学活动的安排(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4)教学方法的选择。

3.6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设计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安排等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方法转换为印刷的或可视听的教学工具;以把学习内容充分展示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主要包括教学媒体的设计与选用。

3.7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过以上三个分析和三个设计阶段,应着手设计教学过程了。

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用流程图的形式,简明扼要表达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示教学过程,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设计时主要考虑

(1)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习者为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

(2)遵循认知规律和学习者学习心理。

(3)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3.8教学设计的评价

设计的教学方案能否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具体明确?

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是否有效?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教学设计的成果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有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

我们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设计方案推广应用之前,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试用,以了解该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等使用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以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直至满意为止,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保证获得最优秀的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

3.9信息反馈与修正

信息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从而调节教与学的进程和节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学生的特长与个性,使反馈形成积极的作用,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

信息反馈时要适时具体,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作用。

谈谈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