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532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

B

A、垄断资本主义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时代D、后资本主义时代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

B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哲学的贫困》

3、德国古典哲学中代表着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果的学者是:

C

A、亚当·斯密B、费尔巴哈C、黑格尔D、康德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B

A、革命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阶级性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致力于无产阶级专政。

D、致力于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7、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在:

B

A、美国爆发的 B、英国爆发的C、德国爆发的 D、法国爆发的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是:

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完全不相适应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

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D、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生产力发展不足的矛盾

9、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归宿是:

C

A、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0、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D

A、社会主义革命 B、反对恐怖主义 C、民主化浪潮 D、和平与发展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是: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BCD

A、法国的阶级斗争理论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2、最早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学者是:

AD

A、亚当·斯密B、恩格斯C、马克思D、大卫·李嘉图

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三个代表人物有:

ACD

A、傅立叶B、康德C、欧文D、圣西门

4、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变革体现在那些方面:

ABCD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了起来 

D、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融为一体

5、当代西方哲学虽然流派繁多,但主流思潮有:

AB

A、科学主义思潮 B、人本主义思潮 C、后现代主义思潮 D、解构主义思潮

6、以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的正确表述有:

ABD

A、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 B、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C、革命性优先于科学性 D、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7、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标志性运动有:

AC

A、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的巴黎公社起义

C、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D、俄国的十月革命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

ABC

A、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与全面的发展D、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

三、判断说明题

1、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

2、“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

×

3、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

4、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5、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只要按马克思主义办事情就不会犯错误。

×

四、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

2、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理解。

2、谈谈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第一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括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

6、物质的唯一属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

7、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8、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9、空间的特性是(C)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1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 )

A.不可知论者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D.可知论者(  )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CD)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ABC)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养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6、下列那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7、下列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BC)

A、“一分为二”B、“和二为一”

C、“万物莫有不对”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9、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D)

A、九成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BC)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说法不对。

因为它否定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性。

(×)

3、质、量都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的同一。

(×)

4、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可以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发生作用的。

(×)

四、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概念,这一物质观的提出在哲学上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哪些?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提出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6、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五、论述题

1、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等感性活动

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生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4、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的正确评价是(C)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5、“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强调(C)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9、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0、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二、多项选择题

1、任何真理都具有(ABC  )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多元性

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能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BCD)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4、唯物辩证法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AB)

A.反映论  B.可知论

C.先验论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ABCD)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染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6、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BC)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7、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AB)

A、真理原则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D、公平原则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CD )

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9、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BCD)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0、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是(BD)

A、必然B、必然王国

C、自由D、自由王国

三、辨析题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

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3、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

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2、什么是实践,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论述题

1、当代大学业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2、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国家制度B、生产方式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

3、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它在本质上是()

A、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B、代表农民阶级的意识形态

C、是没有任何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D、是人民大众的意识形态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涵义在于()

A、它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过程

B、它揭示了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过程

C、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

D、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6、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说明()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变化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

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生产力决定分配和消费

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10、决定我国目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D、我国社会基本矛盾

11、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3、在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中,上层建筑属于()

A、思想关系 B、物质关系  C、经济关系  D、财产关系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A、前者比后者更为根本 B、后者比前者更为根本

C、两者是同等的D、视国情不同而不同

1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矛盾

1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

17、阶级斗争根源于()

A、不同阶级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思想观念上的对立

C、不同阶级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的社会分工的不同

18、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

A、已经不存在了B、仍然普遍存在

C、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越来越尖锐

19、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是()

A、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B、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

C、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D、一切社会的永恒现象

20、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

A、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1、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国家政权问题B、武装斗争问题

C、民主自由问题 D、阶级斗争问题

22、根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国家政权的转移

23、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2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

A、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是否承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是否承认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6、“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论观点

2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

2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29、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3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D.政体

二、多项选择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

A、国家制度B、生产方式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A、影响和制约其它社会矛盾 B、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C、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D、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3、下列各条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

C、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

D、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4、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我国的经济基础()

A、铁路的社会主义国有化B、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

C、社会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法”

5、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对抗性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 

C、阶级矛盾 D、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6、生产力的状况包括()

A、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力的构成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生产力

8、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监狱  B、法院  C、哲学  D、语言学

9、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生产关系 D、物质关系

10、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的有()

A、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C、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D、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现象的知识

11、社会革命是()

A、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B、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C、阶级斗争的继续D、国家政权的更替

12、社会全体公民都必须服从国家的管理。

这表明国家()

A、是代表各个阶级利益的B、是全民的政治组织

C、是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 D、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13、交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

它们是()

A、商业交往  B、精神交往  C、物质交往  D、人员交往

14、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B、政治上层建筑一建立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

C、思想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D、国家政权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力量

15、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表现在()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B、国体决定政体,要求政体适应和服务于国体

C、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D、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