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061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docx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世行项目为契机,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2008年6月至12月,受市政府委托,项目组在省外调研、实地考察、取样分析、广泛收集资料和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

1.总论

1.1规划由来与目的

1.1.1规划由来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宁波市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世行项目为契机,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2008年6月至12月,受宁波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宁波大学专家组在宁波市委农办的直接领导下,在发改委、环保局、农业局、财政局、水办等部门及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省外调研、实地考察、取样分析、广泛收集资料和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2009-2020)。

1.1.2规划目的

编制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坚持统筹城乡、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方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建设重点。

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构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策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

结合宁波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研究制定保障措施,使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组织、有领导、有重点、有秩序地深入开展。

本规划将作为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以解决宁波市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奠定扎实基础。

1.2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87号);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3号);

《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调查技术规定》(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之五);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保总局,2003);

《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政发[2003]23号);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宁波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甬发改规划[2007]108号);

《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甬政发[2005]19号);

《宁波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

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宁波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08—2010)(甬政发〔2008〕38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1989年7月10日发布);

《宁波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市政府令第91号,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宁波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各县市区相关规划;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1.3指导思想与原则

1.3.1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保护饮用水源相结合,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改善全市水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以生活污染治理为抓手,改善农村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4)以世界银行项目为引领,借鉴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治理模式,引入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机制。

(5)结合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并满足将来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1.3.2规划原则

(1)科学设计,统筹安排。

以全市总体规划为先导,并与各类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布局、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容量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并统筹安排全市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环境背景条件,充分考虑不同流域及流域内部不同部位的环境容量和自净化能力,开创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管理方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多元化处理模式。

(3)统一规划,突出重点。

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近期和远期相结合。

先行实施环境敏感和污染严重的区域,突出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4)优先集中,兼顾分散。

根据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评价,有条件的村庄优先纳管集中处理,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提高集中处理设施利用率。

对不能纳入集中处理的村庄,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进行就地分散式处理。

(5)示范带动,逐步推进。

按照先易后难,先环境敏感区后一般区域的次序,充分发挥世行项目的带动作用,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6)政府推动,多元投入。

加强政府调控和引导,抓好各项配套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优化资金配置,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1.4规划期限

近期:

2009年-2012年,中远期:

2013年-2020年

1.5规划范围

宁波大市范围内(余姚市、慈溪市、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江北区、宁海县、奉化市和象山县)九个县(市区)的农村地区。

1.6规划内容

(1)现状调查与评价;

(2)规划推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确定相关技术指标,预测污水量;

(4)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5)纳入城镇集中处理规划;

(6)农村分散就地处理规划;

(7)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

(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估算;

(9)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实施、运营及管理机制;

(11)近期建设工程;

(12)规划保障措施。

2.自然概况与社会经济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宁波位于东经120°55'~122°16',北纬28°51'~30°33'之间。

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

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

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平方公里。

2.1.2气候条件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全市的多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一月份最低,为4.7℃。

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240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

2.1.3水文条件

宁波地处江南水乡,河流纵横,水网密布,主要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

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与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成甬江流向东北,经镇海区招宝山汇入东海。

2.1.4地貌结构

宁波市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台地、谷(盆)地和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

全市山地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

2.2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全省共划分为了6个生态区和15个生态亚区,其中宁波属浙东北水网平原生态区、浙中丘陵盆地生态区、浙东沿海及近岸生态区。

宁波以这一规划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基础,各县市区分别编制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划定了优化准入区、重点准入区、限制准入区和禁止准入区(见表2.2—1),全市范围内禁止准入区为1094㎞2,占总面积11.2%,限制准入区为6821㎞2,占69.6%,重点准入区为792.9㎞2,占8.1%,优化准入区1085㎞2,占11.1%。

其中57.3%禁止准入区和44.2%的限制准入区分布在南三县。

表2.2-1宁波市生态功能区分布

单位:

数量(个),面积(km2)

功能区名称

中心城区

慈溪

奉化

宁海

余姚

象山

所占比例(%)

数量

面积

数量

面积

数量

面积

数量

面积

数量

面积

数量

面积

禁止

准入区

11

307.4

7

95.5

9

164.8

6

312.1

17

63.5

6

150.8

11.17

限制

准入区

11

1329.0

10

1272.5

6

984.6

11

1153.5

6

1204.3

5

872.9

69.65

重点

准入区

19

262.8

5

129.5

3

21.7

3

141.8

4

125.7

7

129.0

8.10

优化

准入区

31

556.8

10

219.1

10

82.1

8

56.4

6

133.5

3

37.2

11.08

合计

72

2456

32

1716.6

28

1253.2

28

1663.8

33

1527

21

1189.9

——

2.3区域村庄概况

2008年底宁波市共有行政村2637个,其中以南三县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及鄞州区的行政村个数最多,为1694个,占宁波市行政村总数的64.2%。

2008年宁波市共有农村人口490.4万人,其中以宁波北部的余姚市、慈溪市、鄞州区的农村人口最多,为365万人,占宁波市农村人口总数的60.6%。

2008年宁波市农村外来人口总数为112.3万人,其中以慈溪市与鄞州区的农村外来人口数最多,占宁波市农村外来人口总数的60.5%。

2008年宁波市农村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3.3亿元。

表2.3-12008年宁波各县市区农村基本情况

县市区

行政村

(个)

农村人口(万人)

农村住户(万户)

农林牧渔业

总产值

(亿元)

常住人口

其中:

外来人口

常住人口

其中:

外来人口

余姚市

265

71.6

8.1

25.4

2.9

42.2

慈溪市

297

120.2

34.8

46.8

11.4

41.2

奉化市

354

38.3

3.3

14.2

1.2

27.4

宁海县

398

50.8

8.1

17.5

2.9

32.2

象山县

490

42.7

1.3

14.6

0.6

58.8

鄞州区

452

97.2

33.1

37.9

10.8

36.0

江北区

107

16.7

5.7

8.0

2.2

5.8

镇海区

62

23.8

12.7

9.3

4.7

7.7

北仑区

212

29.2

5.2

11.8

1.5

9.9

总计

2637

490.4

112.3

185.5

38.2

262.4

2.4社会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2008年宁波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4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7.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96.7亿元,增长10.0%,其中工业增加值1990.5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0.0亿元,增长11.0%。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4%,同比上升0.1%,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7年的4.4:

55.3:

40.3变为2008年的4.2:

55.4:

40.4。

人均生产总值为6999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79美元)。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

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0.5亿元,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390.4亿元,增长18.6%。

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9.4亿元,增长18.4%。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分别支出71.8亿元、67.1亿元、29.1亿元、33.5亿元、6.0亿元和56.3亿元,分别增长13.2%、13.7%、29.2%、32.3%、42.9%和27.7%。

农业增产增收。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

其中农业120.3亿元,增长6.7%;林业7.7亿元,增长8.9%;畜牧业49.1亿元,下降3.3%;渔业87.1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4.5亿元,增长6.0%。

种植结构适度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3.0万公顷,增长4.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万公顷,粮食产量86.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9.6万公顷。

2.5农村社会经济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年全市共投入“百千工程”资金23.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6.5亿元。

累计2019个村庄启动整治建设,占全部行政村的77.3%;建设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设施村165个;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庄覆盖率达到96.5%。

首创了“村会结对”模式,已有16个协会与行政村结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形成了十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经比例从1978年的66:

34调整到了目前的42:

58。

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1978年,宁波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9元,1998年突破4000元,2008年达到11450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倍,并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多年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宁波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85%。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近几年宁波市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

截至2008年,宁波市已建成全面小康村269个,环境整治村1836个,占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二。

农村服务不断健全。

宁波市提前实现了村村通硬化道路和客运班车的目标,基本实现了让农民喝上清洁安全饮用水的目标,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的良好局面,如宁波市滕头村去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3现状调查与评价

宁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使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008年净削减化学需氧量0.44万吨,二氧化硫2.50万吨,比2007分别下降了8.43%和15.46%,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7.3%,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偏好水平。

但是,全市整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渐显等问题比较突出。

全市区域性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普遍达标,但平原河网水质仍不容乐观,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普遍较低;酸雨污染形势仍相当严峻,酸雨率居高不下;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3.1宁波市水环境基本状况

3.1.1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仍不容乐观。

2008年全市80个市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36.2%,较2007年提高0.3个百分点,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43.8%,与2007年持平,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断面比例较2007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市大中型湖库水质多数为Ⅰ-Ⅱ类,营养指标评价为中营养。

表3.1—1 2006-2008年全市市控站位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

年份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优于Ⅲ类比例

功能达标率(%)

2006

6.3

14.1

18.8

28.1

14.1

18.8

39.1

50

2007

4.7

12.5

18.8

32.8

17.2

14.1

35.9

43.8

2008

1.2

15

20

27.5

22.5

13.8

36.2

43.8

(1)甬江水系

甬江水系水质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水质优、良的断面比例66.7%,无劣Ⅴ类重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率71.4%,比2007年增加6.4个百分点。

姚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良好,功能达标比例71.4%,比2007年增加28.5个百分点。

(2)平原河网

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较差,在41个监控断面中,水质属优、良的断面比例9.8%,劣Ⅴ类重污染断面24.4%,功能达标的断面比例22.0%,见(表3.1—2)

表3.1—2 宁波各监控断面水质情况

 

河网断面

优良断面比例

功能达标率

污染程度

污染因子

备注

中心城区

老三区

0%

28.6%

轻度污染

氨氮

 

镇海河网

20%

40%

 

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

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北仑河网

16.7%

16.7%

轻度污染

北三县

鄞州河网

22.2%

22.2%

污染较重

同上

水质无明显改良

慈溪河网

0%

10%

重度污染

同上

劣Ⅴ类为主,重度污染断面占60%,

余姚河网

20%

40%

轻度污染

同上

 

南三县

象山县

60%

60%

轻度污染

同上

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宁海县

75%

75%

轻度污染

同上

Ⅰ-Ⅲ类水质为主,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占6.35%

奉化市

33.3%

30%

轻度污染

同上

——

由表中不难看出,北三县内河水质比南三县内河水质要差很多,在优、良水质断面和功能达标率表现得尤其明显。

因此,要保证北三县内河水质的改善,相关的污水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湖库

宁波市大中型水库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山溪源头,人为污染影响较少,水质较好,多数为Ⅰ~Ⅱ类水。

按富营养化指标评价:

全市大中型湖库基本保持中营养,东钱湖处于中营养与富营养化的临界边缘区,水质有富营养化趋势。

3.1.2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所有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均为未检出。

全市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35个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7.1%。

3.1.3地下水

宁波地区具有大规模供水价值的地下水主要为河谷孔隙潜水和平原区深层孔隙承压水。

河谷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鄞西山区和山前地带,平原区孔隙承压水分布于鄞西到滨海地带。

河谷孔隙潜水水质类别为Ⅱ类,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各种用途。

平原区孔隙承压水Ⅱ层淡水和市区Ⅱ层淡水水质类别为Ⅳ类,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3.2宁波市水环境治理情况

3.2.1开展水环境污染整治

结合污染减排工作,继续实施甬江流域污染整治计划,通过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沿岸地区城市污水截污纳管,造纸、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实施中水回用等措施深入推进甬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

慈溪废塑料、石浦水产品加工行业整治按计划积极推进,关闭取缔缸脚料淘洗、退镀、盐卤分拣等废塑料加工户200多家,完成规范化改造100多家;象山县对石浦的鱼粉加工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关闭取缔了存在安全隐患且整改无望的冷冻企业,建成污水处理工程(一期)集中处理水产加工园区工业废水。

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集中排查了89个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关闭取缔了一批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处罚并整改了一批对饮用水源造成隐患的企业,清理搬迁了一批对饮用水水质构成影响的畜禽养殖基地,有效消除了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隐患,全市共创建合格饮用水源90个,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

3.2.2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8年,宁波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二期8万吨/日扩建工程和10万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运,象山富春紫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2万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已正式向企业供水。

我市现有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22座,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均已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07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0.34%。

表3.2-1宁波市主要污水厂概况

项目所属市

项目名称

设计规模(万吨/天)

08年污水实际处理量

(万吨)

排水体制

污水处理工艺小类

宁波市

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

10

3468

雨污分流

传统活性污泥法/AAO工艺

岩东污水处理厂

12

4608

雨污分流

氧化沟

宁波爱普环保有限公司

1

85

雨污分流

SBR

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南区污水处理厂

16

6117

雨污分流

A/O工艺

大榭开发区生态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4

534

雨污分流

传统活性污泥法

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镇海区排水分公司

3

967

雨污分流

氧化沟

宁波北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10

1551

雨污分流

A2/O工艺

余姚市

余姚市小曹娥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6

1697

雨污分流

A2/O工艺

余姚市黄家埠滨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3

585

雨污合流

A/O工艺

慈溪市

慈溪市杭州湾水处理有限公司

4

1269

混流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

慈溪市教场山污水处理厂

5

1679

雨污分流

SBR

奉化市

奉化市城区污水处理厂

3

1117

雨污合流

SBR

宁海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