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63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

H-1、C-12、O-16、Ca-40、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而升华B.木材变成木炭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与氨气(NH3)合成尿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干冰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的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

B、木材变成木炭,有木炭的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故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与氨气(NH3)合成尿素,有尿素的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下列物质在应用中,只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B.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

C.用二氧化碳灭火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

【答案】D

【解析】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具有吸附性.故选项错误;

B、用二氧化碳灭火是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选项错误;

C、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滑腻.故选项错误;

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具有还原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导电能力。

碘(I2)属于(   )

A.金属单质B.非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

【答案】B

【解析】A、金属单质是只有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而I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非金属单质是只有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由碘的化学式可知只有一种I元素,则属于非金属单质,正确;C、化合物是至少含有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而碘只有一种元素,则不属于化合物,错误;D、混合物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而碘只是一种物质,则碘不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B。

点睛: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大类。

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气体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N2NO2B.CO2 CON2C.COCO2 H2D.SO2 CO NO2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氮气、二氧化氮,其中氮气不是污染物,错误;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其中二氧化碳与氮气不是污染物,错误;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不是污染物,错误;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全部为污染物,正确。

故选D。

点睛:

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气体。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将实验剩余的药品及时放回原试剂瓶

C.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芯接触

D.将锌粒装入试管时,让锌粒缓缓地沿试管内壁滑到底部

【答案】D

【解析】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要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倾斜成45°,A错;实验剩余的药品即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C错;给物质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外焰温度最高,C错;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让锌粒缓缓地沿试管内壁滑到底部,D对。

6.《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钠在一定条件制得金刚石,其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2X+C(金刚石),则X的化学式为(   )

A.Na2O2B.Na2CO3C.Na2OD.Na4C2O6

【答案】B

........................

考点: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

点评:

只要是发生化学变化,就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告诉我们:

化学反应前各原子的质量、种类以及数目在化学反应后均没有发生改变,以此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为(    )

A.电子数B.电子层数C.质子数D.中子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利用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的知识解决此题.

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故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C.

8.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物质的是(    )

A.H2B.OC.C60D.Cu

【答案】D

【解析】A、可表示一个分子或一种物质,不符合,错误;B、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错误;C、不能表示一个原子,也不能表示一种元素,可表示一个分子或一种物质,错误;D、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正确。

故选D。

点睛:

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说明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判断选项中的物质是否为原子直接构成。

9.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

A.HClB.HClO2C.HClO3D.Cl2

【答案】C

【解析】A、氢元素显+1价,设:

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0,则x=﹣1价;B、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

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y+(﹣2)×2=0,则y=+3价;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

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z+(﹣2)×3=0,则z=+5价;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

故选A。

点睛:

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同的一组是(    )

A.沼气和天然气B.酒精和乙醇C.大理石和石灰石D.干冰和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物质的主要成分,注意物质的俗称.

解:

A、沼气的成分是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故相同.

B、乙醇的俗称是酒精,成分相同.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故相同.

D、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冰是水的固态,成分不同.

故选D.

11.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物质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B.太阳能热水器中水所吸收的热量

C.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D.百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

【答案】C

【解析】A、物质相互摩擦有时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此选项错误.

B、太阳能热水器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未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C、木炭的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放出热量,属于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量,故此选项正确.

D、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未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D.着火点就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爆炸的原因和实质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C、根据用水灭火的原理判断.

D、根据着火点的定义判断.

解:

A、爆炸是气体在有限的空间急剧膨胀引起的,气体膨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燃烧放热引起的,属于化学变化;二是单纯受热可受压迫引起的,属于物理变化;故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所以正确.

B、燃烧有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错误.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果可燃物与水反应,则不能用水灭火,如金属钠,所以错误.

D、着火点是使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所以错误.

故选A.

13.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别

B.将硫磺在燃烧匙点燃,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用H2和CO2两种气体分别吹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均能上升

D.氧气能支持红磷燃烧,不支持红磷燃烧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在相同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它们分别吹制的肥皂泡,在空气中前者上升,后者下降,故错误,但符合题意;

D、氧气能支持红磷燃烧,但不支持红磷燃烧的气体本一定是氮气,也可以是二氧化碳等,故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C、D。

14.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发生下式所示化学反应A+B===C,现将agA和bgB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分析得知剩余物为混合物,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

A.等于(a+b)gB.小于(a+b)gC.大于(a+b)g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当agA和bgB刚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物质的质量等于(a+b)g;当agA和bgB不刚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物质的质量小于(a+b)g。

分析得知剩余物为混合物,说明没有刚好完全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

15.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原理是()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B.撤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B

【解析】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

B.

【点评】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化学知识的相关之处,能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词语.

16.根据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A.元素的种类B.质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电子层数

【答案】C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没表现出中子。

故选C。

17.夏天是槐树开花的季节,站在槐树下,就能闻到阵阵的花香,这种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A

【解析】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通过不断地运动,进入人们的鼻子中。

所以,站在槐树下,就能闻到淡淡的槐花香味。

由此可知:

A、站在槐树下,就能闻到阵阵的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正确;B、站在槐树下,就能闻到阵阵的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错误;C、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