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310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胃神经鞘瘤影像表现(修改后).pptx

编辑老师:

乐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陈超,审核老师:

西京医院唐永强、温州塘下人民医院丁心余,男,67岁,腹部不适。

发现胃小弯区肿块,原有直肠乙状结肠交接区腺癌术后病史。

感谢:

赵海龙老师分享精彩病例,动脉期,静脉期,平扫,CASE1,病理结果胃神经鞘瘤,胃神经鞘瘤,1988年Daimaruetal首次报道。

起源于胃壁肌间的Auerbachs神经丛神经鞘Schwann细胞临床表现:

初期无症状,当肿块生长一定程度,可造成胃黏膜溃疡或糜烂,出现慢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多见于40-60岁,无性别差异,临床少见,良性肿瘤,恶变罕见根据肿瘤生长特点:

分腔内生长型、腔外生长型、混合生长型,病理,大体病理:

呈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无包膜(有别于其他部位神经鞘瘤),一般大小约3-4cm,切面灰白色,有光泽,出血、囊变少见电子显微镜下肿瘤主要由微小梁结构的梭形细胞组成,可伴淋巴细胞套状浸润伴生发中心形成免疫组化:

S-100蛋白阳性,阳性表达GFAP,部分灶性表达Nestin,CD34、CD117、Dog-1,a-SMA、Desmin均为阴性胃神经鞘瘤瘤组织含两种组织类型(非胃神经鞘瘤特有),AntoniA区(即细胞密集区,瘤细胞排列成短束状或相互交织成丛状)和AntoniB区(即细胞疏松区,为疏松的黏液样基质),A区CT表现稍高密度,B区CT表现为稍低密度,病理中以AntoniA区为主,CT表现,好发于胃体部,胃底少见,以单发、腔外生长为主。

胃神经鞘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一般直径小于5cm,坏死、钙化较少,密度均匀为主,较肌肉密度低;可见粘膜下溃疡,肿块体积稍大;巨大病变可表现为分叶状、哑铃状等改变。

增强扫描肿瘤呈渐进性强化。

偶可见增大淋巴结,但多为反应性增生,不能作为恶性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依据。

当肿瘤较大、形态不规则,与邻近脂肪界限不清,坏死明显时要考虑恶变可能。

CASE2,光镜下显示瘤细胞呈梭形,交错排列,局部瘤细胞疏密不均,周围伴淋巴细胞侵润病理结果:

胃神经鞘瘤,术后病理图片(HE10),CT表现:

肿块类圆形,密度均匀,低于肌肉密度,边缘光整,位于肌壁间,增强动脉期轻度均匀强化,黏膜无中断(蓝箭头),浆膜面光滑锐利(浅色箭头)。

静脉期及延迟期显示灶内斑点状相对低密度区,提示AntoniB区?

CT平扫胃大弯侧外生性肿块,密度较均匀,病变轮廓光滑锐利,黏膜连续。

CASE3,病史:

女,52岁,间断里急后重2年,无粘液脓血便,近1月出现上腹部不适,无恶性、呕吐及黑便等。

胃镜提示:

胃体黏膜下肿物,便常规示潜血(+),1.病变内侧胃黏膜完整,未见溃疡形成。

2.灶内斑点状明显强化影。

3.病变与胃壁之间夹角呈锐角,提示病变位于浆膜?

动脉期,静脉期病变轻-中度强化,灶内密度欠均匀,提示病灶有A区、B区?

病理:

胃大弯黏膜下肿物5X4.5X4cm,切面灰白,灰黄,质略脆,侵全层,S-100(+),CD34(-)、CD117(-)、Ki67(约2%+),符合神经鞘瘤。

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平扫:

胃窦部可见一径约1.4cm均匀等密度影,边界清,测CT值约40HU。

动脉期:

CT值为46HU;门脉期:

CT值为98HU;平衡期:

CT值约为86HU,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CASE4,术后病理图片(HE10),光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呈束状或交错排列AntoniA区及AntoniB区不明,Verocay小体未见。

免疫组化均可见S-100(+),CD117(-),SAM(-)术后诊断:

胃神经鞘瘤,感谢:

西京医院唐永强老师提供病例2-4,女性,64岁,上腹部不适,胃大弯前壁一5X6cm肿块,轻度强化,强化不均匀,外缘光滑锐利,内侧可见溃疡形成,CASE5,术后病理图片,(胃体大弯侧前壁)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支持神经鞘瘤,局部细胞生长活跃,建议密切随访。

胃切缘及网膜未查见瘤组织,胃周淋巴结(11枚)呈反应性增生。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CD117(-),CD34(-),Desmin(-),DOG-1(-),H-caldesmon(-),Ki-67(+25%),S-100(+),SDH-(-),SMA(-)。

影像表现:

胃体大弯侧外生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整,界限清晰,胃粘膜完整,增强后肿块呈渐进性中等程度强化,内无坏死及钙化;术后病理:

粘膜下至肌壁间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表型,符合神经鞘瘤。

女性、54岁系柏油样便2天,伴呕血1天,CASE5,鉴别诊断一,胃间质瘤F,68岁胃部不适,胃镜发现胃小弯区局部隆起,黏膜下占位。

平扫等密度结节,边界清楚;动脉期中心区斑点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呈逐渐填充样强化,病变强化方式为:

渐进性持续强化,边界清楚。

术后病理胃间质瘤,好发于胃体、胃底部,胃窦少见,肿块边界清晰,周围浸润、侵犯少见,比神经鞘瘤更易出血、坏死增强强化方式多样,呈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可迅速廓清、持续强化或两者混合少有腹水、转移及淋巴结增大,与神经鞘瘤相同,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胃小弯肌壁间肿块,平扫呈均匀等密度(相对肌肉密度)团块,增强后轻度强化与肌肉强化接近(弱于神经鞘瘤强化),边界清楚,胃黏膜完整,感谢:

赵海龙老师分享精彩病例,鉴别诊断二,胃平滑肌瘤,男女发病率相等,40-60岁多见,好发于贲门,多向腔内生长,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与肌肉强化接近,静脉期CT值65Hu。

免疫组化:

CD117、CD34和S-100均阴性,desmin和SMA阳性者。

鉴别诊断三,外生性胃癌好发于年龄50-60岁,发生黏膜层,但主要向胃壁浆膜侧生长、蔓延,而突出于胃外腹腔,临床较为罕见。

临床表现:

症状出现晚,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消瘦等症状,好发于胃窦。

肿块与胃壁关系紧密,肿块邻近胃壁不均匀增厚。

肿块常较大、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内部液化坏死明显。

肿块周围脂肪层模糊,邻近网膜、组织器官浸润、侵犯。

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并持续强化。

主要为淋巴转移。

注:

以上内容来自mMDT影像医学论坛第23期外生型胃癌影像表现作者丁心余温州塘下人民医院,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四,神经内分泌瘤,感谢:

西京医院唐永强老师分享精彩病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老年人多见。

多见于胃贲门部和胃窦部。

经过检查,发现大部分的癌细胞均表达内分泌标记物。

病理分型:

小细胞癌,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

临床表现主要以上腹部不适、隐痛和进食困难,部分患者出现黑便。

CT表现:

壁间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平扫等密度,增强后显著强化。

1舒俊,孟小丽,唐永强,等.胃神经鞘瘤的MS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

(1):

63-65.2王健,胡红杰.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10):

1602-1606.3赫超,沈艳莹,倪醒之,等.12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

1343-1346.4舒俊,孟小丽,唐永强,等.多排螺旋CT对胃平滑肌瘤与胃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8).5郝春娟,王旭.胃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二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

1588-1591.,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