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674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docx

混凝土高质量通病治理预防要求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合江长江公路大桥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与处理措施

1工程概况

混凝土浇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承台、系梁、横梁、盖梁、墩身浇注;

〔2〕桩基的混凝土浇注;

〔3〕预制T梁的混凝土浇注;

〔4〕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等。

2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

2.1混凝土质量通病常见形式

对于我部负责的混凝土浇注形式,对可能产生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有:

混凝土麻面、蜂窝、孔洞、露筋、缺棱掉角、施工缝夹层、错台、坍落度损失快和损失大;混凝土泌水、离析;钢筋锈蚀;混凝土凝结时间长,硬化缓慢;裂纹和裂缝超限;渗漏水;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色差大;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等。

2.2产生的原因分析

〔1〕人为因素

①管理制度不完善

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局部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试验检测与管理工作不规X,设计与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

②人本身素质不满足

局部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不满足工程需要;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

③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不完善

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与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与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

〔2〕原材料因素

原材料对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原材料的进场、保存和使用如不能按照规定进展,将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3〕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如未按照规X或者施工方案进展控制,将会提高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的概率。

如钢筋锈蚀,施工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振捣和养护不规X,预应力X拉龄期控制不严,孔道压浆不实。

〔4〕机械设备因素

使用的机械不满足工程需要,或者不满足相关质量规定。

如X拉设备未按要求标定;使用物资设备不满足规X要求,如使用模板不稳固、脱模剂使用较差等。

3人为因素方面造成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

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人为因素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3.1成立现场指挥体系,明确质量责任

在每个分项工程的作业过程中,专门成立现场指挥保障体系。

例如在锚体施工中,可成立锚体施工现场指挥保障体系

总指挥负责锚体施工全面工作,副总指挥具体负责工作的全面落实,下设多个专业职能工作小组。

拟设的职能小组:

模板作业组、混凝土作业组、钢筋作业组、钢结构作业组、预应力X拉作业组、测量监控组、技术保障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混凝土温控组。

各组在总指挥领导下协同工作。

针对现场指挥保障体系中的人员分工,明确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个具体负责人。

小组的划分和具体工程的施工内容有关,保证覆盖分项工程中所有的施工内容。

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照常规混凝土施工增加混凝土温控组,由温控小组指导和实施混凝土的温控。

3.2严格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技术交底采取“三级交底〞方式进展,首先由工程技术部,对施工的技术主管和施工的主要负责人〔工班长〕进展交底,然后由参与施工的负责人,向一线的施工工人进展施工技术交底,为消减认为传达误差,亦可由工程部直接向一线生产工人进展交底。

此交底方式能够保证技术交底的效率,并强化参建人员的工程认识和责任意识。

3.3完善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与时处理,并将整改结果和证明材料上报检查部门;出现质量事故与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

3.4人员培训制度和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

定期对一线施工技术人员进展培训,并对一线工人技术和知识进展培训。

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根底工作。

同时依托典型示X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开展,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我部将按照项目〔总监〕办规定和我局的规定,对人员变更有效管理。

做到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完善;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符合合同规定;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分包和劳务分包经建设单位或监理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手续齐全。

4材料管理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根底,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通病的出现。

4.1对材料的进场采取严格的检验制度

〔1〕加强材料进场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如有不合格,应与时处理或退场。

〔2〕严格按相关规定对已进场原材料进展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水泥、粉煤灰、外加剂进场应具备出厂合格证书,同一工程部位不得采用不同厂家、不同标号的材料。

〔4〕砂、石料的级配、含泥量等指标必须符合要求,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4.2材料堆放、标识管理

〔1〕料场设置足够的排水沟,场地内不得有积水,对于场内低洼区域,清理砂石料后加铺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厚度以满足自流排水为宜。

〔2〕钢筋、钢绞线等应存放在地面较高的区域,并应采用枕木或型钢支垫。

〔3〕原材料分区堆放,不同的材料不得混杂,同一批次材料尽可能存放在同一个料区。

〔4〕砂、石料堆放必须设有标识牌,标识牌应注明材料规格、进场时间、使用工程部位、检验状态等。

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钢筋、钢绞线、锚具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与生产厂家分批检验,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6〕拌合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料罐挂设明显标识牌,标识牌应包括材料生产厂家、品种、标号以与负责人等内容。

〔7〕同一料罐不得混放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材料。

4.3材料使用过程控制

〔1〕混凝土生产严格按批准的配合比进展拌制,并应根据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合理调整配合比。

〔2〕混凝土拌制前,应检测砂石料的含水量,与时根据含水量调整配合比的用水量。

混凝土生产、养护用水采用合格的水源,养护水必须采用清水,不得采用含泥或其它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与实体质量的水用于养护用水。

〔3〕尽量防止不同标号混凝土同时浇注,如需要同时浇注,如此应在拌合站、混凝土罐车上挂设标识牌,明确拌合站、混凝土罐车拌合运输的混凝土标号和使用工程部位。

〔4〕混凝土生产时注意区分使用相应工程部位的原材料,不得混用。

4.4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1〕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完善材料管理、签字制度,各种材料标识牌应有责任人签字。

〔2〕完善原材料接收、管理、使用等原始记录,相关记录应有责任人签字。

〔3〕混凝土拌制不得随意调整配合比,如需调整必须有相关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实施。

〔4〕定期对材料管理进展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4.5现场施工控制

〔1〕浇注前查看天气预报,尽量避开下雨天浇注,如需雨天浇注,现场应备足防雨设施。

〔2〕合理组织施工,控制浇注时间,确保浇注连续性,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严格按技术方案要求施工,不断总结混凝土布料、振捣工艺,提高混凝土质量。

〔4〕加强混凝土养护,根据天气条件合理控制养护洒水量和洒水频率。

4.6规X试验检测与管理工作

〔1〕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不漏检并且检测频率符合规X和有关要求;

〔2〕检测设备或仪器满足试验需要;

〔3〕试验台帐建立完善;

〔4〕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满足规X规定;

〔5〕委托试验管理规X;

〔6〕试验人员数量、资质满足规定要求;

〔7〕试验检测原始记录与资料与时签认。

5施工工艺因素的防治

根据项目〔总监〕办要求和工程的实际特点,认真编写施工方案,进一步细化钢筋绑扎、立模、混凝土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预应力X拉、孔道压浆、成品保护等各个工序环节的操作要求,提高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水平。

5.1模板操作

〔1〕模板外表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应除锈彻底,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外表与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非锈蚀材料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冬季混凝土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与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

〔4〕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

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

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用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封堵抹平,再灌注混凝土。

〔5〕模板制作质量应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结实,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5.2钢筋操作

〔1〕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X,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扎一个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人工使用钢棒辅助振捣。

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与时调直,补扣绑好。

5.3混凝土拌合、运输

〔1〕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2〕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要求。

〔3〕采用可靠的机械入模,满足混凝土的浇注要求。

〔4〕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X要求进展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季节、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与时进展配合比调整、报批。

5.4混凝土浇注操作

〔1〕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2〕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

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织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

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局部长度的1.25倍。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如此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3〕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

适宜的振捣现象为: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

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4〕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

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可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向上灌注。

〔5〕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外表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外表成一定角度,约40°~45°。

〔6〕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根底承台等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与时去除干净。

〔7〕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X要求。

5.5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1〕加强对预应力筋X拉机具、X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X拉前应严格控制X拉龄期,混凝土未达到X拉强度前严禁X拉。

〔2〕X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

〔3〕X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

〔4〕预应力筋X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X拉与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展测定。

〔5〕对在X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X拉,查明原因与时处理后方可继续。

〔6〕孔道压浆工作要与时进展,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展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展,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6加强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

〔1〕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优化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确保水化热绝热温升不超过规定的温控标准。

〔2〕采用双掺技术,掺用30%以上的优质粉煤灰,采用缓解水化热效果好的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

〔3〕改善骨料级配,在现场条件许可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较大粒径的骨料与减少砂率。

〔4〕调整施工时间尽量选择气温较低的日子施工,同时尽量安排每一浇筑层的中下部混凝土在夜间和早上浇筑,外表在白天浇筑。

〔5〕降低入模温度,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小于浇筑期的旬平均气温+4℃。

①水泥提前入罐,让其自然冷却,确保拌和前的水泥温度不高于65℃。

②当气温较高时,采用搭凉棚,堆高骨料、底层取料和用凉水喷淋骨料等方法降低骨料温度。

③当气温较高时,用较低温度的水拌合混凝土,使得入仓温度符合要求。

④加快运输和入模速度,减少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温度上升。

当白天气温较高时,在混凝土输送管上覆盖保温布,并洒水降温,夜间必须再揭开保温布散热。

〔6〕采用冷却水管进展混凝土内部降温。

①水管内通水流量不小于2m3/h,冷却水的进水口水温不大于旬平均气温。

②冷却通水从水管被混凝土覆盖后开始,覆盖一层,通水冷却一层,通水时间不小于8天,具体完毕时间视混凝土温升、温降情况而定。

③冷却水管采用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水管安装保证质量,安装后通水检查,防止管道漏水或阻塞。

④确保通水期间的水源和流量,中途不得发生停水事故。

〔7〕合理分层、分块浇筑。

〔8〕分层浇筑时,以温控效果控制混凝土层间的浇筑间隙期。

〔9〕外表保温与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待初凝后立即在上外表进展保温养护。

外表采用保温材料〔土工布或塑料薄膜加草袋〕保温养护。

在混凝土的四周,采取保温材料覆盖模板进展养护,拆模后,继续采用保温材料进展覆盖养护。

混凝土侧面加强养护,使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10〕为检验施工质量和温控效果,与时掌握温控信息,以便与时调整和改良温控措施,进展温度控制监测,与时掌握内外温差,如此可以与时调整保护层厚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防裂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外界温度和湿度、施工条件、温控程序、原材料变化等都会引起温度应力的变化,只有通过温控监测,才能更准确地了解结构的质量与抗裂安全状况。

5.7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浇筑前要作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

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一样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一样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

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可无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混凝土质量通病细部预防与处理措施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

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如此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

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

当外表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对夹层的处理要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展剔凿。

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土去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错台主要是由于模板支撑体系强度、刚度和密集度不够,造成模板跑模、胀模而引起的。

故在施工前需对模板进展详细受力设计计算,形成方案或作业指导书以指导施工,施工时严格按方案或作业指导书执行。

当混凝土出现错台时,尽可能采用凿除、打磨等方法进展处理,如果错台凹陷较严重,凿除、打磨方法不能满足要求,如此对凹陷部位外表进展凿毛,并用符合强度要求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填补,处理方法与麻面处理根本一样。

〔1〕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和损失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坍落度损失。

②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

③天气炎热,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

④初始坍落度太小,单位用水量太少,造成水泥水化时的石膏溶解度不够;一般s10≥20cm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慢,反之如此快。

⑤一般,坍落度损失快慢的先后顺序为:

高铝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合料水泥。

⑥施工现场与拌和站协调不好,压车、塞车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2〕解决途径

①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施工前务必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

②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适当提高砂率和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坍落度调整到20cm以上〔特殊部位有特殊要求除外〕。

③掺加局部粉煤灰代替局部水泥。

④适当加大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尤其在气温比平常高出较多时〕。

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气泡外溢过快。

⑥选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

⑦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

6.8混凝土泌水、离析:

〔1〕混凝土泌水、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矿渣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易泌水;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掺Ⅰ级粉煤灰易泌水;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易泌水。

②水泥用量小易泌水。

③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泌水〔同掺量〕。

④配同标号混凝土,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比低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更易泌水。

⑤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泌水、离析。

⑥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一般情况下〕。

⑦砂率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

⑧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混凝土泌水小。

⑨混凝土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

⑩超掺混凝土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

〔2〕解决途径

①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

②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

③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Ⅱ、Ⅲ级粉煤灰。

④采用连续级配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

⑤改善混凝土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当降低混凝土外加剂含量〔仅限施工现场拌制混凝土〕,拌和站假如降低混凝土外加剂含量,又可能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的新问题。

钢筋锈蚀后会影响混凝土的握裹力,同时假如锈蚀钢筋外露后将会通过雨水或养护水冲刷形成锈水污染混凝土外表。

故钢筋锈蚀后可用钢丝刷去除浮锈,当钢筋锈蚀比拟严重,出现大量脱皮现象,且钢筋的力学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严禁使用。

6.10混凝土凝结时间长,硬化缓慢

混凝土凝结硬化缓慢是指混凝土达到24小时乃至数天后仍未凝结硬化,一般需从人、机械、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因素等方面进展综合分析、查找原因。

混凝土凝结硬化缓慢主要是由于缓凝型外加剂使用不恰当或是掺量过大,水泥中熟料偏低,混合材料用量偏高,水灰比偏大,拌合水或环境水中含有机质,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所以在外加剂使用前要充分了解外加剂的性能、作用原理与使用须知事项,加强外加剂的检验。

拌和站的电子秤要经常检测、标定。

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要按规定搅拌时间搅拌,防止外加剂搅拌不均匀等。

〔1〕外表处理法:

主要采用外表喷涂法。

外表喷涂适用X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宽度小于0.3mm的表层裂缝修补,深度未达到钢筋外表的发丝裂缝,不漏水、不伸缩的裂缝以与不再活动的裂缝。

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喷涂素水泥浆进展处理,在处理之前首先应对处理面进展清理,确保水泥浆与混凝土的结合。

〔2〕低压注浆法

低压注浆法适用于宽度为0.2~0.3mm的混凝土裂缝修补。

修补工序如下:

裂缝清理——粘贴注浆咀和封闭裂缝——试漏——配制注浆液——压力注浆——二次注浆——清理外表。

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先要在预计要贴的裂缝位置贴上医用白胶布,再用窄毛刷将封缝用浆沿裂缝来回涂刷。

使裂缝封闭,大约10分钟后,揭去胶布条,露出小缝,粘贴注浆咀。

固化后周边可能有裂口,必须反复用浆补上,以防止注浆时漏浆。

注浆操作一般在粘咀的第二天进展,假如气温高的话半天就可注浆。

操作时先用补缝器吸取注浆液,插入注浆咀,用手推动补缝器活塞,使浆液通过注浆咀压入裂缝,当相邻的咀中流出浆液时,就可以拔出补缝器,堵上铝铆钉。

一般由上往下注浆,水平缝一般从一端向另一端逐个注浆。

为了保证浆液充满,在注浆后约半小时可以对每个注浆咀再次补浆。

〔3〕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较深的裂缝〔>0.3mm〕,简易处理可采取凿开矩形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裂缝开槽宽度与深度视裂缝宽度和深度而定,确保在处理后不再产生新的缺陷以与保证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

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充。

填充工艺流程:

基面凿毛——清污——冲洗——湿润——涂刷净浆——填充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每层厚4~5cm〕——用木锤锤平〔直至泛浆〕。

对于凿除深度较浅的裂缝,采用砂浆填充;对于凿除深度较深的裂缝,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充。

填补完成后,保湿养护7d,期满后,对修补部位进展磨光处理。

对于以上缺陷处理必须安排专人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日。

〔1〕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失控,和易性差,泌水性大,振捣不实、漏振,养护不与时、脱水,导致混凝土密实性差,收缩大,毛细管通道增多、增大,严重时便造成混凝土出现贯穿性裂缝、孔洞。

  ②骨料吸水率大。

砂石含泥量、泥块含量严重超标。

  ③不同品种的水泥混杂使用,或使用的水泥中混有它种水泥的残留物。

因为不同品种的水泥,其矿物组成各不一样〔同一品种,不同厂批的水泥,其矿物组成亦不尽相表现在性能上当然也就会出现差异,极易形成收缩变形不一,造成裂缝渗漏。

  ④地质勘测不准、水文资料掌握不全或设计考虑不周、不合理,某些部位的构造措施不当等。

  ⑤粗细骨料级配不佳,影响骨料级配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预防措施与解决途径  ①强化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合格的砂石不准进场。

②正确选择设计参数,搞好配合比设计,水灰比、坍落度、砂率和用水量的选择应通过试验确定:

骨料质量,最大粒径、每立方米水泥用量和灰砂比等,也应符合有关的技术规定。

③水泥的存放地应保持枯燥,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0袋,以防受潮、结块。

受潮结块或混入有害杂质的水泥均不得使用。

  ④同一防水结构,应选用同一厂批、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以保证混凝土性能的一致性。

  ⑤做好搅拌、运输、振捣和养护等工作的技术交底。

  ⑥地质勘测和水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