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35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8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ppt

第二十四章病毒的感染,第一节病毒的致病作用,一、病毒的传播方式与感染类型,病毒入侵机体的方式和途径常决定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病毒的传播方式从流行病学角度把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方式分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1、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自然因素:

空气、飞沫生活交往:

直接或间接(衣物、食品、性交、接吻、虫媒)。

医源性:

注射、输血、拔牙、骨髓或器官移植等。

2、垂直传播:

是指母体内存在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导致感染。

水平传播,个人,人群,人群,垂直传播,亲代,乳接触,胎盘产道,易导致垂直传播的病毒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垂直感染的后果,流产,早产,先天感染,先天畸形,死胎,病毒的传播途径在自然条件下,病毒入侵的三大重要门户:

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

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局部播散:

由侵入门户附近组织向全身血液播散:

病毒在局部增殖,引起病毒血症,经血液扩散。

神经播散:

病毒感染外周组织,经神经纤维播散。

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类型取决于病毒的毒力、数量、侵入门户与机体防御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病毒感染后有无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根据症状出现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

持续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第二节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

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体液免疫:

抗体、抗毒素等细胞免疫:

Tc细胞、Th1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一、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

是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和动物细胞(巨噬细胞、体细胞及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分泌性蛋白。

种类:

干扰素人白细胞产生,干扰素人成纤维细胞产生,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型(免疫干扰素),特点:

广谱性(广泛性),免疫调节+抗病毒+,型抗病毒+免疫调节+,间接性,相对宿主特异性(种属特异性)差异性干扰素抗病机制,磷酸二酯酶,2-5合成酶,蛋白激酶,降解mRNA抑制多肽链延伸抑制翻译阻止病毒蛋白合成,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由于病毒属严格活细胞内寄生和体积微小需电镜观察,故病毒检查与细菌大不相同。

病毒检查条件:

需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需昂贵的仪器、设备及试剂需敏感的动物或组织,一、病毒的检测方法1、病毒的形态检查电镜观察2、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2)鸡胚接种,组织细胞接种,PMK原代猴肾细胞,MDCK传代犬肾细胞,MDBK传代牛肾细胞,(3)组织细胞接种(原代细胞、次代细胞、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二、免疫学检查

(一)抗体检测

(二)抗原检测(三)分子生物学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