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818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docx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方案

住宅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综合说明

承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其吴江思贤路以南、中山南路以东地块住宅项目一期作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对二期、三期地块作初步分析。

1.1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吴江城南,思贤路以南、中山南路以东,北侧为瑞景国际住宅小区、西侧为金科廊桥水岸住宅小区,地段优越,交通便捷。

根据招标技术文件,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09620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92120m2,地下室建筑面积17500m2。

一期工程主要由洋房、叠加、商业及地下车库组成。

洋房、叠加、商业(不含地下室):

2F至6F,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轴力在2000KN左右,拟采用桩基础。

南侧洋房(含地下室):

5F至6F,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轴力在2000KN~3000KN,拟采用桩基础,并兼做抗拔桩。

二期、三期以高层小高层住宅为主,地上9层至33层,地下按-1层考虑,建筑总高度最约99.0米,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单位荷载约17KN/m2,拟采用桩基础,并兼做抗拔桩。

纯地下室为地下1层,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轴力在2500KN左右,拟采用桩基础,并兼做抗拔桩。

一期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暂定为乙级。

二期、三期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暂定为甲级。

1.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1.2.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的依据

A、建设方提供的招标技术文件;

B、搜集邻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C、现场踏勘所了解的场地情况及场地环境;

D、现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2002)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土的分类标准》(GB145-90)

《原状土样取样技术标准》(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

8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1.2.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原则

a、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在预期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满足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基坑围护与降水设计、抗震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b、根据邻近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建筑经验,针对本工程拟建建筑物性质及设计要求,对地基基础、桩基持力层等进行详细的预分析评价,按上述规范、规程和标准合理布置勘察工作量;

c、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钻孔取土、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浅层小螺纹钻孔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测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勘察,获得各种有效的地质参数和完整的勘察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后提供完整、准确的勘察成果,以满足拟建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要求。

近年来,我公司在吴江地区承接了大小类似勘探项目数十项,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优良,凭着过硬的技术,热情的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吴江地区有着丰富的勘察经验。

1.3场地现状、场地环境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3.1场地现状、场地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位于吴江城南,场地现为荒地,一期工程北侧有少量堆土,二期、三期地势较为平坦。

1.3.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场地东侧《瑞景国际南区初步勘察》、西侧《金科廊桥水岸》、北侧《瑞景国际》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拟建场地90.50米范围以内土层分布情况及性质自上而下简述如下表(以具有代表性的金科廊桥水岸H13号孔为例):

表1.3.2.1

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

(m)

顶底埋深

(m)

估算承载力特征值(kPa)

土层描述

素填土

2.00

0.00~2.00

--

杂色,松散,粘性土为主,夹少量道渣、砖、石。

②-1

淤泥

5.50

2.00~7.50

fak=45kPa

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属中~高灵敏性土,不良工程地质层。

②-2

淤泥质粉质粘土

5.80

7.50~13.30

fak=55kPa

灰色,流塑,高压缩性,属中灵敏性土,不良工程地质层。

粉质粘土

3.00

13.3~16.3

fak=150kPa

灰色,软~可塑,中等压缩性,一般工程地质层。

⑥-1

粘土

8.00

16.3~24.3

fak=240kPa

褐黄色,可~硬塑,中偏低压缩性,一期工程良好桩端持力层。

⑥-2

粉质粘土

4.40

24.3~28.7

fak=160kPa

灰黄色,可塑,中等压缩性,一期工程良好桩端持力层。

⑦-1

粉土

3.80

28.7~32.5

fak=200kPa

灰黄色,中~密实,中等压缩性,一期工程良好桩端持力层。

⑦-2

粉砂夹

粉土

21.5

32.5~54.0

fak=240kPa

灰色,密实,中低压缩性,二期、三期工程良好桩端持力层。

⑦-A

粉质粘土

6.00

54.0~60.0

fak=160kPa

灰色,软~可塑,中等压缩性。

⑦-3

粉土

6.00

60.0~66.0

fak=300kPa

灰色,密实,中低压缩性,二期、三期工程良好桩端持力层。

粉质粘土

6.60

66.0~72.6

fak=210kPa

青灰~灰黄色,可~硬塑,中等压缩性,良好工程地质层。

粉质粘土夹粉土

17.90

72.6~90.5

fak=190kPa

灰色,软塑,中等压缩性,水平层理,一般工程地质层。

以上地层为邻近工程地质资料,吴江地区地层变化起伏较大,不可作为设计依据,仅供业主参考。

并附上《金科廊桥水岸三、四期》、《瑞景国际(花园)一期》、《瑞景南区初勘》工程地质剖面图。

相应地,各土层的桩基设计参数预估为:

表1.3.2.2

土层

编号

土层名称

预制桩/常规钻孔灌注桩

后注浆灌注桩增强系数

qsik(Kpa)

qpk(Kpa)

βsi

βp

②-1

淤泥

12/10

-

-

-

②-2

淤泥质粉质粘土

15/10

-

-

-

粉质粘土

45/40

-

1.5

-

⑥-1

粘土

85/80

3200/1000

1.5

-

⑥-2

粉土夹粉质粘土

65/60

2200/1000

1.5

-

⑦-1

粉土

85/70

5000/900

1.5

-

⑦-2

粉砂夹粉土

95/85

8000/1000

1.5

2.2

⑦-A

粉质粘土

55/50

-

1.5

-

⑦-3

粉土

95/85

8000/1000

1.5

2.2

粉质粘土

80/75

-

-

-

粉质粘土夹粉土

60/55

-

-

-

注:

1.上表中桩基设计参数(qsik、qpk)已提高至一个较高的数值。

相应地,对使用后注浆工艺后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或增强)的程度就会有所下降。

上表中后注浆灌注桩增强系数建议作为先期静载荷试验的目标参考值。

2.后注浆工艺施工较难控制,离散性较大,根据“吴江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工程实例,相当一部分桩未达到设计预期效果。

对于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建议作为安全储备考虑。

3.若采用后注浆灌注桩工艺,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并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10条要求。

1.3.3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A、我公司2010至2011年完成的场地北侧的《瑞景国际》项目,洋房及别墅位置,其地上3层至6层,局部地下1层,设计采用φ400mm的PHC预应力管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24米左右,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1200KN左右,持力层为⑥-1粘土层;

其高层位置地上33层,地下1层,高度在100米以内,由于受吴江区建协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执行的《关于进一步明确预应力管桩在工程应用的若干规定》,设计采用φ8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45米左右,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6200KN左右,持力层为⑦-2粉砂夹粉土层;地下室位置为纯抗拔桩,采用截面为300mm×3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20米左右。

B、我公司2012至2013年完成的场地北侧的《金科·廊桥水岸二、三、四期》项目,洋房及别墅位置,其地上3层,地下1层,设计采用φ400mm的PHC预应力管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24米左右,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1250KN左右,持力层为⑥-1粘土层;8层至10层的住宅,地下1层,设计采用φ400mm的PHC预应力管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36米左右,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3000KN左右,持力层为⑦-2粉砂夹粉土层;

其高层位置地上32层,地下1层,高度在100米以内,由于受吴江区建协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执行的《关于进一步明确预应力管桩在工程应用的若干规定》,设计采用φ8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50米左右,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7500KN左右,持力层为⑦-2粉砂夹粉土层;地下室位置为纯抗拔桩,采用截面为300mm×3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20米左右。

C、我公司2013年06月完成的开平路《新城控股集团吾悦广场》项目,其地上33层,地下1至2层,高度在100米以内,由于其地质条件较好,浅部硬土层及作为持力层的粉砂层厚度较大,分布稳定,故设计采用φ600mm的PHC预应力管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40米左右,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5400KN左右;地下室位置为纯抗拔桩,采用截面为350mm×35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25米左右。

D、我公司2013年06月完成的中山路《海亮长桥雅苑》项目,其地上27层,地下2层,高度在90米左右,设计采用φ600mm的PHC预应力管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53米左右。

E、场地北侧高新路《苏州首开融泰置业有限公司太湖新城地块》,其地上30-33层,地下2层,高度在100米以内,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匀,部分高层采用φ7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55米左右(采用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剩余高层采用φ600mm的PHC预应力管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44米左右。

F、场地北侧高新路《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总部综合楼》,其地上33层,地下2层,高度在193.8米左右,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匀,且楼层较高,荷载较大,故全部层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90米左右(工程处于桩基施工阶段,采用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

G、场地西侧鲈乡路《奥林清华SOHO广场》,其地上33层,地下2层,高度在99米左右,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匀,故全部层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60米左右(未采用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其地下室亦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φ600mm,桩长在自然地面下40米~45米。

H、场地北侧高新路《中房(苏州)地产有限公司中房颐园》,其地上33层,地下1层,高度在100米以内,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匀,且西侧紧邻吴江中学(不允许采用锤击式打桩机沉桩),故全部层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55米左右,地下室位置为纯抗拔桩,采用截面为300mm至4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桩长在自然地面下20米左右。

考虑到吴江地区土层变化相对较大,一期住宅(2F-6F北侧无地下室位置)勘探考虑最大桩长暂定为自然地面下25米左右;一期住宅南侧(5F-6F南侧有地下室位置)勘探考虑最大桩长暂定为自然地面下30米左右;桩型可选用φ400mm的PHC预应力管桩或截面为300mm至4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该桩型存在养护周期较长、桩身强度相对较低之缺陷),选用预应力管桩应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及地方相关规定。

二期、三期位置初步勘察,住宅统一按地上33F,地下1F考虑,受预应力管桩使用限制,高层位置若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可以⑦-2粉砂夹粉土作为桩端持力层使用,桩长在自然地面下50米~55米。

另外,目前吴江地区正推广特殊桩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若采用截面为500mm至550mm的特殊桩型,可以⑦-2粉砂夹粉土作为桩端持力层使用,桩长在自然地面下40米左右亦可满足设计要求。

(我公司2015年09月完成的江苏步步高置业有限公司同类项目,采用该桩型,正处于试桩阶段)

对于纯地下室位置,基本考虑以单节的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抗拔管桩或特殊桩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若以地质条件较好的《金科·廊桥水岸》H13号孔为例,不考虑地下室开挖深度,桩顶标高按+1.53米,以上表所列桩基设计参数,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公式5.3.5计算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如下:

表1.3.2.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表

建筑

名称

桩顶

标高

桩底

标高

桩端持力层

有效

桩长

(米)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Quk(KN)

PHC预应力管桩

Φ400mm

预制方桩

截面300mm

一期

H13

1.53

-22.47

⑥-1

24

1585

1419

H13

1.53

-28.47

⑦-1

30

2341

2087

注:

1、单桩承载力估算未考虑桩身强度及负摩阻力影响。

表1.3.2.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估算表

建筑

名称

桩顶

标高

桩底

标高

桩端持力层

有效

桩长

(米)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Quk(KN)

钻孔灌注桩

Φ800mm

预应力实心方桩

截面550mm

二期

三期

H13

1.53

-48.47

⑦-2

50

7763

--

H13

1.53

-34.47

⑦-2

36

--

6620

注:

1、单桩承载力估算未考虑桩身强度及负摩阻力影响。

1.3.4沉桩可行性初步分析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根据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应考虑到大面积沉桩后土体内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

导致桩身偏移、“浮桩”、等工程事故,也会对邻近的建筑物及周边道路、管线等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沉桩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打桩程序和线路并放慢压桩速度,以确保工程质量。

预制桩施工时可能出现反弹、拒打等现象,粉性土因剪胀作用对桩端的阻力极为明显,预制桩沉桩难度极大,很难确保桩端进入设计标高,而且对预制桩桩身强度也存在较大的考验,容易“爆桩”。

根据邻近工程沉桩经验,结合一期项目地层情况,一期工程选择适当的沉桩机械(静压沉桩机械、锤击沉桩机械)是合理可行的。

若二期、三期工程硬土层较厚,参考“步步高置业2015年项目”选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沉桩机械建议采用锤击式沉桩机械进行施工,桩机类型及锤头大小应根据本场地地基土的性状及工程桩性质,结合试桩成果确定,并确保“重锤轻击原则”。

同时,考虑到大面积沉桩后,土体内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将对邻近道路及已压入的工程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合理安排打桩程序和线路,严格执行预制桩施工规程,并放慢沉桩速度,确保工程质量。

对四周的道路及其地下管道,针对变形敏感的,应挖隔离沟,并加强对周边相关建筑等的位移监测,建立报警机制。

另外,应考虑到沉桩时机械噪音和振动对周围环境亦有一定影响,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及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于钻孔灌注桩,应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相关条款施工。

1.3.3地下水

根据邻近场地勘察实测地下水埋藏深度,结合场地地形特征,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主要由潜水和微承压水组成,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的粘性土中,富水性差,埋藏较浅,与地表水联系密切,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流的侧向补给为主,常年地下水位埋深约为0.5m~1.0m。

收集苏州地区区域潜水稳定水位资料:

苏州地区历史最高水位为+1.33米~+2.63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最低水位为-0.21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变化幅度为1.00米~2.00米,近三至五年的最高地下水位约+2.50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常年稳定水位在+0.88米左右(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位具随季节变化之特征,夏季丰水期水位较高,冬季枯水期水位较低。

苏州地区区域微承压水资料:

苏州市微承压水的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1.40~+1.74m,最低水位标高为+0.62m左右,近3~5年最高稳定水位标高为+1.60m。

,年变幅为0.80m左右。

经踏勘了解,场地周围无有害工业污染源,且根据邻近工程勘察报告水分析资料,初判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

鉴于本工程基础均埋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需对场区内的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判定其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

1.3.4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吴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根据邻近工程地质资料,初步判定本场地属Ⅳ类场地,地震影响系数的特征周期值为0.65s,为抗震不利地段。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基底岩层埋藏深且较稳定,拟建场区附近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历史上无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属地震少,震级低的地区,从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记录等方面分析,本场地属相对稳定区,适宜于本工程建设。

2、拟建工程地基基础预分析

根据拟建建筑物可能采用的基础方案预分析,将充分考虑本场地地基土的构成特点、环境条件、建筑物性质及同类工程经验。

2.1天然地基、深基坑开挖及场地回填

2.1.1天然地基

本工程拟建建筑物荷载相对较大,未见良好天然地基持力层,应采用桩基础。

2.1.2基坑开挖

一期工程暂定为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在6米左右,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00。

对于本工程而言,基坑围护结构选用的侧重点,首先应考虑由于基坑开挖取土后,基坑内土体应力释放致使土体回弹,以及四周土体在主动土压力作用下向基坑内侧蠕变位移,将导致基坑四周已沉入的工程桩向基坑内侧偏移、倾斜,严重的会导致大面积断桩事故,因此必须做支护处理。

根据初步掌握的地质资料,结合当地基坑开挖与支护经验,预计:

1.场地东、西两侧较空旷开阔,若场地条件允许,可采用长放坡+土钉墙(锚杆)的结构形式作为支护结构。

根据四周环境,土钉墙可按要求放坡,分层开挖成台阶状(也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采用长放坡),每个台阶坡面均作一道土钉(锚杆)围护,土钉(锚杆)应镶入硬土层中,并作插筋挂网喷水泥浆护面;开挖时应采用信息化施工,随开挖随围护,即开挖一个台阶,随即围护一个台阶,最后在坡脚处作一道向下拉的土钉加固处理。

场地南侧靠中心东路较近地段,北侧靠拟建一期建筑物地段,可配以一定数量的水泥土搅拌桩作重力式挡墙,确保南侧路面及北侧已打入的工程桩不受破坏。

2、由于本工程软土较厚,地下室亦可采用放坡+水泥土搅拌桩作重力式挡墙+土钉墙(锚杆)的结构形式作为支护结构。

根据当地搅拌桩设计与施工经验,淤泥质土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9%~4.0%之间,地下水的PH值为7.00左右,适宜采用水泥土搅拌桩。

3、本工程地下室部位亦可采用HUC组合钢板桩围护。

基坑围护方案必须作充分论证,确保做到成熟可行,万无一失。

微承压水对本工程建设略有影响,应做好降水与止水措施。

基坑开挖应采用信息化施工,全过程监测基坑周侧水平位移,开挖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a、工程施工时,应注意基坑工程与周边工程的施工顺序,并应充分考虑土体的时空效应,采用信息化施工,随挖随撑,开挖出来的土方及施工用的设备材料等严禁堆放于基坑四周,以避免过大的水平位移导致基坑内桩位偏移、坑壁坍塌。

b、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1米,其他土层每次开挖深度不宜超过计算的允许开挖深度。

c、采取措施减少对基底土的扰动,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基坑。

d、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基底应及时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e、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或立即回填土方压牢坡脚,并应立即查明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

f、当基坑变形过大,或环境条件不允许等危险情况出现时,亦可考虑采取分段开挖,底板分块施工的措施。

g、在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回填土前,应排除积水,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分层夯实,对称进行。

h、基槽开挖后应及时通知我公司验槽,经验槽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二期、三期工程将在详细勘察资料中,根据最终方案作进一步评价。

2.1.3场地回填

本场地原为农田及鱼塘,现为荒地,回填土自身会发生固结沉降,同时未来场地标高也将有大幅度抬升,场地设计应充分考虑填土随时间的发展,在荷载(主要是大面积填土荷载及后期建筑物地面堆载)作用下的固结沉降对地面的影响。

根据我方同类地质条件的地基处理经验,对此类回填土加固处理的技术关键,是对其间水份的处理。

其基本原理都是加快填土内水份的排除,以达到土体固结、压缩模量增大及土体强度增强的目的。

在场地土处理时,应综合各方面因素,作出详尽周密的加固方案,防止小区地面沉降开裂。

2.2桩基预分析

一期住宅采用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桩基+独立承台+基础底板,若不考虑抗拔,桩型可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径φ400mm考虑),或截面在350mm~400mm的混凝土预制方桩,最终估算的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极限值至少应满足:

PHC管桩在1200KN/根~2000KN/根

二期、三期高层住宅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单位荷重约17KN/m2;暂定地下1层,纯地下室预估单柱最大轴力标准值3000KN左右。

(地下室位置若为纯抗拔桩,勘探孔深度必能满足设计要求)

预计高层住宅基础采用桩基+无梁筏式底板,桩基可采用满堂布桩形式,以降低设计要求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按本工程建筑物性质,桩型拟采用截面550mm的先张法预应力实心方桩或桩径为φ600mm~φ800mm钻孔灌注桩。

最终估算的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极限值至少应满足:

预应力桩不低于5000KN/根

钻孔灌注桩不低于6000KN/根

纯地下室位置如果是纯抗拔,管桩抗拔理论上可行,但是需要劈掉1米桩头,剥出钢筋,该项工艺市场上不常见,人工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一般不建议采用;若纯地下室为1层,吴江地区用的较多的还是单节的预制实心方桩;另外,本工程亦可考虑采用预应力抗拔管桩或钻孔灌注桩作为抗拔桩,但需核算经济成本。

实际桩基设计时,可在以上几种桩型中选择,并配以不同的桩径、桩长作调整。

2.3压缩层厚度估算

一期住宅拟采用框架结构,二期三期高层、小高层住宅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高层筏基有效宽度暂时按20米考虑,以等效实体深基础模型计算最终沉降量;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5.3.7条推荐公式zn=b(2.5-0.4lnb)估算地基变形设计深度zn=16米;根据设计荷载资料,经估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