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小总结.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小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小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小总结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文学革命论:
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人的文学
”: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
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林蔡之争:
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
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创造社:
成立于
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
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新月社:
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
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它是中国现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语丝社: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
《语丝》以发表各种文体的散文为主,尤多杂文、小品、随笔,创造了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xx社
:
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
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
《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
未名社:
1
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
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
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从刊》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
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湖畔诗社:
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
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
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
太阳社:
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
”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新剧:
又称文明戏。
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
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
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
”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爱美剧:
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
爱美剧”指业余演剧。
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
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后,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
它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论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
xx社:
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
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象征诗派。
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新诗流派。
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受、情绪。
同时,后期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三位诗人,这时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
论语派。
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现代评论派:
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
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
左联:
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主要发起人有鲁迅、冯乃超等。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
革命文学论争:
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大众化运动:
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xx学
:
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革命+恋爱小说,是主要内容。
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革命的浪漫蒂克:
。
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
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
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
剧联: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
1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
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
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
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
xx诗歌会:
左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三十年代的初期(1932年)。
主要成员有穆木天、蒲风等。
这是一个月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出版会刊《新诗歌
京派
是指30年代身居带衰颓意味的都市,又有经院学风、文化心态宽容的一个带隐逸气的文学群体,他们功利意识浅薄而艺术独立意识深厚。
冯文炳、凌叔华、沈从文、萧乾等是该群体的主要作家,其作品侧重探讨人生与人性,注重于道德与文化的纯正和乡野的诗意表现。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
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第一次文代会
。
全名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个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南国社
。
南国社是20年代初成立的话剧团体。
田汉创立,先后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和南国艺术学院等。
开展话剧运动主要在1928年至1929年,演出田汉的剧本。
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
乡土小说
。
乡土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前期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或者说是这时期的一种创作现象,其代表作家有蹇先艾\鲁彦、徐钦文等。
其共同特征是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村镇为背景,以回忆和描写乡村生活为题材,揭示农民苦难命运,表现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xx作家群
。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又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
“九一八”以后,东北沦陷,这群富有感情的年轻作家相继流亡到关内。
他们带着故土沦陷、河山破碎的悲愤,描绘黑土地上的苦难的挣扎和觉醒、奋起,组成一幅苍凉沉郁的关外地域史诗,作品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新感觉派
。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
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等。
中国新感觉派受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等外国现代派的影响。
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是对畸形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在形式技巧上花样翻新,但部分作品存在悲观颓废倾向。
九叶诗派
。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穆旦、辛笛、陈敬容、杜运燮、郑敏等9人。
九叶诗派的特点是:
既忠于时代和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他们的诗里得到较好的结合。
学衡派
。
是“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之一,1922
求真理,融化新知”等为标榜,称为学衡派。
年1月,吴宓主编的《学横》杂志创刊于南京,主要撰稿人又梅光迪等,以“讲究学术,阐七月诗派
。
是20世纪
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源、阿垅、曾卓、牛汉等。
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xx三诗人
”三诗人指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以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而得名。
雷电颂”
“雷电颂”是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屈原》中的一段台词。
通过这段台词表达了屈原被诬陷后,希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要把一切黑暗都烧毁的理想,也是屈原光明、正义、力量化身的表现。
《包身工》
。
30年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作者夏衍。
内容揭露控诉日本资本家残酷压榨中国女工的罪行。
孤岛文学。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
至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为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日出》。
《日出》是曹禺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
剧本的主题鲜明,即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日出”是象征,寓意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会所替代。
《金锁记》张爱玲的中篇小说。
内容写曹七巧嫁到姜公馆,用自己的青春作为抵押,终于得到一笔遗产。
黄金枷锁扭曲了曹七巧的人性,使她成为一个变态女人。
简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的形象。
莎菲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反抗现实但不免病态,鄙视世俗却又深陷于灵肉冲突的矛盾之中。
莎菲是20年代负着时代苦闷的叛逆女性的典型形象。
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
不追求惊险曲折的情节,朴素地展开社会世相。
注意选择富有特征的场面、细节,给予细致入微的剖析和再现,以传达任务的内辛苦活动,刻画任务性格。
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
简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
左联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密切了文艺与革命的联系,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左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介绍和学习运用,进行了文艺大众化讨论,开展了文艺思想斗争和争论。
对革命文学初期创作中“革命浪漫蒂克”等错误倾向进行批判清算,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茅盾的《子夜》、丁玲、张天翼、沙汀、艾芜、叶紫的小说,夏衍、田汉的剧本,艾青、田间的诗等等。
左联重视培养青年作者,培育了一批文学新人简析戴望舒在抗战爆发后诗风的变化。
戴望舒前期是个感伤诗人,又是象征派诗人。
抗战爆发后,诗风出现新变。
《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表现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愫,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类诗,从思想内容到创作方法,表明戴望舒从象征主义趋向现实主义。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主要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特色首先来自于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她擅长于叙说“家史性”的故事。
她的小说有丑恶的人性展示,两性关系中的性心理、性变态、人格分裂等是她常写的题材。
她不仅将中外古今的优秀传统熔于一炉,而且能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各自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雅俗融合的境界。
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自我的写真;感伤的抒情;结构的散文化;流利、清新的文笔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
恬淡从容,真率亲切,笔调流畅,舒徐自在。
简素质朴,庄谐并出,“简单味”之外有幽默味、苦涩味。
简析xx《啼笑因缘》的艺术特点。
巧妙的情节架构。
多角恋爱故事中穿插了军阀霸占民女和侠女锄奸的情节。
将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和惊险紧张的武侠传奇熔于一炉,又将传统章回小说体式和西洋小说新技法融为一体。
简析穆旦诗中的“我”。
穆旦诗中的“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
穆旦的“我”深深根植于中国现实之中,“我”体现了穆旦诗在社会人生的现实中探讨个性,在个体生命的展开中体验现实的显著特色。
穆旦的“我”充满了深沉的内容和思辨的力量。
立足社会疾苦,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
基本倾向则是趋于客观写实,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再现。
艺术多姿多彩。
例如叶绍钧的冷隽平实、冰心的明丽晶莹、许地山的隽永奇趣、周作人的冲淡自然等等。
简述xx的《蚀》三部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幻灭》中描写了静女士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动摇》中描写了方罗兰在大革命失败中,动摇于左右之间,动摇于成功和失败之间的人物形象。
《追求》中描写了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的命运。
简述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民族风格。
文学创作具有民族化是作家的共同选择,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一诗最早运用了“信天游”民歌形式,流传在陕北晋绥一带,其特点:
一是两行一首,表达一层意思;二是首句惯用比兴手法。
李季对这一自由生动的民歌形式、民间语言也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如口语的运用、节奏的控制、用韵分行也有独特之处,处处照顾农民的欣赏习惯。
为什么说《朝花夕拾》具有传记意义?
《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记叙了作者从童年到中年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断。
贯串全书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
“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封建教育对心灵的损害而萌生反叛思想,去异地走异路,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其间的生活道路、思想变迁、性格志趣,历历可见。
简述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南冠草》的基本思想
。
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
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
宣扬“除掉暴君”的革命思想。
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广泛地涉及各种社会问题,而其中最受作家关注的,则是对人生意义这一生存的根本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作家关心社会、注视现实,有探究人生的创作热忱和社会功利意识,表现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心。
简述周作人小品美文的艺术特色。
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知识性;恬淡从容,真率亲切;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简述沈从文《边城》中“边城世界”的特点与意义。
用人性描绘一个“爱”与“美”的理想化世界和浓厚的悲剧意识;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和目前堕落处的思考与表现。
简述戴望舒早期诗作的思想特点
。
多抒写对现实生活的迷惘、失望、厌弃情绪;感伤气息浓重。
简要评价郭沫若的《女神》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
它继胡适《尝试集》后,以全新的内容与形式,打破了旧体诗的表现形式,是新诗奠基之作;它以叛逆、创造的精神,启示新诗革命首先是内容革命;它表现了作者关于形式绝对自由的主张,创造了多样的自由诗形,在艺术上提供了新鲜经验。
简述《野草》的主要艺术特色。
《野草》多数篇什,以创造象征性形象来表达复杂矛盾的内心感受。
作品中的人物和自然景物、故事,多具象征意义。
构思奇特,多篇写梦,创造了许多奇异怪诞的艺术形象和神秘奇幻的艺术境界。
语言精炼形象,具有音乐美与绘画美。
简析夏衍话剧《上海屋檐下》的主要思想内容。
剧本描写了上海寄居屋檐下的一群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剧本描写了匡复、林志成、杨彩玉三人的情感故事,揭示黑暗社会是造成婚恋家庭悲剧的社会原因;剧本通过一群人物的不幸命运,对黑暗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强烈控诉。
简述xx小说中农民形象塑造的思想意义。
鲁迅小说写农民物质和精神上的“病态”更侧重于后者。
闰土、七斤、祥林嫂、华老栓、阿Q等等鲁迅笔下的农民一方面贫困交加,一方面精神麻木,揭示出旧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
通过这些农民的悲剧,客观上还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解放妇女的重要性等重大问题。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最突出的是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
具体表现为:
(1)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又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2)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3)简素质朴,庄谐并出,还有浓郁的“幽默味”等。
主要作品又《乌篷船》、《故乡野菜》、《喝茶》等。
简述“现代派”诗人xx的诗作特点。
“现代派”诗人xx的诗作特点:
一是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影响,由“主情”转到“主智”,追求思辨美和深度人生体悟,关注哲学命题。
二是不满足西方现代诗风,注意诗的中国古典传统等。
三是也吸收民间传说,将下层社会的事物入诗,写诗以口语为主。
简述《狂人日记》的思想内涵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揭露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塑造了“狂人”形象,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白话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简述朱自清早期散文的创作特色。
真挚深厚的感情;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缜密精巧的构思;清丽细密的语言。
简述闻一多“三xx”诗论的主要内容。
音乐美。
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要力求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
指从诗的整个体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匀齐。
简述xx杂文的艺术特色。
xx杂文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性,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统一,创造了许多类型形象;
(2)抒情性和讽刺性;丰富多样的问题和风格,切实锋利,精炼泼辣,似投枪匕首;
(3)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多姿多彩的语言。
.简述臧克家诗作“意新语工”的艺术特点。
臧克家全部艺术追求可以用“意新语工”四个字来概括,在技巧形式方面他收到我国古典诗词和闻一多新格律诗主张及手法的深刻影响。
诗人的艺术注意力大部集中在创意和创词上。
在创意方面,他常在人所共见的生活素材中出奇制胜地开掘心意,并赋予诗丰美的意象。
在创词方面,极其重视动词的选用和配置。
他不断地掂量着每一个字、词的色泽和韵味,力求安得妥帖、新奇。
臧克家确立的是一种严谨的创作作风。
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
。
周作人于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明确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是人道主义的文学,这种人道主义文学是灵肉一致的文学。
反对违背人性的礼法制度和兽性的遗留,排斥“非人的文学”。
简析抗战爆发后xx诗风的变化
。
戴望舒早期诗作,多抒写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失望、感伤的情绪。
抗战后的诗收入《灾难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