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995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I-名词解释+小知识点.doc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IFCC定义为“包含对人体健康和患病时化学状态的研究以及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化学试验方法的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主要任务:

①②③④

急性时相反应、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感染、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等,血浆AAT、AAG、Hp、Cp、CRP,以及α1-抗糜蛋白酶、血红素结合蛋白、C3、C4、纤维蛋白原等浓度显著升高或升高;而血浆PA、Alb、TRF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

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这种现象称为急性时相反应(APR)。

苯丙酮酸尿症(PKU):

是主要由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的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高尿酸血症:

是指37℃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20μmol/L,女性超过350μmol/L。

痛风(gout):

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称之为痛风)

血清中的蛋白质因为都是由氨基酸组成,性质相似,除清蛋白等少数蛋白质有某种特性可利用染料结合法等方法测定外,其他都需制备特异的抗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免疫扩散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等方法测定。

临床所指的特定蛋白质主要有:

Alb、PA、AAT、AAG、Hp、AMG、CER、TRF、CR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这14种蛋白质,目前已有国际公认的标准参考物质。

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

3.89~6.11mmol/L。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是一种多肽,与胰岛素结构相似,主要为IGFⅠ和IGFⅡ。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

血糖浓度高于空腹水平上限6.1mmol/L时称为高血糖症。

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高血糖有:

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DM)。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

是指血糖浓度低于参考范围下限,临床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时作为低血糖症生物标准。

糖尿病(DM):

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DM患者中,2型DM占90%~95%,1型DM约为5%~10%,其他类型占比例很少。

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病因学分型标准,共分为四大类型即: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I型糖尿病:

主要是因胰岛β细胞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

II型糖尿病:

是由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综合引起的复杂病,其病因是:

遗传+环境因素。

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如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

【注】:

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阳性结果,需用上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复查,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

mmol/L转换mg/dl为乘以换算系数18(即分子量除以10)。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物学反应,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

代谢综合症(MS):

是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聚集的状态。

MS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R),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

以下5项中具有3项或3项以上者可诊断为MS:

①腹部肥胖: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②血TG≥1.7mmol/L;③血HDL-C<1.04mmol/L;④血压≥130/85mmHg;⑤FPG≥6.1mmol/L或糖负荷后2hPG≥7.8mmol/L或有糖尿病史。

妊娠期糖尿病(GDM):

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前已确诊为DM者不属GDM,后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血浆中酮体超过2.0mmol/L时称为酮血症,此时血酮从尿中排出,成为酮尿症。

酮体进一步积聚,消耗体内的储备碱,血pH<7.35,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昏迷,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所有非糖尿病的孕妇,妊娠24~28周,常规做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lucosechallengetest,GCT)。

二步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在孕24~28周时行50g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若结果异常则再行75g或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是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做系列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以评价机体对血糖调节能力的标准方法。

对不宜作OGTT的患者,排除影响葡萄糖吸收的因素,应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

IGTT的适应症与OGTT相同。

空腹血糖(FPG):

是指8~10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测定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空腹血糖测定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项目。

糖耐量降低(IGT):

正常人在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升高,但在两小时内血糖浓度又恢复到空腹水平,称为“耐糖现象”。

若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葡萄糖代谢失常时,食入大量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原值,即为糖耐量减低。

糖化蛋白:

葡萄糖可以和体内多种蛋白质中的氨基不可逆地结合,形成糖化蛋白,此过程不需酶的参与,与血糖浓度和高血糖存在时间相关。

糖化血红蛋白(GHb):

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物质(一种不可逆的糖化蛋白)。

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浆所含脂类(脂质)统称血脂(lipids)。

包括:

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G)、非酯化脂肪酸(游离脂肪酸,FFA)、磷脂、糖脂。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Apo),迄今已发现20余种Apo。

脂蛋白受体:

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这些蛋白质能以高亲和性方式与相应的脂蛋白配体(ligand)相互作用。

目前已阐明的受体包括:

1、LDL受体。

2、清道夫受体。

3、LDL受体相关蛋白。

4、VLDL受体。

LDL受体途径:

LDL或其他含有apoB100的脂蛋白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CE水解为FC并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这一代谢过程称为~。

若细胞内CH浓度升高,可出现:

①抑制HMG-CoA还原酶,以减少自身的胆固醇合成;②抑制LDL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其形成,从而减少LDL的摄取;③激活内质网脂酰基CoA胆固醇酰转移酶(ACAT),使游离胆固醇在胞质内酯化成胆固醇酯贮存,以供细胞的需要。

通过以上作用,控制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处于正常动态平衡。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基因结构:

CETP基因位于人第16染色体(16q21),与LCAT及结合珠蛋白基因靠近。

CETP基因由16个外显子和15个内含子组成,长约20.5Kb。

与人PLTP(磷脂转运蛋白)基因有20%同源性。

蛋白结构:

17aa信号肽,476aa成熟肽,糖蛋白。

其中有四个糖基化位点。

功能:

把HDL中的CE转移到VLDL,CM及残粒中,最后到LDL。

同时把VLDL和CM中的TG转移到HDL和LDL。

此即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代谢)。

高脂血症:

是指血浆中chol和/或TG水平升高。

它实际上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严格说来应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

近年来,已逐渐认识到血浆中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

因而,有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dyslipidemia),并认为这一名称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伴有坏死及钙化等不同程度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

AS主要损伤动脉壁的内膜,严重时累及中膜。

最常受累的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

失水:

由于水摄入过少和/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细胞外液减少。

根据血浆钠浓度的变化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低渗性失水三种。

常见原因:

①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消化道梗阻等;②肾脏丢失,如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糖尿病等;③肺脏丢失,如由于呼吸道、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呼吸加快、加深;④皮肤丢失,如高热、剧烈运动大量出汗;⑤烧伤等造成的创面渗出;⑥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摄入不足。

水过多(水肿):

是水在体内过多潴留的一种病理状态。

若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过多则称为水中毒。

按照体液晶体渗透压的不同,水肿可分为高渗性(盐中毒)、等渗性和低渗性(水中毒)水肿。

低钠血症:

血浆中Na+<135mmol/L。

高钠血症:

血浆中Na+>145mmol/L。

因摄入钠过多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

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3.5mmol/L。

高钾血症:

血清钾高于5.5mmol/L。

血气:

血液中的气体,包括O2、CO2、N2及空气中其它的气体。

主要是指参与物质代谢和气体交换有关的O2、CO2两种气体。

血气分析:

通过测定血液pH、PO2、PCO2和碳酸氢盐(HCO3-)等几项指标,了解心肺的功能状况,评价病人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

1.实际碳酸氢盐(AB):

血浆中HCO3-的实际浓度。

其变化受呼吸和代谢双重因素影响。

2.标准碳酸氢盐(SB):

指在标准状态下(37℃,PCO2为40mmHg及PO2为100mmHg的混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HCO3-的含量。

【参考范围】:

AB:

22~27mmol/L,平均值24mmol/L。

SB:

22~27mmol/L,平均值24mmol/L

【临床意义】

(1)正常人AB约等于SB,二者间差值为呼吸对HCO3-的影响。

AB>SB,提示有CO2潴留,见于通气不足。

AB<SB,则提示CO2排出过多,通气过度。

(2)AB=SB=正常,为正常酸碱平衡状态;AB=SB<正常,为代酸未代偿;AB=SB>正常,为代碱未代偿;AB>SB,为呼酸或代碱;AB<SB,为呼碱或代酸。

3.缓冲碱(BB):

全血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包括HCO3-、Hb、血浆蛋白及少量的有机酸盐和无机磷酸盐。

【参考范围】:

全血缓冲碱(BBb):

45~54mmol/L。

血浆缓冲碱(BBp):

41~43mmol/L

【临床意义】

在血浆蛋白和Hb稳定的情况下,BB增高为代碱或呼酸,BB降低为代酸或呼碱。

BB降低而HCO3-正常,提示Hb或血浆蛋白水平降低。

4.碱剩余(BE):

在37℃和PCO2为40mmHg时,将1L全血pH调整到7.40所需强酸或强碱的mmol数。

当所需为强酸时,BE为正值;若所需为强碱时,则为负值。

【参考范围】:

-3mmol/L~+3mmol/L。

【临床意义】:

正值增大为碱血症,主要见于代碱;负值增大为酸血症,主要见于代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