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精品.docx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教案精品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
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生:
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以有关达芬奇历经四年,精心创作不朽名作《蒙娜丽莎》的故事引入。
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讲述的是哪一位画家的哪一幅作品吗?
展示《蒙娜丽莎》图片
提问:
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懂得欣赏这幅世界名作吗?
导入谈话:
这节课我们就将教给大家如何去解读绘画的语言,有目的地欣赏、感受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美和它的内涵。
二、发展阶段
1、展示儿童水粉画《蔬菜》、法国画家杜飞的《静物》。
提问:
撇开画面的具体内容,找找这两幅作品共同包含着哪些东西?
教师讲解:
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2、了解绘画创作的造型要素
线条、色彩、形状、明暗
3、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
《春如线》吴冠中
《荷花》任伯年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奕》(古希腊黑绘式花瓶局部)
教师讲解: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再细看每一幅作品中的主要造型特点,选择其中一幅讲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荷花》中线的运用、柔和、起伏,体现花的幽雅、妩媚、动感。
用笔轻快、活泼,设色淡丽、秀雅。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奕》作品中人物的姿态和器形柔润的曲线相一致、和谐美。
人物既对称又有变化,人物姿态严肃而又使人感到亲切,暗红色的画面与黑色的器身形成鲜明对比(平面装饰性)。
而《春如线》中往返游动的曲线,表现了一种奔驰的情感,轻快而富动感。
体现了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4、了解绘画创作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
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明暗、感官效果等方面欣赏画家名作:
《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伦勃朗《宫娥》委拉斯凯兹
师归纳小结:
这几幅作品线条模糊,色彩丰富,明暗对比强烈,感官逼真、立体。
让学生看书,找出“图绘方法”的定义,请同学大声朗读。
请学生讲述作品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
(2)表现性绘画
欣赏画家名作:
《持阳伞的女人》莫奈《曼陀铃和吉他》毕加索《静物》塞尚
这些作品与前面所见的作品相比有什么特点吗?
用一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师小结:
明亮的色彩、模糊的轮廓、动感的笔触、对自然的纯真描绘、不可思议的夸张、变形….这些就是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着图绘表现的特点,但更侧重于对光、色、形态的某些特殊表现,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及派别。
请学生讲述作品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
(3)抽象性绘画(下节课内容)
我们欣赏的这些西方作品都是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它们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我们是否能把这些作品随意发表,或者作为广告形式进行宣传呢?
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总结:
这样的做法是不允许的,而且是违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八条规定: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第四十七条规定: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剽窃他人作品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作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4、欣赏完作品教师提问:
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有什么体会?
三、收拾与整理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
四、课后拓展
1、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
如以突出色彩
表现的方式创作《蒙娜丽莎》或以线条的方式描绘《持阳伞的女人》等
2、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图象处理的方式,改变世界名画的造型特征,如增加立体派作品中各部分的体积感或用现成的照片资料重新组合一些著名的中国画作品等。
教学资料: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
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10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刹那间神秘的,实质上是极其含蓄的微笑的表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不仅是出色地表现一个美丽的女性,而是生动地体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精神的美,是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的展现。
之所以说她是个谜,因为她的微笑是一种永恒的、象征性的表情,又富有母亲的温柔、仁爱……
微笑之谜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
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
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
高兴83%,厌恶9%,恐惧6%,愤怒2%。
《宫娥》这部作品是委拉斯凯兹1656年作的,是一幅有着风俗性特色的宫廷生活画,它展示了宫中的日常生活,在宁静的宫廷中,委拉斯凯兹正在为国王夫妇画像,这一对夫妇的形象在对面的一块镜子中反映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小公主玛格利特突然到来,引起了人们的一阵忙乱,她的出现,好象是平静的水面投下了一块石子,打破了原由的平静,激起了阵阵涟漪,宫娥正在为公主下跪贡献食物,另外一个在为公主提裙礼,周围还站着一些随从和侏儒,在背景上有一扇门打开着,光线从门口射入,在门口站着一个宫中的侍从,正在注视着室内的情景。
只有委拉斯凯兹是冷静的,但他好象并没有发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仍然在专心的画画,这恐怕也是委拉斯凯兹比较可靠的一个自画像,面部表情严肃,显示出郁郁寡欢的样子。
透过画面墙壁上的镜子显现出来的人物,我们知道,正是国王菲利普四世和王后玛丽安娜,他们吸引了现场所有的眼神。
但是,是委拉斯凯兹在给国王夫妇绘制肖像,由于玛格利特公主的突然出现为画家的创作带来了麻烦呢,还是画家为玛格利特绘像,由于小公主的任性难以配合,而此时国王和王后突然到来,使整个画面的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在尊贵的玛格利特小公主旁每个人物都流露出慌张的神情,只有画家是那么镇定自若。
而此时,从侧窗打入室内的光完全把画面定格在了这一瞬间,这一瞬间犹如照相机迅速按下的快门,它是如此真实!
前所未有。
这幅高度达3米的作品,画面的每个物体与实物同等大小,这些正显示出了委拉斯贵支高超的技法。
画家将每件物体都刻画得相当到位,毫不敷衍。
质感、形体、空间、明暗的处理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画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时间片段的塑像。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生:
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
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
《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二、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
《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教学资料: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
画面气势磅礴,色调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
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
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
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最后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亡英国。
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
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作品赏析:
画面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
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
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
周围硝烟弥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
谁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战死的人、受伤的人、冲锋的人,全都表现得精确逼真,令人如同身临其境看到现场一样。
不过,难免有观众会问,为什么现实中会出现这样一位袒胸露怀的女子形象呢?
这就要谈到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气质了,他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长着希腊雕塑般的轮廓,穿着朴素古典的衣着,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
卢浮宫不仅如此,画家将他本人也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枪。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
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
她旁边的少年鼓手正挥动着手枪,急速向前奔跑。
另一边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他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
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
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
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期待着自由的来临。
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